问题

为什么 CSS 这么难学?

回答
CSS 确实是许多初学者在 Web 开发旅程中遇到的一个不小的坎坷。说它“难学”,其实不是因为它的基本语法有多么晦涩难懂,而是因为它背后所蕴含的逻辑、概念的深度,以及实际应用中的种种“坑”,会让很多人感到头疼。

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为什么 CSS 会让人觉得这么“磨人”:

1. 概念的“软”与“硬”:不确定的边界

HTML 是内容,JavaScript 是行为,而 CSS 则是“样式”,是视觉呈现。这种“样式”是相对抽象的,它不像 HTML 那样有明确的标签和结构,也不像 JavaScript 那样有清晰的函数调用和逻辑流程。

“看起来”是那么回事,但“深究”起来又不是: 很多人刚接触 CSS,看到 `color: red;`、`fontsize: 16px;`,觉得简单,好像只要把颜色、大小改了就行。但很快就会发现,文字颜色变了,旁边的元素位置也变了;盒子模型弄懂了,但定位(position)又是个新世界。CSS 的很多属性,看起来是孤立的,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盒模型”的陷阱: 这是 CSS 的第一个大关。`width`、`height`、`padding`、`border`、`margin`,这些加起来才是元素实际占据的空间。但很多时候,你设置了 `width: 100px;`,再加上 `padding` 和 `border`,元素的实际宽度就远超 100px 了。直到 `boxsizing: borderbox;` 这个救星出现,才让事情变得“正常”一些。这就像学习一个新游戏的规则,一开始以为很简单,结果发现还有隐藏的深度和很多边缘情况。
“定位”(position)的深渊: `static`(默认)、`relative`、`absolute`、`fixed`、`sticky`。这几个属性,尤其是 `absolute` 和 `relative` 的组合,配合 `top`、`right`、`bottom`、`left`,简直是新手噩梦。`absolute` 定位是相对于最近的“已定位”祖先元素,这个“已定位”就成了很多人的绊脚石。而且 `absolute` 定位会脱离文档流,对其他元素的位置产生巨大影响,调试起来非常伤脑筋。

2. 继承与层叠:难以预测的优先级

CSS 的核心思想之一是“继承”和“层叠”。

继承: 很多属性,比如 `fontfamily`、`color`、`textalign`,会从父元素继承到子元素。这听起来很方便,但当你想要给某个子元素设置一个完全不同的样式时,就需要显式地覆盖继承的属性。有时候,继承来的样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布局,让你百思不得其解。
层叠 (Cascade): 这是 CSS 最复杂也最强大的特性之一,也是最让人抓狂的地方。当同一个元素被多个 CSS 规则选中时,浏览器会根据一套非常复杂的规则来决定最终应用哪个样式。这套规则包括:
特异性 (Specificity): 选择器的“权重”计算。ID 选择器 > 类选择器 > 标签选择器。`!important` 更是可以直接凌驾一切。这就像给不同的规则打分,分高的说了算。但计算特异性有时候就像在做数学题,而且当你写了很多嵌套的类选择器时,特异性就会变得非常难以预测。
重要性 (Importance): `!important` 规则。
来源 (Origin): 浏览器默认样式、用户样式、作者样式(你的 CSS 文件)哪个优先级更高。
顺序 (Order): 在优先级相同的情况下,后来居上。

理解层叠规则,尤其是特异性计算,是精通 CSS 的关键,但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挑战。当你的样式不起作用时,90% 的情况都是因为层叠和特异性的原因。

3. 布局的演变与多样性:从浮动到 Flexbox 再到 Grid

早期的 CSS 布局非常依赖于 `float` 属性,配合 `clear` 属性。

浮动 (Float): `float` 最初是为文字环绕图片设计的,但却被开发者们“滥用”来做页面布局。这导致了很多“高度塌陷”的问题,需要用 `clear: both;` 或者 BFC (Block Formatting Context) 来解决。这就像用刀去切菜,但它本来的设计用途是用来砍柴的,用起来总有点别扭。
定位布局 (Positioning): 就像前面提到的 `position` 属性,也曾被用来做一些简单的布局,但效率不高,且不灵活。
Flexbox (弹性盒子): 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布局模型,让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对齐、分布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和强大。但理解 `justifycontent`、`alignitems`、`flexgrow`、`flexshrink`、`flexbasis` 这些属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容器和项目,也需要花一些时间。
Grid (网格布局): 更是将二维布局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轻松创建复杂的网格系统。但 Grid 本身就包含了很多概念:容器属性、项目属性、行、列、间隙等等,学习曲线也相当陡峭。

