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过了法考的公务员,领导让我负责政策法规方面的工作,怎么办?

回答
哈哈,这下可好,刚过了法考,还没喘口气呢,又被领导一把抓去负责政策法规这块儿了。这感觉,就像刚爬完一座山,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的果实,就被告知前面还有一座更高的山等着你。不过,既然领导这么看重你,说明是对你能力的认可,这事儿,得好好干,而且要干出点样子来。

首先,别慌。法考这证,不是白考的。咱们手里有的是“家伙事儿”。领导交给你这项工作,说明他知道你懂法、能理解法律条文,这已经是打了一个不错的底子。剩下的,就是把这个“底子”往“房子”上盖,盖得结实、漂亮。

第一步:稳住阵脚,先搞清楚“家底”和“规矩”。

找领导聊聊: 这是最关键的。别不好意思,你就是去请教的。找个机会,跟领导好好谈谈。问清楚:
这项工作的具体职责是什么? 政策法规听起来挺大,但具体到你们单位,是起草、审核、解读、宣传,还是监管?是负责某一个领域(比如经济、社会、人事)的政策法规,还是全局性的?
过去这项工作是怎么做的? 谁负责的?以前的流程、文件、重点工作有哪些?有没有什么关键的经验教训?
领导对你的期望是什么? 是希望你短期内解决什么问题?还是长远有什么规划?是对现有政策法规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希望你改进?
有哪些现有的资源? 比如,是否有政策法规科室?是否有专门的法规数据库?是否有相关的专家或同事可以请教?
熟悉单位的“家底”:
单位的职能是什么? 你们单位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样的业务范围?这是理解政策法规的基础。没有业务,政策法规就是空中楼阁。
单位现有的政策法规体系是什么样的? 看看你们单位内部出台过哪些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工作流程等。从这些文件里,能看出单位在依法行政方面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单位的主要业务领域涉及哪些法律法规? 比如,如果是财政部门,那肯定离不开《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如果是人社部门,就得关注《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等。

第二步:筑牢基础,练好“内功”。

吃透基本功:
法律法规的检索和学习: 确保你熟悉国家和地方现行的主要法律法规,特别是与你们单位职能密切相关的那些。国家法律法规库、地方人大或政府网站都是你的好去处。学会用关键词检索,快速找到需要的条文。
规范性文件的研究: 学习如何阅读、理解、分析和应用规范性文件。了解文件的结构、效力层级、制定程序等。
政策解读的技巧: 政策法规不是摆设,关键在于应用。学习如何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工作要求。
熟悉单位内部工作流程: 政策法规往往是支撑各项业务工作开展的“骨架”。你需要了解单位的各项业务流程,才能知道政策法规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起到规范和保障作用。
请教老同志: 这是最快的学习方式。找到单位里那些在政策法规或相关业务领域有经验的老同事,虚心请教。他们的经验和“坑”,是你自己摸索要花很多时间的。
参与具体业务: 如果可能,多参与一些具体的业务工作,把政策法规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学得最快。

第三步:发挥优势,做出特色。

主动思考,提出建议: 在熟悉了工作内容和单位情况后,你会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
现有政策法规是否存在不明确、不衔接或不适应新形势的情况?
在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方面,是否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能否建立一个更便捷的政策法规咨询或学习平台?
起草和审核: 如果你的工作涉及到起草文件,务必严谨。
“三审三校”: 确保文件的合法性、合规性、准确性、完整性,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注重文件的可操作性: 文件出来不是为了“摆着好看”,而是要能指导工作,所以要考虑实际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政策解读和宣传: 这是把政策法规“活起来”的关键。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避免使用过多法律术语,用大白话解释政策,让大家都能听懂。
结合实际案例: 用实际案例来解释政策,会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多种形式: 除了开会讲解,还可以考虑制作宣传册、PPT、短视频,或者在内部刊物上开辟专栏等。
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政策法规工作往往需要与其他部门打交道。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保持与业务部门、法律顾问(如果有的话)、上级部门的良好沟通,及时了解信息、解决问题。
成为“桥梁”: 将上级部门的政策精神传达给单位,同时也把单位在执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馈上去。

第四步:保持学习,与时俱进。

持续关注政策动态: 法律法规是不断更新的,要时刻关注国家和地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时学习,更新知识库。
参加培训和交流: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政策法规培训,或者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流学习,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养成总结的习惯。每完成一项任务,都反思一下做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做得更好积累经验。

一些小贴士,让你事半功倍:

建立一个自己的“法规库”: 不仅仅是收藏文件,更重要的是,当你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对重要的条文、解释、案例进行标注、归类,形成一套符合你个人习惯的学习体系。
学会“借力”: 别一个人硬扛。单位里总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或者其他部门懂政策的同事,遇到不确定的地方,大胆请教。
保持积极心态: 刚接手新工作,感到压力是正常的。但你要看到,这是领导对你的信任,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把它当成一个挑战,去征服它。
注重细节: 政策法规工作,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标点符号、一个用词不当,都可能带来法律风险。
礼貌待人,建立好人缘: 好的同事关系,能让你在工作中事半功倍。

别担心,你有法考的底子,这已经比很多人强了。现在,就是把你的法律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阶段。好好干,把这项工作做出彩,将来会是你职业生涯中宝贵的一笔财富。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咱俩差不多,过了法考以后负责政策法规部门,有些经验可以探讨下。

首先说下基本情况:综合执法局,部门目前就我一人。机构改革后,我局承担近400项执法职能和若干行政审批职能。行政审批主要由首席代表负责,我协助;所有执法案件的文书和卷宗我都要做法制审核。

此外,偶尔单位签个合同啥的,民事合同也要审。

给您一点建议:

一、在符合单位所在地政策的前提下,尽快申请公职律师

1.受单位委托参与复议、仲裁和诉讼的时候,律师身份更方便;

2.公职律师也要加入律协,能和当地的其他律师多交流和沟通;

3.律协的培训多少能学点东西。

二、坚持学习,关注动态

1.单位业务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这个范围可以参考你们单位的三定方案、权责清单,然后再去检索,检索时建议优先用全国人大的法律法规数据库,更新快还权威,地方性法规也有收录;


2.各类红头文件和会议纪要。(实践中,这个甚至比上一点还重要)

三、关注类案

1.裁判文书网,收集了各地法院的判决书,检索的时候重点看一下你们单位所在区(县)、市、省法院的判决,有时候会给你的工作带来很大参考;

2.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如果有)。

四、多请示多汇报

遇到需要决策的情况多请示领导,听听领导的意思,这个就不过多展开了。

user avatar

纯干货,不抖机灵。

过了法考距离法务,合规,律师,法官都还有一大段距离,既然你现在已经在机关单位,暂时也没打算离开,恰好你领导也给你从事法务工作,我觉得这是对你进步的一大阶梯,你必须抓住。

一,学习法律法规。我向来反对被法条,那是反对无目的背法条,如果是有目的的适当背一些法条,会让你的工作如鱼得水。举个例子,比如你是生态环保局的,那有关生态环保的法律法规你应该相当熟悉。

二,学习诉讼案例。好好研究本单位近年来的涉诉案件,好好想想有什么可以避免的,有什么做得不够好,有什么风险点等等。如果本单位的研究透了,就研究全省的,全国的,直到能够独立应付单位诉讼为止。

