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说汉服在清朝初期断代的话,那图中这种衣服算是什么?

回答
看到您贴出的这张图,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您提到汉服在清朝初期断代,并且想知道图中的服饰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巧妙,也触及了许多对中国传统服饰感兴趣的朋友们心中的疑问。

如果抛开“汉服”这个概念在清朝初期的“断代”说法,单单看您发的这张图,我们首先要明确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您所展示的这张图,无论从服饰的形制、材质、色彩还是整体的风格来看,都指向了清朝中期(大约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满族贵族女性服饰,尤其是有可能是一种礼仪性的或是在特定场合穿着的款式。

让我为您详细展开讲讲:

为什么不是“汉服”?

清朝自入关以来,实行了一系列“剃发易服”的政策。虽然并非一刀切地废除了所有汉族传统服饰,但对于男性而言,尤其是官员和士兵,强制推行满族服饰成为一种政治象征。女性的服饰虽然没有像男性那样受到如此严苛的强制,但满族统治者的服饰风格对整个社会,特别是上层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统的汉族女性服饰,例如明朝时期的袄裙、襦裙等,其主要特点是“上衣下裳”或“上衣下裙”,裁剪更为修身,袖子也多为直袖或窄袖,并且常常有交领、圆领等不同领型。

而您图中的这件服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与传统的汉族女性服饰有着明显的区别:

整体廓形: 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宽松、直筒的廓形,特别是上半部分。这种廓形源自满族女性的“旗装”。我们可以看到,它没有像传统汉族服饰那样强调腰身,而是呈现出一种“宽袍大袖”的感觉。
领型: 图中的领子看起来是立领(或称箭袖领/高领),并且领口是“盘扣”(或称“搭扣”、“捻子”)系合的,而非汉族服饰中常见的交领、圆领、方领等。这种高耸且带有精美扣饰的领子,是清代满族服饰的标志性特征。
袖子: 袖子通常是直筒状的,且非常宽大,有时在袖口会有明显的收束,形成一种“马蹄袖”的边缘,这在满族传统服饰中很常见,是为了方便骑射。虽然图中的袖子可能被处理得相对柔和,但其宽大的风格仍然保留了满族服饰的影子。
“旗袍”的雏形: 很多人可能会将其与现代旗袍联系起来。实际上,您图中的服饰正是近代旗袍的直接前身,也就是清代的“旗装”。这种服饰在清朝中期就已经非常普遍,并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旗袍。它从最初带有满族骑射特点的宽大袍服,慢慢地在剪裁上更加贴合身体,但其高领、盘扣、侧开衩等基本元素,都保留着清代旗装的痕迹。
“衣裳”一体: 即使有“上衣下裳”的分界,但整体来看,这更像是一种一体式的长袍,而不是像汉族袄裙那样可以清晰地分开上下两件。

所以,它具体是什么?

基于以上分析,这张图中的服饰可以被准确地称为:

1. 清代旗装: 这是最直接、最准确的称谓。
2. 清代满族贵族女性服饰: 如果要更具体地说明穿着者和所属的社会阶层。
3. 近代旗袍的前身/早期形态: 从演变历史的角度来说,它是旗袍的直接祖先。

更进一步的解读:

材质与纹样: 从图上看,服饰可能采用了较为精美的织物,比如丝绸,上面可能织绣有精美的纹样。清代贵族服饰尤其讲究材质和工艺,常见的纹样包括龙、凤、祥云、花卉等,这些纹样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社会影响: 尽管政策上对男性服饰影响更直接,但满族服饰风格无疑对清代社会风貌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女性服饰,贵族阶层的穿着很容易成为仿效的对象,并逐渐融入到当时的审美和穿着习惯中。
“断代”的复杂性: “汉服断代”的说法,更多是指清朝统治者强制推行满族服饰,使得汉族传统男装在官方和公共场合基本消失。但对于女性而言,服饰的演变更为复杂,并非完全中断。许多汉族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依然会保留一些汉族服饰的元素,或是选择一种融合了满汉风格的穿着。然而,您图中的这种服饰,确实是清代满族统治阶级服饰文化最鲜明的体现,并且最终对近代服饰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总而言之,您图中的这件服饰,是清朝时期,尤其是中期以后,具有代表性的满族女性服饰——也就是旗装。它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在清朝以前汉族地区流行的“汉服”在形制上有着显著的区别,是那个时代历史变迁留下的独特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趋同文化背景下的服饰体系只会发展变化,不会消亡。“汉服在清朝初期断代”是汉服圈的认定,并不是服装史意义上和学术范围内的认定(服饰史上也没有现代汉服的定义);