这种布局方式的不断演进,意味着你需要掌握的工具越来越多,而且不同方法之间可能还存在兼容性问题,或者需要结合使用。

4. 响应式设计与浏览器兼容性:永远的战场

响应式设计: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网页需要能够在不同尺寸的屏幕上良好显示。这引入了媒体查询 (`@media`)、百分比单位、视口单位 (`vw`, `vh`) 等。如何让一个布局在小屏幕上堆叠,在大屏幕上并排,在不同断点处进行调整,需要一套逻辑和细致的调整。
浏览器兼容性: 尽管现代浏览器已经相当成熟,但依然存在一些 CSS 属性在不同浏览器版本中的行为差异,或者某些新特性需要加浏览器前缀 (`webkit`, `moz`, `ms`)。这迫使开发者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并进行测试和适配,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复杂度。

5. 性能与可维护性:代码写得好,不如写得“巧”

性能: 复杂的 CSS 文件,大量的选择器,低效的属性,都会影响页面加载速度和渲染性能。如何写出性能优化的 CSS,比如减少层叠、避免使用昂贵的属性(如 `boxshadow` 在大量元素上),也需要经验。
可维护性: 随着项目增大,CSS 文件会变得越来越庞大。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结构(如 BEM、OOCSS、SMACSS 等 CSS 架构方法),或者没有使用预处理器(Sass, Less),代码很快就会变得难以阅读、修改和维护。命名混乱、重复样式、全局污染是常见的问题。

总结一下,为什么 CSS 让人觉得难学?

1. 概念抽象且相互关联: 许多属性的实际效果并非直观,而是与其他属性、父子关系、文档流紧密相连。
2. 层叠与特异性规则复杂: 决定哪个样式生效的优先级系统,初学时难以掌握,是常见问题的根源。
3. 布局方式多样且在不断演进: 从浮动、定位到 Flexbox、Grid,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模型和属性。
4. 响应式设计和浏览器兼容性增加了调试难度。
5. 代码的优化和组织是长期实践的挑战。

CSS 就像一门“艺术”,它需要你不仅理解规则,还要懂得如何“组合”和“取舍”,才能创造出美观且实用的界面。它的学习过程,与其说是掌握一套僵硬的语法,不如说是培养一种“视觉逻辑”和“样式思维”。很多人在遇到 CSS 的“坑”时,会产生挫败感,觉得它“不讲道理”,但实际上,一旦你深入理解了那些看似混乱的规则背后是如何运作的,CSS 的强大之处就会显现出来。这需要时间和大量的实践来沉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想到会这么多赞,早知道就不黑 CSS 了 T_T

CSS 不正交并不是对 CSS 的指责,如果能正交它肯定会做到正交的,现在的设计虽然不完美,但可能是最好的设计。

下文列举的问题能在规范里找到解释不能说明 CSS 是正交的,因为正不正交应该是从表面上就能看出来的。正交一般都是对接口的约束,具体实现我不管的。

本答案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你会觉得 CSS 难学」,至于不难的学习方式,其实是不存在的。要么你大量练习从实践中总结,要么你大量阅读文档从理论中领悟,反正 CSS 就是很难学。

我是这么觉得的,如果有人问 CSS 为什么这么难学,我们就应该好好回答 CSS 为什么这么难学;至于 CSS 多牛逼,应该另开一个问题。


短答案:因为 CSS 不正交。

长答案:

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正交。

你调过显示器的「亮度」、「色调」和「饱和度」吧。

  • 「亮度」就是明暗程度,值越大,屏幕越亮。
  • 「色调」就是颜色,你通过调色调,可以把红色调成绿色。
  • 「饱和度」就是鲜艳程度,值越大越鲜艳。

「正交」就是,你调节这三者中的一个时,不影响其他两个效果。

  • 你调节「亮度」的时候「色调」和「饱和度」不会变化。
  • 你调节「色调」的时候「亮度」和「饱和度」不会变化。
  • 你调节「饱和度」的时候「亮度」和「色调」不会变化。

「正交」看起来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对吧。

想象一下「不正交」的情况:你调节「亮度」的时候,「色调」和「饱和度」会跟着无规律的变化。如果是这样,你会调得想死,因为你很难调到你想要的效果。


而 CSS,就是「不正交」的。

我以 width 对 margin-left 的影响为例,假设有如下代码:

.parent 里面的 .child 宽度为 300px,现在我给他添加一个 margin-left: -10px,会发现

整个 .child 左移 10 像素

好的,于是我们知道 margin-left: -10px 会让元素整体左移。

真的是这样吗?

