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2009年开始组织深圳各单位间的联谊活动,到上周为止共组织了891场,大龄单身男女确实存在焦虑情绪,如果在性别上对比焦虑程度,这个事是无法量化比较。
我们只能从行为上来比较,从联谊活动报名来看,每场活动报名的女生数量一般是男生的2-3倍,报名最积极的女生年龄段是29-33岁,这个年龄段的女生报名数量是其他年龄段女生数量之和的2倍。
由于我们的联谊是男女数量一致的,所以每场活动会有大部分女生得不到参加名额,会有很多女生来求情来抱怨。女生会说自己年龄不小了怕以后嫁不到好的,会说父母催婚压力大,会说怕以后不好生育,会说好不容易这周末不加班,会说别的联谊活动都可以随便报名参加......
我们的联谊保持男女一比一的比例是为了保护女生参加活动时候的效果,如果男少女多,男人会容易进入选妃状态,女生也会觉得竞争激烈而紧张或退却,这样并不利于联谊效果。
而一比一的比例会让大部分女生被拒之门外,有的30岁以上女生持续报名几个月才能报上一次。而男生的名额每场活动也确定的数量,不能无限增加,人多了效果也不好。
想提高举办频率就没有那么多男生报名,想提高联谊中30岁以上女生比例,男生下次就不参加了,联谊也就无法持续搞下去了。实验过大龄专场,结果300多女生报名,就2个男生报名,活动也就没有搞成。
根据人口数据深圳常住人口男女比例是55:45,明明是男多女少,但是在找对象这个问题上,女生却比男生更积极!联谊报名的情况能否成为判断谁更焦虑的依据呢?
再看来咨询的数据,2009年以来有一千多人来一对一的咨询婚恋的问题,来咨询的人男女比例约为1:8,能付费来咨询的人确实都挺焦虑的。
说句题外话,既然都焦虑那为什么还要比一比?
彼此既然都已经挺痛苦了为什么还要再互揭伤疤?
我想起小时候遇见去过朝鲜的人就会很兴奋的问对方,朝鲜是不是很穷?当得到朝鲜很穷的答案的时候,我就很欣慰。虽然小时候我家也很穷,但是当听到人家更穷的时候,我会莫名的开心。
对于大龄单身人士来说,社会、家庭、亲友、自己给的压力已经很大了,我们为什么不能互相给彼此一个拥抱,给彼此一些鼓励,给彼此一些信心?
谁都想追求幸福,但是有些人就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阻碍了自己追求幸福的进程,我们还是放下对彼此偏见,研究下阻碍自己幸福的问题,问题解决了,幸福了,再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一起幸福吧!
开头点题: 我作为一个自认为还算成熟单身男士,我对成熟单身女士没有任何看法。在单位,我们是好同事;在生活上,不打扰成熟单身女士的隐私,不打听别人私生活,不八卦别人。在爱情上,相信缘分,眼缘,相信心动,相信一见钟情。在学习上,向所有人学习,包括成熟单身女士。焦虑上,我觉得成熟单身男士和单身女士,都不焦虑。都在过好自己生活的同时,尽量寻找三观,志趣相投且互相有感觉的另一半。
睡前看到让我眼前一亮的一段话:一个中式“平成废宅”的觉悟:我活着的目的是开心,不是为了婚育,婚育的人那么多,又不差我一个。我没有什么优点,没权没势,躺平了就可以了,主要就是这辈子不后悔,乐观快乐积极的生活。
追求世俗的东西,跟别人比过得怎么样,孩子争气与否,我将输得一塌糊涂,活着如果是游戏的话,我可能早就弃坑了,但是人生不是游戏,又没法弃坑,我就不走主线剧情,走支线剧情,以省钱,极简为快乐,追求自由和小确幸,但同时也会努力赚钱,为自己积累保障,不成功是正常,成功了就是上天给我的恩。
八个月,2000多回复。这里我要澄清几个词汇的定义:
1.悲观。什么叫悲观?不生孩子就是悲观?这社会真的病了。照这样,我司35岁不结婚的女孩,40岁不结婚的女孩,都是有病吗?这么说,我司结婚和不结婚各一半,结婚的生育和不生育又各一半的情况,是大家都病了?你的圈子都结婚生育,是你圈子的现象,不要觉得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现象。一个人,或者一个丁克家庭,只要一直平和、快乐,上班,健身,养一只宠物,做温馨家庭可以做的事情,那就是乐观生活。
2.生活。什么叫生活?2点一线就不是生活了?单身坚持过好自己的35,40岁男男女女,就不是生活了?住在北边的学校宿舍,就算住在廉租房,但是努力考着各种含金量高的证书,或者努力学习出国的大龄人,就不是生活了?非要结婚生孩子才叫生活?人生有不同的活法,每个人考虑问题不一样,不要一叶障目。
3.社会的看法。社会看不惯你不结婚不生孩子,但是你结婚生孩子社会就给你一分钱了?一些人闲着叨叨你,影响你么?你结不结婚管他们啥事?所以无视社会,你就成熟了。
