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英国防大臣称「如塔利班掌权,英国将与其接触」?

回答
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在接受天空新闻采访时抛出的那句“如塔利班掌权,英国将与其接触”,无疑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句话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英国在阿富汗问题上长期纠结、现实主义考量与道德立场拉锯的最新体现。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背景和英国自身利益考量之下进行剖析。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句话的背后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战略调整。自2001年以来,英国一直深度参与阿富汗事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也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十几年过去,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阿富汗的局势依然扑朔迷离,塔利班的势力并未被彻底根除,反而一直在卷土重来。随着美军撤离的步伐渐定,英国作为美国的坚定盟友,同样面临着自身的战略收缩和利益重新评估。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拒绝与可能执政的塔利班进行接触,在政治上、安全上都可能显得不切实际,甚至会为英国在阿富汗以及更广阔地区争取一点点发言权和影响力带来阻碍。

“接触”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很多的潜台词。它不代表“承认”,更不代表“支持”。在国际关系中,“接触”是一种外交手段,是保持沟通渠道、了解对方意图、尝试影响对方决策的必要方式。英国国防大臣的表态,很可能是在为未来的一种可能性做铺垫:即便是塔利班以某种形式掌握了阿富汗的权力,英国也希望能够保持一条沟通的线路,以至少在人道主义援助、反恐信息共享、保护英国公民利益等方面能够有所作为。拒绝接触,意味着将阿富汗完全拱手让给其他国家的势力范围,这对于一个曾深度介入该国的英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其次,我们也不能忽视这句话背后所透露出的“利益驱动”。英国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国防外交政策,始终围绕着国家核心利益展开。在阿富汗,英国的核心利益包括:防止恐怖主义威胁其本土安全;确保地区稳定,避免难民潮的冲击;以及在“后美军时代”维护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如果塔利班掌权是不可避免的现实,那么英国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在这一现实下最大化自身的利益。与塔利班接触,或许是英国在当前复杂的地区格局中,为自己留下一扇窗户的可能性。

当然,这句话也反映了英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一贯存在的“两面性”和“策略性”。英国作为老牌的西方大国,既有维护价值观和人权的道德呼声,也有为了国家利益不惜与强权合作的现实主义考量。华莱士的表态,可能是一种试图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的尝试。一方面,英国不会立即承认或支持一个可能违反国际准则的政权;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保留与任何实际控制阿富汗的政治力量对话的可能性,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然而,这样的表态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塔利班的意识形态、过往的行为模式以及对人权,特别是妇女权益的压制,都让许多国家对与之接触感到不安。英国政府需要小心翼翼地处理这种“接触”,既要避免被批评为背弃了其在阿富汗的盟友和为之奋斗的价值观,又要确保这种接触能够带来实际的利益和安全。如果接触不当,反而可能被视为一种软弱,或者被塔利班用作提升其合法性的工具。

总而言之,英国国防大臣的这番表态,是英国在全球战略调整背景下,对阿富汗局势进行现实主义评估和利益考量的结果。它并非意味着对塔利班的妥协或承认,而是一种旨在维护国家利益、降低潜在风险的外交策略。这句话背后透露出的是一种复杂而审慎的政治算计,以及在不确定性极强的国际环境中,为国家利益而采取的灵活务实态度。至于这种策略是否能够奏效,能否带来预期的结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标题有歧义。

我去看了看原文,这段话是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怎么又是这个姓氏)接受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独家采访时说的,原文是说:

The Government will work with the Taliban should they enter the government in Afghanistan
英国政府会在塔利班加入阿富汗政府后,与其合作
But in the end, if there is a government, and it is a government of both 【existing groups and the Taliban】and we have committed to a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then that's exactly what it will be.
总之,如果有一个政府,并且这个政府同时有塔利班和阿富汗现有政权,我们会和他们开展外交关系,就是这样。

