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回答的评论区是答主的「地盘」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用户在知乎使用过程中的一个核心体验。简单来说,知乎回答的评论区,既是答主的“地盘”,但又不是一个完全由答主说了算的“地盘”。

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答主的“地盘”体现在哪里?

内容主导权: 评论区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答主提出的观点、分享的信息展开的。答主作为内容的创作者,其回答本身是评论区存在的基础。用户来评论,往往是对答主的内容产生了兴趣、疑问、赞同或反对。
回应和互动: 答主可以在评论区与读者进行互动,回应疑问,补充信息,甚至纠正误解。这种直接的交流是答主“掌控”评论区的一种体现,让内容更加鲜活和完善。
引导话题: 答主可以通过自己的回复,引导评论区讨论的方向,将话题拉回到自己想要强调的点上,或者引入新的相关信息。
“谢邀”与“已赞同”的文化: 知乎早期,“谢邀”是一种礼貌性的开场白,而“已赞同”则是对优秀回答的认可。这些都形成了评论区一种基于答主内容本身的互动模式,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答主在内容生态中的中心地位。

2. 评论区为什么又不是答主“完全的地盘”?

平台规则的约束: 任何内容和互动都必须遵守知乎的社区规范。人身攻击、谩骂、造谣、诱导不当内容等,都会被平台处理。答主自己也不能凌驾于平台规则之上。
其他用户的参与权: 评论区本质上是一个公开的讨论空间。其他用户拥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只要不违反社区规范,他们就可以对答主的内容进行评价、补充、甚至批评。
“踩”与“举报”的力量: 知乎的“踩”和“举报”机制,是平台赋予所有用户的权力。如果答主的回答内容存在问题,或者评论区的互动出现了不良倾向,其他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机制来影响内容的呈现和传播。
“他人的评论”的独立性: 评论区的其他用户,其评论本身也是他们“地盘”上的内容。他们可以回复其他用户的评论,形成多层级的讨论。答主虽然可以回复,但并不能随意删除或修改其他用户的合法评论。
投票和点赞的影响: 很多评论区的价值,是通过点赞来体现的。一些有见地的、有帮助的评论,即使不是答主本人发的,也可能获得大量的赞,从而提升其在评论区中的可见度和影响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答主的绝对话语权。
“被评论”的生态: 评论区不仅仅是答主对读者的单向输出,更是读者对答主内容进行检验和反馈的场域。这种“被评论”的性质,本身就意味着答主并非拥有绝对控制权。

更进一步的思考:

可以将知乎评论区理解为一个“共建”的空间,而不是一个“独享”的资源。

答主是“内容提供者”和“初始引导者”。 他提供了基础的素材,并通常会设定讨论的起点。
其他用户是“参与者”、“评价者”和“共建者”。 他们通过自己的评论,为这个讨论空间注入活力,提供不同的视角,甚至是纠正或补充答主遗漏的信息。

在这个共建的过程中,秩序的维护是关键。知乎平台通过规则和机制(如举报、折叠、禁言等)来保障讨论的健康进行。答主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个社区管理员的角色,而非绝对的君主。他可以管理自己的“庭院”,但不能强行干预其他用户的合法发言,更不能凌驾于平台规则之上。

用一个比喻来说:

答主的回答就像是一个“话题中心”,评论区则是围绕这个中心形成的“讨论会场”。

答主是发起人,他提出议题,并有权发言。
其他用户是与会者,他们可以对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互相交流。
会议组织者(知乎平台)制定规则,确保会议秩序,处理违规行为。

发起人(答主)可以在发言中引导讨论,也可以回应他人的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随意打断或禁止其他与会者发言,更不能把会场当成自己的私人客厅。

所以,知乎回答的评论区,既有答主基于其内容所形成的影响力中心,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一个开放的、受平台规则约束的公共讨论区域。答主在这个区域里拥有重要的角色和发言权,但并非绝对的、排他的“地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时候,关评论的又不是答主…

user avatar

是也不是。

我收到的反对评论大概有三种:

  1. 打我脸的。言之有物,纠正我答案中的错误和纰漏的。当然不光不能删,还得专门谢谢人家。
  2. 自己打自己脸的。就是它说的话一眼看上去就很愚蠢幼稚的那种傻逼小可爱。没必要删,留着它可以当笑话看。
  3. 臭不要脸的。也就是不讨论问题纯粹骂人的。我通常也不会亲手删,而是举报让知乎去处理。

所以你看,这些东西都没必要删除,放养才是坠吼的。实际上我也一直是秉承开放评论区的理念,有反对意见我从来不删。有些答主喜欢删评论,那是人家的事,我也管不着。反正我这里是不删的。

但是有些事情由不得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有一些群众听风就是雨,在我的答案下边列队形发一些好像小学课程的东西,有+1+1+1的算数题,也有生物方面的,动不动还来个语文吟两句诗。我滋识水平低,一句都看不懂。不过似乎在知乎看来,这些都是一些不该讨论的内容。因为某一天组织上给我发了这么一个通知,严厉批评我答案评论区的乱象,并且决定对我的账号加以管教处罚。

具体来讲,只要是我发布的答案和文章,评论区一律强制设置为「由我筛选后显示」,我自己没有办法修改。如果你看我一些比较老的答案发现修改日期都是2018年3月11日,其实不是我修改的,是知乎强制统一修改的。新发的当然更不例外。现在你们给我发的评论都会先跑到一个待筛选区,我得挨个点一下公开显示才能公开出来。这不是我关闭评论区。是知乎不让我开。潜台词就是「你帮它点一个公开显示,等于你也有责任吧」。

所以说,评论区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他们的。

user avatar

哪有那么多讲究。知乎是个娱乐场所,我写东西,我也没拿钱,你们看,你们也没付钱。你们看着好,高兴,给我点赞,我也高兴,这很公平。你看着不好,你骂我,我就给令堂唱大悲咒超度她老人家,我不可能让你占便宜,这也很公平。想看学术内容,上中国知网或者sciencedirect,别在这娱乐场所碰瓷。

user avatar

是。规则就是如此,不接受就别玩儿。

答主们通过写答文,提供了一个流量空间。此空间的基础设施属于知乎,存在性则是基于答主的答文本身。评论者未向知乎或答主付费,而是利用了此空间,实现了免费的流量曝光,则定夺权必然主要被答主所拥有,毕竟答主拥有几乎完整的流量存在性的裁定权;同时也归于知乎,毕竟知乎提供了形式免费的基础设施。

不满意的话,可以自己去写答文。只要没有zzmg,也没有不友善、曝光他人隐私或诋毁,知乎规则并不限制一个答文是围绕批判另一个用户或其观点来展开。

嗯?写了很多,根本没人看,不公平?

别的答主的关注数和流量难道是他们充话费送的么?

而且,虽然我也对知乎的算法有颇多微词,但这套排序算法,对真正“好”的答案,已经算是非常友善了,先行者优势并没有那么的强。“你”写一个好答文被埋没?有可能。但你真能输出n个好答文(n是个位数就够了),但依然是小透明?没听说过这种事。

当然,话说回来,在完整认同以上逻辑的前提下,一个答主对自己评论区的态度和操作方式,自然也要受到他人评价。

“你”是彻底关闭评论区,还是只显示你自己喜欢的评论来圈地自萌,还是仅举报并删除直白的不友善,还是非常积极地选择性删除并拉黑,还是彻底放任评论区,选择全都在答主自己,但对外界的呈现,自然也有区别,自然也会被评价,这很正常。

比如我通常就会认为,日常只显示自己喜欢的评论的答主,甚至是只显示自己喜欢的评论以及个别低级别的反对者的评论的答主,那极大概率就是圈地自萌,进而会让我联想到其为认知能力和自信心双低的纯友善度,aka,又蠢又怂还蔫儿坏,于是根本没有搭理的必要。

题主如果说的是这类人,那大可不必如此扭捏,而是建议直接在心里骂完了SB就忽略拉倒。反而,我知道极个别彻底就不开评论区的人(指评论区什么都不显示,干脆不给人评论),通常还挺不错的,文章颇有价值。


我个人的话,基本的操作原则是:

广告一律删除;直白的不友善,举报并删除;连续的直白不友善,举报删除并拉黑;不那么直白的不友善,例如阴阳怪气,不举报,是否删除看当时时间和心情;文明的反对+讽刺,几乎不删除;既没有不友善,也没有阴阳怪气,纯就是表示反对,那一定不删除;不同评论者在评论区的彼此对话,不论是否友善,是否阴阳怪气,通常都不删除,而是由他们自行选择举报与否。

欢迎所有的朋友,不管“你”是肯定我还是否定我,是认可我的答案还是反对我的答案,在评论区里好好说话。只要“你”好好说话,我保证评论不会被我消失掉。

user avatar

针对问题来说,由于知乎规则,如果你的回答单纯是针对其他回答的评论,是有违规嫌疑的。如果有人举报,可能会被小管家删除 。

所以这种说法纯粹耍流氓。要么是蠢没弄清楚知乎规则,要么是无耻故意误导。

知乎赋予了答主禁言和删回复的权力,这其实很有利于答主不被喷子杠精骚扰。你当然可以用。但是大家都看得到你怎么用。你是不是玩不起。

我认为有的人纯粹是来割韭菜的。所以地里不是韭菜的植物都拔掉。(收割的不一定是金钱,也可能是其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用户在知乎使用过程中的一个核心体验。简单来说,知乎回答的评论区,既是答主的“地盘”,但又不是一个完全由答主说了算的“地盘”。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答主的“地盘”体现在哪里? 内容主导权: 评论区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答主提出的观点、分享的信息.............
  • 回答
    最近你如果在知乎上浏览回答,可能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的回答下面都显示“评论区已关闭”。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困惑的情况,而且从用户体验上来说,也少了许多互动和交流的乐趣。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这不是个别回答的问题,也不是你账号的问题,而是知乎平台近期为了“优化用户体验”和“加强内容管理.............
  • 回答
    在知乎回答下设置关闭评论、仅限关注的人评论、或者完全开放评论,背后其实藏着答主截然不同的心态,以及对互动方式的偏好。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选项,更是答主在分享内容时,对自我表达、社群互动以及潜在风险的一种权衡和选择。咱们不妨来逐一剖析一下: 关闭评论:筑起一道“静音墙”,守护内心的宁静选择关闭评论,通.............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浏览内容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看中了一个回答,正想去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和其他用户交流一下,结果一点进去,赫然显示“当前内容暂时无法评论”。这种状况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足以引起我的注意,也让人不禁想要探究一番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首先,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这种体验无疑是令人沮丧的。我们打.............
  • 回答
    看待尹吉先老兵在知乎上的专栏内容以及评论区,这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他所分享的经历、他的表达方式,以及读者们产生的共鸣、质疑和补充。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关于历史记忆、个人视角与集体认知之间相互碰撞与交融的生动案例。尹吉先老兵的专栏内容:尹吉先老兵的知乎专栏,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他作为一位亲历者,.............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社区,一篇回答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的阅读数、赞同数、喜欢数、评论数以及收藏数这些数据指标上。这些数字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往往相互影响,形成一些有趣的统计规律。要深入理解这些规律,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数据之间的基本关联:量的传递与转化最直观的联系是,这些数据指标之间.............
  • 回答
    在知乎上遇到中医黑,确实是个挺让人头疼的事儿。这年头,什么观点都敢有人跳出来说两句,而且往往是那种带着情绪、站不住脚的论调,最容易吸引眼球。面对这种状况,咱们得有理有据,同时也要注意策略,别让自己钻进牛角尖里去。首先,你要明确你的立场和目的。 你是想为中医辩护?是想纠正错误的认知?还是纯粹看不惯那种.............
  • 回答