这个时候把 width 去掉重新做实验,这是在添加 margin-left 之前:

这是在添加 margin-left 之后:

我们发现 margin-left: -10px 并没有让整个元素左移,只是让左边缘左移了,右边缘并没有动。

现在来总结一下:

  1. 如果指定了 width,那么 margin-left: 10px 会使元素整体左移
  2. 如果没有指定 width,那么 margin-left: 10px 只会使做边缘左移(也就是宽度扩大)

看到这里,你就会觉得 CSS 特别不正交:

  1. 为什么 width 的存在与否会影响 margin-left 的作用?
  2. 有没有 width 之外的其他属性也会影响 margin-left 的作用?恐怕你无法得知。

这就是不正交的恐怖之处,你只有把所有属性与 margin-left 一起用一下,才能得知 margin-left 的真正规律。

这还只是两个属性的影响,你能想象三个属性互相影响的情况吗?

P.S. 有些前端老手已经能「感性」地理解 width: auto 的意义,觉得这不是「不正交」。其实我只是举例说明「你无法只看一个属性就知道这个属性对应的效果,你必须结合另一个属性一起来看」。


我再举第二个例子,大家都知道 position: fixed 是相对于视口(viewport)定位的。

但是这个「真理」会受另一个元素的影响……对,我知道你很震惊……

先看正常情况:

网页右边是一个 iframe,红色的 .fixed 元素相对于 iframe 视口左上角定位,与我们预期一致。

接下来我在 .box 上面加一个 CSS3 中的属性,就会改变你的认知:

父容器加了 transform 之后,fixed 定位的元素居然相对于父容器定位。

天知道以后 CSS 会不会加更多元素来影响我已经认为是真理的事情?

我说一个更实际的问题吧,你敢在接手一个项目时,在任意一个元素上加 transform 属性吗?

你不敢!除非你把它的每个子元素的属性都检查一遍……确定没有 fixed 定位。

这就是「不正交」的恶心之处。


我再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给固定宽度的 div 加 margin: 0 auto 可以让它水平居中,很多人就问,那为什么 margin: auto 0(注意 auto 和 0 的位置反过来了)不能做到垂直居中呢?

其实是可以的:

但是必须是在当前元素有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bottom:0; 的情况下才能垂直居中。或者与 flex 结合起来用也行。

这就很「不正交」了……


还有一些很常见的例子我就不一一详细列举了:

  1. border、padding、overflow、display:table、display:inline-block 会影响 margin
  2. position: absolute 会影响 display 和 float
  3. transform 会影响 z-index
  4. display 会影响 li 前面的小黑点 JS Bin

关键在于这些例子,要一个一个记,各属性被影响的情况都不一样!


CSS 最不正交的地方就是明明有 BFC,却非要把 BFC 藏起来,然后用 overflow:hidden 和 display: inline-block 等属性来触发 BFC。但用这些属性触发 BFC 总是会有副作用,这就是典型的不正交。

要触发 BFC 就单独发明一个触发 BFC 的属性不就好了。display: flow-root; 不就是在填这个坑嘛?所以你们说 CSS 是正交的,我肯定是不服的。


怎么学习「不正交」的东西?

有一个办法:试。

你试的组合情况越多,就越能了解各种奇怪的现象。

其实不用那么悲观,常用的组合也就几十种吧,都试出来并记下来就行了。


目前我们知道

  1. 不同属性的组合会有不同的效果;
  2. 新的属性会影响你已经学会的知识;
  3. 这些规律,毫无逻辑可言,你只能试出来。

这,就是 CSS 难学的原因。

以我的经验,越是理性的人,越难理解 CSS;越是感性的人,越容易理解 CSS。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后端程序员能学会 JS,却学不会 CSS——他们太理性了。

你想用学编程的思路来学 CSS?放弃吧!

你需要用学画画的思路来学习 CSS——每天不停地画画,一个鸡蛋用不同的方式画一千遍,就成了。

所以我在课上说过一句话:

CSS 不是科学,CSS 是艺术。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如果你愿意老老实实看完 CSS 规格文档,然后再写 CSS,可能就不觉得有那么多不正交的地方了,但是有多少人有这个能力和精力呢?


