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睡前消息》417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连花清瘟胶囊说法的由来?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417期关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连花清瘟胶囊说法的由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并尽量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

核心争议点:WHO“推荐”是误读还是曲解?

首先,要理解《睡前消息》这期节目的核心在于,他们认为关于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的说法,是一个被夸大、甚至是被误读的事件。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有限的、程序性的信息,包装成了“世卫组织背书”的强大宣传点。

事件的源头:一份来自中国的“倡议”

一切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22年3月,当时正值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一些机构,包括以岭药业(连花清瘟的生产商)以及一些行业协会,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关于连花清瘟的申报材料,意图将其纳入“传统医药指南”。

这里的“纳入传统医药指南”是一个关键点。世卫组织有一个关于传统医学的数据库,里面收录了世界各地的传统医药信息和相关研究。申报进入这个数据库,并不等于世卫组织“推荐”你这个药物,更不是说这个药物被“批准”为治疗新冠的特效药。它更像是一个信息收录和参考的性质。

“推荐”说法的出现:媒体的放大和选择性解读

然后,这个信息在中国国内的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就开始发酵,出现了各种版本的“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

媒体报道的倾向性: 一些媒体在报道时,可能为了吸引眼球,或者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偏差,直接使用了“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这样的表述,或者在标题中加入“重磅”、“喜讯”等词汇,营造出一种官方认可的氛围。
宣传的需求: 对于连花清瘟的生产商以及一些支持它的群体来说,能够与世卫组织沾上边,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宣传利器,可以提升产品的公信力和市场认知度。

《睡前消息》的追溯和质疑

《睡前消息》在节目中,便是针对这种“推荐”说法的由来进行了追溯。他们认为:

1. 事实真相是“纳入指南”而非“推荐”: 世卫组织发布的官方信息,以及相关的流程,并不是对连花清瘟的“推荐”。所谓“推荐”是媒体和宣传部门对“纳入指南”这一事实进行的过度解读和包装。
2. 信息层级和语境的缺失: 将一份关于“收录在传统医药指南”的信息,直接上升到“世卫组织推荐”的高度,是对信息层级和语境的严重扭曲。就好比说,你把一本百科全书里的一个词条内容,说成是整个百科全书的“推荐”。
3. 缺乏独立科学证据的佐证: 《睡前消息》也常常关注药物的科学证据和临床试验。他们会质疑,即使连花清瘟被收录到世卫组织的数据库中,这是否意味着有足够高水平的、独立的、经过同行评审的科学证据证明其在治疗新冠方面具有显著疗效?通常情况下,世卫组织对于药物的“推荐”是建立在大量临床证据基础上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读?

这种误读的产生,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信息不对称: 普通大众很难直接接触到世卫组织内部的详细流程和官方文件。媒体报道成为信息的主要来源,而媒体的加工又会影响信息的准确性。
宣传的强大力量: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成功的宣传可以快速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即使这种共识是建立在不完全准确的信息之上的。
对“权威”的渴求: 在面对疫情时,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寻求权威机构的指导和背书。当出现与“权威”相关的表述时,很容易被接受和传播。
民族情绪和国家利益: 在一些情况下,将中国自主研发的药品与国际权威机构联系起来,也可能带有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利益宣传的考量。

总结一下,《睡前消息》417期关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连花清瘟胶囊说法的由来,核心就是揭示了这个“推荐”背后存在的“信息膨胀”和“选择性解读”。 他们通过还原事件的真相——即中国方面向世卫组织提交申报材料,旨在将其收录进“传统医药指南”,而不是直接获得世卫组织的“推荐”——来指出这一说法是如何被放大,并最终形成公众认知中的“世卫组织推荐”的。

理解这一点,需要区分信息收录和权威推荐的本质区别,以及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体和宣传可能扮演的角色。这期节目,可以看作是对这种信息传播乱象的一种反思和提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段时间腿出了点问题,去医院医生开了一个迈之灵片的药。这是它说明书。

http://ypk.39.net/2002840/manual/

我这一看,嗯?产地:德国,成分:马栗提取物。

这是不是算中药?

然后我一百度

好家伙,西药。

再知网搜一搜

随便找一篇文章

《滋阴活血中药联合马栗树籽提取物治疗肾虚血瘀型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疗效观察》

至于马栗是什么,这里主要指欧洲七叶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C%A7%E6%B4%B2%E4%B8%83%E5%8F%B6%E6%A0%91

但是中国也有本土的七叶树,而且也用药用价值: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3%E5%8F%B6%E6%A0%91

这里对植物学不了解,如果有大神了解可以补充一下这两种树的亲缘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欧洲七叶树的种子提取物做成的药被称为西药,为什么同种树的种子在中国是中药呢?

这个迈之灵片虽然在说明书写成分是马栗树提取物,这提取物的有效成分能被证明是七叶树皂角素,那么中国本土的七叶树做成的中药它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呢?