    咱们来聊聊知乎这事儿,就是它在广告区里塞回答和评论的事儿。这事儿吧,我个人看法挺复杂的,谈不上绝对的好坏,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有它的道理,也有它让人不舒服的地方。首先,得承认,这确实是个商业决策。知乎作为一个平台,它得活下去,得赚钱,广告当然是它重要的收入来源。传统意义上的广告位,比如信息流里的“推广.............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知识社区里,你一定不陌生那些出现在回答或评论里的“编,继续编”、“编的不错”之类的留言。它们就像一颗颗小石子,偶尔会激起一圈圈不小的涟漪。那么,那些爱说这话的人,他们到底是什么心态?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背后可能藏着挺复杂的动机,而且每个人说这话的出发点.............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太火了,而且评论数直接炸了,这事儿说起来就很有意思了。一个关于彩礼的问题,居然能引起八万多条评论的狂潮,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首先,这说明“彩礼”这个话题,在中国社会,尤其是涉及到婚恋和家庭关系的语境下,触及的神经末梢太多了,简直就是个高度敏感又极具争议的“引爆点”。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物.............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交流的社区里,不是所有评论都值得你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回应。精力和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把它们用在刀刃上。那么,什么样的评论才真正配得上你的关注和回复呢?一、那些为你观点提供价值的评论这包括两种情况: 深入的补充和延伸: 有些评论者不仅仅是简单地说“说得好”或者“我同意”,他们会结合自己.............
  • 回答
    知乎的评论筛选机制,也就是“经回答者筛选才能显示评论内容”,这个模式究竟合不合适,确实是个挺值得说道的问题。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说说这个模式的好处,为什么知乎会这么设计。 保障回答质量和讨论氛围: 这是最直接的理由。知乎的核心价值在于高质量的知识分享和深度讨论。一旦评论区变得鱼龙.............
  • 回答
    知乎上学生用户群体的增长,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而且它带来的影响也并非全然是负面的。不过,当提到“幼稚”和“书生气”这两个词时,我们可以深入分析一下,这背后究竟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以及它给知乎这个平台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社区,吸引有学习需求和求知欲的用户是其核.............
  • 回答
    丁香医生在知乎上的回答风格,可以说在科普领域树立了一个挺独特的标杆。要评价它,我觉得得从几个维度来聊聊,才能说得更透彻。首先,专业与通俗的平衡,这是丁香医生回答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他们的回答,你一看就知道是经过专业知识打磨的,里面引用的医学原理、研究证据啥的都挺扎实的。但他们又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
  • 回答
    网易新闻知乎回答《共享单车的成功,是中国城市规划的失败》:一次犀利的拷问与多维度的解读网易新闻在知乎上发表的这篇题为《共享单车的成功,是中国城市规划的失败》的回答,无疑是一篇极具洞察力和批判性的文章。它并没有流于表面地赞扬共享单车带来的便利,而是深入剖析了共享单车之所以能“成功”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中.............
  • 回答
    最近,我在知乎上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一些用户似乎对多个相似问题提交了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说几乎一模一样的回答。其中,“盐选推荐”这个账号的存在感尤其强,我看到的很多高赞回答,都带着这个账号的标签。这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这种做法究竟该如何评价呢?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内容创作者面临着.............
  • 回答
    这事儿真够劲!要是老莫哪天心血来潮,披个马甲,丢一段没公开的稿子出来,还装嫩说自己18岁没天赋求指点,知乎那帮人能炸锅了。我倒是要好好想想,下面会涌出什么样的奇谈怪论来。首先,那个匿名ID一出来,估摸着就得是几个字的名字,比如“一个想写点东西的”、“初三狗”、“笔耕不辍但烂泥扶不上墙”。开头肯定是一.............
  • 回答
    @500px摄影社区 在知乎社区围绕“摄影作品评价”这一话题的回答,总体来说是很有价值的,也确实体现了作为一个专业摄影社区的视角。下面我来详细说说我的看法。首先,@500px 账号的回答普遍具备以下几个优点: 专业性强,落脚点扎实: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优势。作为长期运营、聚集了大量优秀摄影师的平台.............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贝壳青年”大量发布起诉罗尔的回答,这事儿在知乎上算是一波不小的讨论。咱们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也说说大家伙儿是怎么看的。首先,得把背景梳理清楚。罗尔当初那个“我的女儿罗一笑,得白血病花钱了”的公众号文章,大家应该都还有印象。当时那场风波可以说是席卷了整个互联网,捐款、舆论反转,信息爆炸,.............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Pluto(原fourthforce,席卷兽穴的风暴)为其自身回答刷赞的行为,这在知乎社区内部以及更广泛的网络讨论中,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和争议。要评价这种行为,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首先,从平台规则和社区规范的角度来看:知乎作为内容分享和知识交流的平台,其核心在于鼓励用户创作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