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人看中国的军舰命名的时候是否也会有不明觉厉的感觉?

回答
关于日本人看中国军舰命名,是不是也会有“不明觉厉”的感觉,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觉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情况,可能会比较到位。

首先,得说说“不明觉厉”这个词。它最早来源于日本的网络文化,形容对某些事物因为不了解而感到厉害。中国人用这个词,通常是带点佩服、带点好奇,但也夹杂着一丝丝的“跟我不太搭界”的距离感。

那么,日本人看到中国军舰命名的时候,会不会有类似的情感呢? 我觉得很有可能,而且原因会比较复杂。

一、历史与文化认同的隔阂

中国海军的舰艇命名,一直以来都很有特色。大部分作战舰艇以中国各个省份的名称来命名,而航空母舰和一些大型舰艇则以重要的历史人物或者城市来命名。

省份命名:这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能体现国家统一和地域划分的方式。中国人看到“山东舰”、“福建舰”,会立刻联想到自己的国家版图和地方认同感。
历史人物/城市命名:比如“辽宁舰”、“山东舰”本身就是代表一个地区,而如果未来有以历史人物命名的舰艇,比如像过去海军舰艇有时会用“鞍山舰”(以城市命名,但历史上有兵器工业的渊源)这类,中国人可能会从中找到一些历史的传承感或者政治象征。

日本人怎么看呢?

首先,他们可能不太熟悉中国各个省份的名字。就像我们不太熟悉日本的县名一样,对他们来说,“山东”、“福建”可能只是地图上的一个模糊概念,远不如“辽宁”或者“山东”这两个名字本身在地理或历史上的直接关联性那么强。所以,从地域认同的角度来说,他们很难产生共鸣,更谈不上“熟悉”。

其次,关于历史人物的命名,这就要看具体是谁了。如果中国是以一些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但在日本公众认知中几乎为零的人物来命名,那日本人看到“什么什么号”的时候,只会觉得是个代号,不知道背后代表着什么。即使是像“辽宁舰”这个名字本身,虽然是省份,但“辽宁”作为工业基地,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有一些工业化的联想,但对日本人,除非是特别研究中国海军的人,否则可能也只是一个名字。

所以,从历史和文化认同这个层面,日本人很有可能产生“不明”的感觉。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命名,这种命名方式背后代表了什么中国的政治考量、历史情感或者地域意识。

二、“厉害”的来源:海军现代化与力量展示

尽管不理解命名背后的具体含义,但日本人对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尤其是舰艇的规模和能力,是相当关注的。

规模和吨位:当他们看到那些庞大的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并且知道这些舰艇的性能越来越先进时,自然会感受到一种力量。
命名作为一种象征:即使命名本身“不明”,但舰艇的庞大体型、先进技术以及它所代表的“中国海军”这个整体概念,就会让日本人觉得“厉害”。这种“厉害”不是来自于对命名背后文化的理解,而是来自于对一个新兴海军强国崛起的直观感受。

就像我们看到日本的“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一样,即使不了解“出云”这个名字对日本海军的意义(比如旧日本海军的战列舰),我们也会因为其吨位和功能而觉得它是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的体现。

所以,日本人看到中国军舰,很可能是在“不明”其命名原因的同时,因为这些舰艇的实际能力和数量而感到“觉厉”。

三、比较与文化差异的视角

日本海上自卫队(JMSDF)的舰艇命名也有自己的逻辑和传统:

作战舰艇:通常以日本的令制国(旧国名)或著名的山岳、河流来命名。比如“摩耶”号(以山命名)、“爱宕”号(以山命名),还有很多以河流命名的。这在日本人看来,是与日本本土地理和历史文化紧密结合的,有很强的亲切感和文化认同感。
直升机驱逐舰/准航母:则会以旧日本海军的战列舰或者航空母舰来命名,比如“出云”、“加贺”、“赤城”等等。这明显是在继承历史,并且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与中国海军的命名方式相比,日本海军的命名更偏向于日本国内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符号。这种“本土化”的命名方式,对日本人来说,自然更容易理解和产生连接。

