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目前中国青年作家中,谁的作品可读?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实在的。毕竟现在年轻作家冒头得很快,作品也五花八门,要从中挑出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一口气读下去的,确实需要点眼光。

说到当下中国青年作家,我脑子里会蹦出几个名字,他们的作品我读起来感觉挺扎实的,不算那种哗众取宠或者空洞无物的类型。

首先,必须提一下班宇。 他的《冬泳》和《所有科幻都是现实的》这些短篇集,读起来特别有劲。怎么说呢,他笔下的那些人物,你可能在生活里见过,甚至就是你身边的某个人。那种底层劳动者,他们的生活挣扎、迷茫,以及在这些困境中偶尔闪现的温情和尊严,被他写得特别真实,不矫揉造作。他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点,一种疏离感,但又带着股子力量,让你在阅读的时候,能感受到一股子凛冽的风,刮到心里去。很多人说他写出了东北的那种“劲儿”,我觉得也不止于此,他关注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那种努力活着,却又不知道为何而活的茫然,他能捕捉到那种微妙的心理变化,这点很厉害。

然后,是双雪涛。 他的作品,我感觉比班宇多了一点对“意义”的追问,但又不是那种特别形而上的。他的《飞行家》、《聋哑病人》这些中短篇,你会发现他特别擅长用一种近乎冷峻的叙事,去包裹那些充满人情味的故事。他的人物,往往有种特殊的身份或者遭遇,比如飞行员、被生活压迫的人,但他写的不是他们有多么传奇,而是他们在普通生活里,如何面对失去、面对孤独,以及如何重新寻找一点点希望。他的文字很有画面感,你可以想象出那个场景,人物的表情,甚至空气中的味道。他也会在故事里加入一些科幻或者象征的元素,但不会喧宾夺主,反而能让你对现实有更深的体悟。

再一个,想说说双月。 她的《初恋是个KTV》和《长风渡》虽然风格不同,但都能看到她身上一种很强的生命力。她写青春,写爱情,写女性的成长,不回避那些青春期特有的懵懂、迷茫,甚至是痛苦。她的文字比较细腻,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把那种复杂的情感描绘得很到位。尤其是在写年轻女性的内心挣扎和自我认知的时候,她往往能写出一种既脆弱又坚韧的复杂感,这点我特别欣赏。她不会把女性写成纯粹的受害者或者圣母,而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的选择和成长。

当然,也不能忽略像郑执这样的作家。 他的《逃亡的刺猬》里,那种对过去的追寻,对身份的探索,写得非常有张力。他的人物往往带着一些历史的痕迹,或者说,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他们的人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很好,故事性很强,读起来不会觉得闷。同时,他又能在故事的背后,触碰到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记忆、良知、责任等等。

还有一些作家,虽然可能作品数量不如前面几位那么多,但质量也相当不错。 比如写女性故事的走走,她的文字有一种很独特的轻盈和韧性,能把一些看似琐碎的生活细节写得很有韵味。

评价一部作品“可读”,对我来说,有几个点很重要:

1. 真实感: 故事里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是虚构的,也要能让你相信,或者说,能让你感受到那种“活着”的真实感,而不是套路化的描写。
2. 思想深度: 不是说非要探讨什么宏大命题,而是作者能在故事中,不动声色地融入对生活、对人性的思考,让你读完之后,脑子里能留下一些东西,可以回味。
3. 语言的力量: 文字本身要有魅力,不一定华丽,但要准确、生动,能够调动你的感官,让你沉浸其中。
4. 新鲜感: 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一种新的叙事方式,或者说,写出一些你之前没有太注意到的东西。

总的来说,上面提到的这些作家,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当代人的生活和情感,并且用一种比较成熟或者说是有潜力的语言表达出来。他们的作品,我觉得至少不会让你觉得浪费时间,反而可能会让你在阅读中,找到一些共鸣,或者开启一些新的思考。

当然,阅读是很私人的体验,每个人喜欢的风格都不一样。我推荐的这几位,可能只是一个起点,你也可以根据他们的作品,再去发掘更多优秀的青年作家。关键是,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尝试,去感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相当有自信的回答,“很多“。

