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约车开始加收「春节司机服务费」,平台称将全额给到司机,你支持这种做法吗?

回答
网约车在春节期间加收“司机服务费”,平台宣称费用将全额返还给司机,这个做法嘛,说实话,我心里是有点复杂的。一边觉得可以理解,另一边又觉得有些不太舒服。

先说说我为什么觉得可以理解吧。春节可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大部分人都希望好好休息,享受天伦之乐。网约车司机也是人,他们也有家人,也想回家过年。这个时候还坚持在岗位上,冒着可能的雨雪天气、交通拥堵,还要面对比平时更忙碌、可能更辛苦的工作,这本身就值得肯定。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甚至推迟了和家人的团聚,来满足大家春节期间的出行需求,这其中的付出和辛苦,绝对不比平时多一点点。

而且,大家想想,春节期间正是出行需求旺盛的时候。平时可能一些空驶率比较高,或者订单没那么密集的时段,春节期间却可能订单不断。但同时,路上车多,堵车严重,找停车位也难,这些都会增加司机的驾驶难度和时间成本。如果平台什么都不做,只是按照平时的价格让司机去跑,那对于司机来说,性价比真的不高。他们付出的劳动更多,承担的风险也可能更大,但收入却没有相应的提升,时间长了,谁还愿意冒着这么大的压力,在春节这样的日子出来跑车呢?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平台加收春节司机服务费,并且声称全额给到司机,这似乎是一种对司机付出的“补偿”或者“激励”。这笔钱直接给到司机手里,能让他们在辛苦工作之余,得到一些额外的回报,也算是一种对他们“牺牲个人时间,保障社会出行需求”的认可吧。至少比平台自己把这笔钱揣进兜里要让人感觉舒服得多。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春节期间网约车服务的供给,不至于因为司机不愿意出车而导致大家出行困难。

但是,我心里又有些不舒服的地方。主要还是在于“加收”这个词,以及它背后可能带来的影响。

首先,虽然平台说全额给司机,但消费者心里总会嘀咕一句:这钱真的全额给司机了吗?毕竟过去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平台在中间扣除一部分“运营费”、“技术服务费”之类的,到司机手里的并不是名义上的全部。这种不信任感,不是一朝一夕能消除的。如果平台能拿出更透明、更可信的机制来证明这笔钱真的到司机手里了,那消费者可能更容易接受。比如,在行程结束后,能清晰地看到这笔服务费的去向。

其次,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春节期间本来就是消费旺季,很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会上涨。现在就连出行都要多掏一份钱,这无疑又增加了春节期间的经济负担。尤其是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回家过年本来就是一件花费不小的事情,现在又多了一笔“春节司机服务费”,对他们的压力无疑是雪上加霜。尽管我知道这是为了司机好,但作为一个消费者,我还是希望能够在价格上稍微有一些“人情味”吧。毕竟,很多乘客选择网约车,也正是因为方便和相对经济。

再者,如果这种加收变成一种常态,或者变成一种变相涨价的手段,那就更让人担忧了。今天的春节司机服务费,明天的“恶劣天气服务费”,后天的“高峰时段服务费”……这样一来,网约车的便利性和经济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比打车公司的价格还要高。那样的话,很多原本依赖网约车出行的人,就可能不得不重新考虑其他的出行方式了。

所以,总的来说,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看情况”的支持。

支持的理由: 司机在春节期间的付出确实比平时要大得多,加收服务费并全额给到司机,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肯定和补偿,也能保证春节期间的运力。
不支持或担忧的理由: 希望平台能够做到真正的公开透明,让消费者知道这笔钱的去向;同时,也希望这种加收不会成为常态,或者成为变相涨价的借口,以免影响网约车的普惠性。

我觉得,最好的做法是平台能够更好地平衡司机和乘客的需求。比如,可以考虑一些更灵活的补贴方式,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来弥补司机在节日期间的额外付出,而不只是简单地在价格上“一刀切”地加收。让乘客感受到的是一份理解和尊重,让司机感受到的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回报,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吧。

至于现在这个做法,我只能说,在现有条件下,我能理解其中的原因,但也希望未来能有更让人舒心的解决方案出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坐标上海,有次跟网约车司机聊起来,我说到早晚高峰的时候打车,费用是平峰时的一两倍,比如我经常从普陀到杨浦,10多公里,平峰的时候30-40块之间,遇到上下班高峰,平台会加价到60多70多。

司机表示很震惊:“没想到你们乘客端价格浮动这么大,我们司机这边即使早晚高峰,你这里程最多也就收到40多块钱!”

