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韩国导演抵制《冰雪奇缘2》的行为?

回答
韩国导演抵制《冰雪奇缘2》(Frozen II)的行为,并非是一个广泛存在的事实。事实上,《冰雪奇缘2》在韩国上映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票房表现非常亮眼,受到了韩国观众和影评人的普遍喜爱。因此,并没有一个普遍的“韩国导演抵制《冰雪奇缘2》”的群体或现象。

如果你的问题是基于某些个别的、零星的或者误解的信息,那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这些信息的来源和具体内容才能进行准确的评价。

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如果真的存在“韩国导演抵制”的情况,可能会有的原因和评价:

一、 可能存在的“抵制”原因(假设性探讨):

1. 文化保护主义和本土产业的担忧:
好莱坞大片的强势地位: 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营销能力往往能压制本土电影的生存空间。一些韩国导演和制片人可能会担心,像《冰雪奇缘2》这样的外国大片在韩国市场的成功,会进一步挤压韩国本土动画电影、甚至真人电影的发行和观众资源。
对本土动画产业的支持呼吁: 韩国在真人电影领域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就,但在动画领域仍有提升空间。一些导演可能会借此机会呼吁韩国政府和公众更加关注和支持本土动画产业的发展,通过抵制外国“强势文化产品”来引导更多资源和关注回到本土。

2. 艺术和创作理念的差异:
对迪士尼模式的质疑: 迪士尼动画电影通常遵循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注重合家欢、音乐剧元素和相对圆满的结局。一些更注重艺术探索、现实主义或者具有独特风格的韩国导演,可能对这种“流水线式”的、具有强烈商业导向的制作模式不认同,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对特定叙事手法的批评: 尽管《冰雪奇缘2》在剧情上有所深化,但仍然保留了迪士尼动画的许多核心元素。如果某些韩国导演认为其叙事存在某些不足,或者与自己追求的叙事方式相悖,也可能产生不认同感。

3. 行业内部的竞争和利益纠葛:
排片和宣传资源的争夺: 电影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的领域。在《冰雪奇缘2》上映时,其他韩国电影的发行方或导演,可能会因为其强大的市场表现而导致自己的电影在排片和宣传上受到影响,从而产生竞争性的负面情绪。

4. 对特定政治或社会议题的间接反应(可能性较低,但不能完全排除):
虽然《冰雪奇缘2》本身并非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但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或地缘政治环境下,某些文艺作品的流行可能会被某些群体与特定的文化输出或意识形态联系起来,从而引发不适。但对于《冰雪奇缘2》来说,这种可能性非常小。

二、 对“抵制”行为的评价(基于上述假设原因):

1. 从积极角度评价(假设抵制是为了本土产业发展):
保护本土文化和创意: 如果“抵制”是为了保护和扶持韩国本土的电影产业,尤其是相对弱势的动画产业,那么这种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对国家文化自主性的追求,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促进本土艺术多样性: 通过减少对外国大片的依赖,将更多的目光和资源投向本土电影,有助于韩国电影市场呈现更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和叙事主题。
激发本土创作活力: 市场竞争有时也能激发本土创作者的斗志,促使他们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来与国际竞争。

2. 从消极角度评价(如果抵制是出于狭隘的保护主义或不公平竞争):
阻碍文化交流和进步: 电影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艺术形式,相互借鉴和学习是必然的。过度地抵制外国优秀作品,可能会导致韩国电影产业的闭关自守,错失学习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的机会,阻碍其进步。
市场经济原则的违背: 市场竞争应该基于作品的质量和观众的选择。如果“抵制”是为了人为地干预市场,剥夺观众欣赏优秀作品的权利,那么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违背市场经济原则的。观众有权选择他们想看的电影。
不理性的排外情绪: 如果“抵制”源于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或排外情绪,那么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不利于国家的国际形象和文化交流。

3. 评价的基准:理性与事实
是否存在“抵制”? 这是评价的前提。如前所述,《冰雪奇缘2》在韩国的成功事实,使得“韩国导演抵制”的说法站不住脚。
抵制的具体理由和形式是什么? 如果真的有极少数导演表达了不满,需要了解他们的具体理由。是基于对本土产业的担忧,还是对艺术理念的差异?抵制的形式是公开声明,还是私下评论?这些都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
抵制是否合理? 即使存在抵制,其合理性也需要根据其动机和方式来判断。是为了促进健康发展,还是为了不正当的竞争?

