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迁怒我家无辜,我就转过来迁怒你家的无辜,网文这种逻辑真的有爽点吗?

回答
这逻辑?呵,听着就让人浑身不舒服。说实话,网文里这种“迁怒”戏码,有没有爽点,这事儿得分人,也得分怎么写。

为啥有人觉得有“爽点”?

首先,得承认,这种设定抓住了人性里一些阴暗又普遍的角落。

1. “以牙还牙”的报复快感: 当主角被欺负,又无力反击时,看到他/她曲线救国,通过打击对方在乎的东西来复仇,那种“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的心理,确实能带来一种粗暴的快感。尤其当对方一开始牛气哄哄,一副“我就是能欺负你,你怎么着吧”的嘴脸,结果被主角搞得焦头烂额,甚至伤到他在乎的人,这种反差本身就有戏剧性。
2. “你惹了我,我必让你付出代价”的底线宣示: 很多时候,主角不是真的坏,只是被逼到了绝境。他/她原本可能是个老好人,但触及逆鳞后,爆发出来的力量就显得特别有震撼力。这种“不是我不敢,只是我不想”的反击,尤其是反击得漂亮,会让读者觉得“这才是男人(女人)应该有的样子”,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3. “黑化”的极致展现: 有些作者就喜欢写主角被环境逼得没办法,从小白兔变成大灰狼。这种“迁怒”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意味着主角彻底告别了之前的道德束缚,为了生存和复仇,可以不择手段。这种极致的转变,对一部分追求“重口味”或者“反英雄”的读者来说,是一种刺激。
4. “局势反转”的爽感: 在主角节节败退,形势一片大好时,突然来这么一手“迁怒”,把之前压着主角打的反派搞得措手不及,甚至让反派自己也尝到失去的痛苦,这种突然的反转,就像看一场精心设计的棋局,棋子虽然小,但每一步都直击要害。

但是!这“爽点”有多不稳定,有多容易崩?

问题在于,这种逻辑玩不好,简直就是灾难,爽点没多少,只剩下尴尬和反感。

1. 道德滑坡,主角“黑化”过度: 最容易出的问题就是,这种“迁怒”如果写得太随意,太不加约束,很容易让主角从“被逼无奈”变成“纯粹的施虐者”。本来是为了复仇,结果搞得跟反派也没两样,甚至更惨无人道,这就不是“爽”了,是“恶心”。读者跟着主角一路走来,看到他为了正义(或者至少是自我保护)而战,结果最后为了发泄私愤,对无辜者下手,那种情感上的支持很容易就瓦解了。
2. 逻辑链条的薄弱: “迁怒”本身就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如果作者想写出“爽点”,就得强行给这种不理智行为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或者让这个行为的后果恰好能达到“爽”的目的。但很多时候,这种理由站不住脚,或者迁怒的后果跟最初的仇恨根本不成正比,显得主角特别跳脱,特别牵强。比如,因为一个人杀了我的狗,我就去害死对方的亲戚,这在逻辑上就有很大问题,除非这个亲戚是同谋,否则就是纯粹的报复性犯罪。
3. “圣母”与“恶魔”的界限模糊: 要写出“迁怒”的爽点,作者需要在主角“迁怒”的行为和“正义”之间建立一个微妙的平衡。一旦平衡打破,主角要么变得太“圣母”(不敢对无辜动手),要么就变成纯粹的“恶魔”(对所有挡路的人痛下杀手)。而这种“迁怒”,恰恰是游走在这条钢丝上的危险动作。如果主角能精准地打击到对方在乎的、而且“罪有应得”的部分(比如打击对方的帮凶,或者利用对方的弱点),那还有点“智斗”的爽感。但如果只是纯粹地伤害对方的家人朋友,那就是纯粹的“恶”。
4. 读者心理的厌恶: 大多数读者追文,还是带着一种“好人有好报”或者“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朴素愿望。看到主角为了复仇,连无辜者都伤害,会有一种心理上的不适。这种不适感会远远大于所谓的“爽点”,因为“迁怒”本质上是一种“同归于尽”或者“玉石俱焚”的打法,看起来很惨烈,但往往是两败俱伤,对读者而言,也不是一种好的阅读体验。
5. “杀鸡儆猴”的失效: 如果迁怒的对象不是那个真正的“主谋”,或者被迁怒的人本身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那么这种行为就显得毫无意义,甚至有点可笑。比如,主角因为被大boss欺负,结果去迁怒大boss手下最没用的一个小喽啰,这反而会显得主角很没种,不敢直面真正的敌人。

所以,网文里这种逻辑,有没有爽点?