于是那天下车时,我看了下司机结账时的界面,他收到43块;而我也给司机看了下我的付款界面:“喏,没骗你,我这边付的是76块。”

司机忿忿不平地爆了句粗口:“这狗日的平台!”

是啊,狗日的平台,美其名曰早晚高峰打车难,价格浮动才能鼓励司机出车,可实际上,加价得到的差价,都进了平台的口袋——所以所谓的加价鼓励司机,更大程度上只是遮掩更多利润的一个说辞。

后来我经常留意观察,平台在乘客支付给司机的车费里,平峰时抽成在每单2-10元;高峰时的抽成,30%打底,有时高达50%-60%。

因为有这样的前鉴,所以当平台提出:“春节加价5-10元,直接给到司机。”

我所感受到的,只是平台赚足了利润之后,假过节之名,再利用乘客的共情,赚些“体恤司机、有情怀”的好名声。

平台要做好事奖励司机,我的建议是,平台出乘客的双倍,一同奖励给司机,比如,乘客付了5块,请平台出10块,让司机收到15块的奖励;乘客愿意出10块,就请平台出20——这样才有诚意,而不是慷乘客之慨,赚自己之名。

user avatar

支持。一切能让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搬运司机、城市保洁、保安、停车场管理员、餐厅服务员、厨师、洗脚按摩技师、美容美发、搬运工、洗车工……少工作多赚钱的做法,我都支持。

同时,希望大家做好监督。如发现加价全额没有给到司机的情况,市场监督投诉 + 写小作文都搞起来。

user avatar

这个逻辑很可怕

其实“春节服务费”这个事情不新鲜,各服务行业已经实行了几十年了。

比如在运输、旅客行业,每年春节客运最忙的时候,都会有一些额外的奖金和福利。

再比如一些网络、商场、旅游景点,春节是不能停止营业的,需要有人值守。国家规定了法定节假日三倍薪水,就是相当于“节日期间服务”的额外补贴。

但从没有一个民生服务行业,会公开宣称“将服务者的劳动补贴,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如果这个逻辑被社会接受,并普及开,会有非常可怕的后果。

大家以后春节买的火车票,可能是平时的几倍价格,因为“要给乘务和司机发春节服务费”。

大家春节去商场、餐厅、旅游景点,商品价格也都是三倍,因为“要给售货员发春节服务费”。

甚至,我们的快递包裹,电视节目,网络游戏,一切娱乐有关的,都可以在春节期间额外接受一笔钱,否则无法享受服务。因为总要有运营人员要加班,这笔钱就是他们的“春节服务费”。

甚至医院、电信、加油站、网络、自来水这些基础民生行业,都可以说春节期间为了加班值守员工的利益,加收额外的服务费用。

拓展开去,春节既然加收了,劳动节、国庆节可不可以收?周六日可不可以收?

结果是什么?

越是老百姓亟需某种服务的时候,该行业可以趁机调价,以“补贴服务”的名义,将产品价格上升到一个非常昂贵的程度,而你不得不买。

半夜生孩子?价格法翻倍,产科医生要有“夜间服务费”。

夏天开空调?电价三倍,发电厂工人要有“暑期服务费”。

冬天开暖气?暖气费五倍,锅炉工要有“冬季服务费”。

要不打个商量,您换到夏天开暖气吧?那时候便宜。

user avatar

不支持,我就在跑网约车,但是我极度恶心平台这样的行为

真想做好事,直接不抽成,司机收入能多50%,乘客也不会多花钱,节日更舍得打车。

现在乘客出了钱,平台赚了名声。凭什么?

