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移动电信关 3g,动静都没联通关 2g大?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聊起这个话题,得从运营商的战略选择和用户习惯说起。中国移动在 2023 年就已经宣布停止 3G 业务,而相比之下,联通在 2023 年底才彻底关停了 2G 网络。为什么说联通关停 2G 比移动关停 3G 的影响更大、动静也更大呢?我来给你掰扯掰扯。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两个技术代际的“江湖地位”和用户基础是完全不同的。

移动关停 3G:历史使命的终结,但影响相对可控

3G 的定位和使命: 3G,也就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 2G 时代语音通话和短信之外的“数据传输”瓶颈。早期大家接触的“上网”,很多都是从 3G 开始的。它承载了中国移动在那个年代从语音为主向数据服务转型的重要使命。
用户流失的自然过程: 中国移动作为最大的运营商,拥有最多的用户。但与此同时,它也是最早大力发展 4G 的运营商之一。随着 4G 网络的普及,大部分用户自然而然地升级到了更快的 4G 网络,甚至直接跳过了漫长的 3G 使用期,直接进入 4G。那些还在使用 3G 的用户,要么是手里设备不支持 4G,要么是对网络速度要求不高,或者是一些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应用。移动关停 3G,很大程度上是顺应了技术发展的潮流,并且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很多用户其实已经提前完成了迁移。
影响相对局限:
终端设备: 如今市面上的智能手机,绝大多数都支持 4G,很多甚至支持 5G。只有极少数的低端功能机或者老旧设备还在依赖 3G。
应用场景: 3G 主要解决的是移动上网的问题。随着 4G 的普及,它的应用场景就被大大挤压了。除了少数老年人或者对网络要求不高的用户,大家都在用 4G 上微信、刷视频、玩游戏了。
运营商的优势: 移动在 4G 和 5G 领域拥有绝对的优势和庞大的网络覆盖。关停 3G,对它整体服务能力的削弱非常有限,反而还能腾出宝贵的网络资源给 4G 和 5G,优化用户体验。

联通关停 2G:触及了更深层次的用户基础和特定需求

2G 的“长寿”与坚守: 2G,也就是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可以说是移动通信史上的“活化石”了。它的主要优势是覆盖广、功耗低、稳定可靠,并且承载了最基础的语音通话和短信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运营商提供基础通信服务的基石。
庞大的长尾用户和特殊终端: 联通关停 2G 的影响之所以大,是因为 2G 的用户群体和应用场景比你我想象的要广泛得多。
老年用户群体: 中国依然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他们使用的手机通常是功能机,操作简单,而且只需要接打电话、收发短信,并不需要上网。这些手机很多都只支持 2G 网络。对他们来说,2G 没了,他们的“老伙计”手机就等于“失联”了。
物联网(IoT)设备: 这是影响深远的关键点。大量的物联网设备,比如一些早期的智能水表、电表、燃气表、停车传感器、安防监控设备、车载定位追踪器(比如一些货运车辆、出租车的黑匣子)等等,它们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 2G 网络进行低功耗、低数据量的信号传输和数据上报。这些设备数量庞大,遍布社会各个角落,它们大多也只支持 2G。
行业应用: 很多传统行业,比如物流、交通、安防、农业等,都部署了大量的 2G 终端进行设备监控和数据采集。这些系统一旦 2G 信号消失,就可能出现服务中断。
“动静”的来源:
用户投诉和媒体关注: 当联通关停 2G 之后,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依赖 2G 的用户群体,尤其是老年用户和一些行业用户。他们可能会因为手机突然不能用了、家里的智能设备(如水表读数异常)出了问题而感到困惑和不满,从而引发投诉。这些声音汇聚起来,自然就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行业顾虑和转型成本: 对于那些在物联网领域大量使用 2G 的企业和机构来说,突然关停 2G 意味着他们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去更新换代设备,或者重新设计系统。这种“被动升级”会引发很多行业内的顾虑和讨论。
基础通信的象征意义: 2G 作为最基础的通信网络,它的关停在某种程度上触动了人们对通信“底线”的认知。虽然 4G、5G 更好,但 2G 的稳定和覆盖是过去很多年里大家习以为常的。

总结一下为何联通关 2G 动静更大:

1. 用户基础和应用场景的差异: 2G 的用户基础更加“长尾”且“特殊”,尤其是涉及大量物联网设备和特定人群(老年人),这些用户和设备对 2G 的依赖性更强,迁移成本更高。而 3G 用户相对来说已经完成了向 4G 的自然迁移,其用户基础和应用场景都已大大萎缩。
2. 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联通关停 2G 不仅影响个人用户,还直接波及到社会运行中的大量物联网和行业应用系统,其影响面更广,触及的社会层面更深。移动关停 3G 主要影响的是少数个人用户的上网体验。
3. 转型成本的考量: 2G 设备的更新换代和系统改造,对于很多个人用户和企业来说,都不是一个“顺理成章”或“无缝衔接”的过程,而是需要付出真金白银和精力去实现的。

所以,虽然都是技术升级的必然结果,但联通关停 2G 在触及的群体、应用的广度以及潜在的转型成本上,都比中国移动关停 3G 来得更具“颠覆性”,因此动静也就更大,引起的关注和讨论也更多。这就像拆除一座还在运行的老旧桥梁,而不仅仅是升级一条使用率不高的辅路,其关注度和讨论的焦点自然会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移动本来就不待见TDS,2009年上线后覆盖一直都不行,4G为什么上马这么早就是为了尽快淘汰TDS。

