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欧洲古代战争都是几千人几万人的小打小闹,中国总是几十万人的大战”的说法对不对?

回答
“欧洲古代战争都是几千人几万人的小打小闹,中国总是几十万人的大战”这种说法,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它 过于绝对和片面,未能准确反映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尤其是在规模和强度上。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一下:

一、 欧洲古代战争规模并非总是“小打小闹”:

虽然我们常接触到的古希腊城邦间的战争,或者罗马共和国早期的一些战役,确实可能参战人数在几千到几万人之间,但这只是欧洲古代战争的一个侧面。

罗马共和国晚期与帝国时期: 随着罗马的扩张,其军队规模也急剧膨胀。在布匿战争(特别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双方的动员能力和参战人数就已经相当可观。例如,在扎马战役(公元前202年),迦太基的军队可能接近十万人,而罗马军队也拥有数万兵力。到了帝国时期,罗马军团的数量和分布遍布欧亚非大陆,虽然单次战役可能不是集中几十万,但整体维持的军事力量是庞大的。更不用说那些大规模的围城战、边境冲突和镇压叛乱的行动,动用的兵力也可能达到数万人。
民族大迁徙时期与蛮族入侵: 公元4世纪之后,欧洲进入了民族大迁徙时期。哥特人、汪达尔人、匈人等部落的迁移和战争,往往涉及数十万甚至更多的人口流动和军事冲突。例如,西哥特人在维西(现法国)建立王国后,其后期的军事行动也并非小规模。匈人阿提拉时期,其军队的规模更是传说中的庞大,虽然具体数字可能被夸大,但其对罗马帝国造成的冲击和动员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中世纪的某些战役: 尽管中世纪早期欧洲战争的记录不如罗马时期详细,但到了中世纪盛期和晚期,一些大型的王国间的冲突,如英法百年战争、勃艮第战争等,也出现了规模达到数万人的战役,虽然数量可能不如中国一些王朝的鼎盛时期,但绝非“小打小闹”。例如,法国在百年战争中动员的军队有时会超过几万。

二、 中国古代战争规模巨大是普遍现象,但并非所有战争都如此:

“几十万人的大战”在中国古代确实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这与以下因素有关:

强大的中央集权和动员能力: 从秦汉开始,中国就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国家能够有效地征发民力、物力,组织大规模的军队进行征战。特别是统一王朝时期,其国力雄厚,能够支持庞大的军事机器。
土地和人口的集中: 相对于欧洲分散的封建割据,中国的人口和土地往往更加集中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下,这为大规模军队的集结提供了基础。
农耕文明的特点: 农耕文明的生产力相对发达,能够供养大量不事生产的士兵。同时,为了巩固统一、抵御外患(如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成为了常态。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并非所有中国古代战争都动辄几十万: 在分裂时期,例如三国时期,虽然有像赤壁之战(虽然曹操号称百万,但实际参战兵力争议较大,但规模依然庞大)这样的巨型战役,但很多战役的规模仍然是在几万到十几万之间。
战争的周期性: 并非所有朝代的国力都允许发动几十万人的大战。王朝建立初期、衰败时期,以及地方性冲突,规模可能要小得多。
记录的夸张: 与欧洲一样,中国古代战争的记录也存在夸大的情况,特别是为了彰显胜利者的威武或者失败者的耻辱。例如,“百万大军”有时可能包含随军的后勤人员、民夫等,实际作战士兵数量会打折扣。

三、 造成这种“刻板印象”的原因:

1. 叙事侧重点不同: 欧洲古代战争的很多著名战役,比如温泉关战役、坎尼战役等,往往以其战术的精妙、英雄的个人主义或者以少胜多的奇迹而闻名,这些战斗的规模相对较小,更容易被史书详细记录和后世津津乐道。而中国古代战争则更侧重于战略的宏大、国家层面的较量以及数百万人口的迁徙和战争,这些宏大的叙事更容易给人留下“规模巨大”的印象。
2. 史料的特点: 中国古代官方史书记录了王朝的兴衰,其中军事行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大规模征伐的记录更为系统。欧洲的史料则更加分散,很多记录来自私人著作或地方志,对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综合记录可能不如中国。
3. “战争”的定义: 有时我们比较的是“正规军”的规模,有时则包含“辅兵”、“民夫”、“征发兵”等。中国古代强大的征发能力,使得更多非战斗人员也卷入了战争的动员之中,这也会拉大数字的差距。