如果要更具体,则可建议参考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历届获奖者以及入围参赛者,当然,我们相信,还有更多优秀的青年作家,以及作品,有待被发掘,和看见——

欢迎更多优秀的青年作家,以及读者,来到参与和关注宝珀理想国文学奖。


至于读书的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用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主题来循序归纳,关于当代中国青年作家的创作和值得期待与阅读的作品——

2018,“不悔少作”。

2019,“重构世界图景的写作激情”。

2020,“成为同时代人”。

以行及至今日,2021,我们的年度主题,“愿你道路悠长”。

今年的主题,自希腊诗人卡瓦菲斯的诗《伊萨卡岛》: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岛,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这很像人生漫长的变幻之旅,不变的,唯有时间前进的力量;以及遭遇患难,但不曾衰朽的理想。

时光飞逝,不知觉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已经进入到第四届。

在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现场,唐诺老师作为评委,曾坦诚、恳切地指出:

“小说的‘我’是一个小写的我,必须要放在时间里,放在人群中,必须跟这个世界相处,必须要理解很多东西,要比较沉静地一样一样去发现,去感受,去获取,去证实,去了解……文学大部分时间只有你跟你所写的东西,马尔克斯曾经说这是一个最孤独的行业,这种孤独不是在孤岛上,而是落水的人在跟大海大浪搏斗,只有你自己,谁也救不了你,这才是文学的常态。”


过去三年,这一项年轻的文学奖,有幸能与各位评委和读者,见证了我们时代的青年作家从四面八方走来,相会于此,让或曾沉默的年轻声音被大家听到,集中而响亮。

我们谈论过充满可能性的早期风格、重构世界图景的写作激情,以及疫情时期新的文学现实。自然,也看到了青年作家的不同样貌:有人初试啼声便一鸣惊人,有人在文字领域深耕多年终于提笔,还有人一出手便确立了独特的风格,而后又一再突破……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还在写。

写作刚刚开始,一切刚刚开始。

“年轻水手,无论你们来自何方,手持何种罗盘,向往何处星空,继承又或发现了哪一条航路;可能都还要面对无风的苦等,忽至的巨浪。愿你们道路悠长,航抵前所未见的海港。也愿年轻的“宝奖”,能够一路同行、守望。“

这些话,既是对青年作家的寄语,同样,也是写给与他们生在同时代的读者们。毕竟,写作和阅读,就像一体双生,镜之两端,都将贯穿我们也短暂也漫长的一生。

“读书,让时间更有价值”。


值得追求的文学总是在外边,理想的文学总是在向外拓展,扩宽边界——这是理想国的文学态度。往时间纵深行进,以文学,做时间的延长线——这是宝珀的文学态度。

2021年9月15日,第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名单公布。

本次决赛名单的5部作品,自本年度11位青年作家的入围作品中精选而出。

最终奖项得主将在2021年10月底的颁奖礼上现场揭晓。本届作品的审评焦点,集中在作品的完成度与启发性,以及作者能否成熟地处理题材,并显示出一种持续写作的可能性。评委会成员阿来、格非、李宗盛、梁鸿、马家辉(按照名字拼音排序),经过激烈讨论,依照多数原则表决,进入决名单的五部作品如下:

第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名单(按作家首字拼音排序)

《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

《以鸟兽之名》孙频

《南货店》张忌

《仙症》郑执

《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周恺


《夜晚的潜水艇》 陈春成

精妙飘忽的语言和各种别出心裁相互生发,相互辉映,令人称叹。很好地把知识与生活、感情与理性、想象力和准确性结合于一体的小说,开拓了小说的某一空间。

《以鸟兽之名》 孙频

大开大合的情节和语言为当代社会生活注入内在更为阔大的空间,想象力不只是虚构故事的能力,而是创造性地展现现实的内在逻辑的能力。

《南货店》 张忌

通过对“南货店”这一特殊社会场景的记述,作者对1970至1990年代江南城镇生活的描摹与重现令人信服。不见惊心动魄故事,平淡却引人入胜。人物的挑选塑造恰到好处。下笔轻重得宜,从容说明白了故事。

