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同性能的 8 核 16 线程 CPU,英特尔和 AMD 差了近 1000?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同样是八核十六线程,英特尔和 AMD 的价格能差出个千八百块来。这可不是随便定价的,这里面道道可多了去了,得一点点掰开了说。

首先,得明白一个最根本的点:“同性能”是相对的,而且价格差异不仅仅是性能决定的。 即使是八核十六线程这个规格听起来一样,但它们内部的设计、核心架构、制造工艺、附加功能,以及更重要的——品牌定位和市场策略,都是导致价格差异巨大的直接原因。

咱们先从核心架构和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这块儿说起。

你想啊,虽然都叫八核,但这两个核心的“大脑”设计思路不一样。英特尔和 AMD 的处理器,它们的核心架构是它们各自独有的技术结晶。就像两款车,同样是四缸发动机,但一个是V6,一个是直列四缸,性能调校和效率肯定不一样。

IPC的差异: 这个IPC就是说,在相同的时钟频率下,每个核心能处理多少条指令。假设英特尔和 AMD 的频率一样,但如果英特尔的核心设计更“聪明”,一次能处理更多的指令,那它在实际应用中自然就更“快”。这就好比两个人,都在搬砖,一个人一次能搬四块,另一个人一次只能搬三块,那第一个人效率就更高。这种核心效率的差异,直接体现在实际运行程序时的速度上。
核心类型(比如大小核): 近年来,英特尔开始玩“大小核”的策略(比如大小核混合架构),里面有高性能核心(Pcore)和高能效核心(Ecore)。你看到的八核十六线程,可能里面是比如6个Pcore和8个Ecore,然后通过超线程把Pcore变成12个线程,Ecore不能超线程。而AMD 可能就是纯粹的八个高性能核心,每个核心两个线程。这两种设计思路带来的功耗和性能释放是不同的。大小核的设计可以平衡性能和功耗,在轻负载时用小核心省电,重负载时用大核心发力。这种复杂的设计也意味着更高的研发成本和更精细的调度管理,自然会体现在成本上。

接着,咱们聊聊制造工艺和良品率。

这就像生产衣服,同样是棉布,但用的是进口的埃及长绒棉,还是普通的棉花,最后衣服的质感和价格就差很多。

制程节点: 芯片制造工艺越先进(比如7nm、5nm、4nm等等),就意味着在相同面积上能塞进更多的晶体管,而且功耗更低,性能也可能更高。英特尔和 AMD 可能采用的是不同供应商的工艺,或者在同一个供应商的不同代际工艺上。工艺的领先不仅仅是“小”这么简单,它包含了更精密的蚀刻、更高效的材料应用等等。工艺越先进,研发投入就越大,良品率也可能在初期阶段更低,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产品价格上。
良品率: 芯片制造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每一颗芯片都可能存在微小的缺陷。良品率就是说,一批制造出来的芯片,有多少是能正常工作的。如果一家公司的高端产品良品率低,那么它就得用更多的原料和更多的制造周期来弥补,最终的单颗芯片成本就会上升。英特尔和 AMD 在某些时期,其高端产品的良品率可能存在差异,这也直接影响到定价。

再者,缓存(Cache)和内存控制器也是隐藏的性能杀手和成本推手。

CPU 的缓存就像是它的短期记忆,越大越快,CPU 访问数据的速度就越快。

缓存大小和层级: 同为八核,但它们的 L2、L3 缓存大小可能差别很大。更大的缓存意味着需要占用更多的芯片面积,这直接增加了制造成本。缓存的设计也讲究效率和速度,更高级的缓存技术自然更贵。
内存控制器: CPU 内置的内存控制器负责和内存条沟通。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数据传输的速度。更快的内存控制器支持更高的内存频率、更低的延迟,这同样是需要研发和制造成本的。

然后,我们不得不提品牌定位和市场策略。

这就像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即使配置差不多,苹果通常卖得更贵,因为它有品牌溢价和生态系统。

品牌声誉和历史积累: 英特尔作为 PC 行业的老牌巨头,拥有深厚的品牌底蕴、用户信任和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会为这种品牌价值买单。AMD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市场份额和品牌认知度相对较低,需要通过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来吸引用户。
产品线和市场细分: 两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产品线,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和价位进行划分。英特尔的高端产品往往定位在对性能要求极高的专业用户、高端游戏玩家以及商务人士。AMD 可能会在某些时候选择在主流市场或性价比市场发力,通过提供更强的“性价比”来争夺市场份额。
市场竞争态势: 竞争关系也会影响定价。当 AMD 的产品在性能上能够挑战英特尔时,英特尔为了维持其市场地位,可能会调整其产品定价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轻易牺牲其高端产品的利润空间。