4.奋斗就一定要有结果?认识一个北大教授,起点是一个师专,然后自己考上本科,读研,去英国,然后回北大。他一路都在拼搏,甚至已经60多了每天还在实验室。一个教授都如此,普通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奋斗呢。
5.普通人。普通人就得结婚生子?谁告诉你的?我翻遍字典,对普通人的定义也没有一定要怎么样。收起你的个人经验。那不适用每个具体的人。
最新:今年尤其感觉逐渐挤不动地铁了,也开始厌倦这样的生活。打算再工作五年,归隐田园。
以下正文
————————————————————————————————————
我个人意见,30岁以上的人更要慎重考虑结婚和生育,不要将就,不要凑合。凑合和将就并不能改善你的处境。父母的催逼,不能代替你自己的判断,因为父母不能陪你一辈子,他们一旦身体出问题就会先顾着自己,没人能代替你做后半生的决定。生育建立在,谁能看孩子,谁能有时间教育,谁能保证持续教育医疗费用支持,而这些都不是你的年龄决定的。这些决定于你的经济能力,如果18岁你能达到上述条件,你照样可以生一堆孩子。这次疫情,多少幼儿园和幼托机构停止了服务,但是小孩的父母还需要上班,听单位的同事叹了多少口气。我们国家的幼托无论是立法、还是减轻年轻父母负担这块做的非常差。房贷,事业,加上高昂幼托费用,并不值得30多的你去生育,除非你和未来另一半满足了上述条件。
作为一个35岁大龄剩男。北京第4年。户口难拿么,拿到了;车子呢,买了。房子呢,虽然不大,南五环外,南六环外鄙视链底层,两套小两居,好歹是上车了,就是房贷有点多。
努力攒房车老婆本。发现房子不是学区房,距离市里上班单程一个多小时地铁,早出晚归,到家已经精疲力竭,睡上一个小时,起来下口面,或者炒两个菜,喝点粥,看看新闻就差不多该睡了。80平两居室没有三居,生了孩子也没有独立空间。还想给自己整个书房健身室,只能放弃生孩子了。
早,有多早呢,每天5点半起来,5点50就得出门;晚,有多晚呢,每天5点半下班,7点半到家。父母都身体不好,明确表示不会给我照顾小孩。周六日还经常要去单位加班。这样育儿,和留守无异。所以坚决不会要小孩。
作为农村出身普通一流学科的硕士生,我觉得我一毕业下黑非洲,挣钱,买房,尽孝,已经做到自己35岁可以做到的极限。生在一个普通五线山村贫困之家,中学成绩优秀被人顶替了好班名额;高中到市重点被富裕家的孩子欺负;大学谈对象,别人嫌弃穷,不跟你谈;读研时候,考GRE分数不够公费,也不敢报去美国自费;没钱买房,自己去非洲打拼了五年,就为了凑个北京买房的首付;一晃已经35了。
错过了谈恋爱的最佳年纪,但是因为不愿意生孩子,所以到也看得开。否则小孩还得和自己一样,在这个社会继续被有钱人欺负,被有权有势人压榨。虽然从河南五线山村到北京远郊区,但依然没有进入二环内的核心教育地段,依然负担不起一年十几万的育儿、托儿费。父母早已年迈而孱弱。
焦虑?是不焦虑的。早就想明白了。水平一般,奋斗之路漫漫,养活自己简简单单,一家三口实在麻烦。double income no kid,不失为一条明路。
几个问题的回答:
1。为什么不去其他城市。
我在北京还有14年房贷,而且我认可大兴机场建好以后大兴的发展,还房贷款,在卖房,再去其他城市比较合适。
我并不觉得不够优秀就不能呆在北京。这个城市有太多的不是高学历,不是好相貌,不具备大家看好潜质的人在这里生活。
[%你我来自湖北四川广西宁夏河南山东贵州云南的小镇乡村,曾经发誓要做了不起的人 , 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某天夜半忽然醒来 ,站在寂寞的阳台 ,只想从这无边的寂寞中逃出来%某歌如是说。
2.对生孩子的看法
养孩子就像投资一个长达20多年的大项目。如果你有足够的钱去投资,不用在乎回报率,不用在乎良品率,那你可以投资一个或者2个,甚至多个。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比如连续至少22年,长可能28年的连续投资能力,还要花大量精力去维护项目不走偏,关心项目成长,精心培育项目的时间,你有么,金钱,你有么。项目如果投资失败了,跑偏了,能否接受,这都是需要投资人和经营管理者合二为一的你,应该考虑的。
我始终认为,如果自己没钱,没有良好社会关系,没有三室一厅,没有一个稳定,收入比较好还不太忙的工作,还是不要孩子。因为我从小就是留守儿童,老人看大的。学校是铁路矿中,治安极差,小时候被欺负过,却找不到朋友和家长倾诉,那种没钱孤零零的感觉,让我一想起小时候就觉得灰暗。不想自己孩子将来也没有自己的爱护。我早5点半起来,晚上7点多才回家,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外出差,顾不了家的话我选择不要孩子。