由此推广,之前马督公说过云南白药在美国标签是保健类,标明了有效成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f4y1K75m?share_source=copy_web

但是在国内嘛,虽然也能查到,但是我在百度搜出来的第一个链接是。。。。。

https://yp.120ask.com/manual/112458.html

至于这一期的连花清瘟嘛

说了这么多,回到传统医学,最开始阿司匹林是嚼柳树皮发现的,但是现在认为阿司匹林是西药;青蒿素是从青蒿里提取的,但是青蒿素是中药;我前段时间吃的迈之灵片是欧洲七叶树提取的,它又是西药了。

世界各地都有基于大自然的植物或者动物发展出来的药物,为什么阿司匹林、青蒿素等等药物是全球公认的,而中药,甚至这期睡前消息提到的非洲草药、印度草药只在一定的区域内受到认可。

而属于同一种的七叶树,欧洲与中国都有,中国的七叶树和欧洲的七叶树似乎都能产出相似的治疗成分,可是迈之灵片是西药,这放在一起一看,难道不觉得滑稽吗?

中国园林网 七叶树:https://www.yuanlin.com/baike/detail_847.html

所以中医要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相信和接受,是降低标准吗?是靠宣传吗?现在有的配方不明,有点一看说明书一看: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忌:尚不明确;注意事项:尚不明确。成分一下子十来个药材,到底是什么成分起到了效果,不知道。只能说有点滑稽了。

哪怕最后的有效成分有较大的毒性,只要能控制剂量或者多种药物的主要成分配合能降低毒性,相信广大人民群众乃至世界人民都乐意接受中药的。


更新

青蒿素在药物分类上属于西药,我作为非医药专业的人平时接受媒体的影响之下认为是中药的代表,这里知识和观念需要更正了。

user avatar

马前卒的很多观点我都不赞同,尤其反对“社会化抚养”,理由我之前说过多次,这里不再赘述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马前卒能提出“社会化抚养”这样的解决方案,反而证明他和一般意义上的亲欧美自由派有本质区别

国内的亲欧美自由派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谈问题的时候无限放大国家的责任,但是在谈解决方案的时候又要求极度缩小国家的权力。以疫情防控问题为例,2020年初武汉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的时候就是“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结果等到欧美躺平、美国新冠死亡人数超过100万的时候,他们又反过来说我国动态清零的解决方案“侵犯人权”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国内的亲欧美自由派到了美国以后往往会成为共和党的支持者