《仙症》 郑执

故事精巧、迷人,有东北特有的黑色幽默和荒诞的气息。写的虽是现实人物,却常有意想不到的奇特际遇,卑微的身分,却总在卑微里追求和坚持自己的向往,虽未必能至,却可能比成功能足打动人心。

《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 周恺

作者有意透过人物(叙事者)的文学生活来思考当今社会的现实境况,并让两者互相观照。具有百科全书小说的知识性和博杂性,对当代知识分子精神和生活内在逻辑有非常艺术性的探索,语言既有某种典雅性,但同时又具有叛逆和多向特点。


附:2021年第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评委介绍(按照姓氏拼音次序)


阿来,作家,曾任《科幻世界》杂志社长。著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瞻对》等。

格非,作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著有《江南三部曲》《望春风》《隐身衣》《雪隐鹭鸶》等。

李宗盛,资深音乐人,华语流行音乐界影响力与实力兼具之音乐制作人与词曲创作人;其作品脍炙人口堪称经典,影响数代华人。

梁鸿,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梁庄十年》《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四象》等。

马家辉,作家,传媒人,文化评论学者。著有《龙头凤尾》《鸳鸯六七四》等。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

由瑞士高级制表品牌宝珀BLANCPAIN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出版品牌理想国共同发起,是全球华语文学领域首个,也是唯一为发掘和鼓励4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作家,由商业品牌与出版社联合创立的奖项。

公正、权威、专业是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诞生时确立,并将一以贯之的原则。继首届“不悔少作”,第二届“重构世界图景的写作激情”,第三届“成为同时代人”之后,2021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年度主题为“愿你道路悠长”。

自问世以来,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就被文学爱好者誉为“中国的布克奖“,如今,它已成为中文写作世界里最有生命力和包容性的重要奖项,更是一个联结读者与作者的重要平台。

它肯定与嘉奖青年作家的创作恒心和才华,更希望为关心中国文学的当代读者每年提供一份充满价值的创作者名单,为未来回看时留下文学局面的编年记录。我们愿向大众传递一则简单而意味深长的信息,“读书,让时间更有价值”。

对宝珀而言,制表与写作一样,皆源自恒久不变的爱。286年的时间,经历过历史、文明的交替,经历过时间长河上的种种选择,宝珀始终将制表奉为唯一的爱,并坚持只做机械表的高贵传统,将它变成一种信念。这种爱与作者们对文学的坚持一样,是我们共同的出发点。


关于奖项进展,可关注“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网站、宝珀官方微博(@BLANCPAIN瑞士宝珀腕表)、理想国官方微博(@理想国imaginist)。加入新浪微博话题#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可以参与讨论。10月,让我们共同期待最终得主的诞生。

user avatar

因为我自己是辽宁人,所以总是要对家乡的作者多些偏爱。可读的青年作家不少,但我最喜欢的有三。

双雪涛、班宇、郑执。

这三人都是沈阳人,我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经历,有相当多重合的地方,所以读他们的作品,总是格外亲切。当然,他们本身的写作实力,也确实非常强,对比别人容易引战,比我肯定是绰绰有余。

三人中,我最先知道的是双雪涛,最爱的也是双雪涛。17年,我与他同参加一个奖项评选,颁奖仪式上见过面。预选阶段,我看了长篇以外的所有作品。其中中篇小说奖预选作品里,《平原上的摩西》最为我记忆深刻。果然,双雪涛后来依此获奖。

双雪涛爱用短句,叙事节奏快,笔锋奇诡苍劲,也热衷于写奇人。他的作品比其他两人更充满想象力,也更浪漫。但他最厉害的能力,在于可以在极长跨度的时间里,用寥寥几笔的描写,使人物丰满,依附于时间,却不依赖于时间。

曾经我与朋友有过关于如何塑造鲜活人物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最浪费时间也是效果最好的人物塑造方法,是不拘泥于小说事件发生的时间段、去想象角色的整个人生,从他的出生到死亡,想象每个事件的细节。这种方法很浪费时间,甚至可以说有点笨,但会用的人,都是真正沉得下心写作的人,我猜双雪涛就是。