观摩了北京同事的育儿竞赛,深感自己无力参与,还是不生了。一想那竞争流程,培养路径,学而思,各种按小时算的补课。觉得深感无力。
每天5点半起来,六点去地铁站坐车,21站7点10分到单位食堂,8点开始工作,6点下班,路上21站地铁,7点半到家,睡半个小时休息8点起来做饭,吃好饭刷完碗9点。看书到11点,睡觉。这日子我过了5年了,非洲每天也是不到6点起来。如果来个小孩,会崩溃。
3。关于有一定岁月、经历的女人和合适结婚
我从不认为女生有剩女一说,女孩子大了,不将就,本就不是错。可以理解她不想看着自己的下一代吃苦,想找个条件好点的。但是她们又不想随便找个人,或者没感觉,或者条件不好,就选择单着。这本身不是错。工作中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一些政府部门谈判,他们公务员队伍中30,40多,50都的女的没结婚,没生孩子的有的是。所以习以为常后并不觉得是问题,只是国内很多地区还不发达,还认为人生必须传宗接代,这种思想代表不了所有人,这是一个开放而包容的社会,迟早会随着人文,经济发展而改过来。我始终认为,男女都不该将就,找到合适的人,灵魂契合的人,然后结婚,长久,比所谓年龄到了赶紧结婚这种落后封建守旧思想好得多。
而且。。即便降低标准结婚了,那养育孩子的高成本,养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婆媳关系,女方不成器的弟弟,或者妹妹,或者男方父母大病,如果都来自村里,异地报销困难,这些问题,怕是将就中的男男女女都没考虑到的吧?如果老家没有殷实收入,在北上广打拼,有房子还好,没房租房加上高育儿成本,恐怕这时候很多夫妻会后悔将就。因为无爱只是凑合在一起是不能忍受生活的这些乌烟瘴气和柴米油盐的,好不容易结婚的妻子看看朋友圈女朋友们嫁的越来越好,出入大房子到处飞旅游,怕是内心不能平衡吧。然后家里带孩子跟着“无能老实男人”怄气,在厨房忙里忙外,厕所洗衣服,半夜起来给小孩冲好几次奶,很快步入手忙脚乱捉襟见肘的生活。
“不“将就”,真的是救了“剩男”,至少不会因为本来不爱的“将就”,产生孩子这种不可后悔的“后果”。到时候一地鸡毛,离婚,伤害的不仅是两个成年人,还有那个可怜的“祖国的花朵”(男孩子很大几率是未来的韭菜,女孩子很大几率是未来的高阶层短期择偶的对象)。这时候,两个人回首往事,说不定“剩男”会希望所谓的大龄女没有降级标准,没有看上自己。
4。关于个人经历
我小时候接触的是社会最底层,舅爷酗酒,喝醉了就打我。赌钱。从小到大就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面打工挣一点微薄收入,舅爷,爷爷,奶奶带着我长大的。我已经受够了当留守儿童的生活。家里老人也是认为人生必须结婚生孩子,斤斤计较,别人有钱就眼红。而工作后去非洲接触的普通工地人也大多是这样。但是,回北京后,逐渐开始接触企业家,政府干部,事业单位的老师,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素质和理念。他们大多很包容,果然底层是不能呆的,如果小城市缺乏包容,我是不会回去的。那种压抑,只有自己从小懂得。
5.关于人生目标和意义
很多评论让我把房子卖了转战二线结婚生子,还说我不生孩子人生那么累干嘛。我只想说,在北京目前从事的是我喜欢的工作,换一份工作的代价太大。为此我可以放弃生育。婚还是要结的。我不愿意为了养一个所谓的后代而放弃我在北京的生活。推荐大家看看,北京二三本院校 有关的帖子,真正了解下这个城市残酷的教育分区和竞争。而且北京生育率只有0.6_0.7。还没算外地在京的人拉高了生育率,本地人更低,原因不用说了吧。最后,我觉得北京有我想要的工作,但是孩子不是我想要的。
6.什么叫真正的贫富差距
当你奋力想给自己莫须有的下一代创造好的生活条件时。周围同事大一些的孩子已经在C9,或者国外学校开始了学习。他们当中,有些孩子明明考的不错,他自己却觉得羞愧难当,因为考的不如周围同学(同一所高中)考得好。再比如,单位一普通领导,有三套房子,分别为南二环周围200平米一套,北五环回龙观170平米一套,南三环90平米的房子一套,他们夫妻加起来年收入将近200万,依然觉得给孩子的不够,当然他们的孩子自己在澳洲工作,早就在悉尼买房,此为“普通”的领导想给孩子提供的。-----这些看多了,时间久了,真的觉得自己的奋斗非常的苍白无力。
7.关注了几个B站UP,看看优秀的人是什么样的。纽约算法交易员girl的上班日常vlog 程序员小姐姐: 我是如何从文科转专业到CS的?
