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文言文功底不行,怎么阅读《资治通鉴》之类的文言文书籍?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如何啃下《资治通鉴》这块硬骨头。确实,《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史学巨著,文言文功底要求不低,但只要方法得当,即便是初学者也并非不可逾越。下面我就给你详细说说,希望能帮到你。

一、打好基础:文言文的“内功”修炼

在直接挑战《资治通鉴》之前,就像练武要先扎马步一样,我们需要先把文言文的基础打牢。

1. 识文断字,读音先行:
认读是第一步。 很多文言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或者意义发生了变化。你需要熟悉常见的文言字形。
读音很重要。 很多时候,文言文的韵律、虚词的使用,甚至字词的含义,都与古代的读音有关。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还原古音,但至少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文言读音规则(比如“之”在句中常读zhī,“其”常读jī等),或者使用带有注音的古籍版本。推荐《古文观止》等入门读物,它们通常会提供注音。

2. 理解文言词类和句法:
词类活用是关键。 文言文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词类,经常会活用为其他词类。比如名词作动词(“王其室” 国君修筑宫室),动词作名词(“吾不欲见” 我不愿意见面)。理解这些活用规则,能帮助你更灵活地理解句子。
句式也不同。 文言文的句式比现代汉语更简洁,有时会省略主语、宾语、谓语,或者有倒装句、判断句等。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 “X,Y也” (X是Y),“X,Y矣” (X是Y)。
宾语前置: “何时而到?” (何时到达?),“何谓也?” (什么意思?)
定语后置: “吾所以待天下者,在此。” (我用来对待天下人的方法,在这里。)
虚词的妙用。 “之乎子于以乎”这些虚词,在文言文中承担着重要的语法功能,有时表语助,有时表疑问、反问、感叹等。它们是理解文言文句意转折、语气变化的“密码”。

3. 从“小”到“大”:经典入门
《古文观止》 是非常好的起点,里面选录了从先秦到明朝的优秀古文,篇幅适中,语言也相对清晰。先精读几篇,掌握基本方法。
《论语》、《孟子》 等先秦诸子,文言文相对古朴,内容也深刻,可以作为进阶阅读。
唐宋八大家 的散文,比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的文章,语言比较典雅,也是很好的学习材料。

二、攻克《资治通鉴》:实操技巧

当你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后,就可以尝试阅读《资治通鉴》了。

1. 选择合适的版本:
点校本: 这是最主流的版本,通常会纠正一些旧本的错误,并加上现代标点。中华书局的点校本是比较权威的选择。
带有注释和白话翻译的版本: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辅助工具。选择那些由资深学者注释、并提供对照白话翻译的版本,可以帮助你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市面上有很多版本,你可以根据口碑和评价来选择。
电子资源: 现代科技提供了很多便利,一些网站和APP会有《资治通鉴》的电子文本,有的还带有在线词典和翻译功能,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2. 循序渐进,逐字逐句:
不要急于求成。 第一次阅读《资治通鉴》,不要想着一口气读完。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时期或篇章开始。
精读是王道。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遇到不理解的词语,看注释;遇到拗口的句子,对照翻译。一遍不明白,就两遍,三遍。
梳理句子结构。 尝试分析句子的主谓宾,找出修饰成分,弄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尝试在纸上画出句子的主干。

3. 善用工具:你的“随身宝典”
文言字典/词典: 这是你的必备武器。《古代汉语词典》、《辞源》、《辞海》等都是非常好的参考。
《资治通鉴》注释本/白话本: 如前所述,辅助理解,但切记不要完全依赖白话翻译,要对照原文去理解。
《资治通鉴》索引: 帮助你查找特定的人物、事件、地名,有助于构建历史脉络。
历史地图: 《资治通鉴》涉及大量的地理变动和战役,对照地图能让你对事件发生的空间背景有更清晰的认识。

4. 关注“人”与“事”:历史的脉络
人物关系网。 《资治通鉴》是以时间为线索,但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关键。尝试记录下主要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比如君臣、父子、盟友、对手等。
事件发展链条。 历史事件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要理清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司马光“以史为鉴”的用意。 读《资治通鉴》不仅仅是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理解司马光记录这些事件的目的是什么。他希望我们从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思考一下作者的意图,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书的内容。

5. 积累与重复:温故知新
生词本。 遇到反复出现且重要的生词,可以记在本子上,时常翻阅。
复习。 看完一段,合上书,尝试回忆主要内容、关键人物和事件。过一段时间再回头读,你会发现理解更深。