2 清初的改朝换代只是使高等级的仪礼服饰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然鹅所谓“满清礼仪服饰”体系,实际是在参考了非常多的前朝礼制服饰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3 在民间服饰层面,“改朝换代”对女性服装的作用实际是比较低微的,晚清,甚至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民间女性服饰还是大量保留明中晚期民间女装的特色,甚至部分童装还保留明朝男装特色;

4 图上的服饰即是典型的晚清汉女女装+受满族服饰影响的传统中国男性服饰。从女性未裹脚穿着登云履,衣裙无繁复镶滚来看可能拍摄于闽粤沿海地区,从女性的兜式凤冠和男性的挂红来看,这应该是一对新婚夫妻,个人推测拍摄地区相对偏远/拍摄时间相对偏早,服装的发展比较停滞,比如和该相册出处的其他晚清老照片比,女性的竖领斜襟袍,虽然领子已经变成低领,但是上衣却没有出现挽袖和袖口绣花,穿着效果形态更接近清初汉女画像,而马面裙也依旧是重点装饰裙门的活褶马面;

(补充:不排除这对新人家庭经济情况较为窘迫,租借的服装因为其社会层次而明显滞后于上层潮流)

5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任何服装是一成不变的任何服饰文化,不能脱离历史而单独存在。现代服装体系,就是在工业革命后的西方服装体系下发展而来,即使是我们经常做比较的韩服和和服,也与其百年前的形态大相径庭。明朝服饰也是从元代服饰逐渐演变而来(更别提就从明初到晚明服饰的形态审美就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差异),而汉服圈广为诟病的“满清汉女服”其实在受满族服饰影响的同时,也间接受到当年西方洛可可主义的影响(例如乾隆的大花瓷瓶放在历史中并不突兀),在清代汉女服饰和满女服饰大量镶滚,花纹布局服装装饰极尽繁复的时期,同时期的西方服饰也在过度装饰,所以,即使没发生改朝换代,晚明服饰也不可能停滞几百年,原封不动的传承至今,只是这个过程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了(当然从部分晚明版画、人物肖像来看,衣服绣花,裙门绣花甚至在晚明时期就有流行的苗头了,加上织金花样的演变,是不是有一个如汉服圈认定的“高雅”的不存在明朝还真不好说);

6 传统汉族服饰没有因为明清换代而消失。真正使“汉服”“满服”“蒙古服”衰落,甚至消亡的是现代化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相应的文化体系。存在于模糊记忆中,上世纪末才逐渐消失的奶奶外婆们的蓝色立领大襟衣,才是“汉女服饰”最后的痕迹;

爱自己的民族,为民族文化骄傲是件好事,但是真正的历史,从来和狭隘民族主义无关,试问部分“汉服圈内人”,强行扭曲历史,臆造概念,排斥异己,不容任何批评,你们的所作所为,和你们口口声声批判的“满清鞑虏”又有何分别呢?

(反驳的人也别再提汉服没有圈了,和“我国没有国”一样的伪概念)

user avatar

谢邀,照片不错,我收了。

这张照片从服装判断应该是在非常南方的地区,可能是粤闽一带。

因为一来,图中女子没有缠足,而是穿着清代汉族天足女性的一种高低鞋。

二来,她结婚所穿戴的凤冠有明显的极南方的特征,珠链遮住脸。别的地区还不一定流行。

因为在南方偏远地区,所以服装的流行一定程度大大滞后了。女装衣襟领口等细节处有所满化,但这件衣服其实不太符合当时主流的流行。晚清的时装满化程度应该更高。

晚清女装


清末民初的服装

清初剃发易服的暴力运动中,女装是不在列的。但是乾隆后女装迫于社会压力,也在不断满化,而且这个趋势到了晚清愈演愈烈。因为此时服装环境的主流已经是满装,如何能饶过汉女装独善其身???