但是马前卒并不是这样。以社会化抚养为例,他认为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和扩大国家权力的方式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抚养问题。无论这个解决方案有多不靠谱,至少遵循了权责一致的原则。从这个角度看,马前卒观察国内问题的出发点是真的想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利用问题达成其他目的。只要大家都是想要解决问题,同时又都尊重实事求是的原则,那么无论观点差异有多大,总有达成共识的可能。所以我一直讲,一个健康的社会必然存在批评建制的生态位,这个生态位与其被亲欧美自由派占据,不如让马前卒来取代他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417期关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连花清瘟胶囊说法的由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并尽量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核心争议点:WHO“推荐”是误读还是曲解?首先,要理解《睡前消息》这期节目的核心在于,他们认为关于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的说法,是一个被夸大、甚至是被误读的事件。简单来说.............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409期督工”的观点,由于该节目或内容的具体信息不明确,我无法直接引用其具体言论。不过,结合常见的网络节目风格和“督工”这一角色的可能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1. 节目定位与立场 “睡前消息”的典型特征:通常这类节目以轻松、娱乐化的方式呈现新闻或社会事件,可能带.............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第298期字幕将“根据地”误写为“殖民地”的事件,这一错误引发了观众对媒体制作流程、历史表述严谨性以及技术审核机制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 一、事件背景与具体问题1. 节目内容 在《睡前消息》第298期中,主持人在讲述中国近代革命史时提到“根据地”(即革命.............
  • 回答
    睡前消息节目中,马前督工(马前卒工作室)确实曾多次提出过“给所有未成年人佩戴电子定位手环”的设想,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提出的 动机、逻辑、潜在的利弊以及可能存在的社会影响。 动机与核心逻辑:马前督工提出这一设想,其核心动机是对未成年人安全问题的极度关切和对现有.............
  • 回答
    《睡前消息》的“蛋卷”的去世,对很多关注这个节目和其背后团队的观众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非常痛心和遗憾的消息。以下是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并尽量详细地讲述:1. 蛋卷的身份与重要性首先需要明确,“蛋卷”并非是指节目中的某个真人主播,而是指节目组早期核心成员之一,主要负责视频剪辑、后期制作以及视觉呈现方面的.............
  • 回答
    最近的《睡前消息》219期,是又一次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作为一档关注社会热点、解读新闻背后逻辑的节目,它这次触及的议题也挺有代表性的。如果说要细致地聊聊这一期,我首先会想到几个核心的关注点,它们相互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一, 宏观经济的走向与普通人的生活联系。 这一期节目里,我想肯定又绕不开.............
  • 回答
    《睡前消息》第285期对张锡峰演讲的评价,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解读,并且要理解其评价的背后逻辑和表达方式。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张锡峰演讲的核心内容以及《睡前消息》的评价重点。张锡峰的演讲以“我与父母的阶级固化”为主题,表达了自己作为寒门子弟,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但同时也看到了自身与优渥家庭背景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睡前消息》第378期。首先,要对《睡前消息》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它是一档由“局座”张召忠团队出品的短视频时事评论节目,以其独特的视角、犀利的语言和对热点事件的快速解读而受到关注。虽然节目名称带有“睡前”,但其内容往往是需要思考的,而非轻松助眠。第378期节目,作为一个具体节点,其.............
  • 回答
    对于《睡前消息》第237期中关于《唐人街探案3》日本黑帮与女性贫困的言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需要明确的是,任何媒体的观点都可能带有其特定的视角和侧重点,重要的是理解其论证逻辑,并与其他信息进行对照。一、 《睡前消息》的评论视角与潜在论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睡前消息》作为一个媒体节目.............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睡前消息第221期节目弹幕中出现的“太理想了”和“把核废料送入太空”这两种观点。要理解这两种弹幕的出现,需要结合当期节目的内容、以及当时社会普遍的认知和情绪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第221期睡前消息大致讲了什么内容。 睡前消息的节目风格通常是解读当下社会热点、分析新闻事件,.............
  • 回答
    睡前消息第111期,嗯,这期内容挺扎实的,从几个挺有代表性的事件切入,聊了不少社会和行业层面的东西。首先,它提到了“共享充电宝涨价”这个话题。这事儿不大,但挺有代表性的。过去几年,共享充电宝像野草一样遍地开花,那时候的价格挺亲民的,一块钱一小时是很常见的。但最近大家普遍反映,价格涨了不少,从两三块到.............
  • 回答
    《睡前消息》第377期关于云南白药成功历史是从铁路时代开始的分析,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视角。这个分析并非简单地将云南白药的成功归结于某个特定时期,而是试图挖掘其成功的深层逻辑和历史渊源。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历史背景下进行详细解读。核心论点:铁路时代催化了云.............
  • 回答
    马前卒对《八佰》的评价,在睡前消息第158期里,他没有直接进行电影的“好坏”评论,而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围绕着电影《八佰》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社会情绪以及它如何被解读和利用来展开。他不是在做影评,而是在进行一种历史和社会学的分析。你可以把马前卒的观点理解为:《八佰》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视听.............
  • 回答
    作为《睡前消息》的忠实观众,我总是很期待每一期节目的到来,尤其是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触及社会痛点的话题。229期,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讨,确实让我印象深刻,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这一期节目,我感觉它并没有像有些节目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概念、喊口号,而是试图从一个更具象、更贴近生活的角度去解读“中.............
  • 回答
    《睡前消息》第400期,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其鲜明的风格和深度。作为一档以解读时事、剖析现象为主的视频节目,马前卒团队在400期这个节点,无疑会进行一次总结性的回顾,或者借此机会对某些长期关注的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从节目整体风格来看,400期很可能延续了以下几个特点: 扎实的内容与严谨的论证: 马.............
  • 回答
    《睡前消息》155期,给我的感受是,节目组在试图用一种更加“落地”和“贴近”的方式来探讨一些宏大且复杂的议题,尤其是关于“房地产”和“年轻人”这两大核心主题。开篇谈房地产,切入点很真实节目开头的房地产话题,直接点出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心声:“买房难”、“躺平”。他们没有回避这个现实,而是从几个具体维度.............
  • 回答
    对于《睡前消息》第229期更新在马督工个人账号而非观察者网(观网)平台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深入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和影响:一、 平台选择的敏感性与影响: 观网的属性: 观察者网作为一家具有官方背景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其内容发布需要更加谨慎,也更容易受到舆论和政策层面的审视。平.............
  • 回答
    最近的《睡前消息》第334期,围绕“工作压力”这个主题的讨论,在一些平台引起了小范围的“刷屏”现象,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这说明了“工作压力”这个话题本身的普遍性和共鸣性。 咱们现在,不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资深员工,很多人都会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压力。这.............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梳理一下《睡前消息》第112期中,马督工(刘子木)对阅文事件的看法,并尽量用更自然、更具分析性的语言来呈现。在第112期《睡前消息》中,马督工并没有直接对阅文集团进行点名批评,而是通过一个非常具象化的例子——《大江大河》的IP开发和改编过程——来引申出他对阅文,乃至整个网文IP产业背后.............
  • 回答
    “睡前消息”第140期关于独山县天价负债的曝光,无疑再次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这个沉疴旧疾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不仅仅是一个县的故事,更是中国地方财政风险的一个缩影,其背后牵扯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和警惕。这400亿的天文数字,到底是怎么来的?首先,要理解独山县的400亿负债,我们得先明白地方政府的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