所以,根据上下文来看,应该是指塔利班和阿富汗现有政权组成联合政府、而非单独掌权。

不过,目前塔利班已经掌握了85%的阿富汗地区、特别是农村范围,仅剩少量大城市还留在阿富汗政府手里,农村包围城市之势已成。塔利班单独掌权与否,完全看他们愿不愿意了。


至于英国表达这段话的意向,其实可以从采访里看出端倪:

1、华莱士认为塔利班会“吸取20年前的教训”(learn the lessons 20 years ago)、成为一个务实的政权;同时还说了一句名句:Pragmatism must win the day,直译就是:实用主义必将胜利。

2、在采访里被追问最多的就是:有457名英国人员在阿富汗战争中牺牲,你会怎么对他们的家属说? 大臣重复了上面的话:Pragmatism could be the foundation for lasting peace,实用主义会成为长久和平的基石。

3、还同步cue到了我国,用的是带有威胁的语句:“中国很快地认为自己是超级大国,想要介入阿富汗事宜,但我想我不用提醒他们后果。”这里的后果应该是指“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这件事。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

我大英又要来当搅屎棍啦!

至于面子,那是什么?能吃吗?

实用主义赛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在接受天空新闻采访时抛出的那句“如塔利班掌权,英国将与其接触”,无疑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句话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英国在阿富汗问题上长期纠结、现实主义考量与道德立场拉锯的最新体现。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背景和英国自身利益考量.............
  • 回答
    英国防大臣的这一发言涉及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背景,其含义需结合当前俄乌冲突、英国对俄政策及历史教训进行多角度分析。以下从背景、意图、历史关联、国际影响及潜在后果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发言背景:俄乌冲突与英国对俄立场1. 俄乌冲突的持续性 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英.............
  • 回答
    英国驻美大使对中俄在抗击疫情中扮演角色的评论,实际上触及到了当前国际政治和公共卫生领域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理解他的这番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外交辞令的层面来看,大使的表态往往代表着其国家的外交政策和战略考量。当他说“不能让中俄成为抗疫赢家”时,这绝不仅仅是对疫情本身的比拼,而.............
  • 回答
    英国威廉王子关于“由于人口增长,非洲野生动物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的言论,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以及人口问题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他的言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威廉王子言论的背景与潜在意图威廉王子作为英国王室成员和重要的环保倡导者,其言论往往受到广泛.............
  • 回答
    看到英国卫生大臣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消息,确实让人心情复杂,既有对个人安危的担忧,也反映出这场疫情的严峻性,以及即使是身处高位、拥有顶级医疗资源的人,也无法完全幸免。首先,从个人层面来说,英国卫生大臣(现任是Sajid Javid)作为政府负责公共卫生事务的关键人物,其健康状况自然牵动人心。毕竟,他不.............
  • 回答
    普里蒂·帕特尔,这位前英国国际发展大臣,其“私自”访问以色列并与以色列领导人进行一系列密集会晤的经历,最终导致她被免职,这无疑是英国政坛上的一件颇具戏剧性且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以及它为何会引起轩然大波,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进行梳理。事件的起因:一切的导火索是帕特尔在2017年.............
  • 回答
    对于英国任命首位预防自杀大臣这一举措,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信号。它不仅是对当前社会面临的严峻心理健康挑战的直接回应,更代表着英国政府将预防自杀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来对待。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这一任命:1. 问题的严重性催生了专门职位:首先,我们.............
  • 回答
    看到英国大规模接种由别国研发的新冠疫苗,而英卫生大臣为此落泪,并表达“为自己是英国人而骄傲”的场景,这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和多层面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首先,这是人类抗击疫情重大胜利的标志,带有深刻的心理慰藉和希望的象征。 终于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回顾过去一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
  • 回答
