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向中央银行借款最终真能弥补财政赤字?

回答
向中央银行借款,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政府拿自己的国库券或者其他抵押品,去中央银行那儿换钱。乍一听,这不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嘛,短期内能把窟窿堵上,但长期来看,这招儿究竟能不能“治本”,还得好好说道说道。

咱们先得明白,财政赤字是怎么来的。简单说,就是政府花的钱比挣的钱多。花的钱,比如修路、建学校、发工资、搞国防,这些是支出;挣的钱,主要是税收。当支出大于收入的时候,就有了赤字。这就像一个家庭,开销大于收入,就得想办法凑钱。

那中央银行能干啥呢?中央银行是国家经济的“总管家”,它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管理货币供应。当政府没钱了,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但这借钱的方式,和我们普通人找银行借钱不太一样。

中央银行“借”钱给政府,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购买国债”。 政府觉得自己没钱,就发行国债,跟市面上的投资者说:“来买我的债,我以后还你钱,还给你利息。”而中央银行,它手里有印钞机(当然不是真的在印),它可以直接用新增的货币去买这些国债。

这么做的直接效果是什么?

1. 短期资金到位,赤字得以弥补: 政府手里的钱一下就多了,这笔钱可以用来支付各种开销,比如拖欠的工程款、公务员工资、养老金等等。从眼前看,财政上的“窟窿”被填上了,社会运转也得以维持。
2. 降低政府融资成本: 如果政府直接在市场上发债,为了吸引投资者,可能需要给出比较高的利率。但中央银行作为“大股东”,它购买国债的利率通常会比较低,甚至会出于支持政府的目的,以低于市场利率的条件借钱给政府。
3. 增加市场流动性: 中央银行印钱买国债,相当于往市场里注入了新的货币。这笔钱流入到经济体中,理论上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但是,这招儿真的能“最终弥补”财政赤字吗?

这事儿,就像吃止痛药,能缓解症状,但不一定能治好病根。为什么这么说呢?

1. 通货膨胀的风险: 当中央银行大规模地印钱买国债,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就会增加。如果经济体产出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相应增加,过多的货币追逐相对稀缺的商品,价格自然就会上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货膨胀”。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生活成本上升,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2. 挤出效应: 如果中央银行大量买入国债,市场的资金供给会增加。这可能会导致利率下降,但这并不一定是好事。当政府部门(通过中央银行)大量占用市场资金时,其他私营部门(比如企业)在市场上就更难借到钱,或者借钱的成本会提高(即使利率整体下降,但对企业而言,相比政府,融资可能更困难,或者说,政府挤占了本应流向更有效率的民营部门的资金)。这叫做“挤出效应”。
3. 治标不治本: 借钱终究是要还的,而且还要付利息。财政赤字如果长期存在,就意味着政府的支出结构出了问题,或者收入来源不足。中央银行的“借钱”,只是让政府暂时有钱花,并没有解决根本性的财政问题。如果政府不改革税收制度、不控制不必要的开支,赤字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4.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受损: 理想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该是独立的,它制定货币政策的出发点应该是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比如控制通胀、促进就业。但如果中央银行过度为政府“背书”,不断地为政府赤字“买单”,它的独立性就会受到损害。它可能会为了满足政府的资金需求,而忽略了控制通胀的责任。

所以,总结一下,向中央银行借款,能不能“最终弥补”财政赤字?

短期来看,可以,但只是“填补”了一个临时的资金缺口。
长期来看,如果伴随着通货膨胀、挤出效应,以及未能解决根本的财政问题,那么它非但不能“弥补”,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经济隐患。

更准确地说,中央银行购买国债,与其说是“弥补”财政赤字,不如说是“为财政赤字提供融资”。它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用来支持政府的财政活动,但使用者必须非常小心,要权衡利弊。

一个健康的财政状况,应该是通过合理的税收和审慎的支出管理来维持的。而中央银行的角色,更多的是在一个稳定和健康的经济环境中,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的总体运行,而不是直接、大规模地为财政赤字“输血”。一旦这种“输血”变成常态,风险就很大了。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人长期吃降压药,它能控制住血压,但如果这个人饮食不健康、不运动,那么降压药也只能暂时压住血压,根本问题还在生活方式。向中央银行借钱,某种程度上也扮演了类似“降压药”的角色,它能控制眼前的“财政压力”,但如果财政的“生活方式”不改变,最终还是会出大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赤字就是赤字,入不敷出钱不够,钱不够就要借。

欠别人的钱叫“债”,以国家名义写下的欠条就是国债,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对外借款,有限期、有利息。也就是说迟早是要还,而且还的比借的要多。

政府既然是赤字,那么到期肯定就没钱,当老欠条到期的时候,就只能借新债换旧债,把债务越滚越大。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那就是政府究竟是欠下了以什么东西来定价的债务?