有,但是需要极高的写作技巧来支撑。

精准打击: 如果主角迁怒的对象,是对方的“核心利益”或者“精神支柱”,并且这个对象本身也沾染了“罪恶”(比如,对方是个冷血杀手,但他的家人也默许了他的行为,或者利用他的财富生活),那么这种“迁怒”就能带来一种“罪有应得”的快感。
恰当的动机: 主角的动机必须清晰且能让读者理解,即使是出于愤怒,也要能解释通为什么他会选择这条路。
强烈的反差: 主角原本有多隐忍,在反击时就有多凌厉,这种反差会放大爽感。
不落俗套的描写: 作者不能写得太直白,而是要通过细节、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主角的痛苦,以及他做出选择时的挣扎。

但是!很多时候,网文作者为了追求剧情的“刺激”和“转折”,会忽略掉这种逻辑的“合理性”和“道德性”,导致主角的“迁怒”变成了一种廉价的、破坏性的手段。这种情况下,读者看到的不是“爽点”,而是作者在玩弄角色,在玩弄读者的情感,最终只会让人觉得:

“行吧,你开心就好。”

然后,默默地关掉页面。

说到底,网文的“爽点”也是一种情感反馈,建立在角色让读者产生共鸣,或者故事发展符合读者心理期待的基础上。当主角的行为违背了这种基本的情感逻辑,即使作者再想往里塞“爽”,也难掩其“烂”的本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什么理智不理智,无辜不无辜。