8.奉劝那些想生育的同学,给自己列个单子,头脑清醒一下,很多有条件的人生,和你没条件的生,那种难度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8.1你有房子吗?如果没有房子,有稳定的租赁三居室的能力吗?
8.2 你或者你对象的父母,有能力,时间,精力,身体条件,意愿,甚至更好点的,财力,帮你们看孩子吗?或者你们小夫妻两个可以允许其中一个不上班,或者有意愿不上班,或者可以雇得起育儿嫂和保姆的财力吗?
8.3 你的通勤时间是怎么样的?是否早上6点走,晚上7点才能到家?这样,你晚上是否有精力辅导孩子的作业,纠错,并在上面进行家长签字?
8.4 你周末有能力带孩子去游乐场,或者培训机构学习的财力,时间,精力吗?
8.5 如果你老婆没有母乳,你有能力半夜爬起来3,4次为婴儿冲奶的精力,并且任劳任怨吗?
8.6 你有能力处理因生育导致的你媳妇的产后抑郁,或者脾气不好,或者爆发粗口时候你能不上火,可以圆滑调解让火气消失于无形的能力吗?
8.7 你有负担英语培训、乐器培训、体育培训、其他学习培训的金钱吗?
8.8 你有在孩子发生突发事件时候,从单位快速赶回家的能力吗?
8.9 即使一个人工作一个人顾家,假如收入不够,顾内的心智不够坚强,困难并不会一分为二,或许会加倍
这九点想清楚,你就能明白很多姑娘为什么要找条件好的那部分土著居民。为什么有钱人总是和漂亮的姑娘谈恋爱,却和门当户对的结婚。
只恋爱,或者结婚的丁克夫妇,根本不涉及夫妻关系中最难的那个部分,就是孩子。所以30岁单身的成年人,根本没啥好焦虑的,因为你享受的是其他没有条件硬生娃日子过的焦头烂额的人所不具有的祥和宁静。
当然是男生,因为大龄剩女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是没有遇到对的人
非要说急当然是女生,简单说男的资源是钱,女的资源是年轻
近日,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发布《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报告对我国城市家庭的婚姻缔结模式、幸福婚姻的要素、如何构建幸福婚姻家庭等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平均结婚年龄为26岁,男性比女性高2.3岁。
男性比女性高2.3岁,四分之三的男性在25至34岁之间结婚,超过九成的女性在30岁之前结婚。其中,70后比其他代际结婚时间更晚,平均结婚年龄在29.6岁,60后、80后及90后的平均结婚年龄依次是26.3岁、26.2岁、24.3岁。
86.5%以上的受访者与配偶在婚前恋爱时间为半年至一年,60后的初恋情结比较明显,而70后、80后、90后受访者中,受观念的影响,婚前同居比例也在逐年提升,70后有44.4%的婚前同居者,80后和90后的比例分别为59.6%和57.8%。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最终都会结婚。终生未婚的男性只有3.289%,女性更少,仅有0.323%。
如果分年龄来看,25-29岁的年轻女性中有21.62%的人未婚,而一旦过了三十岁这道门槛,女性的未婚率迅速降低。30-34岁的未婚女性仅占全部女性的5.35%,在35-39岁这一阶段,更是仅有1.75%。超过40岁后还能保持单身的,更是凤毛麟角。
从数据看应该女性更焦虑吧。
比起结婚,我更焦虑的是头发慢慢变少,要凸了好嘛
高层,大龄剩女,剩男都很好脱单,但是都会在心里掂量掂量!
中层,剩男受欢迎程度简直不是一个量级的跟同程度剩女相比!
底层,都很艰难,但是剩女只要不作不特别丑,脱单难度比剩男简单太多,底层剩男唯一最好的脱单方式,致富无他!
所以,大家都很难,就不要搞两性对立了,多一点包容吧
平均而言应该是大龄剩女吧,随着年龄增长,大龄剩女的排位掉分得比较快,而大龄剩男掉得相对比较慢
再加上剩男可能本来排名就比较低,再掉也掉不到哪里去,而剩女就像过山车那样大起大落了
本人今年48歲,年輕時很風光,異性緣極好!錯過好幾位都是能成為好伴侶的對象,現在都是別人的媽了,而且都兩個孩子!輾轉大陸九年也談過幾個對象,從75~91都有,由於職業關係,周圍都是爸爸媽媽們,我發現,國內的大齡定義明顯偏小!
上次回台灣同學聚會,八個人中,只有兩位有孩子,三個丁克,三個未婚,台灣的少子化非常嚴重,跟大陸開放二胎完全相反,基本現在越來越多人選擇不婚,很多人羨慕我,加上這個疫情,但其實因為我很愛孩子,還是很希望能找到一個伴一起過下半生並且牽著小手陪伴她長大的!