总结来说:

“欧洲古代战争都是几千人几万人的小打小闹,中国总是几十万人的大战” 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过于简化和绝对化了两个文明在古代战争规模上的表现。

欧洲古代战争 确实有许多以几千到几万人的战役为代表,但也有规模相当庞大的冲突和动员,特别是在帝国时期以及民族大迁徙时期。

中国古代战争 的确以其经常出现的几十万甚至更多兵力的宏大场面而著称,这得益于其独特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动员能力。但同时,中国古代也有数量众多的小规模战役和冲突。

将两者简单地用“小打小闹”与“几十万人大战”来划分,是一种对历史的粗暴概括,未能展现出古代战争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两者都有小有大的规模,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战争中,规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古代战争在普遍规模上,倾向于更大,而欧洲古代战争的代表性战役则可能规模相对小一些,但两者都存在不同规模的战争形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动脑筋想一下便知:拿破仑远征俄国,军队数量差不多就是中国古书里的数量级,为了保证军队从中欧到莫斯科的补给,逼得法国人连罐头这种技术都搞出来了。

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书里记载薛西斯的大军有五百二十八万三千两百二十人,纯战斗人员二百六十四万一千六百一十人,有零有整,结果就是现在没一个人相信这个数字。希罗多德好冤:我写的这数字可信度多强啊ಠ_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欧洲古代战争都是几千人几万人的小打小闹,中国总是几十万人的大战”这种说法,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它 过于绝对和片面,未能准确反映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尤其是在规模和强度上。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一下:一、 欧洲古代战争规模并非总是“小打小闹”:虽然我们常接触到的古希腊城邦间的战争,或者罗马共和国早.............
  • 回答
    剑,这个在古欧洲战场上熠熠生辉的金属器物,它的地位绝非仅仅是冰冷的刀刃,而是集工艺、战术、社会象征以及文化信仰于一身的复杂存在。它在战场上的存在感,随着时代变迁、军事技术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演化,呈现出丰富而深刻的图景。早期:粗犷与实用并存的战场力量在青铜时代晚期到铁器时代早期,欧洲战场的剑尚不普及,.............
  • 回答
    欧洲古代盔甲中的铁手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米特斯”(Mitts)或“带柄手套”(Gauntlets),在设计上,其手心部位的处理方式是相当多样化的,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这取决于手套的年代、使用者身份、制作工艺以及所应对的战斗类型等多种因素。总的来说,手心部位的材质选择主要集中在皮质和.............
  • 回答
    欧洲古代士兵的军纪,那可不是随便喊几句口号就能维持的。它是一整套严苛的体系,渗透到士兵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战场上的生死存亡,到营地里的日常琐碎,都有一套规矩束缚着他们。这套规矩,与其说是一种“制度”,不如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存之道,它塑造了士兵们的行为,也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咱们先从最直接的——战场上.............
  • 回答
    欧洲古代,特别是漫长而复杂的中世纪历史,能够留存至今,并让我们得以窥探一二,绝非偶然,而是历经岁月筛选、无数人努力与智慧的结晶。这其中,既有官方的记录,也有个体的记忆;既有宏大的史书,也有琐碎的物件。它们如同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珍珠,经过后人的打捞、梳理,才逐渐汇聚成我们今天所知的欧洲古代史。一、官方.............
  • 回答
    欧洲古代君王和贵族们留下的外号,往往就像他们生平的缩影,或者是一段传奇故事的浓缩。这些称呼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代号,它们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人民的看法,甚至是某个时代特有的幽默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听起来就很有意思的欧洲王室和贵族外号,并且尽量讲得生动些,就像从老旧的羊皮卷里爬出来一样。“狮心王”理查.............
  • 回答
    欧洲古代史上,弑君事件犹如历史长河中的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裂痕,它们不仅震撼了当时的统治秩序,也深刻地影响了权力交接的模式和政治格局。这些事件往往伴随着剧烈的政治动荡、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个人野心的膨胀,它们的故事往往交织着权力、背叛、宗教和个人命运的悲剧。在遥远的罗马共和国末期,凯撒的遇刺便是欧洲古代.............
  • 回答
    要回答“欧洲古代宫廷当王后、国王情妇的风险是否比中国古代当皇后、后宫嫔妃低得多”,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者在权力结构、政治环境、社会观念和个人命运方面的差异。简单来说,欧洲王室的情妇地位与中国后宫嫔妃的风险绝不能简单地划为高低,两者面临的挑战和危险类型截然不同,但整体而言,一个中国古代的皇后或者受宠的嫔.............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了古代军事工程的许多细节和演变。要判断中国古代城墙是否比欧洲古代的“坚固”,这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从不同的时期、地域、以及“坚固”所指代的具体含义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坚固”指的是什么。在古代,城墙的坚固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与厚度: 城墙有多高,底部.............