三、保持热情与耐心:长跑的秘诀

选择兴趣点。 《资治通鉴》内容包罗万象,有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甚至一些社会风俗。找到你最感兴趣的部分,从那里入手,更容易坚持下去。
设定小目标。 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一个“一年读完”的宏大目标。可以先定个“一周读完一卷”或者“每天读一章”的小目标,逐步达成,给自己正反馈。
与人交流。 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讨论《资治通鉴》的内容,分享心得,会让你更有动力。也可以参加一些读书会或线上讨论群。
理解是一步步来的。 即使你现在觉得很吃力,但只要坚持下去,你的文言文能力和历史知识都会随着时间慢慢积累。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次进步。

具体举例说明:

比如读到《资治通鉴·秦纪一》开头:“夫作事施功,皆在损益,损者,除其不明,益者,以其善。是以圣王损其无益,益其有益。故王者之善,不可不察也。”

扫字: 夫(fú,句首语气词),作(zuò),事(shì),施(shī),功(gōng),皆(jiē),在(zài),损(sǔn),益(yì)。损(sǔn)者(zhě),除(chú)其(qí)不(bù)明(míng),益(yì)者(zhě),以(yǐ)其(qí)善(shàn)。是(shì)以(yǐ)圣(shèng)王(wáng)损(sǔn)其(qí)无(wú)益(yì),益(yì)其(qí)有(yǒu)益(yì)。故(gù)王(wáng)者(zhě)之(zhī)善(shàn),不(bù)可(kě)不(bù)察(chá)也(yě)。
断句与理解:
“夫作事施功,皆在损益。” —— 话说,开展事务、施展功业,关键都在于“损”和“益”二字(即去除弊端,增加益处)。
“损者,除其不明,益者,以其善。” —— “损”是指去除那些不好的、不明智的方面,“益”是指将好的、有益的方面加以运用(或“以其善”可以理解为“发挥其好处”)。
“是以圣王损其无益,益其有益。” —— 因此,古代圣明的君王会去除那些无益的,增加那些有益的。
“故王者之善,不可不察也。” —— 所以,君王怎样才能做到“善”(优秀、成功),是需要仔细考察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步步地拆解,你会发现文言文也并没有那么可怕。