隨著社會越來越發展,腳步越來越快,交友軟件越來越多,卻越來越虛!
根本上,男人與女人大不同,男人二十歲到四十歲,年紀越大越值錢(當然,除非墮落成油膩的中年人),女人卻是傾向年齡越小越眾人捧,為何?其實我認為28~35是女人真正的黃金年紀!輕熟女是我最欣賞的!不再充滿幻想又更具成熟的女人味!
所以30以上的女人,做好自己,維持好身段,千萬別為了結婚而嫁!不然三年後又恢復單身就得經歷一遭而後嘆息!
年齡絕對不是絕對的指標!因為這是生理的
精神上很重要,一個人的健康除了生理,心理上也很重要啊!
不然巨嬰那麼多!
我觉得是大龄剩女更焦虑,男生可以往小的找对象,女生一般找年纪大的……,还有生育焦虑…
母命苦,凭子贵。
父命苦,凭女贵。
双富贵则子女衰!
生死无常,受命于天!
过了30岁之后,女人肯定比男人更焦虑。
看一下全国各地的婚姻介绍所跟相亲角就知道了,几乎清一色是女人比男人多。
广州市青年婚姻介绍所是全国唯一一家“官媒”,有上万会员。其会员男女比例是3:7,女会员远多于男会员。
合肥杏花公园相亲角,男少女多,相亲成功的几率低。
广州相亲角,女多男少,八成是女性。
湖南长沙相亲角,男女比例接近1比5
基本上全国上下都是一个情况,谁因为年龄而更焦虑,可谓是一目了然。
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女人35岁之后就成高龄产妇,高龄产妇生育风险大,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也会增加,甚至连自身都有危险,可以说风险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大。
而男人受年龄的影响比较小,男人八十岁还有生育能力,且自身没有任何风险。所以男人的焦虑集中在有没有钱。没有钱的话,25岁还是35岁都一样焦虑。
说实话其实男生真不急,主要是家里人急,只要家人不急了,男生其实无所谓的,毕竟你去找女朋友还会被人歧视,什么直男癌,情商低,矮矬穷,反正她们都是小仙女,我们都是癞蛤蟆
没钱和变老是剩男剩女的焦虑主题,但剩男的焦虑重点是没钱,剩女的焦虑重点是变老。我觉得没钱的趋势是可变的,但变老的趋势是不可变的,所以我认为相对来说剩女应该更焦虑。
感谢那些年的经历,让我看透很多事情。
作为接触过大龄女青年的过来人我应该能说上两句。
我也给过大龄女一些机会,愿意交往试试。但是遇到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又挑又作,有房有车还不行,嫌赚得比不上某乎平均值,又嫌我黑。就是看我老实吊着我,觉得吃定我跑不掉。当我想放弃时,又给个橄榄枝,然后继续做朋友?最后发现后来遇到的都还不如我,又来撩拨我。呵呵,拜拜了您嘞,自个儿玩儿吧,老子不陪了。
我不过就是贤惠顾家了点,愿意做饭洗碗承担家务车接车送,这就把我当老实人了?我做这些是因为我人好我觉得值得,却让她们觉得自己很牛逼!我又不傻,我要的是爱情,不是当什么兄弟姐妹男闺蜜,不爱就请滚开。
男人会剩下来,无非就是没车没房没钱没颜没才,被迫剩下。但是这些只要肯努力,都不是没有可能。
女人剩下来,那情况就很多了,尤其是那些颜值还不错的女人,基本上剩下来都是自己主动剩的。借口没有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不愿将就,说白了就是挑。
那她们所喜欢的那些30多岁的条件不错的未婚男,很多是她们年轻时瞧不上的屌丝男。屌丝男是没有选择权的,但是后天却可以努力改变。成长起来之后,选择也变得多了,难道还要让当初不屑自己的女人摘取硕果吗?想问,凭什么?凭自己年纪大经验多还会作么?