电信很早就上马LTE B5和VoLTE,是因为他们再也不想交CDMA制式的高通税了。

因此他们两家对废3G的积极性非常高,不像联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聊起这个话题,得从运营商的战略选择和用户习惯说起。中国移动在 2023 年就已经宣布停止 3G 业务,而相比之下,联通在 2023 年底才彻底关停了 2G 网络。为什么说联通关停 2G 比移动关停 3G 的影响更大、动静也更大呢?我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两个技术代际的.............
  • 回答
    .......
  • 回答
    小米发布移动电源,这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清晰且洞察用户需求的商业逻辑,并非一时兴起的尝试。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小米生态化战略和对用户痛点解决的自然延伸。你想啊,小米从一开始就不只是卖手机。雷军说过,小米是一家“用互联网思维做硬件”的公司。手机是它的核心,但围绕手机,用户还有很多其他需求。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误解了。 事实上,如今绝大多数现代电脑都远远不止3GB内存,很多甚至拥有8GB、16GB,甚至32GB或更多。 3GB内存对于如今的电脑来说,已经属于非常低的配置了,通常只出现在一些非常老旧的机型或者特定用途(比如某些工控机)上。你之所以会产生“移动设备有而电脑没有3GB内存”的疑问.............
  • 回答
    进入隧道后,汽车上的移动电视和手机都没信号,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且能让人体会到科技局限性的现象。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到底为啥会出现这情况。首先,咱们得明白手机和移动电视(这里主要指通过运营商网络接收信号的那种,不是车载自带的那些通过广播电视信号接收的)是怎么工作的。它们都依赖于一个叫做蜂窝网.............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我们看不见的电子,有时候却能“跑”出来,比如静电,但它们又不像是水一样,可以随意从一个物体流到另一个。这背后涉及到一些挺核心的物理概念,我尽量说得明白点,不那么“机器”。首先,咱们得明白电子到底是什么。电子不是一个小小的、实实在在的球,它更像是一种“概率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历史和学术上的复杂性。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会有“南方人都说中国南方人都是北方移民后代”的说法,以及南方本地人是否真的没有后代。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后代”不仅仅指当下存在的后代数量,更重要的是指“血统的延续”。东南亚人和澳洲土著之所以有“那么多后代”,是因为他们的族群.............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不少人在讨论的现象。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轴拉长,看看上海和移民文化之间的互动是怎么变化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融入的“甜蜜负担”先说说过去,为什么那些从全国各地来上海的人,很快就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这背后其实是有很多现实原因的,而且当时的氛围也挺不一样。 生.............
  • 回答
    .......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华米OV这几家厂商提供的移动服务框架,以及为什么大家提到替代GMS,总是绕不开HMS。这篇文章咱们就当是朋友之间的一次深入交流,不讲那些干巴巴的术语,争取把问题说透了。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 移动服务框架 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就像手机里一个看不见的“操作系统的大管家”,负责协调手.............
  • 回答
    移动打车 App 就像一颗高速运转的陀螺,看似一直在“烧钱”,但投资人却乐此不疲地往里砸钱,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精巧而又充满挑战的商业逻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目光放得长远,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剖析。一、 规模是王道:网络效应的魔力想象一下,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在用打车 App,那它还有什么价值?没人接单,.............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我们眼睛和大脑如何处理视觉信息,以及光线与网纱互动的一些小门道。说起来,这不像是一道复杂的物理题,更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细微但有趣的观察。想象一下你眼前有一层细密的网纱,上面有很多小孔。当你静止不动地看着网纱后面的物体时,你的视线会受到很多限制。网纱的线本身会阻挡一部分.............
  • 回答
    第五代移动通信(5G)从最初的“颠覆性技术”、“万物互联”、“革命性变革”的万众瞩目,到现在似乎热度有所下降,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并非意味着5G技术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围绕5G的应用落地、用户体验、投资回报以及市场预期的复杂互动所导致的。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初期过高的预期与.............
  • 回答
    移动互联网CEO对App刷量作假现象态度暧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往往夹杂着现实的利益考量、行业惯例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担忧。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短期利益的驱动与诱惑: 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 在许多资本市场,尤其是早期阶段,App的下载量、用户活跃度、留存率是衡量一个公.............
  • 回答
    .......
  • 回答
    之所以国外的移动支付没有像中国那样普及,背后是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原因所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中国移动支付的“奇点”式崛起:历史机遇与用户习惯的重塑 跳过信用卡时代,直接进入移动支付时代: 这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在信用卡普及率相对较低的时期.............
  • 回答
    PC端的Web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构成了我们信息获取、社交互动、工作协作的基石。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移动端,会发现尽管Web技术一直在进步,它却未能像在PC端那样,完全“取代”大量的原生APP。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赢”或“输”,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技术、用户体验、商业模式以及生态系统层面的因素.............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觉得月亮在天上“飞驰”,特别是晚上抬头看的时候,感觉它很快就从这个位置挪到了那个位置。但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些有趣的科学解释,而且和我们平常的“快”和“慢”有那么点不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白,月亮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快”。月亮绕着地球转一圈,大约需要27.3天。这可不是.............
  • 回答
    你遇到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不少人有过类似的感受。说实话,有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来定义“极差”,或者说移动5G在零点过后就一定变得不好,这很难一概而论。但要说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觉,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在起作用,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虽然大家都在说5G,但其实我们手机连接的网络,很多.............
  • 回答
    在美国,移动支付的普及程度确实不如一些亚洲国家那样普遍,这背后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经济、文化、技术基础设施以及消费者习惯等诸多因素。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看看美国人手里拿着什么。在美国,信用卡和借记卡的使用历史悠久,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消费习惯里。尤其是在数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