P.S. 「正交」概念我是从《Unix编程艺术》学到的,少逛知乎多读书吧。


-----

微信 frank_fang 加好友请附上暗号:正交


----2018年10月更新----

为了把 CSS 讲清楚,我推出了这门课程

user avatar

其实有这种感觉并不奇怪,因为你把CSS当作了一门程序设计语言一样的东西。


而事实上他只不过是一群醉汉拍脑袋胡乱发明出来的语焉不详的乱码的拼凑。

近年已经好太多了,早期的程序员甚至要通过调试了解浏览器会如何处理CSS并试图用这个玩意儿去控制浏览器的处理行为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是一种极其高端的编程技巧,就像通过你的计算器的一些Bug写个游戏出来一样。唯一的好消息是,CSS实现的Bug实在太多了,使得你真的可以用这些Bug来编写程序。



反对所有认为CSS是一种正儿八经的编程语言的说法,CSS事实上是这样一种编程语言,其中占绝大多数的组成部分是UB(未定义的行为)。(至少在2.x之前的版本就是这样的)


刚去W3C网站上去看了下,似乎CSS 2.x以前的版本都已经被美化或者删除了,如果你能找到原始的文档去看一下,你就会知道没搞懂这玩意儿怎么会造成各种奇怪的效果,压根儿不是你的错。



CSS这玩意儿完全就是搞排版的那群人弄出来的玩意儿,毋庸置疑的是,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写程序的完全不一样。

举个简单的栗子,作为程序员,当我们看到width的时候,我们会本能的询问,which width?是框的?内容的?实际展现的?设置的?包含填充的?父元素的?

而对于CSS的设计者而言,他觉得width is just width,这是很显然的事情……

有个好消息是,现在终于有程序员加入CSS工作组了。他们终于知道程序员要的是tell me behavior,而不是width is just width。


还有很多人非要杠width的问题,这样吧,我直截了当的问你:

         <table width="100px" cellspacing="0" border="1"><tbody><tr><td>a</td></tr></tbody></table>   <img width="100px" height="20px" border="1">   <div style="width: 100px"></div>   <table style="width: 100px; border: 1px;padding: 5px;" border="1"><tbody><tr><td>a</td></tr></tbody></table>   <img style="width: 100px; height: 20px; border: 1px;">     

你能画出来这五个元素的正确的宽度吗?

不问清楚width到底是什么东西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吗?


说CSS标准系统规范的,你能画出来下面这段HTML实际的显示样式吗?

       <div style=" border: solid 1px;">   <span style="font-size: 20px">fptABC</span>   <span style="font-size: 40px">fptABC</span>   <span style="font-size: 80px">fptABC</span>   <img style="height: 50px; width: 50px; border: 1px; padding: 5px; margin: 5px;">   <span style="height: 50px; width: 50px; border: 1px; padding: 5px; margin: 50px; font-size: 40px;">fptABC</span> </div> abc     

多么简单的代码。所以,img的基线在哪里?span的又在哪里?margin会不会冲出外框?下一行的元素又怎么对齐?

你说这是个描述性语言,好啊,你告诉我这样描述出来的玩意儿唯一的符合标准的行为是什么?


我们要的是唯一确定的行为,不是TMD什么TMD描述。



另一个可以体现CSS设计狗血的地方在于默认样式。

我们知道事实上HTML元素都有自己的默认样式行为,在没有任何CSS样式设置的时候,他们就会呈现出这种默认样式行为。

但是,在漫长的时间里面,CSS压根儿就没有覆盖这些原本就有的默认样式行为。这就带来了大量的面向行为编程,例如table布局。

并不是程序员喜欢用table来布局,而是table的默认样式行为(制造一个可以垂直居中的盒子)压根儿没有办法用CSS来表示(直到flexible box的加入)。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不得不搞一个table来控制浏览器的行为……



====================================================


就拿评论中的最常见的垂直居中的问题来说吧,在CSS里面我们怎么让一个块元素在页面居中呢?

我们得写成这样:

       <body style="display: flex; height: 100vh; 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 0px; align-items: center; justify-content: center;">   <div>   </div> </body>     

这么多样式到底是干啥的?