肯定是剩男更焦虑,因为在逼乎上,我们都知道的真理是,剩女等到50岁左右就会有帅气多金又潇洒的非洲黑人酋长的公子从天而降娶她为妻,剩女只要在50岁以前天天购买逼乎live,学习烘培、旅游、瑜伽、插花、茶艺、书法、健身、钢琴、国学、读书、绘画和尤克里里等技能知识提升自己就可以了,但是剩男赚170万一年都找不到女朋友,更不要说大部分逼乎剩男收入只有30万了,现在整个逼乎的收入都被剩男拉低了,逼乎在外面天天被其他网站鄙视,逼乎管理员气的都要封了所有收入低于30万的剩男,所以剩男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要找女朋友,而是更近努力赚钱,提升逼乎的水平,避免被逼乎封号。
附各网站用户平均收入:
逼博:400万
逼瓣:100万
逼扑:171万
逼书:574万
逼乎:30万
都不是。
他们的妈妈最焦虑。
怎么决定谁更焦虑?很简单,看哪个群体的心灵鸡汤市场更大,哪个群体就更焦虑。毕竟,如果不焦虑不迷茫不颓废,一个人没事跑网上喝鸡汤干什么?很明显,大家都知道咪蒙是谁,而面向大龄剩男群体却没有同等级知名度的鸡汤大师。
为什么会这样?大龄剩男真的不焦虑?其实,大龄剩男也喝鸡汤,只不过他们喝的是“没车没房就别想要老婆”,“长的丑/老实人就只能接盘”的毒鸡汤。这口鸡汤很接地气(没车没房刚好符合大部分剩男的现实情况,而且大部分人也不会觉得自己长的帅)拜金女绿茶婊的事列又不稀奇(正所谓物以类聚,大部分大龄剩男本来就不是什么社会精英,大概率圈子里有被当工具人/接盘侠的哥们,而优秀却还单着的大龄剩男大部分都不善于与女生交际,大概率有掏心掏肺后拿好人卡的经历),这就大大加强了鸡汤的劝退效果。因为符合实际,贴近生活,而且大部分剩男在自己成年后就一直饮用毒鸡汤,所以等到成为剩男时大部分都已经认命了,虽然有可能觉得无奈,却不焦虑。
大龄剩女则不然。主打“自主独立,修身养性,一个人也能活出彩”的“女性当自强”鸡汤最大的弊端就是大部分人都没那个运气把自己热爱的东西当职业,大部分人也都只是平庸之辈,没有掀起大风大浪的本事,所以尽管鸡汤怎么鼓吹自我提升,能真正把事业当作生命意义的人少之又少。既然事业不能成为你生活的源动力,“家庭”这个备选就变得很有吸引力了。自己是“优质女性”,单着只是因为“不肯迁就”,自然难断与如意郎君共筑爱巢的念想,求而不得还放不下心中的欲望,当然焦虑。
卖鸡汤的写手们也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她们在你发现事业家庭两头都不尽人意时给你指明了一条路:“自由”。然而,自由的价值正是在于你能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最后带给你欢乐的不是自由本身,而是你在摆脱了社会的枷锁后做了什么。把自由当作人生的究极目标就好像只顾着买锅却不煮菜一样,自由只是你实现人生意义的手段,而不是结果。最终,大部分剩女在旅游/购物/吃喝玩乐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自己还是没能找到“事业”与“家庭”之外的答案。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毕竟生命意义这种课题,从古至今那么多位杰出的思想家费毕生精力都没得出正解。
很多剩女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是因为正能量的鸡汤无法让她们找到和“事业”与“家庭”同等重要的东西,所以她们为了控制自己组建家庭的欲望也会喝毒鸡汤。比如婆媳关系不好,被婆婆/老公当佣人/生殖机器,为一个家尽心尽力最后自己成了黄脸婆然后被小三扫地出门等等。。其实这些列子也很普遍,很贴近生活,既然剩女的毒鸡汤和剩男的毒鸡汤一样真实,为什么剩女没能像大部分剩男一样心如止水,对婚姻完全死心呢?
有两条:首先,剩男的毒鸡汤很明确:你找不到老婆就是因为你不够帅/穷/不会做人,而剩女的毒鸡汤却没摒弃“优秀独立新女性”的人设,所以混得不好的剩女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还有戏,却屡屡被现实打脸,脸肿了回家喝口鸡汤结婚的欲火就又上来了。
第二条则是因为那些真正优秀的剩女,她们的交际圈通常都与他们同样优秀。这意味着,优秀剩女的交际圈内大概率碰到的不是网络上的狗血闹剧,而是男才女貌,门当户对的幸福婚姻。自己的圈子就都是优秀的模范家庭,天天吃狗粮看别人晒宝宝,网络上的恶婆婆呢?出轨偷情呢?黄脸婆呢?这些人不是不存在,而是离优秀剩女的圈子太远了,就算喝再多的毒鸡汤,身边最亲近的一批闺蜜隔三差五发粒糖,鸡汤功效锐减,断不了对婚姻的渴望,只能焦虑。
综上所述,大龄剩女比大龄剩男更焦虑,其原因就是大部分大龄剩男已经在无奈中接受了自己孤独终老的宿命,而大龄剩女(不管优秀与否)很难彻底断了组建家庭的念头。
2021.8.27更新
按照气象预警的规范,之前的“黄橙红黑”改为“蓝黄橙红”,文章意思不变
同时,本回答的观点在一线城市或二线发达城市,预警线可适当延后(但对于这些地区的土著而言并不适用)。
//
以下是2019.10月原回答:
30岁男,刚领证结婚(修改回答时已经当爹了,有了一个可爱的宝贝小公主)
先给答案:过了30岁,大龄剩女更焦虑
通过相亲经验观察到的几个预警线:
女:26岁(蓝色预警),28岁(黄色预警),30岁(橙色预警),33岁(红色预警)
男:28岁(蓝色预警),30岁(黄色预警),33岁(橙色预警),35岁(红色预警)
蓝色预警年龄以下,都不会太想着结婚的事情,男女谈恋爱也更偏重看颜值和心动感,一般都不太清楚自己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另一半。这个年龄段的男女很多对自己的另一半有着不切实际的理想要求,条件稍微好点的,无论男女都特别的挑剔。
