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依旧是以结果推前因。刘备称不称汉中王,与孙权会不会背盟没有直接的关系。刘备要是称王之后,归还荆州江陵等地,孙权也没有理由发动这场背刺偷袭。
刘备急于称王是一笔很重要的政治账,如果只是碍于盟友和对手的态度,那刘备一辈子也别想称王了。
所以我们可以来说一说称王的优点,从中可以看出为何刘备一定要急于称王。
一,政治旗号要打,而且打得要响亮。
曹操已经称魏王了,东汉已名存实亡,汉献帝被取代只是时间问题。刘备想要复兴汉室,不能以左将军宜城亭侯(官封)、益州牧(自表)的身份去和曹操的魏王对抗吧。这不等于从政治立场上就矮人家一头,况且曹操手中还有献帝,是东汉的丞相。
在曹操眼里刘备是什么?一个长久不服从中央朝廷,搞割据的反叛分子。长此以往,魏公国势力继续扩张,汉统衰落成定局,谁还跟你刘备复兴汉室。但是称王之后,大家都是诸侯王,平起平坐,都有各自的政治体系。可以解决长久以来中央与地方的政治立场问题。
而且刘备还特意选择了汉中王这个称号。这是摆明要做高祖刘邦,更进一步为建立大汉第三帝国打下基础。当年刘邦就是汉王,定都就是汉中,出陈仓取天下。刘备效仿高祖事,扫平乱贼,兴复汉室。如果可能的话,也自己坐上皇位,继承大统。这一点在刘备上奏汉献帝的表中写的很明确。
先主传记载了两段,前半段是刘备集团群臣表刘备为汉中王的,后半段是刘备自表汉献帝。
《三国志先主传》“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昔唐尧至圣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贤而四国作难,高后称制而诸吕窃命,孝昭幼冲而上官逆谋,皆冯世宠,藉履国权,穷凶极乱,社稷几危。非大舜、周公、朱虚、博陆,则不能流放禽讨,安危定倾。伏惟陛下诞姿圣德,统理万邦,而遭厄运不造之艰。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久令陛下蒙尘忧厄,幽处虚邑。人神无主,遏绝王命,厌昧皇极,欲盗神器。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备,受朝爵秩,念在输力,以殉国难。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将安国家,克宁旧都。会承机事不密,令操游魂得遂长恶,残泯海内。臣等每惧王室大有阎乐之祸,小有定安之变,夙夜惴惴,战栗累息。昔在虞书,敦序九族,周监二代,封建同姓,诗著其义,历载长久。汉兴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诸吕之难,而成太宗之基。臣等以备肺腑枝叶,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自操破於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奉辞在外,礼命断绝。昔河西太守梁统等值汉中兴,限於山河,位同权均,不能相率,咸推窦融以为元帅,卒立效绩,摧破隗嚣。今社稷之难,急於陇、蜀。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寮,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建,可为寒心。臣等辄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三国志先主传》“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董督三军,奉辞於外,不得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六合之内,否而未泰,惟忧反侧,疢如疾首。曩者董卓造为乱阶,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赖陛下圣德威灵,人神同应,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暴逆并殪,以渐冰消。惟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操,机事不密,承见陷害,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遂得使操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鸩害。虽纠合同盟,念在奋力,懦弱不武,历年未效。常恐殒没,孤负国恩,寤寐永叹,夕惕若厉。今臣群寮以为在昔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励翼,五帝损益,此道不废。周监二代,并建诸姬,实赖晋、郑夹辅之福。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今操恶直丑正,寔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汉中王。臣伏自三省,受国厚恩,荷任一方,陈力未效,所获已过,不宜复忝高位以重罪谤。群寮见逼,迫臣以义。臣退惟寇贼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倾危,社稷将坠,成臣忧责碎首之负。若应权通变,以宁靖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敢虑常宜,以防后悔。辄顺众议,拜受印玺,以崇国威。仰惟爵号,位高宠厚,俯思报效,忧深责重,惊怖累息,如临于谷。尽力输诚,奖厉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扑讨凶逆,以宁社稷,以报万分,谨拜章因驿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