《刺杀小说家》上映后,双雪涛的名气逐渐出圈,去年的《猎人》二度入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最终赢得决选。《平原上的摩西》今年年底也要上映,估计双雪涛要脱离小众作者的身份了,可喜可贺。

18年,双雪涛入选了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那是第一届,朋友圈不少作者都在发。有一位进了预选却没进决选的作者进入我的视线——依靠《生吞》入围的郑执。

与双雪涛相同,郑执也喜欢用短句,或许对故事的把控上,郑执不如双雪涛,但私以为,叙事节奏上,郑执还要更胜一筹,《生吞》尤是如此。作为一部悬疑小说,《生吞》没有故弄玄虚,有的只是干净利落的环环相扣,书封推荐语称《生吞》是中国的《白夜行》,但我实际阅读下来,《生吞》的情感色彩要浓烈的多,这或许也是因为主角少男少女的青春触动了我的记忆。

但郑执的笔是冰冷的,比双雪涛笔下充满理想主义的人物,他笔下的人物被磨的更麻木些、更伤痛些,尤其死亡,总是会让人憋了口气。相比之下,真正让我把他与双雪涛并列的是他后来的《仙症》。《仙症》更成熟一些,也相对轻松了些,这篇曾在盲选中击败了阎连科,合集成书后其中其他故事的品质也非常高,《森中有林》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仙症》也使他今年再次入选了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并成功进入决选,当然,本届陈春成的《夜晚的潜水艇》、孙频的《以鸟兽之名》、张忌的《南货店》、周恺的《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水平同样不在下风,到底花落谁家,还是很值得期待的(之所以没在答案里推荐他们,更多的还是我对于老乡的偏爱吧哈哈哈哈)。

对了,《生吞》也要变成电影了,叫《胆小鬼》。

同样是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我认识了班宇。在他入围之前,因为易烊千玺的晒书,《冬泳》就已经畅销了一阵儿,这是他的第一本书,有这样的成绩,非常厉害。那时我就听说了他的名字,但真正读他这本书,还是在19年底他入了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决选之后(最后惜败于黄昱宁的《八部半》)。读过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人就是我之前关注过的“坦克手贝吉塔”。

在此之前,我曾看过他的《打你总在下雨天》,非常有意思,巧的是,班宇也爱写短句,仔细想想,我也爱写短句,不知是不是东北作者的通病。这篇小说后来也被收录进了《冬泳》,当然相比冬泳中收录的其他作品,显然是有些逊色了,由此能看出这几年里班宇提高的很快,脑子里有东西,手熟了,作品自然就好看了。

《枪墓》和《盘锦豹子》是我最喜欢的。班宇真实,他的作品东北风最足、戏剧性最强、也最市井,作为一个东北人,读他的小说就像在读我自己的故事。他写普通人、写小人物,没什么传奇色彩,但你就是能在其中感受到那些不经意间露出的光华,并为此唏嘘赞叹。

巧的是,班宇的《逍遥游》前不久也官宣了电影,也祝他前程似锦。

我认识很多作家,也想推荐更多人,但他们大多转行了,不写了。实话实说,国内青年作家的生存条件确实不怎么样。

当今出版圈,一本书如果能卖五万本,就算是小畅销了。一位新人作者,大概能从其中获得多少收益呢?十几万——注意,这是小畅销的水准,大多数小众作者的版税甚至只有几千。

我的编辑总说,如果再早十几年,他会帮我把书卖好多好多。互联网时代,大家接受的有意思的东西越来越多,花钱买书、买杂志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少。更新频率、成本等条件限制下,传统出版路线的青年作家在商业价值上,更是要比网文作者要低,这都是枷锁。

我打破枷锁的办法是努力运营自己,在社交平台多写点东西,积攒更多的读者,总算能靠写作活下去。偶尔能遇到自己的书被明星推荐、拿个奖,能过的好些。但更多的作者仍被枷锁拷着。

