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非我领域,胡乱答一下。
先说结论,现在一般认为,不会。
原因是一般认为暗物质是所谓“非耗散的”。
什么是“耗散”?你跟人打雪仗,两个人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扔出两个同样大小的雪球,两个雪球刚好吧唧一撞,粘成了一个大雪球。因为两个雪球原来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现在大雪球的动量为零,速度为零,原本系统包含若干动能,现在动能为零。这些动能哪去了?在相撞的一刹那转变为内能,把雪球加热了一点点,然后在跟环境的热量交换中就跑掉了。这个过程就叫“耗散”。
噢不对,这不是雪球。这才是雪球:
换到宇宙中,两坨星云相撞,把各自的动能转化成内能,这些能量一部分跑去激发星云里的原子、分子、尘埃,然后以谱线或者连续谱的形式辐射出来,一部分跑去扰动气体,形成湍流,这些湍流在传播的过程中逐渐的把能量消耗掉。这也叫“耗散”。耗散的结果是这团气体的内能逐渐散逸,这一坨气体质量足够大,但又没有足够的温度来抗衡自引力的时候,就会在引力作用下塌缩下去,最后变成一个或一坨恒星。
但是暗物质呢?传统认为,暗物质之间除了引力以外没有别的相互作用,它们相遇时,不会像两团雪球一样黏在一起,而是会“穿透”对方,动能不会发生耗散。所以暗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形成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晕”,每一个晕中间密度高、周围密度低,这些晕会不断的彼此绕转、并合,但是并不会因为动能耗散而塌缩成“暗物质星”。
假设暗物质是非耗散的而进行的宇宙学模拟非常好的再现了我们观测到的宇宙,所以这已经是一个很成功的理论。
不过如果暗物质完全没可能是耗散的,会有一批人要失业——确实也有人不断的提出“可耗散的暗物质”。这个我就不懂了,道听途说了一些:
有人说暗物质可能有长程的相互作用,通过释放“暗玻色子”来冷却。
能耗散嘛,就有可能不断塌缩,直到形成一个比较致密的“暗物质星”。然后怎么探测到这种潜在的“暗物质星”呢?某大哥表示,有很多办法:如果这么一坨暗物质飘到太阳附近,有可能被太阳俘获啊;如果飘到地球附近,有可能被地球俘获啊——俘获了之后,就可能用中微子望远镜看到一些蛛丝马迹。
暗物质星如果存在,长什么样?我不知道,自己看文献吧:
http:// arxiv.org/pdf/1312.1336 v2.pdf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