这两段大意相同,都写的很漂亮。简单来说就是,曹操祸乱朝政,挟持天子,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天子以衣带诏托付于我刘备,我也一直努力为复兴汉室而抗争。现在曹贼屠戮皇室,架空皇权,已经背弃白马盟称王。如果按照旧制,我们这些忠于汉室的臣子无法称王与曹操分庭抗礼。所以只能应权通变,自表为汉中王。我等必尽心竭力为献帝您扫除曹贼。等天下平定之后,我在向您汉献帝谢罪,虽死无憾。
政治立场,政治口号,政治目标都有了。称王标志蜀汉政权的建立。这是刘备为什么要称汉中王的主要原因。而且必须要快,否则曹操如果先一步代汉,没有汉献帝,刘备自表的机会都没有了。在魏国有先天正统性加持下,刘备集团就真成反贼了。
二,刘备集团的文臣武将也希望刘备晋封汉中王。
为刘备打工卖命的文臣武将们,自然不会一直局限于当前的官位。刘备只是左将军、益州牧的时候,很多官位他是没有权力册封的。孙权也有这样的问题,孙权自己只是个吴侯,那周瑜到死也只是偏将军。
而称王等于建立新公司,刘备一跃成为董事长,有了自己的朝廷(董事会),自己的尚书令、四方将军(骨干高管)。之前刘备给臣子的很多官职都是杂号,像什么安汉将军、军师将军,现在都可以给正式官位了,领正式工资。
作为刘备的旧臣能够加官进爵,那更卖命了为蜀汉政权奋斗了。之前一直挂着杂号将军的头衔或是曹操借汉帝之手册封的官职,如果有一天人家跑路曹操那边,刘备也没什么可指责。现在都围绕汉中王这杆大旗,自然内部更加团结一致了。称帝也只差一步,未来曹丕篡汉,刘备集团也可以顺势继承汉献帝“遗志”变成季汉。大臣们又可以再升官涨薪,自然
同样刘备称汉中王,也给了更多想要加入刘备集团的人机会。新公司建立很多岗位空缺,人才必定会慕名而来。那么对于蜀汉公司未来的发展也是大有益处。
三,称王是彰显实力的体现。
刘备也是在拿下汉中,这个益州门户之后才敢称汉中王的。汉中之战,刘备已经证明自己有实力与曹操争天下,建立自己的王国,就是要与曹操摆明了对着干,你曹操拿我也无可奈何。
同时期曹操在称王之后,内部动荡很严重。多地出现叛乱。先是218年正月,东汉太医吉本联合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在许都附近谋反,烧了丞相长史王必的营寨。王必带兵与典农中郎将严匡讨伐了这些人。
《三国志武帝纪》“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
同年四月,北部代郡,上谷的少数民族谋反。曹彰奉命平叛。
《三国志武帝纪》“夏四月,代郡、上谷乌丸无臣氐等叛,遣鄢陵侯彰讨破之。”
同年十月宛城,侯音叛乱,曹仁奉命平叛。第二年春,曹仁攻破宛城,并屠城。
《三国志武帝纪》“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刘备也是知道现在的魏公国还不是很稳定,即时建立自己的王国,有利于掀起忠于汉室的民众反抗曹操的政权。告诉全国人民,还有汉室忠臣在奋斗。
之后关羽水淹七军后,魏讽还在邺城起兵谋反,许都附近盗贼倒向关羽军,可见曹魏内部的反曹势力确实有被影响到。关羽成为汉中王的前将军,也就可以给盗贼官印,出师有名。
再来谈谈为何刘备不表孙权为吴王。
刘备是不可能,也不可以表孙权为吴王的。刘备可以表孙权州牧,骠骑将军,但是代替天子表对方王位。这不仅仅是僭越的问题了,简直是视汉献帝为无物。刘备自表也是留了一条后路,一旦天下光复,自己会主动请罪。但是表孙权可就是要反了大汉。
况且白马盟说的很明确“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刘备表孙权为吴王不是等于否定高祖的盟约,这从根上就是政治立场错误。而且对于孙权,刘备何尝不想灭掉这个割据江东的诸侯。孙刘联盟只是因为当前有更大的敌人曹操,才得以维持,一旦曹魏势力衰弱,各方自身利益势必导致联盟破裂。
实际上,曹操拉拢孙权也没有表孙权吴王。曹操也不想让孙权和自己平起平坐。只是表他为骠骑将军领荆州牧。名义上你还是汉朝臣子,那么作为东汉实际掌权人,魏王的曹操我就是高你一头。刘备曹操的敌对都是围绕汉献帝汉室存亡,孙权算什么?不可能跟着刘备光复汉室,那自己就没了。跟曹操打刘备,自己出师无名,刘备被灭自己也没了。所以孙权更希望三家鼎立,这样孙吴才能有机可乘。
刘备称王并不影响孙权背盟偷袭。
去看《三国志吴主传》,孙权是一个非常现实,关注实际利益的人。用周瑜鲁肃的战略是为了对抗曹操,用吕蒙战略是为了拿回荆州,用陆逊是为了防备刘备与曹丕的进攻。
孙权也馋吴王、皇帝的位子。但是他不是一个为了头衔,就放弃一片战略要地的人。他不会步袁术的后尘,急于称帝被多方围剿而死。所以孙权一直到229年,刘备称帝都过去8年了,魏国第一任皇帝曹丕,蜀汉第一任皇帝刘备都死了。在陆逊打赢石亭之战,保证孙吴不受蜀汉、曹魏进攻的时候,才称帝。可见孙权其实非常谨慎务实。
如果关羽没有带兵北上围樊城、襄阳,吕蒙也不会有机会去实施他的计划,吕蒙也很清楚正面对抗关羽的主力没有太高胜算。尤其是关羽还打出水淹七军这样超大战果的成就,令孙权、吕蒙都意识到关羽的威胁太大了。这才有了攻略荆州的行动。
所以刘备缓称王,改变不了孙权的决定。刘备也不会去照顾这个“盟友”,他也很清楚双方交战只是时间问题。只不过确实没想到会这么迅速。就算刘备已经预料到,他也无力支援关羽。汉中之战,刘备是惨胜,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刘备只能休养生息,补充兵员粮草,再去支援关羽。孙权也正是看准了刘备无法迅速做出反应,才会同意吕蒙的偷袭计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