因为以本国货币结算的钱,其实是“不用还”的。

无锚货币时代,央行发行货币,相当于央行向“虚空”借了一笔钱,这是一比无限期无息贷款。

央行可以用这笔钱来买国债,把钱借给国家。那么只要央行愿意,国家欠下再多的本币债,央行都可以通过向虚空借钱,帮国家还上钱来。

最终反映出来,国家的负债,是增发货币的一部分,这是国家发行货币的重要方式之一。

央行向虚空借来的钱,并不能直接流入市场,必须要通过贷款的方式。贷款给国家和商业银行。国家把钱直接用于各种公共投资,商业银行则把这个钱再以贷款的方式借给企业、组织或者个人。

国家负债虽然在不断滚大,国家的GDP却也上涨了,社会总产能上升了。

因此,只要国家负债上涨的速度不离谱,维持在一定的区间内,本币币值就不会快速贬值,也就不会形成恶性通胀,这种负债真就几乎没有代价。

与此相对应的,是欠下外币债。

比如,美国以外的国家欠下美元债务。中国以外的国家,欠下人民币债务,等等。发行该货币的央行,不会为了你超发货币,那么这笔钱,最终你是要还的,到期换还不上,那可就逼死人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向中央银行借款,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政府拿自己的国库券或者其他抵押品,去中央银行那儿换钱。乍一听,这不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嘛,短期内能把窟窿堵上,但长期来看,这招儿究竟能不能“治本”,还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先得明白,财政赤字是怎么来的。简单说,就是政府花的钱比挣的钱多。花的钱,比如修路、建学校、发.............
  • 回答
    中信银行向“池子”道歉的事件,无疑给这家国有大行带来了一次不小的舆论风波。要理解这其中的影响,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宏观的视角下,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事件的起因与公众关注点:首先,我们需要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著名脱口秀演员“池子”(王越池)此前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指控中信银行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
  • 回答
    香港发展研究基金向中央建议拨地给香港建立社区,这确实是当前香港社会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其背后牵涉到多重考量和深远影响。要理解这个建议,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这个建议的出发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香港长久以来面临的土地供应短缺问题。 香港寸土寸金,高昂的房价和居住成本是制约社会发展和民生改.............
  • 回答
    关于徐增平被“瓦良格”号航母购买团队核心成员联名举报“欺世盗名”一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涉及了个人商业行为、国家战略、历史叙事以及媒体传播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从事件本身到各方动机,再到它所引发的讨论。事件的背景与起因:首先,我们得回到“瓦良格”号的故事。.............
  • 回答
    中国银行关于暂停追缴原油宝保证金欠款以及暂不纳入征信的回复,对于许多参与原油宝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喘息机会,也透露出事件发展的一些关键信号。首先,从“暂不追缴”这一点来看,这至少在短期内为那些面临巨额穿仓、无力偿还保证金欠款的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缓冲。原油宝事件的特殊性在于其挂钩的是负油价,.............
  • 回答
    印度,这片充满古老智慧与蓬勃生机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节奏奔向未来。然而,近期的疫情无疑为这趟旅程增添了不少变数,也让外界开始审视其“亚洲第一中央王国”的宏伟目标是否会因此受到阻滞。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经济引擎的韧性:印度经济的增长动力是毋庸置疑的。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巨大的国内.............
  • 回答
    看待中央支持在京国有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向雄安转移,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个小动作,而是国家层面一项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的落地,影响深远,咱们从几个维度来瞅瞅。为啥要这么干?背后的逻辑是什么?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北京“大城市病”的疏解。北京作为首都,集聚了太多资源,人口爆炸、交通.............
  • 回答
    .......
  • 回答