一个个来解释:

  • box-sizing: border-box,用于定义后面设置的的高度为边框盒子高度而不是匪夷所思的内容高度,这几乎是布局所必需的。
  • margin: 0px,因为margin在边框盒子外面,所以还得把这个干掉。
  • height: 100vh,这三个属性加一起才能真正实现body元素的外框高度与浏览器视窗的高度一致。
  • display: flex,用于把body变成一个用于布局的弹性盒子
  • align-items: center,垂直居中
  • justify-content: center,水平居中


事实上我们用了三个属性才完成了这一件创举,让我们的body的高度与浏览器视窗的高度一致,这就是CSS设计者的脑回路。

再用了三个属性才使得我们的内容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都居中。


更别提这里面的box-sizing、flex和vh单位都是HTML5之后才出现的。说白了,整个flex体系都是微软和谷歌的程序员介入后才真正搞出来的。


在没有这些东西之前,唯一的方法就是做个table,然后那些大师们还叫嚣着,不要用table,用盒子,用盒子……

在没有flex和grid之前,盒你!@*&^&!*……

user avatar

实名反对以上所有给css难学洗地的人(哈哈,终于又可以装回逼了,来吧,欢迎撕逼)

CSS难学,方应杭 @方应杭 的答案我很赞同。正交性,姑且不论这个其他行业的专业术语来形容好不好,但他表达的思想是非常正确的:设计api或者框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个api影响的范围足够小,尽量一个api只干一件事。

而CSS完美的破坏了这个规则。

就这样,还有一堆给CSS洗地的,我也是醉了。让我们来看段洗地的评论:“这些在CSS规范里都写的很清楚,并且是可以推导的”。规范写的再清楚,和CSS设计理念就出错有什么关联?要记住,任何编程工具都是为人服务的,他们是轮子,是工具,是为了让人提高生产效率的。一切和这个目的相矛盾的设计都是反人类的。这点上虽然我不赞成轮子哥的wpf的前景问题,但CSS像杂耍似的我很支持。CSS撸了一堆隐藏规则,为什么设计之初不尽量避免这种设计、做到望文生义,而是隐藏在那几千页的规范里?CSS是给人用来画UI的,不是让你先学个几千页规范的。这目的就搞错了。假如你是一个框架的设计者,你撸了一堆互相影响、可能各种潜规则的api,然后告诉接手的哥们,“我这里面潜规则很多,你先看看那几十页的文档”,你看看会不会被人打?

来看个方应杭的例子。Transform这玩意加上之后,fixed 定位的元素居然相对于父容器定位。我当然知道规范里肯定有写这条规则,也知道这么做的理由。但这不是洗地的理由。为什么设计的时候非要加上这条原则?如果不加这条原则是否会引发更大的麻烦?如果非要加上的话,是不是应该在名字上加点修饰词而不是光突突一个Transform?更进一步,这样设计会不会给浏览器实现起来带来性能上的开销?

其实我觉得用“潜规则”这词来代替“正交性”来形容可能更好些。CSS里面潜规则简直多如牛毛。比如margin、padding的默认值,基本BAT三家的的网页都是一开头就全部清0了。搞个傻了吧唧的默认值,除了给大家制造麻烦,以及让大家多查规范文档,不知道还有啥鸟用。还有“inline-block的基线是最后一行文字的底部,flex里面的基线是第一行文字的底部”、“只有一个元素属于inline或是inline-block水平,其身上的vertical-align属性才会起作用”等一堆堆的潜规则。不要说这些潜规则文档里都写了。好的设计架构务必做到望文生义,看名字能知道用法,而不是靠别人查文档。记忆这些潜规则终究是需要脑力负担的。你第一次学的时候记住了(当然也可能被坑过才记得),过段时间说不定忘记了呢?会不会又被坑一次?所以什么文档详细记载了、规则都是可推导之类的托词真不是CSS设计各种缺陷以及容易学的理由。

CSS的设计缺陷还体现在各种浏览器的兼容性上面。大家以为是因为浏览器兼容性问题导致CSS难学,其实事实是反过来也成立。CSS的各种潜规则已经导致了就算是chromium的开发人员也经常各种被坑的程度了。打开chromium.googlesource.com看下每天多少提交都是关于修复实现中完善各种潜规则带来的坑。有人说刚学css,不必考虑浏览器兼容性。但事实是你的产品要用到生产中就肯定会遇到兼容性问题。因为不光各种浏览器之间CSS实现方式不一样,浏览器不同版本之间实现方式和表现也不一样。这很大部分原因就是CSS里潜规则太多导致的。

利益相关:微信X5内核苦逼排版工,曾经每天各种改chromium的排版bug。

未完待续,想到了继续喷…

最后放波硬广:屌炸天的内核来袭,史上最小chromium内核miniblink!