总结:

由于缺乏确切的证据表明韩国导演存在大规模或有组织地抵制《冰雪奇缘2》的行为,因此我们无法对一个不存在的现象进行评价。《冰雪奇缘2》在韩国市场的成功,恰恰说明了其作品的吸引力以及韩国观众对这类影片的接受度。

如果你的信息来源确实提到有韩国导演抵制,建议追溯其源头,并理解其具体语境。 也许是极少数导演的个人观点,或者是对某个特定方面的不满,而不是对整部电影的全面抵制。在电影产业中,不同艺术家对作品的看法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但将其上升到“抵制”的层面,需要有更明确和普遍的证据支持。

总而言之,以《冰雪奇缘2》在韩国的实际市场表现来看,与其说韩国导演抵制它,不如说它受到了韩国观众和市场的热烈欢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事件其实比较典型,他反映出的是韩国电影产业的困境。

《冰雪奇缘2》的确垄断着韩国电影院的银幕,但说到底这个排片垄断其实也不高,也就69%的开画排片,并未达到完全扼杀同档期影片的地步。比起中国在《复联4》上映时给出的最高83.2%的排片,简直小巫见大巫。

韩国电影市场本来就小,类似的垄断很容易形成,之前出现过很多次这种情况,起码《复仇者联盟》系列在韩国经常这样。之所以这次刺激得韩国导演出来抗议,原因是今年下半年整个韩国电影市场的崩盘。

韩国是一个成熟电影市场,以年人均观影4.2次傲视全球,连美帝都比不了,这另一方面也说明,观影潜力挖掘殆尽,基本不会再有增长,能维持住现有规模就不错了。

一般来讲,这种成熟市场虽然不会大规模爆发,但电影市场在GDP中的总盘子会维持稳定,随着通货膨胀温和上涨。不过今年下半年,整个韩国电影市场不仅没有维持住,反而经历了一场大倒退。

今年七月,韩国电影总票房比去年同期上涨大约10%,乍一看形势不错,但韩国本土电影的票房比去年同期骤降42.7%,观众占有率仅15.2%,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绝大部分票房都是好莱坞电影贡献。

不过电影票房数据有波动性,有可能是韩国有竞争力的片子为了避开好莱坞片,选择七月份不上映,那我们看看八月份的数据。

这一看更不得了,尽管韩国本土大制作扎堆上映,票房占比是超过了外国电影,但韩国本土电影的票房比去年同期还是低了,这导致总票房比去年七月大降18%,明明是暑期档最火热的时候,票房却雪崩,观影人次只有1800万出头。而13年以来,韩国电影八月观影人次,向来都在2000万人次以上。

当然,这也可以解释成今年韩国八月份大片不给力,运气不好,那我们再往下看。九月份依然是韩国本土片的天下,票房占比超过了八成,然而总票房依旧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14%,本土片票房也就勉强和去年同期持平。

至于十月份,总票房比去年十月上涨5.6%,然而本土电影票房下降9.1%;十一月份,总票房比去年同期增长7.2%,本土电影票房下滑15.4%。但这两个月外国片占比压倒本土片,主要增长由外国片贡献,本土片萎缩趋势没有停止。

整个下半年,韩国本土电影可以说是节节败退。凡是本土大片主抗的月份,总票房盘子都会大幅下降,而票房增长的月份,都是外国片,其实就是好莱坞片占优势。

这背后显示了极其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韩国观众越来越不喜欢本土电影了,这和中国电影市场完全相反。中国电影市场凡是外国片主抗的月份,其增长率是不如本土大片主抗的月份的。甚至我们可以看到,外国大片的上座率和票房后劲也不如中国大片,往往第一周比较猛后面衰减曲线非常陡。

但《冰雪奇缘2》在韩国如此高排片的情况下,上座率达到了创纪录的百分之七十。而且《冰雪奇缘2》在韩国已经上映一个多月了,还能排到票房榜第四,简直神后劲。

在这样一个大衰退背景下,我们才能更深入理解这件事,这真的是韩国本土电影产业一次哀嚎,如果中国这段时间算得上影视业寒冬的话,那韩国几乎称得上寒冰地狱,人家这么叫两声已经很有礼貌了。