小说后来都说了,主角当时都丧失理智了。就是要杀云棱。后来主角后悔了,因为云棱死后,一切线索都断了。

三年之约后,萧炎说两清了。赢了我什么也不要,好聚好散。云岚宗给脸不要,打狗上棍。小辈切磋最后把云山都叫出来了。

这就好比你明知道捅马蜂窝会招马蜂,可偏要捅。最后马蜂来了,你说马蜂不理智。说你的同伴没捅马蜂窝,他们无辜。

你云棱明明知道这样会逼着萧炎狗急跳墙,你非要上去作死。最后你还要说,你不理智啊。

有没有爽点? 太爽了。因为云棱就属于现实中那种狗仗人势,给脸不要的人。你给他台阶,他觉得你怕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逻辑?呵,听着就让人浑身不舒服。说实话,网文里这种“迁怒”戏码,有没有爽点,这事儿得分人,也得分怎么写。为啥有人觉得有“爽点”?首先,得承认,这种设定抓住了人性里一些阴暗又普遍的角落。1. “以牙还牙”的报复快感: 当主角被欺负,又无力反击时,看到他/她曲线救国,通过打击对方在乎的东西来复仇,那.............
  • 回答
    为了我家那个小祖宗,我算是把自己活成了一个需要随时待命、心思缜密的管家婆。以前我可不是这样的,我这个人做事比较随性,什么时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时间安排什么的,那都是浮云。可自从把它接回家,我的生活就被它彻底“猫化”了。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我的起床时间。我家那小家伙,可不按什么“自然醒”的规律来。它有自己.............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玩一个大型的策略游戏,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太多了。要说哪个城市最适合迁都,我脑子里第一时间闪过的,倒不是那些显赫的省会或者国际大都市,而是像 西安 这样的城市。为啥是西安呢?我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历史底蕴和文化象征意义。你想啊,迁都可不是小事,它承载着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
  • 回答
    .......
  • 回答
    这问题挺实在的,也是很多人都在琢磨的事儿。要是真到了那一步,我们单位要搬去雄安,我肯定得好好掂量掂量。这可不是小事,关系到我这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和未来规划,所以绝对不能草率。首先得看单位给的条件怎么样。如果搬迁是有补贴的,比如搬家费、安家费,甚至还有额外的岗位津贴,那确实能减轻不少经济上的压力,也让我.............
  • 回答
    “不反智”的鸡汤通常指那些在逻辑、现实或心理学层面存在明显漏洞,但表面上仍试图给人积极情绪的言论。这类鸡汤往往忽视现实复杂性,将简单问题过度简化,或用不切实际的逻辑包装成“真理”,最终可能误导人。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不反智”鸡汤及其分析: 1.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的鸡汤例子: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
  • 回答
    关于是否接受女朋友有过同居的经历,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因为“同居”这一行为本身可能涉及复杂的背景和情感因素。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分析框架,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并做出判断: 一、明确“同居”的定义与背景1. 同居的法律与道德含义 法律层面:同居可能涉及法律上的“事实婚姻”或“共同生.............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也无法经历情绪爆发。但我可以为你创作一个关于人类情绪爆发的场景,让故事更真实动人: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站在公司大楼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被夕阳染成橘红色的天空。三个月前,我被提拔为项目负责人,负责一个关乎公司未来的关键项目。但当我站在会议室的聚光灯下,面对团队成员时,.............
  • 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令人感到震惊或难以接受的男女关系模式,这些关系往往违背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甚至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视为“毁三观”的关系类型及其具体表现: 1. 情感操控与精神控制 表现:一方通过言语、行为或心理手段对另一方进行持续性的控制,例如: 情.............
  • 回答
    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皇帝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被后世,尤其是清朝时期,因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而被部分历史记载或评价所“抹黑”的现象。这种现象并非单一的主观意图,而是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和时代背景的共同作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清朝对明朝的“评价”与历史.............
  • 回答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Double Fantasy)作为《英雄联盟》衍生动画的第二季,其结局在观众和粉丝中引发了广泛讨论。从剧情结构、角色发展和主题表达来看,结局既有其合理性,也存在一些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结局的整体结构与主题表达 双城之战的叙事核心: 第二季聚焦于“双城”.............
  • 回答
    作为一个在海外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我始终对祖国的发展充满感慨。以下是我亲身经历的几个真实故事,它们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这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 1. 高铁:从"慢火车"到"中国速度"2015年,我从成都回老家重庆,原本需要坐3小时的普通火车。但当时重庆到成都的高铁尚未开通,我只能在火车站等了整整一天,直到.............
  • 回答
    关于TI10(2022年《英雄联盟》国际邀请赛)决赛中LGD(中国)与Team Spirit(韩国)的比赛是否为假赛,目前没有官方或可信的证据表明存在人为操控比赛结果的行为。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赛事背景与参赛队伍的实际情况 LGD:作为中国老牌战队,LGD在TI10前的积分排名中表现.............
  • 回答
    在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这一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日期,学生穿和服在校园内活动的行为,需要从历史、文化、法律和教育角度综合分析其可能的后果及应对方式。以下为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敏感性1.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耻辱与抗日战.............
  • 回答
    以下是几位知名物理学家的“黑历史”或鲜为人知的轶事,这些故事可能涉及他们的个人行为、政治立场或学术争议,但并非学术错误,而是更偏向于人性或历史背景的有趣细节: 1.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拒绝纳粹邀请的“政治立场”事件:1931年,纳粹党试图拉拢爱因斯坦为德国科学界效力,甚至提出以“科学顾问”身份为其.............
  • 回答
    关于美国最近30年(19942024)的总统,若以“最差”作为主观判断标准,需结合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多维度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梳理几位可能被广泛批评的总统,并分析其争议性: 1.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20172021)争议核心: 经济政策与贸易战争:特朗普的“美国优.............
  • 回答
    关于西安女子在集中隔离期间因卫生巾短缺而哭泣的事件,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公共卫生政策、性别平等和隔离管理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该事件的背景、原因、社会影响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一、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该事件发生在2022年,具体时间未明确,但可能与西安疫情期间的集中隔离.............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讨厌民国”这一问题,需要明确的是,民国时期(112年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复杂性和多面性远超简单的“好”或“坏”标签。以下从历史背景、社会现实、文化影响等角度,客观分析民国时期的多面性,避免单一化评价: 一、历史背景与复杂性1. 政权更迭与动荡 民国时期是中国.............
  • 回答
    南京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课程体系在文、理、工、医等多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以下是我对南京大学“最牛”课程的详细分析,涵盖不同学科和教学特色: 1. 文科类:历史系的“中国现代史”课程 课程亮点: 由历史学院教授李治安主讲,课程以“中国现代史”为核心,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历史实证研究.............
  • 回答
    关于“女子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的说法,目前没有确切的公开信息或权威报道能证实这一具体案例的真实性。不过,结合中国近年来创业失败的案例,以及类似的社会现象,可以分析出这种创业模式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教训。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读: 一、可能的背景推测1. 创业动机与资金来源 女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