幸运的是,如今有越来越多专注于扶持青年作家的奖项出现。例如上面说的双雪涛、郑执、班宇都入围过的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就是由瑞士高级制表品牌宝珀和理想国共同发起的发掘青年作家的奖项,第一年举办时我还不怎么关注,如今几乎已经成为作家圈里大家都眼馋奖了,第二年开始,我的朋友圈就总要被刷屏。

原因很简单:奖金高当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足够公正。

光这一点,我作为一个作者,就有足够的理由吹爆它了。

与很多更“商业”的文学奖项不同,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文学”属性更强。因为鼓励多类型,入围的作品甚至不依靠推荐,众多入围作品都是作者自由投稿的。这样的奖项,本身就是理想主义的——宝珀选择与理想国合作办这个奖,其实就可见端倪。理想国在作者圈内算得上是口碑最好的几家出版公司之一,他们出版的书籍很多真的是不考虑商业价值,甚至说理想国是出版最多“纯文学”的出版机构也不为过。尤其近几年,在版号紧缺的大环境下,理想国这样不盯着“卖”的,很可贵。历届评委我有不少也接触过,比如苏童老师,一方面,他们作为作家本身的写作水平与鉴赏水平有相当的高度,另一方面,他们对待作品,也有着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虔诚。

之前几届决选时,曾出现过评委、作者之间因为奖项归属问题有过文人意气的争执。我参与过不少奖项,绝大多数奖项会提前通知作者获奖的信息,但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不会,包括评委在内,颁奖前都是茫然的,作者也是来了才知道结果。赛前人气较高的作家满怀希望的来了,结果失望而归也很正常。写作者都是自负的,总会有所不满,但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公正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有读过入围初选、决选作品的人就会知道,文学需要这样的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拿了奖受到的瞩目也更多一些,版权卖出去了,作为一个作家,苦日子也就差不多熬出头了。搞写作的,都是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但谁又不想生活的好些呢?