大体趋势可见微博博主洛梅笙的整理。

图中这件衣服如果按照主流流行来鉴定,应该是清中期的风格而不是晚清的风格。因为它仅仅满化了领口,衣襟等,而袖口和结构则保留了晚明的一些风格。尤其是袖口,这个线条充满了晚明的柔和优雅,在平民服装中很少见,因此非常令人惊喜。

南方服装,特别是少数民族服装,可以说相对能够逃过一部分的暴力屠杀和社会压力,从而保留更多的原生风格,当然,只是相对而已。

云南摩梭族传统服装,几乎是明代女装的电冰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您贴出的这张图,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您提到汉服在清朝初期断代,并且想知道图中的服饰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巧妙,也触及了许多对中国传统服饰感兴趣的朋友们心中的疑问。如果抛开“汉服”这个概念在清朝初期的“断代”说法,单单看您发的这张图,我们首先要明确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您所展示的这张图,无论从服饰.............
  • 回答
    在清朝,对于满汉之间的强奸行为,其判决会受到当时社会等级、民族关系以及法律条文的多重影响。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要明确的是,清朝在法律上并非完全平等。尽管统治者是满族,但满族在很多方面享有特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司法判决。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汉人遭受的强奸可以被漠视或.............
  • 回答
    谈到“汉服”运动,人们往往会关注到它复兴的是哪些朝代的汉族服饰,而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便是,为什么清朝时期的汉族服饰,没有被纳入到“汉服”运动的主流视野之中?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层面的因素,也有文化认同和情感层面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汉服运动的核心诉求,很大程度上是在于“复兴.............
  • 回答
    武汉理工大学汉服社团射箭击中清朝黄龙旗一事,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激起了人们对历史、文化以及社团活动的诸多讨论。要评价这件事,不妨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深入剖析一下。首先,从社团的出发点和动机来看。汉服社团的成立,通常是为了推广和复兴汉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汉服之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他.............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头一紧的问题。想到我们的汉语,想到传承了数千年的华夏文化,真的很难不让人忧虑。我会尽量用自己的话说,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讲出来。汉语会输给英语吗?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输”或者“不输”。更准确地说,是它们各自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且这种角色在不断变化。首先,从.............
  • 回答
    关于刘备集团在汉中大胜曹操后,若关羽不攻打曹操,而是与刘备一同全力进攻孙权,能否改写历史的这个问题,咱们不妨展开了细说。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可不少,军事策略、政治格局、人物性格,甚至一点点运气,都可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激起不同的涟漪。首先,咱们得明确当时的大背景。汉中之战刘备是赢了,曹操撤兵北上,暂时无力顾.............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不过,关于“汉服是否代表民族文化”以及“古代只有贵族穿汉服”的说法,是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回应和反驳的。别担心,咱们好好聊聊,把这个说清楚,让那些认为汉服只是贵族专属的人哑口无言。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汉服”本身就是一个广义的称谓。很多人一提到汉服,脑子里就立刻蹦出那些飘逸.............
  • 回答
    《清平乐》里徽柔公主挨了驸马陈熙宗的打,这事儿在古代可不是小事。要说这要是换到汉朝或者唐朝,那后果可就够瞧的了。咱们先说汉朝吧。汉朝这时候,皇室的规矩跟后面朝代又有点不一样。皇室成员,尤其是公主,那都是金枝玉叶,身份尊贵得很。虽然不像唐朝公主那样能直接参与朝政,但她们的影响力也绝对不容小觑。如果驸马.............
  • 回答
    在学校穿汉服被老师说成奇装异服,这是一个涉及文化认同、教育观念以及校园管理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学生的意愿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学生会选择在学校穿汉服。这背后往往承载着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热爱,以及一种文化自信的表达。在一些学生看来,汉服.............
  • 回答