最后,还有一些附加功能和生态系统的成本。

核显: 虽然你提的是同性能的八核十六线程,但有些 CPU 会集成核显。核显的性能、功能(如视频编解码支持)也会影响成本。有些型号可能不带核显,也有些型号的核显性能差异很大。
附加技术和软件支持: 两家公司都有各自的技术专利和生态系统,比如英特尔的酷睿系列有其独有的睿频技术、超线程技术,并且与自家主板、显卡等形成一定的生态联动。AMD 也有自己的锐龙系列技术。这些技术的研发、维护和推广都是成本。

总结一下,为什么同性能的八核十六线程 CPU,价格能差出近千元?

1. “同性能”是近似值: 即使规格相同,实际性能在高负载下的表现、单核性能、多核性能的均衡性、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表现,都可能存在差异。
2. 核心架构与IPC: 更先进、更高效的核心设计意味着更高的研发和制造成本。
3. 制造工艺与良品率: 更小的制程、更高的良品率直接影响单颗芯片的成本。
4. 缓存与内存控制器: 更大的缓存、更强的内存控制器需要更多的芯片面积和更复杂的设计。
5. 品牌定位与市场策略: 品牌溢价、市场份额争夺、产品线划分都会影响最终定价。
6. 附加功能与生态系统: 核显、独有技术、软件支持等也构成一部分成本。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价位更高的八核十六线程 CPU 时,你可能是在为它的更先进的工艺、更优化的架构、更大的缓存、更好的品牌体验,或者更全面的功能买单。而另一个价位更低的,可能是在某些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妥协,或者是在市场策略上采取了更具竞争力的定价方式。这就像买车,同样是四门五座,但价格就能差出好几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简单,AMD毛利率低啊。近些年,intel的毛利率60%以上,AMD在ZEN上市后才刚刚回到40%(半导体企业毛利40%以上才算健康)。