小巧的魔改版blink,嵌入作为浏览服务组件的最佳选择。现在已经继续开更了。

user avatar

CSS不容易掌握。特别是对于程序员来说,它这个东西很难找到最优解或者规律,太多的hack和奇淫巧技,你不明白为何代码整整齐齐,然后CSS渲染出来就是东跑西跑,或者位置偏移了几个pixel。经验大于技术,所以蛮头疼。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好书可以参考。我看过一本CSS实战的书,感觉可以学到一些东西,但是看完之后,你没有一种我懂了的这种感觉,只是好一点而已。你永远没有学完一门程序语言应有的那种我基本懂了的感觉。

css实战 - 图书 - 亚马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CSS 确实是许多初学者在 Web 开发旅程中遇到的一个不小的坎坷。说它“难学”,其实不是因为它的基本语法有多么晦涩难懂,而是因为它背后所蕴含的逻辑、概念的深度,以及实际应用中的种种“坑”,会让很多人感到头疼。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为什么 CSS 会让人觉得这么“磨人”: 1. 概念的“软”与“硬”:.............
  • 回答
    CSS 的 `:not()` 选择器,尽管功能强大,但确实在支持“复杂选择”方面存在限制,这并非是故意为之的排斥,而是源于其设计初衷、浏览器渲染机制以及CSS语言本身的演进逻辑。理解这些限制,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点。首先,我们得明白 `:not()` 的核心作用是“排除”。它让你能够选中页面上“.............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之所以没有看到一款像Babel那样,能够将“现代CSS”轻易地“编译”成“老版本浏览器CSS”的通用工具,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技术难度、市场需求以及CSS本身的演进模式都有着直接的联系。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现代CSS”和“老版本浏览器CSS”的定义。当人们谈论.............
  • 回答
    在 Web 开发的语言中,HTML 扮演着构建页面骨架的角色,而 JavaScript 和 CSS 则是赋予这个骨架生命和美学的魔法。当我们想在 HTML 中引入外部的 JavaScript 或 CSS 文件时,我们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属性:`src` 和 `href`。它们一个用于 JavaScr.............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关于CSS Grid布局的强大和它在前端框架开发中似乎尚未被充分利用的现状。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首先,要理解为什么“基于Grid布局的前端框架”这个概念本身就有点难以精确定义。CSS Grid布局,本质上是一种用于二维页面布局的CSS技术。它提供了.............
  • 回答
    HTML、CSS、JavaScript 这三大前端基石,为何不像后端语言那样,在语法层面直接内嵌版本号的标识呢?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因为这背后涉及到前端技术发展方式、兼容性策略以及社区协作模式的方方面面。我们不妨从几个核心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 1. 标准化进程与演进方式的根本不同 后端语言.............
  • 回答
    我理解你说的“讨厌写 CSS”的心态,这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前端工程师群体里。要说起来,这背后其实有很多道说不清道不明的“小九九”。首先,咱们得承认,CSS 的世界确实有点像个“魔法森林”,有时候你施展了一个看似微小的魔法,结果整个页面就跟中了蛊似的,东倒西歪,完全失控。这种不可预测性,.............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怎么用纯 CSS 让页脚(footer)在内容少的时候“粘”在屏幕底部,内容多的时候能随着内容一起向下滚动。这在现代网页设计里是相当常见且重要的一个需求。咱们争取把话说得透彻明白,让你一眼就能学会。 为啥会有这个需求?想想看,一个网站通常有两个场景:1. 内容很少的时候: 比如一个.............
  • 回答
    当然,除了 table 这种“老派”的布局方式,CSS 栅格布局还有很多现代且强大的实现途径。事实上,CSS Grid Layout 本身就是专门为解决这类二维布局问题而生的,它提供了一种比 table 更灵活、更语义化、也更易于维护的解决方案。让我们抛开 table 不谈,深入聊聊 CSS Gri.............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构建网站时会遇到的一些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各司其职,共同协作,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功能丰富、交互生动的网页。 网页的骨架:HTML 与它的进化之路想象一下盖房子,你需要一个框架来支撑整个结构,确保它稳固。在网页世界里,这个框架就是 HTML (HyperText Markup .............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