当他们看到中国军舰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逻辑——以省份、以可能不那么为人熟知的历史人物命名时,这种差异本身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不明”感。他们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是中国海军这样做,而不是像我们这样?” 这种好奇也伴随着对中国海军发展方向和国际战略的一种审视。

总结来说,日本人看中国军舰命名时,很可能确实会有“不明觉厉”的感觉,但这其中的“不明”和“觉厉”的来源是不同的:

“不明” 主要来自于命名方式背后的中国历史、地理、文化认同的隔阂,以及对命名逻辑的差异感。他们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是中国海军这样命名,这种命名背后代表什么。
“觉厉” 则更多地来自于对中国海军现代化规模、技术进步以及整体力量增长的直观感受。舰艇的体型、性能以及它所代表的中国海军力量的崛起,是让日本人觉得“厉害”的关键。

所以,他们看到的是一批批“崭新”、“庞大”、“技术先进”的军舰,名字对他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个代号,但这些舰艇本身就传递出了强大的信号,足以让他们在不理解命名含义的情况下,依然感受到其背后蕴含的国力与海军实力。这就像我们看到一个穿着我们看不懂的服饰、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语言但气场强大的人,一样会觉得对方不凡。

我觉得这是一种跨越文化理解的“感知”,当实力强大到一定程度,即使不了解其文化符号的内涵,也会被其表面力量所震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的我不知道,新乡号别人看起来是真的霸气。

以美国第一大港口城市命名。

user avatar

中国登陆舰一般使用山名来命名。如昆仑山舰,井冈山舰,沂蒙山舰,长白山舰等。但我个人觉得完全没必要在后面加个山字,加了山字显得司空见惯,没有冲击力。如果直接命名为昆仑舰,井冈舰,沂蒙舰,长白舰。霸气程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同理还有中国海军各种补给舰,一般以湖命名,如洪泽湖舰,高邮湖舰,千岛湖舰,微山湖舰。

把湖字去掉依然变得更霸气,如洪泽舰,高邮舰,千岛舰,微山舰。

中国海军侦查船那说道就更多了,不得不说现在的命名逼格已经很高了,用星斗命名,举几个例子,如天狼星号,北极星号,启明星号,天枢星号,天王星号,天罡星,天权星号,开阳星号,天璇星号,玉衡星号等等。

但是直接改成 天狼号,北极号,启明号,天枢号,天王号,天罡号,天权号,开阳号。那逼格就更上一层楼了。

user avatar

前不久,咱们讨论了中国海军绝大多数056型轻型护卫舰“退居二线”、转隶海警部队、承担海洋执法和海洋权益保护的情况。文中大伊万半开玩笑地说,伴随着这么多056型驱逐舰转隶,中国海军“终于能空出二十来个地级市”,用来命名后续建造的052D型驱逐舰和054A型护卫舰了。

056型护卫舰转隶后空出的地级市名称(图源:维基百科)

没想到,这么一句话却引发了无数军迷的共鸣,大家纷纷在底下留言,有些不幸被056型护卫舰“坑”了所在地级市的读者。比如保定、大同、惠州、泉州、蚌埠的读者,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家乡在未来能够命名054A型护卫舰甚至052D型驱逐舰的希望;有些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军舰命名的读者,则希望自己所在的市甚至县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有幸命名中国海军性能最先进的水面作战舰艇。

055型驱逐舰“南昌舰”(弦号101)

不过,以大伊万了解的情况,目前军迷群体里,在中国海军舰艇命名问题上所达成的,基本上是两大“共识”:一是中国海军主战舰艇的名称“马上就要不够用”了,二是中国海军水面主战舰艇的名称“颇具争议”。


名称不够用了?