  • 回答
    部分国人对欧洲古代历史真实性的怀疑,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些原因涉及历史认知、文化视角、信息传播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1. 文化视角与历史叙事的差异: “文明”定义与史观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史学观中,“文明”往往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文字.............
  • 回答
    古代欧洲没有类似于中国的科举制度,这主要是由于欧洲与中国在历史、政治、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教育体系等方面存在着深刻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为什么科举制度未能出现,以及欧洲社会是如何实现阶级流动的。 为什么古代欧洲没有类似中国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公开考试来选拔人才.............
  • 回答
    古代欧洲宫廷,这四个字一出来,很多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金碧辉煌的宫殿、华丽的服饰,以及……权力斗争。没错,虽然我们印象中“宫斗”的标签更偏向于东方,但欧洲的宫廷,同样是充满了明争暗斗,只不过形式和侧重点与我们熟知的东方式宫斗有所不同,而且,很多时候,它的“战场”远比紫禁城更加广阔和复杂。要说欧洲宫廷有.............
  • 回答
    古代欧洲未能像中国那样形成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转而采用分封制,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地理、社会和文化原因。简单来说,欧洲的“分封制”更像是权力分散下的地域性统治,与中国周朝及其后历代王朝以血缘和政治关系为基础,向地方授予土地和管理权,同时保留皇帝最高权威的中央集权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一、地理.............
  • 回答
    在古代欧洲的历史长河中,贵族的光环往往伴随着阴影,许多显赫的家族也曾经历血腥的清洗和悲惨的结局。这些人物的命运,如同历史的碎片,映射出那个时代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政治风险的巨大。血腥的预兆与被剥夺的王冠:匈牙利的玛丽女王匈牙利的玛丽女王(Mary, Queen of Hungary),一位在位时间充满坎.............
  • 回答
    在古代欧洲,虽然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许多科技发明在那时还未出现,但确实有不少令人惊叹的进步,它们在当时是绝对的“黑科技”,甚至在今天看来也充满了智慧的闪光点。要说“先进”,那得从当时的生产力、生活便利性、军事效能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来衡量。我这就给你讲几个,尽量说得详细点,别像那些只会堆砌辞藻的机器一样.............
  • 回答
    在古代欧洲,计算货币汇率可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电子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那么简单。那是一个充满地方色彩、协商和实用性的过程,更像是一门手艺,而非精确的科学。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理解它。一、 货币的种类繁多,标准化程度低首先要明白,古代欧洲不像今天有统一的欧元,而是由成千上万的独立王国、公国、城邦、甚至.............
  • 回答
    古代欧洲的王室,如果能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某些国家那样,直接掌控工厂、垄断生产,进而主导全国经济命脉,听起来确实像是巩固王权、增加财富的绝佳策略。然而,现实远比这复杂,王室之所以没有普遍采取这种“直接经营”的模式,原因有很多,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交织的。首先,得从古代欧洲王室的核心职能和权力结构说起。.............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观察,而且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涉及到兵器发展、文化认知、以及影视表现的诸多方面。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在中国古代的武侠世界里,双手大剑不如欧洲那么常见。首先,咱们得从兵器本身的实用性说起。1. 战术和战场环境的不同: 欧洲的背景: 欧洲很多时期,尤其是中世纪,战争形态很大程度上是围绕.............
  • 回答
    说“现在的欧洲是古代蛮族的后裔”,这种说法并非全错,但过于简化,也忽略了欧洲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演变。更准确地说,现代欧洲人是古代“蛮族”部落与原先居住在欧洲的居民(包括罗马人、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等)长期融合、互动、迁徙、征服和发展的产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到“蛮族”这个概念本身。“蛮族.............
  • 回答
    要回答“中国古代是否比欧洲更加专制独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细致地比较,因为“专制独裁”本身就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而且欧洲在漫长的历史中也经历了不同的政治形态。简单地说,中国古代在某些方面确实展现出比欧洲更集中的权力,但两者在制度设计和历史发展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一、 定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