进入蓝色预警年龄,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黄金择偶期”即将结束。
黄色预警年龄以下,一般被称为“黄金择偶期”,“黄金择偶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不太会因为年龄成为被别人挑剔的因素,无论男女。
进入黄色预警年龄,年龄将会成为被别人挑剔的因素,但是自己的选择范围仍然会比较广。
进入橙色预警年龄,年龄将会成为限制自己择偶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够及时调整好心态和观念,还是有一定可能收获一段幸福的婚姻。
进入红色预警年龄,自求多福吧。
简单来说:
蓝色预警:君有疾在腠理
黄色预警:君有疾在肌肤
橙色预警:君有疾在肠胃
红色预警:君有疾在骨髓,扁鹊跑路
进入蓝色预警年龄,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黄金择偶年龄即将消失,不论男女,到了蓝色预警年龄往往就开始着急了。特别是女生,很多25岁以前都各种潇洒,但是一旦到了26岁,几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开始认真思考了。而且明显感受得到26岁的女生比25岁的女生着急得不是一点半点。
进入黄色预警年龄,这个时候就会或多或少会在相亲中遇到一些年龄上的歧视,但是总体上还是有比较大的选择面。这时候一般人都会告别幻想,开始脚踏实地了。其中,男生告别幻想比女生更多,因为男生普遍更务实。同时,不论男女,到了这个年龄基本上都比较焦虑了。这个时候大家或多或少开始选择放弃一部分择偶上的要求,比如颜值、身高、学历、家庭背景等。男生一般选择保留颜值的比较多,女生一般选择保留经济条件或者家庭背景的比较多。
进入橙色预警年龄,年龄基本上成了相亲过程中的大障碍,这时候往往朋友和亲戚介绍的对象都或多或少条件并不是那么好。相对于黄色预警年龄,这时候需要放弃的东西往往更多。在这个年龄阶段,最重要的是思考自己最看中什么东西,别的条件最好尽可能的放低,这样也许仍能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另一半。
进入红色预警年龄,这个年龄阶段的无论男女,要么是独身主义,要么或多或少存在很严重的择偶思想上的问题。身边的亲戚朋友往往也不会主动给这个年龄段的人介绍对象了。
最后说一个明显的现象:
进入橙色预警年龄的男女,男的一般会选择一个农村出生,家庭条件很差,但是年轻漂亮的姑娘,女的一般会选择经济实力较好的40+甚至更老的离异男,或者经济条件家庭背景明显比自己低的同龄男性。
对于经济条件十分差的大龄剩男,请转到这个问题:
我觉得是剩女。不但没结婚是剩女比剩男焦虑,结了婚的女人也比男人焦虑。
不管结没结婚,因为男人相比女人,心思简单多了。他们脑子简直里天生就缺根弦。
除了工作,生活上只要吃饱穿暖玩高兴了,他们那个脑子根本啥都不想。(多少男人放假后,连洗脸刷牙换衣服洗澡洗脚都得老婆盯着,不然能省就省,简直扔垃圾堆都睡得着)
这么说吧,哪怕孩子在学校考个不及格,想东想西焦虑得睡不着觉的的也是他妈,他爸照样沾枕头就着,打呼噜都不带耽误的。(每次送孩子去兴趣班,里面孩子学习,外面就成了孩子妈集体吐槽孩子爸各种不上心的批斗大会)
谁穷谁焦虑~
相亲几个大龄剩女 真没看出来焦虑 都是一副高冷的姿态 想让男生去追她 这可不像焦虑的样子
现在正在聊的这个女生 微信上从来都是你发一句 她回一句 而且还是隔几个小时才回
约她见面 人家说什么白天工作太忙 刚去公司不好意思请假 晚上懒 回家就睡了 没得时间见 已经不打算继续聊了
她们说急着找对象结婚都是嘴上说说 心里根本不急 我们不一样 我们是心里真着急 嘴上又不能说
唉,这都快到年底了,我就说点实在话吧,不然大家一天天的都不把单身当回事了。
之前和不少大龄单身的男士女士聊过,事实情况是:如果真的比较成熟,对于婚恋市场有着最基本的认知的话,那么不论男女,都会着急。
因为说句实在话,到了30岁之后的分水岭之后,认知比较现实和成熟的人,都剩下了两种状态:一种是彻底不着急的,因为他们已经打定主意了单身过一辈子;一种是十分着急的,因为他们意识到再不赶紧脱单,以后会越来越困难的。
你可能会诧异,成熟的大龄单身男女,居然还会脱单困难?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优质的资源只会越来越少,剩下的人几乎都是“路边没有人采的果实”。
觉得相亲遇到的不满意的多吗?你放心,越往后,你相亲当中遇到的满意的会越来越少——因为优质的人,早就被各种渠道抢走了。
从大学到毕业后两三年,这个时候是优质的单身男女最容易被抢走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对现实条件没有那么挑剔,所以大批的优质男女生已经被挑走了;
然后剩下的普通的男女生,只要人品没有什么问题,稍微有一点闪光点,也会在年龄增加的情况下逐渐感觉到焦虑,相互之间内部消化;
最后剩下的那些那些男生女生呢,最普普通通的人,如果是诚心想找对象,也是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单身问题。
我不是说剩到最后的人条件都不行,我只是说即使你可能真的不错,但是到了最后,你处在一个主体都是“某些条件有硬伤”的群体当中,你会特别难找——本来信息就不对称,你又想找这些人当中的稀缺人士,怎么找?