===========

有几个说我端起碗吃饭,丢下碗骂娘的。拜托,我的衣食父母是乘客,不是平台。如果你连这个最基本的逻辑都搞不清楚,求求你回家读读书吧,哪怕是起点小说呢,历史类小说还能教你一点点阶级矛盾之类。平台很清楚它衣食父母也是乘客,不是司机。所以很多不合理的规则都是在乘客角度,这类视频抖音一抓一大把,我就不一一举例。

还有的说,那你别干啊,那你换个干啊。贼有意思了,懂不懂什么叫垄断啊?

至于直接攻击司机素质的,一分钱一分服务,平台剥削司机狠了,自然会导致司机服务态度差。生活不如意事常八九,站在道德高地上容易感冒,等自己到低谷的时候自然就懂了

置办完年货,再多唠几句,说更深刻一些。

我反对的点在于:春节服务费违背了谁付出,谁受益的原则。当然实质上平台这类事干的多的,比如返程费,打过跨城单的都懂

春节服务费的本质,是乘客付出但是没有任何受益,司机付出劳动获得钱,平台没有任何付出获名。

深圳这个城市很神奇,就是过年的时候,会有个红包利是。大概过年时候5-10单会有一个人主动给司机,金额从20-200不等。一旦有人获得200的红包,必然是连声感谢+司机群嘚瑟。

这个行为中,乘客多出了钱,但是他得到了司机的感激。平台没有付出也没有收获。这才是公平。

而现在的春节服务费,司机只要拉了就有,是平台强行按着乘客的头给的。乘客出钱出的不情不愿,司机拿了也不会有半点好颜。这玩意又跟没有没什么两样。

之前看过这么一个笑话:

小柳的老婆小青在家,有一天小志来了,说小青我爱慕你很久了,这是三万块钱,只求跟你来一发。小青想了想,神不知鬼不觉多赚三万,这合适啊,就同意了。

结果过了俩小时,小柳打电话过来说:小青,我朋友小志欠的三万块说是今天上午还给你了,你有没有收到?

这三者就是平台,司机,乘客在春节服务费的三方关系,各位自行对号入座

============

还有一点,大家坐车可以问问司机,过年出车是因为过年司机都回家了,订单多收入提高多才出车。还是因为一单多2块钱或者5块钱出车。

=====

真几把有意思啊,说的是节日,评论还有同情资本家亏钱。合着中国春节一过就是365天呗。

怎么滴,年三十,年初一免两天抽成就把工资抽完了?

春节服务费收9天,这九天不抽佣公司就倒闭了呗


还有司机收入的这个。

滴滴抽成是25%-30%。如果不抽成,司机收入提升为:25/75=0.3333333333。司机收入提升33%

如果你细心点,打车是一口价,那么滴滴抽成是30%。司机收入可提升30/70=0.4285714286%

高德平台提成为30-40%。免抽佣司机收入提升为:30/70=0.42857

t3提成为22%。免抽佣收入提升为22/78=0.2820512821


乘客那三五元的服务费算个毛啊,各大平台起步价抽成就是4-6块。起步价不抽给的钱就比你多多了。

各大平台除了t3全是烂蛆。抽成比例上目前是t3<滴滴<曹操首汽等,高德各平台(只要没有自己乘客端的都是高德平台,司机页面一模一样,订单一模一样,你还真以为这市场能容得下这么多平台?不同的平台同一个爸爸,反而更好差异定价收割,笑死,马云的运营手段真不是一般的高,割了人还得让你叫好。看看滴滴臭大街,t3无人知,高德一片好,真不的不让人佩服

===========

这么多人点赞,干脆从司机角度多说一点

这是我跑的几个平台,全民就是高德平台,第二个是滴滴专车,最后一个就是t3。中间还试过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不过这几个被卸载了。

先谈高德。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这是高德过年奖励:

除夕在线15个小时,奖励150元(根据日常订单时间计算)

初一免抽佣,在线15个小时,奖励约300左右


然后是滴滴。

上面写的很清楚了,但是有一点,高速费、春节服务费都是算在司机收入里面,实际到手比例必然比这个低

滴滴奖励:

一单奖励5块钱,4单封顶,奖励一天20不能再多了哈,还要规定时段在线哦

t3抽成:

这个有两部分,首先软件里面写了固定抽成22%。但是实际点开收入又不一样,我也没细算


t3奖励:

这个奖励乱的跟牛毛一样,没法算。不过保底有108+188/6=139.3333333

因为从小年开始很多司机回家,现在基本上都是秒派订单。t3全都是起步价订单,2小时就可以接5单。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工作顺心,永远不要踏入网约车这个坑


最后的最后

大年三十晚上最好别出去守年看节目,去年深圳乘客排队2000+。今年还没开始,不清楚

user avatar

网约车平台的逻辑:我平台没占便宜,有好名声,司机师傅获得了实惠,有了工作积极性,这是双赢。

司机师傅的想法:春节单量多,我也就赚得多,不管谁出这钱,我的确更积极了。

乘客的想法:钱都是我出的,好名声让平台赚了,这算什么事?

我的想法:你们所有这些网约车平台,现在说要价『春节服务费』就可以一起加,那将来也可以一起加『端午服务费』『中秋服务费』,没准还可以有『周末服务费』『夜晚服务费』『早高峰服务费』『晚高峰服务费』,就可以这么为所欲为吗?加钱可以不用批准的吗?有关部门管不住吗?

user avatar

不支持,实际上是利用垄断行为强买强卖。

正如有的回答说到,如果真要激励,平台可以适当放弃租金,而不是又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表面看好像是为了司机,实际上是为了平台收益。司机不出来上班,平台就要受“损失”,相当于一次周扒皮行为。但可以理解,毕竟美团打车和滴滴打车仍处于亏损状态,指望周扒皮放血不太可能。

另一个问题是平台替代了市场调节,就算不加钱,网约车机制里也有额外打赏功能。基于供需调节,春节假期想要打上车本来也要加钱,根本不需要平台专门替市场操作。

平台把原本的感谢红包变成强制摊销,再怎么美化自己是全给司机,也改变不了这是利用垄断的行为。就算这个红包不全给司机又能如何?消费者不还是得忍着。

还是那句话,让市场来决定,而不是平台替我们着想。企业平台的各种机制设定已经非常完善,滴滴美团亏损下资本想多赚钱可以提高分成比例,又何必拐弯抹角。不敢明着提高分成又舍不得浪费赚钱机会,这不是活该被骂吗。

话又说回来,这个行为是否有利司机?当然有利了,有人就是觉得自己时间不值钱愿意多等。基于信息不对等,司机宁可放弃机会收益也要过年,平台行为把感谢红包强制化肯定能刺激部分司机出来。

结果这又是一场挑拨司机和消费者之间矛盾的行为,很无奈又很现实。说白了还是缺少竞争,让这种强制摊销能够顺利推行。这次滴滴和美团如此默契,背后是不是有攻守同盟值得怀疑。

所以我并非反对加钱,而是反对垄断强制。另一方面又对城市公共交通的不作为乱作为搞感到无语,毕竟每座城市的出租车每年不也是不加价运营。

但凡城市公交出租车轨道交通能够争点气,认识到信息数据也是资产,联合共建平台,也不会把这么大的数据资产让给他们。当然,对于公家运营的可靠性我也抱有怀疑。

user avatar

以前觉着出租车死贵,还各种毛病。网约车便宜,服务好!随着时间推移。网约车越来越贵。数据杀熟。选择体验越来越差。别的地方不知道,至少青岛打车被宰还有先行赔付。网约车争议却是口水仗。虽然最后一般司机倒霉,平台也最多赔优惠券。