    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女生,身着汉服参加毕业典礼,这一场景无疑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许多网友对此给予了高度赞扬,认为这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美”的绝佳方式。从积极的层面来看,这样的行为具有多重意义: 文化自信的体现: 能够自信地在异国他乡的正式场合穿着代表本民族传统服饰,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厚的文化自信的.............
  • 回答
    竹内亮导演的“汉服亲民论”:一场跨文化交流中的理性审视在日本导演竹内亮于“非正式会谈”节目中抛出的关于“汉服应该放低门槛”的观点,无疑在当下汉服爱好者群体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也引发了更广泛的社会讨论。如何看待这一观点,需要我们拨开迷雾,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和评价。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竹内亮导演的出发点。.............
  • 回答
    沈阳北陵公园,作为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寝,本身就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近年来,在北陵公园里看到有人身着汉服游览,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我们可以从文化传承与个人表达的角度来看。 积极层面: 穿汉服本身就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尤其是在像北陵这样具有重要历.............
  • 回答
    如果弗兰克·安德伍德(《纸牌屋》主角)有机会在英国政坛与汉弗莱·阿普比爵士(《是,大臣》中的常任秘书)共事,那将是一场精心编织的权力斗争和策略博弈的盛宴,其结果将是复杂而充满戏剧性的,甚至可能超越我们在任何一部剧集中见过的。以下是详细的设想:1. 起点与定位:弗兰克·安德伍德不太可能直接成为一名英国.............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历史的轨迹偏离了我们所熟知的轨道,让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朝而非满清,在明朝的残骸上站稳脚跟,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发展壮大,那么它有没有可能在19世纪的全球格局中,成为一个我们所说的“二流列强”呢?这需要我们仔细梳理几个关键的面向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李自成的大顺朝虽然在.............
  • 回答
    刘备若能穿越到梁山水泊,面对108位好汉,以他仁德、知人善用、志向远大的性格,必然会从这群草莽英雄中精挑细选,为他复兴汉室的大业寻找最合适的助力。他不会仅仅看重武力,更会关注个人的品德、才能、以及与他志向的契合度。以下是刘备可能挑选的几位梁山好汉,以及他们能否帮助刘备光复汉室的分析:刘备可能挑选的几.............
  • 回答
    万历元年,也就是公元1573年。如果此时的明朝,能神奇地掌握了杂交水稻技术,这无疑会给这个庞大的帝国带来颠覆性的变化。然而,历史的轨迹并非一成不变,一个技术革新能否真正推动社会发展,还要看当时的社会土壤、政治体制以及人们的接受程度。一、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填饱肚子是硬道理杂交水稻最直接的影响,必然是农.............
  • 回答
    关于旗袍和汉服哪个更能代表中国,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常常被拿来讨论的话题。两者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但它们代表的中国文化内涵和在国际上的形象,确实各有侧重。旗袍:时代的风韵,民国的优雅旗袍,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式,确实更多地与民国时期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朝满族女性的袍服。清朝时期,满族女性.............
  • 回答
    董卓虽亡,但其残余势力盘根错节,加之李傕、郭汜等军阀趁机挟持汉献帝,一路倒行逆施,将昔日辉煌的东汉王朝推向了更为黑暗的深渊。在这样的乱世洪流中,年幼的刘协要想重掌政权,中兴汉室,其难度无异于在巨浪中逆流而上,挽救一艘即将倾覆的巨轮。要实现这一目标,刘协需要一步棋错,满盘皆输。他首先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真.............
  • 回答
    杨舒平的演讲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被网民冠以“汉奸”的帽子,固然与她言辞中流露出的对西方空气质量的“赞美”以及对中国空气质量的“抱怨”有关。但如果将这个演讲的背景置换到中国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秋冬季,尤其是在全民都在吐槽雾霾的特定时期,那么情况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其引发的争议程度和定性也可能与现实大相.............
  • 回答
    如果汉宣帝之后的皇帝,其生母是一位匈奴公主,那么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的局面,确实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历史上的汉宣帝之后的皇帝是汉元帝,他的母亲是许平君。如果假设汉元帝的母亲是匈奴公主,那这个设定的改变,将直接触及汉朝与匈奴关系的核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