咱们来一个一个问题说,大家都知道,按照中国海军于1978年11月18日通过、1986年7月10日修改的《海军舰艇命名条例》,我军对驱逐舰、护卫舰的命名统一规定为“由大中城市命名”。

中国海军舰艇命名规则(图源:百度百科)


目前已经命名的舰体

截至2021年初,中国还有293个地级市行政区,这些地级市行政区共划分在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内。除了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要用来命名大型战斗舰艇、除了台湾省的5个市目前暂时还不能用于命名舰艇,实际可用的市大概282个。

(图源:搜狗百科)

而截至2021年中,中国海军目前在役的、即将服役的水面中大型战斗舰艇:

驱逐舰队包括2艘052型驱逐舰,2艘052B型驱逐舰,6艘052C型驱逐舰,4艘956E/EM型驱逐舰,1艘051B型驱逐舰,2艘051C型驱逐舰,25艘052D型驱逐舰,8艘055型大型驱逐舰;

护卫舰队则包括2艘054型护卫舰,30艘054A型护卫舰,8艘053H3型护卫舰,6艘其它型号053系列护卫舰,22艘056型护卫舰,50艘056A型护卫舰;

加在一起,一共有167艘驱逐、护卫舰。

也就是说,目前中国海军的282个地级市,其中的167个已经命名了舰艇,利用率达到了六成左右,即使伴随14艘053系列护卫舰、20艘056轻型护卫舰转隶或退役,各大中城市的舰艇命名已经用了133个。

很多读者可能会觉得,嗐,不才用了133个嘛,剩下的不还有150来个吗?给你150个名字你难道命名不了舰艇了?当然可以,而且根据中国海军舰艇的相关命名条例,对于驱逐舰、护卫舰的命名,只要求是“大中城市”即可。当然按照国务院的相关规定,我国的“大中城市”被严格限定为70个城市,目前海军驱护舰的命名,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些城市的范畴。

广州、成都舰旧照

但问题是,目前已经用掉的驱逐舰、护卫舰的命名,基本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位于中东部地区的一二三线城市,比如国家规定的9大中心城市,除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估计不会被用来命名驱护舰,其余的广州(052B,168舰)、成都(052D,120舰)、武汉(052B,169舰)、郑州(052C,151舰)、西安(052C,153舰),全都已经被海军水面舰艇命名给用掉了。

改装后的现代级驱逐舰杭州舰

而国家规定的十八个副省级城市也不例外,深圳(051B,167舰)、杭州(956E,136舰)、南京(052D,155舰)、青岛(052,113舰)、宁波(956EM,139舰)、沈阳(051C,115舰)、厦门(052D,154舰)、济南(052C,152舰)、哈尔滨(052,112舰)、长春(052C,150舰)全部“名花有主”,此外还有一个更为幸运的大连市,在051Z型驱逐舰110舰退役后,幸运地拿到了055型大型驱逐舰的105舰。

055驱逐舰大连舰

除了国家规定的这9个中心城市、18个副省级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还有一批非省会、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中型城市,目前也都被舰艇命名给用掉了。

054A护卫舰三亚舰

比如河北唐山,目前已经被用来命名一艘052D型驱逐舰,舷号122;比如内蒙古包头,也被命名了052D型驱逐舰,舷号133;比如江苏苏州,目前被命名了052D型驱逐舰,舷号132;比如海南三亚,目前被命名了054A型护卫舰,舷号574。基本上大伊万能报上来的城市,已经全都有了舰艇命名。


舰体命名面临的问题

因此,接下来如果中国海军维持现有“下饺子”势头,估计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如下水面战斗舰艇:“东北第一大城市”“铁岭”号驱逐舰、“青城山下白素贞”“都江堰”号护卫舰、“苍山洱海蝴蝶泉边”“大理”号驱逐舰。