    要向外星文明发送信息,并且让他们觉得你的文明已经非常高级,你需要一个精心策划的策略,涵盖技术、内容、格式以及传递方式。这不仅仅是发出一堆复杂的符号,而是要传达一种深思熟虑、有条不紊的智慧。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从基础到进阶,帮助你构建一个“高级文明”的形象:核心原则:清晰、逻辑、普遍性、进步性、自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很多人都会纠结彩礼这事儿,尤其是涉及到钱的时候。十万元彩礼,对于一个富有的男朋友来说,究竟是过分还是合理,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也得看你们具体是什么情况。首先,我们得明白彩礼的意义。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彩礼不仅仅是钱,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男方家庭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谢,感谢他们.............
  • 回答
    “向天再借五百年”这首歌,说的是谁,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讨论的焦点。官方的说法是歌颂“英雄”,但具体指向谁,留下了很大的解读空间。最普遍的两种猜测,就是康熙和郑成功。咱们先说说 康熙 这个版本。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是康熙呢?首先,歌词里透露出一种“统一四海”、“抚定天下”的气概。康熙皇帝在.............
  • 回答
    女孩说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是一个非常有诗意和深度的表达,通常意味着: 她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 这句话出自唐代元稹的《离思》,原句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意思是见过大海的浩瀚,就觉得寻常的水不足为奇;看过巫山的云彩,就.............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向”这个姓。在中国,要说“向”姓是不是普遍得像“王”、“李”、“张”那样,那肯定不是。如果你走在大街上,或者随便点开一个微信群,遇到姓“王”的概率肯定比姓“向”的要高得多。但也不能说“向”姓就是罕见得没人知道。“向”姓在中国到底有多普遍?要说具体有多普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 回答
    针对您提出的“中兴的法律顾问Yablon律师向FBI举报中兴是否违反了律师当事人保密特权”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深入剖析律师当事人保密特权(AttorneyClient Privilege)的内涵、适用范围以及其存在的例外情况。律师当事人保密特权.............
  • 回答
    朋友们,大家好!这篇文章不是AI写的,里面充满了真实世界的经验和心得,希望大家仔细阅读,并且能有所收获。我常想,在各自的领域里深耕多年的前辈和同仁们,你们一定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经验,也必然遇到过不少让我这样还在摸索中的人会“栽跟头”的地方。我今天站在这里,像一个谦逊的学徒,向各位业内翘楚伸出求助之手。.............
  • 回答
    遇到向你借钱的女生,尤其金额不大,比如五到十块,你脑子里闪过“这是不是个骗局?”的想法,这很正常。毕竟现在网络发达,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大家警惕性高了也无可厚非。但要说“一定”是骗局,那也未免太绝对了。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也包括真心需要帮助的人。所以,咱们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别一概而论。首先.............
  • 回答
    向佐和药水哥的这场比赛,说实话,我之前确实有点儿没底,但仔细想想,结果也并非完全出乎意料。在比赛开始前,大多数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流量”上。药水哥,这个网络上争议与话题性并存的人物,他的出现本身就能吸引来巨大的关注度。很多人觉得,这场比赛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或者“流量收割”,药水哥用他独特的“戏精”.............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挺难受的场景。当你鼓起勇气跟领导提离职,期待的是一个顺利的交接和一句祝福,结果对方却抛出“能力不够,出去独当一面”这种话,简直像是当头一棒,让人脸上无光,心里也特别不是滋味。别急,这种时候越是慌乱越容易把场面搞砸。咱们得冷静下来,想想怎么把这个尴尬的局面转化为一个至少不让你更难堪,甚至.............
  • 回答
    向天上开枪,子弹真的会掉下来砸到人吗?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片里的情节,但实际上,它背后涉及到一些挺有意思的物理学原理,而且答案是: 极有可能,而且非常危险。咱们别被“向天上开枪”这几个字给迷惑了,觉得子弹就这么直直地飞到太空去了。事实远比这复杂。子弹的运动轨迹是怎么样的?当你扣动扳机,子弹被炸药.............
  • 回答
    好的,没问题。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问题,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讲得细致点,争取让您听着不像是冷冰冰的机器说的话。向医生提及药品名时,说商品名到底合适不合适?这事儿得这么看:说商品名,有时行,有时不太行,但更保险的做法是加上通用名。为啥呢?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1. 商品名:咱熟悉的“招牌”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