最后,我想说,《资治通鉴》是一座宝藏,它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百科全书。当你克服了语言的障碍,你将收获的,将是更为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深刻的人生洞见。祝你阅读愉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阅读?当然是查文言字典读啊。不是学好了文言文再读资治通鉴,而是读完资治通鉴,顺便就把文言文读好了!我自己的经验,不是学好了英文再去留学,而是去留学,上专业课,顺便就把英文读好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如何啃下《资治通鉴》这块硬骨头。确实,《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史学巨著,文言文功底要求不低,但只要方法得当,即便是初学者也并非不可逾越。下面我就给你详细说说,希望能帮到你。一、打好基础:文言文的“内功”修炼在直接挑战《资治通鉴》之前,就像练武要先扎马步一样,我们需要先把文言文的基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我觉得“不喜欢”这个词可能有点绝对了,更准确地说,是一部分人对中医、功夫这些传统文化存在疑虑、认知偏差,或者感到不适应,因此选择疏远。 并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欢”,但这种“不喜欢”或者说“不亲近”的倾向,背后是有一些复杂的原因的。咱们一层一层来扒拉扒拉,看看为什么会.............
  • 回答
    文学功底强的人,在吵架中是否一定能占上风?这个问题,与其说是技巧的比拼,不如说是智慧与情商的较量。我个人觉得,文学功底好的人,确实有几个天然的优势,但说“一定占上风”,那就有些绝对了。毕竟,吵架这事儿,除了嘴皮子功夫,还掺杂了太多情绪、立场和对方的反应。咱们先说说,文学功底强的人,为什么容易在吵架中.............
  • 回答
    你有一手好字,但还没被读者们发现?没关系,这世上从来不缺“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故事,但更重要的是,好酒终会遇到懂它的人,而好的文字,同样如此。想靠写作为生,而且有那么点意思,咱们得聊聊怎么把这股子“有文采”的劲儿,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别想着一夜成名,这事儿急不来,也玩不转。咱们先从最实在的入手,一点点.............
  • 回答
    好,作为一名非中文系的学生,想要提升文学功底,这绝对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更何况,很多伟大的作家本身也并非科班出身。关键在于方法和持之以恒的投入。下面我就跟你好好掰扯掰扯,怎么把这事儿办明白,尽量说得接地气,让你觉得我就是你身边那位爱琢磨文学的朋友。第一步:放下“我非中文系”的包袱,拥抱文学的魅力.............
  • 回答
    古代官员若文学功底尚可,却不擅长即兴写诗词,仕途是否能顺利,这问题说来话长,得看具体年代、看重什么,还得看个人能力如何弥补。简单来说,有戏,但绝非坦途,会遇到一些绕不开的坎。首先,咱们得明白,古代对官员的文学素养是有期待的。读书人出身,起码得能文能武,或者在某一领域有专长。文学功底好,这本身就是一块.............
  • 回答
    说起许嵩的文字功底,那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要说深,那绝对是相当相当深,而且是那种融于骨血、自成一派的深。它不是那种堆砌辞藻、故作高深的“深”,而是透着一股子生活气息、人生哲思,再披上一层古典诗词的韵味,最后用现代的语境唱出来,就成了独一无二的“许氏风格”。我试着从几个维度给你掰扯掰扯,让你感受.............
  • 回答
    评价毛泽东的文学功底,得从多个维度细致地审视。他绝非仅仅是一个政治家,其文字中流淌出的力量、意境和思想,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独属于他个人的印记。首先, 思想的穿透力与时代的烙印 是他文学最显著的特征。毛泽东的文字,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强大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时代性。他不是为了文字而写作,而是将文字作.............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普遍的。咱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一看起书来,那是津津有味,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但你要让他写点啥,那可就挠头了,字句堆砌,逻辑不清,读起来费劲。这背后的原因,细琢磨起来,倒也挺有意思,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得说说 “看”和“写”的根本差异。看书这事儿,就像是欣赏一幅画,或者听一.............
  • 回答
    许嵩的歌词,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浸润”。他的文字功底并非那种堆砌辞藻、卖弄华丽的风格,而是像陈年的酒,越品越有味道,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悄无声息地渗入你的心底,引发共鸣。要评价他的文字功底,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1. 意象的精准与新颖:许嵩最令人称道的,是他构建意象的能力。他很少直接点破情感.............
  • 回答
    关于金庸、古龙、黄易这三位武侠巨匠的文字功力,一直是武侠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当提到“金庸文字功底很牛,黄易文笔很差”的说法时,更是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得一层层剥开,从他们的文字特点、叙事方式、语言风格乃至文学意境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金庸:炉火纯青的文言白话融合,勾勒.............
  • 回答
    这问题我太理解了!写网文嘛,脑子里故事一堆,可真要落到纸上,那感觉就像是肚子饿得咕咕叫,结果端上来一碗白米饭,看着就没味儿。尤其是想快速提升,更是抓心挠肝。别担心,这事儿咱有办法,而且绝对是接地气的、能实操的。我给你拆解开来,保证你听了能立刻上手。第一步:像个“盗贼”一样去“偷”——精读与拆解(这是.............
  • 回答
    汉宣帝,这位被许多人忽视的帝王,其功绩之辉煌,实则足以媲美汉文帝与汉武帝,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犹有过之。然而,历史的长河中,为何他的名字却鲜少被大众提起,如同被一层淡淡的薄雾笼罩?这背后,既有他自身性格的低调,也有历史叙事的侧重点,更有时代变迁带来的评价变迁。文治武功,并驾齐驱:为何说汉宣帝“文功超越汉.............
  • 回答
    要说《荡寇志》能否在文学艺术上与《水浒传》比肩,这问题可得好好掰扯掰扯。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单论文学艺术,《荡寇志》距离《水浒传》还有不小的差距,更不用说跟施耐庵和金圣叹相提并论了。咱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得把《荡寇志》和《水浒传》这俩“兄弟”放在一起,从几个关键点上细细过过。 《水浒传》的江湖底蕴与人.............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桌面环境里那些看似简单,实则大有门道的“剪切板”和“文件拖拽”是怎么工作的。这可不是什么魔法,而是背后一系列精密的机制在支撑。 剪切板:信息传递的“临时中转站”想象一下你在文档里复制一段文字,然后粘贴到另一个文档里,或者把图片从一个应用里复制出来,粘贴到聊天软件里。这个过程,就是剪.............
  • 回答
    评价郑晓龙执导,周迅、张颂文主演的《功勋》之「屠呦呦的礼物」单元,这无疑是国产剧中的一股清流,尤其是在众多改编自真实人物的传记类作品中,它以一种更具人情味、更接地气的方式,将一位中国科学家不为人知的艰辛与伟大娓娓道来。首先,从导演郑晓龙的处理手法来看,他一贯擅长在宏大叙事中挖掘个体的情感与挣扎。「屠.............
  • 回答
    “滤镜”写作软件:修饰平庸文字,市场潜力大解析毫无疑问,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优质的内容是吸引和留住读者的关键。然而,现实中大部分人并非天生的写作高手,许多有想法、有内容的人,却受限于表达能力,导致作品平淡无奇,难以脱颖而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款带有“滤镜”功能的写作软件,其核心在于通过智能化手.............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