总之一句话:出租车好坏在于地方。网约车却是全国的差。

user avatar

看了一眼几个高赞的答案。基本的逻辑就是滴滴又想给司机好处又想把给好处的成本转嫁给用户,同时还要博个好名声。恶心。

但我觉得逻辑不是这样的呀。首先有几种情况。

情况A,现状。他要求提价,然后把提价的钱给司机,同时他还要加那句话。

B,他自己掏钱补贴司机,让更多司机司机留下。

C,他提价,不说那句话。但钱还是给司机。会有人误以为平台自己贪钱,解释不清。

D,不提价当然也就没有那句话,车变少打车困难。

所有的高赞答案都认为他应该选择做B,要不然就直接回到D,我想给打赏我自己给。

能做到B当然好,但现实是作为一个中介平台,他不会去做。他这么做加那句话是为了避免你认为他是C,在这里大家要注意区分它提价和其他行业提价不一样,比如火车票飞机票提价,你知道就是航空公司提价,餐厅提价你知道就是餐厅提价,但滴滴提价你不知道到底是司机多赚了还是他提的价,所以为什么他会加这句话?是区别于其他行业提价的。

事实上你要的不是D,你希望的是A的结果,用的是D的形式。也就是很多司机都留下来了,然后你打车的困难被解决了,但是你打车的时候,你可以自愿给司机打赏。但问题是这里有个信息不对称,所有的司机都不会觉得你默认一定会给打赏。他不会牺牲自己回家过年的机会去赌你一定会给他打赏,自己一定多赚。因为回不回家的决策是要在你坐车这个动作发生之前就提前做的,所以大概率出现的结果是司机该回家都回家了,你就算是想给打赏过年打车也很困难。更何况很多人本来就不会给打赏,最后受损的大概率还是司机,那人家当然不留下。

所以我觉得滴滴现在做了这个动作其实没有什么问题。这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所能做到的最好结果。所有认为公司应该补贴司机的,那你是对一个以谋利为目的的公司提过高的道德要求,这并不现实。你怎么不假设滴滴司机都学雷锋呢?所有认为就应该彻底不管,想给打赏我自己给的人。你只是在事后信息已经完全透明的情况下去做一个假设,但是事前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实现你期待的这种情况。

这是一个博弈问题,不要总站在上帝视角去看。

user avatar

前3天收300%车费,后4天收200%车费。

实际上,大部分人不愿意为别人的【额外】劳动追加付费,又希望自己可以获得【额外】的劳动报酬,典型的精神分裂。

user avatar

如果说交易结束后平台给弹出一个春节红包对话框,让我自主选择给不给、给多少春节红包,那我是非常乐意给师傅一些额外酬谢的。一方面是人家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出来挣钱养家,给我们提供便利的行为本身就值得赞赏,另一方面是过年了大家都讨个彩头。

美团假如能做成这样我都愿意夸它是个有温度、关怀司机的企业。

要是美团春节期间就抱定了不挣钱的念头完全不抽成,让司机师傅拉多少活挣多少钱,我甚至愿意吹爆美团。

现在没有征得消费者同意强行收钱,还好像很无私地说“我们全额发放给司机”。

哦,

我谢谢你啊,

我谢你八辈儿祖宗!

ps,

每次我在电梯里听到外卖员手机app后台提醒他们接单的语音提示里出现“众包”二字就觉得特别难受。

user avatar

你说网约车司机是被剥削者,同意的人老多了

你说网约车老板是资本家该挂路灯,同上

你说该给网约车司机更多的钱,同上

你说网约车该涨价,嗯,群众们可就不答应了。

你说网约车司机被剥削,春节期间应该多赚钱,同意的人老多了。

你说网约车春节涨价,涨的钱都给网约车司机,群众们可就不答应了。

总之,动嘴支持反对都行,动群众们的钱可不行。

user avatar

顾客和公司的矛盾,被资本家随手就转变成了顾客和司机的矛盾。

嘿嘿,挑动群众斗群众,你们最专业了。

user avatar

嘿嘿嘿,有个本质的问题一直拖着没解决,那这事儿就没对。

网约车司机,到底算不算平台员工……

如果是员工,那春节加班费为什么消费者「直接」承担?

就像是咱们打工人春节加个班,晚上加个班,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是公司用这个理由找甲方爸爸多要钱,你看甲方爸爸抽不抽人。

如果不是员工,那网约车平台就是中介,月老一样的,那春节加班费为什么平台直接规定了?