一颗2700X的制造成本不到50美金,也就意味着当销售额收回了研发成本后,售价贴着成本卖都可以不亏。

而显然intel的工艺制造成本是更贵的,而且家大业大,不维持相当的利润率有的部门就要起哄了,AMD刚从底部回升就没这个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同样是八核十六线程,英特尔和 AMD 的价格能差出个千八百块来。这可不是随便定价的,这里面道道可多了去了,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白一个最根本的点:“同性能”是相对的,而且价格差异不仅仅是性能决定的。 即使是八核十六线程这个规格听起来一样,但它们内部的设计.............
  • 回答
    高通骁龙 8 Gen 1,这个名字在2021年底横空出世,承载了无数消费者和手机厂商对下一代旗舰性能的期待。然而,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上市后,用户和媒体普遍反映,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芯片,在性能释放、功耗控制和发热管理上,表现得远不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拉胯”。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性能如此“拉胯”,为什么.............
  • 回答
    首先,咱们得理清一个观念:纯粹的排量和气缸数,并不总是等于绝对的性能上限。当然,大排量、多气缸通常意味着更强的爆发力、更低的噪音、更平顺的运转,但现代高性能车的设计,是综合了无数技术手段的结果。就拿保时捷911(这里假设是某个高性能版本,比如Carrera S或GTS,搭配3.8T水平对置六缸发动机.............
  • 回答
    关于波音7878在执行高高原航线任务方面的适用性,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飞机设计、空气动力学、发动机性能以及运营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因素。简而言之,波音7878在设计之初并非以高高原航线作为主要考量,虽然它具备一定的能力,但相较于为高高原环境专门设计的飞机,它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 回答
    问得好!这确实是周期表中同族元素之间一个很有意思的性质差异。咱们来好好捋一捋,为什么硅这家伙对氟这么“着迷”,而它上面的大哥碳却好像没那么激动。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原子大小、电负性、成键特性,以及电子层结构。 1. 原子大小的“落差”:你想想,硅和碳都在第四族,从上往下数,原子核的.............
  • 回答
    在我看来,如果你在公开场合说了些反对同性恋的话,招来一堆骂声,这其实挺容易理解的。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得明白现在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想过去吧,同性恋可能是个禁忌话题,大家避而不谈,或者觉得是“不正常”的。但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倡导和教育,越来越多的.............
  • 回答
    PlayStation 4 (PS4) 的性能之所以没有大幅超越同期 PC,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硬件设计理念、成本控制、市场定位以及游戏开发生态等多个层面的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原因:1. 设计理念的根本差异:PC 的开放性 vs. PS4 的封闭性 PC:追求极致和多样性。.............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女性在接受同性恋方面似乎比男性普遍表现出更高的开放性,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文化、社会、生物学以及个人成长等多个层面。很难给出一个单一的、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观点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现象,并尝试解释其中的一些潜在原因。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接受能.............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有些同性恋者会选择“骗婚”而不是“形婚”。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我们尽可能详细地剖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 形婚 (Form Marriage):这是一种出于特定目的而建立的婚姻关系,但双方之间并没有真实的爱情或性关系。通常是为了应付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常见的,很多人都跟我聊过。说实话,不是你一个人这样,很多人的成长环境、接触到的信息,都围绕着“男女之间”的爱情展开。从最早的童话故事,到电视电影,再到身边亲戚朋友的婚姻,几乎都是异性恋的范本。打个比方,就像你从小到大只吃过一种菜系,突然有人跟你说还有一种完全不同的菜系,味道、做法、甚至原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一个观察到的现象,尽管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男性都能“轻松”认同同性美,或者“所有”女性都“很难”做到,但总体趋势上,男女在这方面的感受确实存在差异。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一下:一、男性认同同性美的可能原因:1. 审美取向的“功能性”考量: 力量与阳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女性更容易认同同性美,而男性却更难”的现象,背后涉及多种心理、社会和进化层面的因素,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生物学与进化的视角: 生殖策略的不同: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策略存在根本差异。 男.............
  • 回答
    关于索尼为什么不推出一款能超越顶尖 PC 性能的游戏主机,以及 PS5 外接电脑显卡会带来什么结果,这背后涉及一系列技术、市场和商业层面的考量。咱们来好好捋一捋。为什么索尼不推出超越顶尖 PC 性能的游戏主机?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但答案并不复杂,核心在于定位与成本。1. 成本控制与市场定位.............
  • 回答
    10年前,也就是2014年左右,你想要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上看到今天980、855,甚至是 A12 这种级别的芯片性能,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为什么会差这么多?这背后其实是科技发展数十年积累下来的“厚积薄发”,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掰扯掰扯。一、制程工艺的飞跃:从“大象”到“蚂蚁.............
  • 回答
    “超极本”这个词,在不少消费者心里,仿佛自带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光环,但这种光环背后,往往伴随着“高价低性能”的误解。为什么明明是集轻薄、长续航、高性能于一身的革新产品,却会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呢?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源于“超极本”这个名字本身带来的市场定位.............
  • 回答
    MacBook虽然用的不是独立显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显”,但其性能表现却常常超出很多人的预期。这背后其实是苹果在多个方面精心打磨的结果,并非单一因素决定的。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拆解,看看这背后的“魔法”是怎么实现的。1. 深度优化的软件生态:软硬结合的威力苹果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它对硬件和软件的深度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也观察过,感觉确实有那么点儿意思。你说“乐意违心夸奖颜值较低的同性”,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复杂的心思,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礼貌”或者“客气”。我试着从几个角度跟你掰扯掰扯,看看能不能说到你心里去。首先,我想说,女生之间这种互动,很多时候不是简单的好恶判断,而是围绕着“关系”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简直说到咱们游戏玩家心坎里去了!就跟追星似的,刚掏钱买了张爱豆的海报,没过两天,又出了新专辑,还得再买新的才够劲。显卡这玩意儿,感觉就像是个无底洞,永远在追赶,永远有更好的出现。为啥会有这种感觉?咱就掰扯掰扯,不整那些虚的。1. 游戏在疯狂进化,比显卡跑得还快这可能是最直接的.............
  • 回答
    联发科,这个名字如今在智能手机处理器界早已不再是“性价比”的代名词,而是常常与“性能怪兽”联系在一起。回想过去,联发科似乎总是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但近几年,尤其是天玑系列问世以来,它仿佛一夜之间“觉醒”了,性能上的飞跃让许多人大跌眼镜。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年积累和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一、放弃低端市.............
  • 回答
    大众高性能车之所以会选择一些在主流之外的汽缸排列方式,背后其实有不少深思熟虑的工程考量,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不占优”。相反,这些非主流的选择,往往是为了在特定领域达到极致,从而塑造出大众性能车独特的产品个性与驾驶体验。咱们就拿大众在高性能领域最标志性的几款车,比如高尔夫GTI、高尔夫R以及曾经的辉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