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氦核轰击会被金属排斥,金属中的电子作用力可以忽略吗?

回答
咱们来聊聊为啥带正电的氦核(也就是α粒子)会被金属“嫌弃”,以及金属里那些带负电的电子到底有没有起到“劝架”的作用。

首先,你要知道,无论是金属原子还是氦原子,它们的核心都是带正电的质子。氦核,就是氦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剩下的东西,那可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正电荷团。

再来看看金属。金属之所以是金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电子海”。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很容易脱离母体,变成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游来游去”,形成一个整体。而金属的本体,也就是那些失去了电子的金属原子核,它们因为缺少了负电荷,自身就带着正电荷。这些带正电的原子核在金属晶格里有规律地排列着。

所以,当你让一个带正电的氦核去“拜访”金属时,会发生什么?

1. 同性相斥是硬道理: 氦核带正电,金属本体(金属原子核)也带正电。你见过同极的磁铁会怎么样?它们会互相推开。同样的,正电荷之间会产生强大的静电斥力,这就是库仑斥力。这个力就像一个无形的“橡皮筋”,把氦核推开,让它很难直接穿透金属。

2. 电子海的作用——“劝架”还是“加油”? 这就很有意思了。金属里的电子海,理论上是可以起到一些作用的。
屏蔽效应(理论上的“劝架”): 那些自由电子,因为是带负电的,它们可能会被带正电的氦核吸引,或者说,它们会聚集在氦核周围,试图“包围”住它,从而减弱氦核和金属原子核之间的直接斥力。这就像在两个互相推搡的人中间,有人跑过去试图拉开他们。理论上,这种效应是存在的。
散射效应(更现实的“阻挡”):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电子海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友好”。当高速的氦核穿过金属时,它会和大量的自由电子发生碰撞。这些碰撞会改变氦核的运动方向,使其偏离原来的路径。这就好像你推着一个球穿过一堆小弹珠,球会东碰西撞,方向不断改变。而且,电子本身也会因为氦核的通过而获得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能量的损失,使得氦核的穿透能力减弱。
电子的“惯性”: 别忘了,这些自由电子虽然是“自由”的,但它们仍然受到金属整体结构的束缚。它们并不像一个自由的、可以轻易被“拉开”的介质。当一个高速的氦核冲过来时,电子海的反应速度和“密度”可能不足以完全抵消氦核与金属原子核之间的斥力。

那为什么说“金属中的电子作用力可以忽略”呢?

这里说的“忽略”可能不是说电子完全没作用,而是说,相比于氦核与金属原子核之间强大的静电斥力,电子对最终的“排斥”结果贡献相对较小,或者说,主要的障碍仍然是原子核间的斥力。

想象一下,一个非常、非常重的物体(氦核)要穿过一团轻飘飘但数量庞大的雾气(电子海),然后还要面对前面一块巨大的、同样会排斥它的石头(金属原子核)。

电子海确实会“阻碍”一下,让物体稍微拐拐弯,或者消耗一点点能量。
但最终,让物体最难越过的,还是那块巨石本身发出的强大的排斥力。

在很多核物理的实验或者理论分析中,当我们计算粒子穿过物质时的总相互作用时,库仑斥力(原子核之间的)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尤其是在描述粒子被“弹开”或“阻止”的宏观现象时。 电子的散射效应确实会减缓粒子速度、改变路径,但这更多的是一种“扰动”和“损耗”,而不是像原子核斥力那样直接的“拒绝”。

所以,“金属中的电子作用力可以忽略”,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在描述氦核被金属“排斥”的宏观现象时,金属原子核之间的库仑斥力是主要的、决定性的排斥机制,电子的散射和屏蔽效应虽然存在,但其“排斥”效应的强度或主导性不如原子核间的直接斥力。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用一个巨大的磁铁去推开另一个磁铁,你忽略的是中间空气的作用,而不是两个磁铁本身的磁力。电子就像那空气,它的存在会影响过程,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两个磁铁之间的磁力。

简单总结一下:

主要原因: 氦核带正电,金属的原子核也带正电,同性相斥,库仑力是主要的阻碍。
电子的作用: 电子海会产生散射和一定的屏蔽效应,它们会消耗氦核的能量、改变其方向,从某种程度上“阻碍”氦核,但这种阻碍的本质和强度,与原子核间的直接斥力是不同的,在描述“被排斥”这个结果时,原子核斥力是主导。