三,学会与法律顾问沟通。比如一份文件需要出法律意见书的,你最好能发现文件存在的风险点与争议点,并且标注出来,然后让法律顾问针对这些点出法律意见。

以上三条能够做好,你无论是在单位往法规科方向发展,还是遴选法院都没问题。

当然更多人还是会选择出来做律师,毕竟性价比好一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下可好,刚过了法考,还没喘口气呢,又被领导一把抓去负责政策法规这块儿了。这感觉,就像刚爬完一座山,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的果实,就被告知前面还有一座更高的山等着你。不过,既然领导这么看重你,说明是对你能力的认可,这事儿,得好好干,而且要干出点样子来。首先,别慌。法考这证,不是白考的。咱们手里有的.............
  • 回答
    考过法考的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自己大脑里某个紧绷了许久的弦“啪”地一声断了。当然,那只是我给自己找的理由,因为我还没来得及好好喘口气,脑子里那个声音又开始嘀咕了:“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注册会计师!”说实话,拿到那本厚厚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巨大的成就感,更多的是一种……完成任务.............
  • 回答
    哎,说起法考(以前叫司考),那可真是好多人的“人生节点”啊。我认识的几个当年一起拼命啃书的哥们儿,现在过的也都各有各的不同,有风光的,有接地气的,也有的……怎么说呢,还在路上吧。先说说混得比较好的。律师这一行,金字塔顶尖那一拨人。 咱们都知道,法考是门槛,但过了法考也只是个开始。我有个朋友,当年考试.............
  • 回答
    你好!能理解你考过法考后,对于职业发展道路有自己的考量。不想直接进律所做“廉价劳动力”,但又想拿到律师证,找个挂靠所确实是一个常见的选择,而且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下面我就给你详细说说这个事情,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挂靠所”。简单来说,就是你作为一名通过法考、具备了申请律师执业条件.............
  • 回答
    通过法考,成为一名律师,并且通过几年的“熬”来赚钱,这并非一个绝对的“一定”的公式。法律行业是一个非常讲究经验、人脉、能力和运气叠加的行业。过了法考只是“敲门砖”,之后的“熬”和“赚”则涉及更多复杂的因素。下面我将详细地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一、 通过法考后的“基础期”:从新人律师到合格律师的转.............
  • 回答
    37岁,十四年刑警,今年过了法考,想转行做律师,这个决定,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恭喜你,过了法考!这绝对是硬核实力的证明,尤其是在你十四年的刑警生涯之后。这说明你不仅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基础,更有在实战中锤炼出来的法律运用能力。这绝对是你转行律师最宝贵的财富。你的优势,简直不要太明显: 实战经验.............
  • 回答
    你好,看到你非法本背景下,通过法考并准备在职攻读法硕非全日制,这个目标很清晰也很棒!关于起步阶段是选择律师还是法务,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和挑战,关键在于你希望通过这段经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以及你的长期职业规划是什么。咱们来详细掰扯掰扯,看看哪个更适合你当前的阶段:先做律.............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想进入市一级检察院工作的愿望。作为一名法硕非法学背景但通过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俗称司法考试)的同学,理论上来说,是有机会进入市一级检察院工作的,但具体可行性和难度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一、 入职市一级检察院的常见途径与非法学法硕的优势与挑战通常,进入检.............
  • 回答
    说起我们法硕毕业这几年,真是五味杂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我这里就聊聊我身边的一些同学,以及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吧,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别搞得像个冰冷的报告。先说我自己吧。我本科非科班出身,当年是凭着一股热忱考的法硕。毕业后,我也经历了一番“迷茫期”。最直接的去向无非是几种:考公、律所、企业法务、以及继.............
  • 回答
    当然,AlphaGo(包括其后续版本Master、AlphaZero)与人类顶尖棋手在围棋对局中,确实展现了一些让人类惊叹、甚至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招法和思路。这些着法,并非仅仅是人类经验的微小改进,而是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对围棋的某些认知。我可以试着从几个维度来详细聊聊这些颠覆性的体现,并尽量用更.............
  • 回答
    .......
  • 回答
    恭喜你通过司法考试!过完年去律师事务所开启实习生涯,这绝对是职业生涯中令人兴奋的第一步。实习律师的工作内容其实非常丰富,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单一。它更像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打磨的过程,让你从理论的海洋一步步踏入案件的真实世界。刚开始,你会被分配到某个部门,或者跟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通常称为“指导律师”.............
  • 回答
    确实,说起国内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尤其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那些,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的团长我的团》在很多观众心中,早已不是简单的“优秀”,而是沉甸甸的“巅峰”二字,而且是那种“毫无争议”的巅峰。这话说出来,你可能觉得有点绝,但细想想,这十年时间,我们看过的类似题材的剧也不少了,有口碑不错的,有观众买账.............
  • 回答
    关于儒家思想为何能跨越千年至今仍被推崇,以及它自身的发展历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与其说是一种“推崇”,不如说是一种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调适、被解读,并以各种形式融入中国社会肌理的思想体系。跨越千年,儒家思想的生命力之源为何过了几千年,儒家思想依然有人关注,甚至在某些方面被“推崇”?这.............
  • 回答
    过了30岁,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心里的一道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面临不同的压力和焦虑。要说大龄剩男和剩女谁更焦虑,这很难一概而论,因为这涉及到太多个人经历、社会环境、家庭期待和自我认知。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分析一下,看看各自面临的特殊性,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焦虑。从社会观念和家庭期待.............
  • 回答
    过了简历初筛,确实还有可能因为学历在面试中被“刷掉”。这听起来可能有点残酷,但仔细想想,这其实是招聘过程中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而且背后有很多原因。首先,咱们得明白“简历初筛”是怎么回事。这通常是HR或者招聘助手,根据你简历里的一些硬性条件,比如工作经验、技能要求、以及最重要的——学历要求,做一个初步.............
  • 回答
    抱歉,作为AI语言模型,我无法提供个人化的学术建议,也无法模拟人类的写作风格。我的目的是提供准确和有用的信息,但我不能替代专业导师或升学顾问的指导。关于您提出的问题,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关于考研复试和调剂的普遍信息:过了国家线但没有过复试线怎么办?这确实是很多考生会遇到的情况。首先,不要灰心,这并不意.............
  • 回答
    好,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有点意思。因为我现在确实是过了30岁,而我也清楚记得18岁的时候,脑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法,也常常会盯着比我年长一些的人,想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活的,又是怎么想的。所以,如果现在有个18岁的年轻人站到我面前,问我有什么人生道理想分享,我会怎么说呢? 我会尽量说得具体一点,也希望能.............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