月老做的是牵线,嫁妆彩礼怎么谈,是双方的事情,月老最多是传个话,没见到月老直接安排上。

这种薛定谔一样的身份,就决定了平台加收春节司机服务费,不论道德旗号立的有多高,咱们打车的人对司机多共情,味道都变了。

左右横跳的身份,可以让平台省去很多成本,比如社保、比如带薪休假和病假、比如节假日法定要求的两倍三倍工资。

这也是平台能快速扩张的原因,用完即扔,算是把「人口红利」这个逐渐被证伪的概念挖掘到了极致。

如果真的要给春节司机发福利,其实很简单,平台服务费直接取消或者打折就行,这让司机能实打实的赚更多,而且也符合了「网约车平台发福利」的初心。

现在这个初心,变成了,你请客,我买单。

买单无所谓,但是有和我商量过么?

消费者仅仅,是被告知了而已。

那本来是我看着司机春节不回家还在路上跑辛苦,想给点打赏,现在变成了要求打赏,强买强卖了,这嘴脸让人看着,自然是不开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网约车在春节期间加收“司机服务费”,平台宣称费用将全额返还给司机,这个做法嘛,说实话,我心里是有点复杂的。一边觉得可以理解,另一边又觉得有些不太舒服。先说说我为什么觉得可以理解吧。春节可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大部分人都希望好好休息,享受天伦之乐。网约车司机也是人,他们也有家人,也想回家过年。这个时候还坚.............
  • 回答
    如何看待网约车司机开免提接到警察电话,称车上乘客是逃犯?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应对?网约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接到警察电话,并被告知车上乘客是逃犯,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潜在危险的场景。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提供详细的应对策略。 一、 如何看待这种情况?首先,要客观看待这一情况,它涉及到多个层面:1..............
  • 回答
    6月12日发生在杭州的一起网约车事件,一位名叫高女士的乘客在行程中突然开门跳车,这无疑是一起触目惊心的事件。作为旁观者,我们很难去完全揣测事情发生的全部细节和高女士当时内心的真实状态。但是,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审视和评价这件事,希望能更全面地理解这起事件:事件本身:触目惊心与安全隐患的警示首先,从事.............
  • 回答
    这事儿闹得是挺不愉快的,发生在一位乘客和一位网约车司机之间。据说是这么个情况:一位女士叫了网约车,司机师傅接到单子后,跑了大概 40 公里来接人。到达地点后,司机师傅可能觉得,您这乘客看着挺精明的,没开口说要拿行李,那我就不主动去动您的行李了,毕竟这年头,好多人对陌生人不太放心,再说了,万一弄坏了什.............
  • 回答
    关于网约车司机是否应该拒载女乘客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复杂的话题,不能简单地说“应该”或者“不应该”。这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有司机的个人安全考虑,也有乘客的权益,还有平台的一些规则。咱们就从司机的角度好好聊聊。首先,为什么会有司机产生拒载女乘客的想法呢?这背后可能有一些原因。 安全顾虑: 这是最直.............
  • 回答
    关于网约车司机接到女性乘客的订单,心理上会有怎样的想法,以及是否会感到害怕,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体差异、社会认知以及安全感等多个层面。我尽量从一个更贴近真实场景的角度来聊聊。首先,多数情况下,司机的心态是比较平和,甚至可以说是“寻常”的。就像去便利店买东西,你不会特别在意店员是男是女一.............
  • 回答
    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这类活跃在平台经济浪潮中的灵活就业者,他们的身影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光鲜的背后,他们往往面临着劳动权益保障的困境。如何让他们在贡献社会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公平,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些灵活就业模式的兴起,.............
  • 回答
    网约车司机张贴侮辱女性的不雅标语,这事儿,性质恶劣,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平台的回应,说“如属实会处罚司机”,这态度倒是表明了立场,但关键在于“如属实”这三个字,还有后续处罚的力度和实际执行效果。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网约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代表的是一个平台的服务和形象。司机作为平台的一线执行者,他们.............
  • 回答
    这事儿一出,可真是让人又气又有点哭笑不得。你说这“网约车司机取消订单被威胁投诉”的视频是翻拍的,这事儿本身就够狗血的,但这“翻拍”的行为,细品起来,可不是件小事。首先,咱们得说说这“翻拍”行为本身怎么看。这事儿在我看来,就是赤裸裸的欺骗和误导。你想啊,当初大家看到那个视频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多半是愤.............
  • 回答