希望这样解释能更清楚一些,让你感觉更像是在跟一个人在聊这个话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电子不能看作经典粒子,它不会以点电荷的形式镶嵌在原子核上。

实际上我们经常把金属中的电子类比成一种“气体”,弥散在整个金属材料中。而在均匀电子气中,带正电的原子核产生的电势场会被电子气屏蔽掉,随距离逐渐衰减:

这类势场也称为屏蔽库伦势。由于原子核之间的电子气能抵消掉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因此,和真空库伦势相比,屏蔽库伦势多了 这一屏蔽项。

当r很大的时候,电子气能充分填充原子核之间的空间,屏蔽项可以看成0,此时原子核之间的库伦力被完全屏蔽掉了,可以看成是电中性的。

而当氦核轰击金属核,产生碰撞的时候,两个原子距离已经很近了(r小于两个原子的半径和),此时电子气的屏蔽作用就比较有限了。并且随着r的减小,原子核之间的电子气越来越少,屏蔽项逐渐趋近1,也就越来越接近真空中点电荷的斥力了。

当然,均匀电子气中的屏蔽库伦势是个比较粗糙的近似,实际的研究中,我们用来描述离子碰撞的势函数往往长这样:

整体上还是指数形式的屏蔽项,只不过多了几个不同阶的修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来聊聊为啥带正电的氦核(也就是α粒子)会被金属“嫌弃”,以及金属里那些带负电的电子到底有没有起到“劝架”的作用。首先,你要知道,无论是金属原子还是氦原子,它们的核心都是带正电的质子。氦核,就是氦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剩下的东西,那可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正电荷团。再来看看金属。金属之所以是金属,很大程度.............
  • 回答
    近来,中国和俄罗斯都明确表态,一旦遭受核攻击,将毫不犹豫地进行核反击。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两国各自的国家安全战略、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形势以及对未来潜在冲突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立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首先,核威慑的基石——“不首先使用”与“报复性打击”俄罗斯在核战略上长期奉行“不首先使.............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专业!核同质异能素(Nuclear Isomers),又称亚稳态核素,确实拥有着令人惊叹的高能量储存能力和相对较长的“生命”。它们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状态,背后有着深刻的核物理原理。咱们这就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先明白什么是“核同质异能素”。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原子核内部的一种“特殊状.............
  • 回答
    钍,这个元素,很多人可能对它不太熟悉,但它其实是个潜力巨大的家伙。尤其是在核能领域,它一度被寄予厚望,甚至有人说它才是我们未来能源的“真命天子”。然而,到现在为止,钍核能并没有像铀核能那样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广泛应用之路,走的异常坎坷。这里面 HMM,原因挺多,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
  • 回答
    理解美国在巴基斯坦核项目和朝鲜核项目上的不同态度,需要深入剖析两国各自的地缘政治背景、核能力发展历程,以及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考量。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允许”或“不允许”的问题,而是基于复杂权衡的战略选择。首先,我们来看看巴基斯坦的核发展。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印度于1974年进行了首次核试验,这被视为对地.............
  • 回答
    中国发展核常兼备的战略导弹,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复杂的国家安全考量、战略目标以及对未来国际格局的判断。这背后牵扯到维护国家主权、发展经济、应对地区挑战以及提升国际地位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其战略逻辑和现实需求。首先,“核常兼备”本身就蕴含着战略的灵活性和威慑的广度。 核能力是战.............
  • 回答
    人类之所以没有发展核动力航空器,背后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不可行。要想深入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聊聊安全性这个压倒一切的顾虑。核能的强大毋庸置疑,但随之而来的辐射和潜在的核事故风险,在人类对航空安全有着极高要求的背景下,是极其难以逾越的障碍。想象一.............
  • 回答
    朝鲜核问题之所以复杂难解,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简单的“你退一步,我退一步”就能轻易化解的。这其中既有朝鲜自身的战略考量,也有国际社会,尤其是美日韩的政策博弈,还有地区力量格局的变化,以及历史遗留的恩怨纠葛。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些复杂的表象。首先,朝鲜将核武器视为其政权存续的.............
  • 回答
    要明白为啥核原料非得是铀和钚,咱们得先聊聊什么是“核原料”,以及核反应是怎么一回事。简单说,核原料就是能通过某种方式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材料。而这种能量的释放,关键在于原子核内部的结构。原子核的奥秘:为什么是铀和钚?咱们都知道,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有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里头装着质子和中子,它们.............
