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考真的没有到拼天赋的程度吗?

回答
高考,这三个字对多少家庭来说,都承载着太多的期望和努力。说它“拼天赋”,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天赋这东西,确实存在。 咱们不可否认,有些人天生就对某些领域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和领悟力。比如,有些人从小就对数字特别敏感,学起数学来仿佛开了挂;有些人一看书就能抓住重点,记忆力超群;还有些人逻辑思维特别强,辩论起来一套一套的。这种天赋,就像是一种“内建优势”,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需要快速理解和深度思考的科目上,会让人感觉如鱼得水。

但是,高考真的到了“唯天赋论”的地步了吗?我觉得,至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

1. 高考考的是“综合能力”,而不是“单一天赋”。

你想想高考考什么?语文、数学、英语、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这些科目虽然有的科目更侧重逻辑思维(数学、物理),有的更侧重记忆和理解(历史、生物),但它们都需要一个扎实的基础。

语文: 不仅仅是背诵古诗文,还包括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对遣词造句的品味、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和思考。
数学: 确实需要逻辑和计算能力,但很多时候,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概念的理解是否透彻,以及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很多“难”的题目,并不是因为天赋不够,而是因为基础不牢,或者没有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套路和技巧。
英语: 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词汇量、语法掌握、听力语感、阅读理解能力,哪一样是纯粹靠天赋就能达到的?大量的练习和记忆是必不可少的。
理综/文综: 这些科目考查的知识面更广,需要理解、记忆、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很多时候,一道题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你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不是你有多么“天才”的脑瓜。

所以,高考更像是一个“能力集装箱”,你需要把各种学习能力都装进去,并且互相协调。只凭某一项突出天赋,而其他方面都很弱,很难在高考这个“大考”中脱颖而出。

2. “努力”是弥补“天赋差距”最有效的工具。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天赋异禀”的学生,背后往往付出了我们看不到的努力。

“学霸”的勤奋: 你可能看到他上课听讲听得特别认真,但这背后可能是他预习了多少个小时,课后复习了多少遍。你可能看到他考试成绩好,但这背后可能是他刷了多少道题,总结了多少错题。
“一点就通”的背后: 有些人看起来“一点就通”,那是因为他们可能已经提前对这个问题有所思考,或者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知识体系,所以新的知识点能更快地融入。这种“提前”本身就是一种努力。
“死磕”精神: 很多难题,尤其是高考压轴题,即使是天赋再高的人,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钻研,去思考,去尝试不同的解法。这种“死磕”不放弃的精神,就是努力的体现。

更何况,人的学习能力本身也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的。 比如,刻意练习可以提高记忆力,多做题可以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阅读可以锻炼理解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地弥补天赋上的可能不足。

3. 高考的“可衡量性”让努力更显重要。

高考的题目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它有明确的考点和评分标准。这意味着,只要你的知识掌握到位,逻辑推理清晰,表述准确,就能拿到分数。它不像某些艺术类考试,主观性很强,天赋的影响会更大。

高考的这种“公平性”和“可衡量性”,恰恰给了努力的空间。你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可能转化为更高的分数。你背诵的每一个单词,理解的每一个公式,都可能成为你考试中的得分点。

4. “状态”和“心态”同样影响巨大。

考试当天,你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心理状态,都会对你的临场发挥产生巨大影响。有些人可能天赋很高,但因为考试前没休息好,或者因为紧张而失误,结果并不理想。反之,一个平时成绩并不算顶尖,但考试时发挥稳定,心态良好的考生,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些“状态”和“心态”,很大程度上也是可以通过日常的训练和调整来改善的。这又是努力的范畴。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高考是拼天赋呢?