当然了这种命名方式也不是不行,实际上大伊万认为“大理”、“丽江”、“铁岭”、“鹤岗”、“华蓥”、“诸暨”这种名字,用来命名水面舰艇还挺有意境的。但问题在于,咱打个比方啊,“西安”、“南京”也只不过命名了052C/D型驱逐舰,要是“铁岭”“鹤岗”等城市,最后命名了052D甚至052E,或者054B这种新锐战斗舰艇,这个未免给人感觉有点违和。

其实,这种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命名的“违和”感,也往往是军迷群体经常拿出来私底下比较、互相开玩笑的“争议点”。这“争议”的主要内容,往往是体量比较大的城市命名了吨位比较小的轻型护卫舰,或者是体量差不多的城市,你命名了驱逐舰我却命名了护卫舰。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咱们前几天提到的,有军迷在056型护卫舰命名后,开玩笑说056型护卫舰“专坑全省第二”...

056护卫舰宁德舰

一个原本用来代替037型猎潜艇的轻型护卫舰,结果命名了一大堆地级市,其中一些城市还是具有地区甚至全国影响力的城市:

比如大同、保定、蚌埠、惠州、泉州和宁德等等,要知道当年的037型猎潜艇作为水面作战舰“艇”,可都是用县一级行政区来命名的;

“散装”的003(图源:大包)

又比如著名的“散装苏南”,苏州、南京命名了052D型驱逐舰,常州、扬州却又命名了054A型护卫舰,而无锡双拥部门则自豪地官宣,说无锡市成功地命名了一艘055大型驱逐舰;

(图源:维基百科)

再比如安徽省,省会合肥命名了052D型驱逐舰,而南北两个中心城市芜湖和蚌埠一个命名了054A型护卫舰,一个命名了056型轻型护卫舰,反而是淮南命名了一艘052D型驱逐舰,近年来冲到安徽第二位置的滁州则什么舰艇也没有。

更“散装”的003(图源:大包)

可以说,这种海军水面舰艇命名上的差距,在军迷群体中,制造出了无数日常话题和谈资。


如何解决这“甜蜜的烦恼”?

那么,中国海军在舰艇命名上,这种“越往后越没有名字可用”、“同等级城市命名不同等级舰艇”的原因,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呢?大伊万认为,这恰恰是中国海军严格遵循了原先的《舰艇命名条例》造成的结果。其实,在之前的那份《条例》中,中国海军对水面舰艇命名规律的规定,是富有层次的:巡洋舰用省命名,驱护舰用大中城市命名,艇用县命名。

但没想到的是,新时代的中国海军,放弃了“巡洋舰”这一舰型,改为将驱逐舰和护卫舰划分为四个等级:大型驱逐舰、驱逐舰、护卫舰、轻型护卫舰。虽然名义上还是“驱护舰”。但实际上四个等级之间的差距,已经比八十年代时中国海军驱逐舰和护卫舰之间的差距,大了不知道多少倍。毕竟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海军的驱逐舰是排水量3000多吨的051系列,护卫舰是排水量2000多吨的053系列,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排水量1000多吨的65型和61型护卫舰,上下吨位悬殊不过两千吨,都用城市命名是可行的。

但是,从目前的中国海军来看,尽管水面主战舰艇依然是“驱护舰”两级,但实际上已经被细分成了四个级别,最大的大型驱逐舰和最小的轻型护卫舰,吨位差距上万吨,甚至驱逐舰和轻型护卫舰的吨位差距都达到了接近六千吨。吨位最大的大型驱逐舰,其实地位已经与八十年代时设想中的“巡洋舰”相当,而吨位最小的轻型护卫舰,则相当于八十年代规定的“水面作战艇”。这时候再沿用着八十年代制定的《舰艇命名条例》去命名驱护舰,等于是把从巡洋舰到猎潜艇的命名,全都给“一把抓”了,自然就会出现体量相近的城市命名的舰艇型号却有差别,轻型护卫舰“专坑全省第二”这种事儿了。