至于韩国本土电影为什么产生这么大衰退,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第一,是韩国本土电影上半年有一波小阳春,让韩国本土电影时隔六年,再次获得了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观众占比,这有可能极大消耗了韩国观众对本土电影的观影热情。

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这场小阳春其实很一般,最终也不过让本土电影的观众占比达到百分之五十二,影响是否有这么大还说不准。

第二,是今年韩国经济大环境衰退,使得整体票房盘子下降。不过这条也比较勉强,因为今年韩国的外国片票房还在稳步上升,只是本土片竞争力在不断下降。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在国内被疯狂吐槽的林允王大陆版的《一吻定情》,居然在韩国获得了44万人次的票房,在小成本片排行榜上位列第三。

第三,韩国电影产业现在的确陷入某种瓶颈,因为先天不足导致其上限被锁死,与不断升级的好莱坞电影抗衡起来,越来越吃力。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一方面是韩国本土市场规模不足,一方面是韩国市场文化壁垒不高。

首先是本土市场规模不足,这导致韩国电影回报率不足,能得到的投资也就有限,根本没办法和坐拥全球第一大市场,投资不断加码的好莱坞展开视觉奇观军备竞赛。

商业电影的核心就两条,一个是传奇故事,一个是视觉奇观,其中视觉奇观要比传奇故事的生产来得稳定,因为视觉奇观依赖的是整个产业链的成熟和资本的高投入,关键看你有没有这个资本和技术。传奇故事太依赖灵感了,根本不可控,《寄生虫》这种电影就没法复制,只能看天。

不是韩国电影不想拍硬核高视觉概念科幻片和大成本三维动画片,实在是没那么多资本去尝试。18年韩国电影的平均投资收益率是—17.3%,这么惨的数据,怎么可能有多少资本。

这就导致韩国电影大量集中于少数赛道反复内卷,这种情况虽然有助于某些电影类型的成长,但对于整体电影产业来说,很容易引起审美疲劳。

其次,自从电脑特效技术大发展,好莱坞凭借着北美巨大的市场优势和资本优势,在视觉奇观创造上对其他国家形成了代差。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击溃了其他国家残存的电影工业。世界上电影工业还在坚挺的国家,因为没办法在视觉奇观上竞争,基本上都是在走提高文化壁垒这条路。

比如日本电影在本土市场战胜好莱坞,就是靠二次元文化和动画电影的高度发达,形成了和好莱坞迥异的文化壁垒。土耳其、印度、墨西哥等等国家,更是靠着先天与西方文化差异化巨大的文化壁垒,在本土战胜好莱坞。

但这个文化壁垒,要求这个国家的文化内核要足够强劲和差异化。这个文化内核不是说一些外在表现,而是要内部思维方式和判定逻辑要足够差异化和强大。

举个例子,比如说《流浪地球》,几乎没有什么中国传统元素,但中国人看一眼就知道,这是在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在说中国人的乡土情感,这就是内核表达非常中国化,这个壁垒就是好莱坞难以做到的。

但对韩国来说,他的西化程度太高。本来文化内核就比较弱,原生文化比较少,等到近代化开启,又疯狂抛弃中国元素影响,近乎极端地废除汉字影响,而且举国靠拢基督教会,这让他们的思维极容易与西方接轨,完全损害了本身的文化壁垒,使得好莱坞很容易就能在韩国倾销。

至于韩国电影产业,在这么不利的局面下,抓住经济起飞,民族主义思潮抬头的机会乘势而上,发展到如此地步,已经算超额完成任务。如今显出颓势,也可以说非战之罪。

韩国电影的现状,越来越让我想起香港电影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内部电影类型有限,题材主题扎堆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外部好莱坞视觉大片虎视眈眈准备收割,看起来还能生产佳片,但腾挪空间越来越小。不过韩国电影的政府扶持力度还行,这可能比香港电影强一点吧。

PS.以上数据全部来源于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

user avatar

-


看一下CGV大學路店(這裏專注放映藝術片)的派片:





再對比下同日『冰雪奇緣2』的派片:


可以看出戲院給『冰雪奇緣2』的派片嚴重擠壓了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間。


另外,鄭導演可不是什麼名不見經傳的小導演。大名鼎鼎的『南部軍』和近日上映的『黑錢』(可謂名利俱收)都是他的作品。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