所以,从资源角度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是男女生都会感觉到巨大的焦虑:因为他们清楚的意识到,越往后,可供选择的选项就越少。
其次,“心理阈值”的增加,会让“谈恋爱”这件事越变越难。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不管你是优秀与否,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你就会发现两个人相爱越来越难:
因为随着和异性的不断相处,他们的心理阈值都变高了——过去可能一句话就会让他们脸红心跳半天,但是现在情深意切的说一堆话他们也会觉得自己“已经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
过去两个人一起去奶茶店都可以开开心心的唠一下午,现在一顿上千的晚餐也让他们觉得不过如此;
过去对方给我们买一个礼物我们会感动的不行,但是现在我们收到对方的礼物,反而会开始挑剔这个礼物有多么不合心意……
这就是“心理阈值”的坏处:简单来说,经历的事情太多了,我们对这件事的感觉却在被逐渐冲淡了。
一个人在相亲场上呆的时间越久,真的是越会变得挑剔:有的时候他不是故意的,而是那些事情真的引起不了他内心的一丝丝波澜。
所以,大龄单身男女自然而然会感觉到焦虑:你过去脱单可能真的很简单,两个人聊着聊着感觉就有了,约会几次差不多两个人就确定关系了。
但是现在脱单就没那么容易了:大家聊半天也可能没有什么火花,约会几次之后也会觉得不过如此,相处了一段时间,对方对你的评价可能也是“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
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管是男是女,都会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难度正在不断增加。
最后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时间拖的越久,考察的因素就越全面,而大部分人都很难完美的通过婚恋市场上的层层考察。
你在大学的时候谈个恋爱很简单,就考察双方的感觉,甚至有技巧的死缠烂打的一点儿,外貌有时候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好的,刚出社会的确要考虑现实因素了,但是年轻人好在有什么问题大家都可以用“潜力”当遮羞布,你们还能够用“日子会越过越好的”这样的话来糊弄双方家长和彼此;
但是到了最后的时候,拼的都是硬实力,考察的东西都很全面:因为大家没有时间去磨合试错了,大家都恨不得找一个没有任何问题,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人直接享受既得利益。
可是说句实在话:有谁能够同时兼顾在外内在,有稳定的收入还有持续增长的空间,素质高且原声家庭特别幸福,有房有车能赚钱的同时还能有生活情趣和品味?真的很少。
而这个时候,大家都开始意识到这些条件重要了,但是大家同时也发现自己身上不完全,所以就产生了恐慌:一方面怕有这样条件的人早早的就被预订自己再也没有了机会,另一方面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不达标”。
说难听一点儿就是:好糊弄的小年轻,越来越少了。
不管男士还是女士,谁不着急?即使女性有的硬条件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对于年龄的要求,也让她们越来越担心自己失去优势。
因此,如果你现在已经算作了大龄单身男女,请尽快赶紧上心去找对象,拖下去的情况只会更差,没有几个人等到最后会是“终于等到你”的结果。
如果你现在还是年轻人,抓住你身边靠谱的另一半,好好珍惜一直走下去:说来你可能不信,如果你失去了这个靠谱的另一半,可能这辈子你都不会再遇到比这个人更好的人了。
真的,我没有在吓唬你。
以上,我是能靠颜值非要靠才华的 @国士九颜,我想用我的文字让每个人都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大龄剩女更焦虑吧,毕竟大龄剩女是不愿意降低标准所谓的她们的将就的,所以她们还想找高帅富,但高帅富会找大龄剩女吗?大龄剩男说白了,要么丑要么穷,丑没办法改变了,焦虑也没用。穷,就努力赚钱吧,有钱了都会好的。30岁,男人还不算很老,如果到了40岁呢?大龄剩女还能找什么样的男人?而40岁的男人,如果有钱了,依然还是有机会的。但没钱,也就继续单身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