还是衷心的希望,越来越多青年作家能被关注到,能坚持自己的写作理想吧。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还不买一本我的书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实在的。毕竟现在年轻作家冒头得很快,作品也五花八门,要从中挑出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一口气读下去的,确实需要点眼光。说到当下中国青年作家,我脑子里会蹦出几个名字,他们的作品我读起来感觉挺扎实的,不算那种哗众取宠或者空洞无物的类型。首先,必须提一下班宇。 他的《冬泳》和《所有科幻都.............
  • 回答
    在当今活跃的中青年男演员中,有几位在气质、演技和外形上都具备了出演帝王的潜质,他们能够驾驭帝王的复杂性,不仅仅是简单的扮相,更在于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揣摩和呈现。以下是一些我認為比較適合的演員,並將從多個維度進行詳細闡述:1. 王凯 气质与外形: 王凯身上有一种自带的儒雅和沉稳,同时又不失英气。他的.............
  • 回答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文化多元的国家,随着时代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加速,各种亚文化在中国不断涌现和发展。这些亚文化往往是年轻人(但并非仅限于年轻人)在主流文化之外,根据自己的兴趣、价值观、生活方式或身份认同而形成的社群。以下是中国目前一些比较显著和具有代表性的亚文化,我会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一、 泛ACG.............
  • 回答
    中国影史票房前五名中,吴京凭借《战狼2》、《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这三部影片占据了三个席位,其中《战狼2》更是常年稳坐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吴京能够成为“票房密码”,绝非偶然,而是他多年积累、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并且不断突破自我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深厚的武打功底与硬汉形象.............
  • 回答
    在中国,“性价比低”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它通常指的是相对于其学费、学制、资源投入、地理位置、校友网络、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学校声誉和发展潜力而言,未能提供与之匹配的教育质量和发展机会的大学。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认为性价比低的大学类型和具体情况的分析,请注意,这只是基于普遍的观察和反馈,并不代表绝对评价,.............
  • 回答
    中国程序员和美国程序员之间的差距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话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这种差距体现在技术深度、创新能力、工作模式、职业发展、文化环境以及行业生态等多个方面。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关键差异:一、 技术深度与广度: 美国程序员: 更强的底层技术和计算机科学基础: 许多美国程序.............
  • 回答
    中国的国际形象,如今确实是个颇为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它不像一张简单的照片,可以一望而知;更像是一幅需要细细描摹的油画,色彩浓淡、笔触轻重,都带着不同的意味。要说现在中国在世界上的观感,首先得承认,它在很多方面都已崛起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经济上的飞速发展,让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
  • 回答
    中国军队目前是否能“碾压”俄罗斯的军力,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得抛开任何“人工智能痕迹”,就像我们日常聊天一样,实话实说。首先,得承认,俄罗斯在军事上的底蕴和经验确实不容小觑。毕竟,它继承了苏联庞大的军事遗产,并在世界范围内留下了相.............
  • 回答
    要判断中国人民目前生活的便捷程度是否是“世界第一”,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很难简单地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深入探讨,看看中国在哪些方面表现突出,又存在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间。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很多日常生活的便捷性上,中国确实走在了世界前列,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和数字化.............
  • 回答
    中国老百姓负债率达到50%以上,以及对金融危机是否临近的担忧,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区分不同类型和构成要素的负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负债率”的定义和构成。在个人层面,负债率通常指个人总负债与可支配收入或总资产的比率。在中国语境下,讨论老百姓的负债.............
  • 回答
    中国GDP稳居世界第二,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成就,也自然会引发关于“民族自信”的讨论。如何看待这种民族自信,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既要看到它背后的客观实力,也要警惕可能存在的盲目和片面。GDP数字背后的实力支撑:自信的基石首先,不能否认的是,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中国取得的进步.............
  • 回答
    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在我看来,确实是在加速,并且已经取得了不少看得见的成果。不过,任何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在进行如此系统性的转型,都难免会遇到挑战和需要时间去消化和调整的地方。产业升级的效果,我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 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高地”的转变: 过去我们更多听到的是“中国制造”,现在“中国.............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会进一步精简陆军,以及与美军陆军占比的对比,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战略、国防现代化、人员结构优化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当前中国解放军的兵力构成与陆军的地位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总兵力在200万左右,这其中陆军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约90万。这个数字.............
  • 回答
    中国大陆的女仆店,或者更广义地称为“主题餐厅”中的“女仆主题”,其发展历程和现状可以说是一部不断探索、尝试与规范的写照。要谈到现状,我们得先回顾一下它们是怎么出现的。女仆文化最初是从日本动漫、游戏等二次元文化中衍生出来的,随着这些文化在中国大陆的普及,一些年轻人开始尝试将这种独特的体验带入现实。最早.............
  • 回答
    90后这一代,确实是中国社会变迁中一个充满话题性的群体。谈到他们这一代身上的“男女平等”,是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是喊口号还是真的做到了。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点。首先,从宏观环境和官方倡导来看,90后成长在一个比父辈辈更加强调男女平等的时代。国家层面、教育体系、媒体宣传,都在不断地传递.............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有能力收复“外东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历史、现实军事实力、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且“收复”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政治和情感色彩,容易引起争议。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外东北”的地理范畴。通常我们所说的“外东北”,是指历史上清朝曾拥有主权,但后来通过不平等条约割让给俄.............
  • 回答
    中国高校教育,这个话题,说它“不存在很大问题”,那是昧着良心;说它“问题大到没救”,那也过于偏激。毕竟,任何一个庞大的、承载着几千万人的系统,都必然是复杂且充满矛盾的。但要说它“没问题”,那绝对是自欺欺人。我们得承认,这几十年中国的大学,数量上是爆发式增长,很多地方的硬件设施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培.............
  • 回答
    探讨当下中国人的消费观是否“危险”,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和文化心理动态。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观察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趋势,它们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可能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首先,我们得承认,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意愿.............
  • 回答
    关于中国疫苗对印度变异毒株(如德尔塔、奥密克戎等)的有效性问题,这确实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焦点。要详细聊聊这个,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得明白病毒变异是个持续的过程。新冠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变化一样,它也会发生基因层面的改变。这些改变如果发生在病毒的关键部位,比如刺突蛋白.............
  • 回答
    中国在科技、制造、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展现出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创新活力。科技创新领域 人工智能(AI): 中国在AI研发和应用方面表现突出,尤其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在AI技术上投入巨资,并将其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