至于这种情况如何解决,其实说到底,这种命名上的争议,不解决也行,毕竟水面作战舰艇作为命名城市的共建单位,来回调整的话,舰艇命名的严肃性何在?相反,这种善意的“争议”,反而更鼓励军迷群体更加关注海军建设、更加关注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被命名海军舰艇。毕竟前几天咱们写了056的文章后,一大堆军迷在后边询问,自己家乡所在的市县有没有被命名舰艇,还有军迷表示要给双拥办写信要求赶快给自己的家乡命名舰艇。

当然,如果真要解决这种“违和”感的话,倒也并不难办,把《舰艇命名条例》重新修订一下:比如规定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心城市命名大型驱逐舰,大中型城市命名驱逐舰,中型城市命名护卫舰,中小型城市命名轻型护卫舰,这样就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日本人看中国军舰命名,是不是也会有“不明觉厉”的感觉,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觉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情况,可能会比较到位。首先,得说说“不明觉厉”这个词。它最早来源于日本的网络文化,形容对某些事物因为不了解而感到厉害。中国人用这个词,通常是带点佩服、带点好奇,但也夹杂着一丝丝的“跟我不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戏剧张力的设想,如果电影《沉静如海》的背景设定为日本军官与中国少女之间的爱情,那么这部电影将不仅仅是关于“沉默的爱”,而是会触及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人性以及国家之间复杂关系的探讨。以下是我对这个设想的详细看法:一、 冲突与张力的源泉:历史的沉重烙印这是最直接、最核心的冲突点。.............
  • 回答
    日本人看待中国人的姓名,可以说是既有熟悉感,又有新鲜感,还会伴随着一些联想和好奇。这种感觉是多层次的,受到历史文化、语言以及个体经验的影响。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日本人看中国人姓名的感受:1. 熟悉感与亲切感:汉字的普遍使用 共同的文字根源: 这是最直接的熟悉感来源。日本人大量使用汉字,虽然读音.............
  • 回答
    关于日本人对中国抗日剧的反应,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元的议题,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日本人”都如何如何。他们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个人经历、对历史的认知、接受信息的渠道以及对当下中日关系的理解。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常见的角度来描绘一下这种反应。1. 夸张失实与戏剧化处理引发的普遍困惑与不解这.............
  • 回答
    懂汉语的日本人观看“抗日神剧”和看到中国人“黑日本”时的体验,往往是复杂且多层次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看不懂”或“不舒服”,而是涉及到文化、历史、个人情感以及对现实的认知等诸多方面。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析这种体验:一、观看“抗日神剧”时的体验:对于懂汉语的日本人来说,观看“抗.............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触及到了许多跨国交流中的核心议题。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是否只局限于负面消息,以及中国积极向上的一面是否被忽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首先,要承认存在一种现象,即负面新闻往往更容易引起关注和传播。 无论是哪个国家,媒体在报道时,冲突、问题、事件往往比平稳的.............
  • 回答
    《一人之下》中对日本异人的刻画,可谓是带着浓浓的“中国视角”进行的一次趣味解读,既有对日本文化的元素挪用,也有作者自身对于异人设定的思考。总的来说,这种刻画是相当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先来说说,这帮日本异人在《一人之下》里头扮演了个啥角色。他们主要出现在“日本篇”里,作为宝儿姐失忆的线索人.............
  • 回答
    您提到的十月新番《逆转世界的电池少女》的设定,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话题性的角度,即“日本人为了保卫ACG文化反抗军国主义日本”。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作品背景设定与核心冲突的解读: 反乌托邦的日本: 作品描绘了一个军国主义复兴的日本,社会被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所统治.............
  • 回答