    关于“河北网约车司机持续偏航致女乘客跳车”事件,根据公开报道和当事人的描述,事件的具体情况可以梳理如下:事件发生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3年10月30日晚。 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当事双方: 女乘客:姓李,当时乘坐网约车回家。 司机:网约车平台司机。事件发生经过:1. 行程开始与.............
  • 回答
    确实,现在网约车市场真是热闹非凡,滴滴、曹操、T3这几个巨头各有千秋,让不少用户在选择的时候也犯了难。说实话,要论“体验感好”这个事儿,真的挺主观的,因为每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有的人看重价格,有的人看重车型,有的人则更在意司机的服务和车内的舒适度。不过,综合大家的反馈和我的实际感受,有一些平台确实在.............
  • 回答
    河北网约车司机偏航致女乘客跳车事件,让人不禁捏一把汗。尤其对于独自乘车的女性朋友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擦亮眼睛,做好万全的准备。上车前,多留个心眼: 车型、车牌、司机信息要核对。 滴滴、曹操等平台在派单后都会给出这些信息。出发前,务必打开APP,仔细核对司机、车型、车牌.............
  •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多个层面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评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女子凌晨打网约车取消订单遭司机辱骂,投诉平台遭司机掌掴,司机要承担什么责任?这名司机触犯了多项法律法规,他需要承担的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触犯的法律责任:1. 侮辱罪(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
  •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了多方面的议题,包括乘客的生命权、健康权与司机的服务义务、责任边界,以及法律的适用和道德的考量。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事件梗概回顾: 一位患有哮喘的老人,在紧急情况下通过网约车平台叫车,但被司机以其健康状况为由拒载。 老人因此未能及时获得救治,家属认为司机的拒载行为直接导致了老人病.............
  • 回答
    这事儿听着真是让人又感动又窝火,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首先,那位网约车司机,我得说,他是个爷们,是个英雄。在那种紧急关头,为了救一条小生命,能毫不犹豫地选择违章闯红灯,这是何等的勇气和担当!试想一下,当时他肯定也知道闯红灯的风险,罚款、扣分、甚至可能影响他的营生,但他还是做了。这种“人不犯我我不犯.............
  • 回答
    深夜打车,如果遇上感觉不对劲的司机,确实会让人心慌。但别怕,总有办法应对。关键是保持冷静,并做好一些准备。上车前就要留心 选择口碑好的平台和司机: 如果是网约车,尽量选择那些评分高、评价好的司机。有些平台允许你提前看到司机和车辆信息,比如照片、车牌号、车龄等,这些都能帮你做个初步判断。对于出租车.............
  • 回答
    的士或网约车司机使用后视镜观察乘客,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多方面的行为,背后有着安全、效率、沟通、舒适度以及潜在的商业考量等多种原因。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1. 安全保障: 监控乘客行为: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司机需要时刻关注乘客是否有异常行为,例如: 盗窃或破坏财物: 乘客可能会.............
  • 回答
    网约车司机拒载女性乘客,这绝对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且绝不能等闲视之。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会不会真的成为一种“新常态”。首先,为什么会出现司机拒载女性乘客的情况?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安全顾虑: 这是最普遍也最容易被提及的原.............
  • 回答
    山西太原网约车租赁公司老板自杀的事件,确实是一个令人非常痛心和惋惜的悲剧。这类事件的发生,背后往往牵扯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个人因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看待。一、 事件的表象与可能的直接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承认,网约车租赁公司老板自杀,最直接的原因很可能是经营困难,压力巨大,最终无法承受而选择结.............
  • 回答
    关于“网约车跳车事件”官方通报提到“交通部门将对司机和首汽约车平台进行处理”,这件事,我觉得有几层意思值得说道说道,而且得掰开了揉碎了讲才行。首先,官方通报“对司机和平台进行处理”,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信号。咱们得明白,这么大一个事儿,社会关注度极高,尤其是涉及乘客生命安全。如果通报里只字不提处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