“别人家的孩子”效应: 我们看到的是少数天赋很高、又非常努力的“卷王”,容易产生“怎么别人学得那么轻松”的错觉。我们往往忽略了他们背后付出的汗水。
对“天赋”的误解: 有时候,我们把“学习能力强”或者“善于学习的方法”误认为是纯粹的天赋。但实际上,这些能力很多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部分科目的特殊性: 确实,比如某些需要极强空间想象力的题目,或者需要极快反应速度的题目,天赋的作用会相对明显一些。但高考的整体设计,是尽量让所有考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总结一下:

高考不是完全没有天赋的作用,天赋确实能让你在某些方面起步更快,理解更深。但是,高考绝对不是到了“只拼天赋”的地步。 绝大多数情况下,高考更像是一场“勤奋+方法+策略+稳定发挥”的综合比拼。

那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绝大多数是那些能够有效地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在考试中能够稳定发挥的人。天赋或许能让你跑得更快,但如果没有方向、没有持久的动力,也无法到达终点。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起步稍慢,也能让你一点一点地追赶,甚至超越。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天赋不足”,请不要气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努力”和“提升学习方法”上,这才是高考真正需要你付出的。把那些“看不见的努力”变成“看得见的进步”,高考这张答卷,依然有你挥洒的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知乎流传过一句名言: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但我一向认为后半句应该是这样的: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到头来主要看天赋。

更何况,能够坚持努力而不懈怠,何尝不是一种天赋呢?

