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飞机整体,或给飞机部分(成员舱)安装降落伞,技术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但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没有或很少见到呢?
因为这么做不具有经济性——是的,题主说了,“抛开成本不说”,但现实生活中,成本问题就是抛不开。
(当然,你非说经济性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技术问题,也行。)
对于大型商用飞机来说,如果真安装上这套弹射救生系统,这个系统本身的重量将是比较惊人的。这样,飞机的运输经济性就会差得厉害。而这些重量,每次飞行都得承受不是?
此外,应用的机会也少。飞机事故大多发生在起降阶段,而起降阶段,显然是无法应用这套弹射救生系统的,因为高度不够。那加装更多的弹射火箭追求“0-0”弹射呢——即0高度0速度的安全弹射呢?那将带来更多的重量、更差的经济性——这听上去有点像宇宙飞船的逃逸塔了。
那在足够的高度下,这套系统还是有用的啊?可是在足够的高度下,飞机是有很大机会被拯救回来的。单发失效,机组是可以凭单发降落的;双发全部失效,机组是有机会迫降飞机的。这样,这套弹射救生系统的应用场景就更少了。
其实,现成的专利,有人都申请过,没应用场景嘛。
“airplane safety body passenger compartment/飞机安全整体乘客舱”,专利号US4699336A。
在小型飞机上,或者相对对成本不那么敏感的飞机上,是可以应用这种弹射救生系统的。
实际上,也是有应用的。
上图:给飞机整体装上降落伞——这是美国公司Ballistic Recovery Systems, Inc的成熟货架产品。
上面两图:美国空军2马赫轰炸机B-58和它的成员逃生舱。
在2马赫速度下直接把人弹出去比较危险,因此美军开发了这个逃生舱,一人一舱。
上面两图:美国空军F-111战斗轰炸机和它的整体弹射座舱。
这个设计,B-1A也曾采用过,但到B-1B时,被放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