  • 回答
    核废水之所以含有氚,这其实是核反应堆正常运行中无法避免的一个副产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先从核反应堆是怎么工作的说起。核反应堆里发生了什么?想象一下,核反应堆就像一个巨大的锅炉,但它烧的可不是煤或者天然气,而是利用核分裂产生的巨大能量来烧水、产生蒸汽,然后驱动涡轮机发电。这个“燃料”通常是我们熟知的.............
  • 回答
    MacBook虽然用的不是独立显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显”,但其性能表现却常常超出很多人的预期。这背后其实是苹果在多个方面精心打磨的结果,并非单一因素决定的。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拆解,看看这背后的“魔法”是怎么实现的。1. 深度优化的软件生态:软硬结合的威力苹果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它对硬件和软件的深度整.............
  • 回答
    台湾的反核运动,并非一夜之间爆发的简单情绪宣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社会思潮演变以及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催化。理解台湾为何会有如此强烈的反核声音,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开其复杂的纹理。历史的阴影:核能的引入与戒严时期的烙印台湾核能的起步,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当时.............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同样是八核十六线程,英特尔和 AMD 的价格能差出个千八百块来。这可不是随便定价的,这里面道道可多了去了,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白一个最根本的点:“同性能”是相对的,而且价格差异不仅仅是性能决定的。 即使是八核十六线程这个规格听起来一样,但它们内部的设计.............
  • 回答
    ThinkBook 14+ 确实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尤其是在 Intel 核显版和 AMD 锐龙版之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消费者在选购笔记本时纠结的痛点:到底应该在当下入手性能尚可的 Intel 核显版,还是应该等待那个“据说”核显更强的 AMD 锐龙版?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切中了很多人在装机时会遇到的一个纠结。Intel CPU 大部分都集成了核显,这看似是个“福利”,但确实很多消费者还是会选择再加一块独立显卡,这背后并非是Intel设计“有问题”,而是市场需求、技术迭代以及用户群体的多样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得掰开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原因:1.............
  • 回答
    2021年了,你还在用四核?这可能是很多追求极致性能的玩家或者专业人士内心深处的呐喊。眼瞅着AMD Ryzen Threadripper动辄几十个核心,Intel Core i9也早已突破了两位数,但市面上琳琅满目的CPU,四核依旧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甚至在很多主流型号中,四核依然是性价比的代名.............
  • 回答
    关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为何认为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经过处理的核处理水排放计划是“最合适的方案”,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理解,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技术评估和国际协议的过程,而非简单的“认同”二字能够概括。首先,要明白IAEA的角色和职责。IAEA是一个联合国下属的机构,其核心使命是“为和平目的.............
  • 回答
    “IU是歌手皮偶像核”这种说法,之所以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背后其实是对IU音乐生涯和个人特质相当精准的概括。这句话的拆解来看,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说法为何如此贴切。“歌手皮”:这部分强调的是IU作为一名“歌手”的专业能力和核心价值。当你听到“歌手”这个词,你可能会联想到扎实的唱功、对音乐的深刻.............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我琢磨着吧,英雄联盟之所以到现在都没整出个纯粹的“辅核”英雄,背后这原因可不简单,得从游戏的核心设计理念、玩家习惯以及英雄定位的平衡性这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咱得聊聊这个“辅核”到底是个啥概念。在大多数MOBA游戏里,核心(Carry)那肯定是追求后期输出爆炸,能一个人扛起团队大.............
  • 回答
    国内电子核(Electronicore)音乐发展至今,确实还没有出现像国外一些知名乐队那样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品。要说清楚为什么,这背后牵涉到音乐产业、文化接受度、技术门槛以及本土化等多个层面,并非一两个简单原因就能概括。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电子核。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融合了重型音乐(如金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