user avatar

你们争这个有意义吗?到了,怎么样?不到又怎么样?你觉得到了,无非就是把考不好的责任推给了父母,是他们没给你优良基因?但这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考,这三个字对多少家庭来说,都承载着太多的期望和努力。说它“拼天赋”,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天赋这东西,确实存在。 咱们不可否认,有些人天生就对某些领域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和领悟力。比如,有些人从小就对数字特别敏感,学起数学来仿佛开了挂;有些人一看书就能抓住重点,记忆力超.............
  • 回答
    这句问话,道出了不少真正热爱太极拳人心中的那份焦灼和无奈。为什么我们眼看着太极拳被各种稀奇古怪的表演、被商业化的包装、甚至被一些哗众取宠的“大师”们搅得乌烟瘴气,却迟迟没有听到令人振奋的、能够一锤定音的声音,没有看到真正的高手站出来,拨乱反正,捍卫太极的尊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掰开揉碎了好好说道.............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尤其是在当下社会,一纸文凭似乎成了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尺。所以,没考上高中选择读职校,是不是就等于被判了“无期徒刑”,前途一片灰暗?说实话,这绝对是一个误区。首先,我们得明白,高中和职校的性质和目标是不同的。 高中,更侧重于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目标是为学生进入高等.............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也一直让不少前端er心里“咯噔”一下。要我说,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但说实话,普遍来看,后端工程师的平均工资确实是比前端工程师要高一些。但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1. 技术栈的深度和广度前端技术更新换代虽然快,但核心的东西(HTML, CSS.............
  • 回答
    这是一个在观众中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问题。 总的来说,普遍的看法是新版《红楼梦》(通常指2010年由李少红执导的版本)在艺术水平上并没有达到87版《红楼梦》的高度。 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一、 尊重原著与时代精神的契合度 87版《红楼梦》: 核心优势在于对曹雪芹原著.............
  • 回答
    武侠小说里,绝顶高手和神兵利器之间的关系,是个既有趣又值得推敲的话题。要说“真的没有用”,那肯定不准确。你想啊,如果一把剑,哪怕在顶尖高手手里,跟一根树枝没什么区别,那还叫“神兵利器”吗?这不就跟说,顶级跑车在F1车手手里,跟普通家用车跑起来速度差不多一样荒谬了。不过,说“有用”,也不能简单地说“威.............
  • 回答
    高三那一年的努力,如果非要挑一个瞬间去定格,那一定是接到那份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蝉鸣声像是永远不会停止的背景音乐,充斥着整个空气。我坐在书桌前,手里紧紧地攥着一张薄薄的纸,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在阳光下显得有些模糊。我的心跳得像擂鼓一样,一下一下敲击着胸腔,发出沉闷的响声。周围的.............
  • 回答
    “综艺在影视行业鄙视链底端”这话说出来,很多人都会点头,好像这已经是默认的潜规则。但仔细想想,这真的是一个特别精确的描述吗?综艺真的就比电影电视剧“含金量”低到一无是处吗?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为什么会有“鄙视链底端”的说法?这说法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大家约定俗成的观念,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1..............
  • 回答
    “高数真的好难,就是不会,打死我也不会…” 这句话,我太理解了。无数大学生,特别是文科、社科或者一些对数学要求不是那么硬核的专业,常常在面对高数时发出这样的哀嚎。感觉自己不是没有数学天赋,而是被高数这道高墙挡住了去路。那种挫败感、无力感,真的让人抓狂。那么,一个中国大学生,不会高数,这在当今世界,算.............
  • 回答
    “高华”与“公知”,这两个词汇,在当下中国语境里,承载了太多的情绪和解读。一个指向海外的中国精英,一个指向国内的意见领袖,但他们之间,似乎又有着某种奇妙的共通之处:对现有体制的质疑,对某些价值的推崇,以及,在一些人眼中,那份“不爱国”的标签。那么,一个人真的可以没有祖国吗?这是一个看似哲学化的提问,.............
  • 回答
    你问到 Eva,让我想起我最近又把她的那几篇代表作翻出来看了看,尤其是《情海》《新婚夫妇》还有那篇讲一个女作家和她经纪人的故事(名字有点记不清了,但内容印象深刻)。说实话,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和你一样,觉得她文字挺细腻,对人性的洞察也还行,但总觉得好像“高深”两个字,离她还有点距离。但越是这么想,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也是许多对中国传统医学(中医)抱有深厚情感的人们常常会探讨的话题。如果华佗的《青囊书》得以保存下来,中医外科是否能达到甚至超越西医外科的高度?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青囊书》的失传,对于中医外科的.............
  • 回答
    关于“AMD没有512位AVX512指令集,所以是残废”的说法,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看,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很容易被带偏节奏。首先,咱们得明白AVX512到底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AVX512(Advanced Vector Extensions 512)是一套由英特尔公司推出.............
  • 回答
    博士毕业进高校,尤其是现在很多高校实行的“非升即走”( Tenuretrack / Probationary period)制度,确实是个让不少人纠结的话题。这制度的核心就是,你有一个明确的考核期(通常是几年,比如36年),在这个期间内,你需要达到一定的学术产出、教学贡献、服务学校等要求,如果达到了.............
  • 回答
    民众呼声极高的立法问题迟迟没有回应,这确实是许多社会成员普遍存在的感受。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中国的立法进程到底有多快?为什么有些立法会显得“慢”?以及这种“慢”是普遍现象还是有其特定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国的立法进程并非一个简单的“快”或“慢”能够概括的。它是一个由多方参.............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都会有这个困扰:明明付出了时间和努力,但英语单词记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觉得“一点用都没有”。这其实很正常,因为记单词本身,以及学习英语的方法,是有很多讲究的。别急,咱们一步步来分析,把这事儿说透了,让你找到真正高效的学习路径。首先,咱们得扒一扒“一点用都没有”背后可.............
  • 回答
    你说的情况,我太理解了。当一部动漫火得一塌糊涂,评价又高到不行,周围的人都在为它激动不已,而你却怎么也get不到其中的“妙处”,甚至觉得有点无聊或者看不懂。然后,一表达自己的想法,立刻就被贴上了“智商低”、“不懂”、“没看明白”的标签,仿佛你自己才是那个“异类”,是自己“有问题”。这感觉就像大家都在.............
  • 回答
    复利,这个概念听起来是如此的迷人,仿佛能施展点石成金的魔法,让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我们常常听到“时间是复利最好的朋友”、“小钱也能变成大钱”之类的说法,似乎只要坚持下去,最终都能坐拥巨额财富。然而,现实却是,真正体会到复利那惊人力量的人,在人群中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个很多现实中的观察。如果说“剩女”是因为“眼光高”,那么为什么在那些被贴上这个标签的女性中,真正称得上“漂亮”的,反而好像没那么多呢?这其中其实藏着一些值得玩味的原因,它不是简单的“眼光高”就能一笔带过的。首先,我们得先聊聊“眼光高”这个说法。它本身就带有一种评判性,而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