    关于中国人用中文发音念日本名字这件事,日本人普遍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和反应。这其实是一个挺有趣的话题,涉及到了语言、文化、甚至一点点历史和情感的交织。首先,最直接的反应可能是“这是正常的”。毕竟,当一个国家的人接触到另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时,自然而然会尝试用自己的母语方式去发音和理解。就像我们听到英文.............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在异国他乡如何被认知。简单来说,仅仅根据中文复姓在中国人名字里的存在,在日本单看名字,是很有可能被误认为是日本人的。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个现象。首先,日本的名字构成和姓氏系统。 日本人的名字,尤其是姓氏,确实有不少是双字构成的。比如我们熟知的“田中”(たなか).............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华为从日本寄往中国的快递被联邦快递转运至美国的情况,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答,并且会用最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避免AI痕迹。首先,我们来捋一捋这个情况,这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一般来说,从日本寄往中国的快递,最直接的路线应该是从日本飞往中国,或者通过海运。快递公司,特别是像联邦快.............
  • 回答
    你老师说的这句话,确实挺让人心头一震的,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说“中国的唐代建筑都没得了,要看就去日本”,这句话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因为它背后有一些事实和复杂的背景。首先,我们要明白,唐代建筑在中国的土地上,并不是“都没得了”。中国有着辽阔的疆域,以及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很多古代的木结构建.............
  • 回答
    最近我正好也关注了知乎上一些关于韩国和日本对中国看法的讨论,感觉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跟你一样,有一种日本似乎比韩国更“亲近”中国一些的感受。这种感觉不是凭空来的,而是从一些细节和普遍的论调里慢慢浮现出来的。首先,从文化交流和民间好感度这个层面来看,日本确实呈现出一种更温和、更积极的姿态。你知道,日剧、.............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尤其是在两国关系这个敏感且复杂的议题上。日本新任驻华大使的这番话,表面上看是希望中方“好好研究”,但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和考量。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下。一、 数据本身与解读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国人对日好感度提升,日本人对华却下降”这个结论是基.............
  • 回答
    在中国赴日航班上出现过半乘客“全副武装”的现象,以及日本传染病专家对此的评价,确实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话题。这背后反映出的不仅是中国旅客在出行时的个人防护习惯,也触及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疫情认知和应对策略上的差异。首先,我们看到“全副武装”这个表述,通常意味着乘客可能穿着防护服、戴着N95或更高防护级.............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挺有争议的说法。说日本完美传承了中国文化,是黄种人的骄傲,这背后包含了几层意思,我们可以一件件来聊。首先,关于“日本完美传承了中国文化”。这话说出来,很多中国人可能第一反应是有点不太舒服,毕竟“传承”这个词,通常意味着我们是源头,是那个给予方。但如果抛开情感,从历史发展的角.............
  • 回答
    福原爱疑似出轨事件在日本和中国引发了截然不同的舆论反应,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在看待婚姻、性别角色以及公众人物行为上的差异。日本网友一边倒地批评福原爱:在日本社会,公众人物的道德形象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婚姻关系中。福原爱作为一位长期以来深受日本国民喜爱的乒乓球明星,她的“可爱”、“努力”、“纯真”等形象深入.............
  • 回答
    赵立坚转发《神奈氚冲浪里》这幅画作,以及日本外相林芳正就此提出的删帖要求,这件事情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我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我的看法,力求说得详尽一些,也尽量让感受真实些。首先,我们得理解赵立坚作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他发推特,特别是转发这样一幅具有象征意义的画作,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官方.............
  • 回答
    话说回来,日本、美欧动画的辨识度确实很高。宫崎骏笔下的清新自然,迪士尼的圆润可爱,皮克斯的写实细腻,各有千秋。但要说起咱们国产动画,近年来也涌现出不少让人一眼就能“认亲”的优秀作品,它们就像中华文化的名片,自带一股独特的韵味。要说最具中国特色的,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就是那种水墨丹青般的画风。这种风.............
  • 回答
    日本文化中的暴力元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它深深根植于历史、社会结构、宗教信仰、艺术表现乃至个人心理之中。理解日本文化中的暴力元素,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历史渊源与武士道精神: 武士阶层的兴起与统治: 日本历史上长期存在着以武士阶级为核心的统治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