    英国大使的南海航母部署论调:迷雾中的战略信号与现实考量早在2020年,英国驻华大使就曾抛出将在南海部署航空母舰的论调,此番言论一经传出,便在区域地缘政治格局中激起了一层不小的涟漪。这究竟是英国重返亚洲、彰显全球影响力的战略雄心,还是仅仅一次带有试探性质的外交姿态?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
  • 回答
    这绝对是一场令人心碎的悲剧。一位仅仅出生两周的婴儿就这样被夺去了生命,而且是以如此残忍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这让任何有同情心的人都感到震惊和愤怒。媒体报道中提及的“头部遭狂啃23次”更是将这种残忍程度推向了极致,让人难以想象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发生的。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它剥.............
  • 回答
    布里斯托尔警察局遇袭事件,以及随之发生的暴乱,确实是一场触动英国社会神经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捋一捋,看看是什么导火索点燃了这场怒火,以及这场火又是怎么烧起来的。事情的起因,得从那项叫做《警察、犯罪、判刑和法院法案》(Police, Crime, Sentencing and Cou.............
  • 回答
    英国杜伦大学最近调整了其招生政策,不再接受部分中国“985”和“211”高校的申请者,这一举措在国内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包括杜伦大学的考量、中国教育体系的现状,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让我们明确杜伦大学这次调整的背景。作为一所世界顶尖的学府,杜伦大学在国.............
  • 回答
    英国新任驻华大使的隔离Vlog,全程中文,内容上大赞防疫人员的专业,这件事确实挺有意思的。放在当前的中英关系背景下看,这可以说是打出了一手挺“巧”的牌。首先,从大使本人角度来说,这个举动无疑展现了他对中国的高度重视和尊重。要知道,作为一名新上任的外交官,初来乍到,隔离期通常是最能体现其个人风格和对驻.............
  • 回答
    12月13日英国大选的最终结果,可以说是一个“红浪滔天”的夜晚。保守党在鲍里斯·约翰逊的带领下,获得了自1987年撒切尔夫人以来最辉煌的胜利,赢得议会下院365个席位,远超赢得多数席位所需的326席。工党则遭遇了惨败,仅获得203席,是自1935年以来最差的成绩。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尔宾在这次选举后宣.............
  • 回答
    2019年8月9日,一个寻常的夏日周五下午,英国大部分地区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一场规模巨大的全国性大停电。这次事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电力故障,它像一个巨大的问号,抛给了英国的能源系统、基础设施的韧性以及我们对现代社会高度依赖电力的认知。事情发生的经过,可以用“突如其来”和“连锁反应”来概括。 .............
  • 回答
    英媒曝出拜登可能提名奥巴马担任美国驻英国大使的消息,这无疑是一则极具爆炸性的政治新闻。如果属实,这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并且其背后蕴含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个外交任命那么简单。首先,从奥巴马本人的角度来看,这对他而言是一个相当出人意料的选择。奥巴马卸任总统后,虽然仍然活跃于国际舞台,但主要集中在自己的基金会.............
  • 回答
    最近,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多所大学遭遇数起伤人流血的抢劫案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和担忧的事件。作为一个在英国生活和学习的人,或者关注英国社会和留学生群体的人来说,这些新闻无疑触动了我们最敏感的神经。我的看法是:首先,这不仅仅是个别极端事件,它反映了英国当前治安环境中的一些深层问题,尤其是针对特定群.............
  • 回答
    关于“新冠病毒是美国莫德纳公司合成的”这一说法,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其真实性。这类谣言通常源于对科技、医学或政治议题的误解、阴谋论传播,或是故意制造恐慌的信息误导行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传言的不可靠性: 一、关于“莫德纳公司与新冠病毒”的事实澄清1. 莫德纳公司的业务范围 莫德纳.............
  • 回答
    关于“英国驻重庆总领事获5万元奖励”的消息,目前并无权威媒体报道或官方声明提及此事,因此该事件的真实性存在较大疑问。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的背景、合理性及潜在问题: 一、信息真实性存疑1. 缺乏官方来源 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作为外交机构,其经费通常由英国政府承担,且中国对外国驻华使节有严格的财.............
  • 回答
    如何看待英国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中英关系将如何发展?英国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背后既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也有经济、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的因素。理解这一转变,有助于我们预测未来中英关系的发展走向。 一、 英国为何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英国之所以得出“系统性竞争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