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索尼这家公司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回答
索尼,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家喻户晓的名字,它之所以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绝非偶然,而是其数十载如一日对创新、质量、娱乐体验以及社会责任的不懈追求所铸就的。要详细讲述索尼的伟大之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深入剖析:

一、 持续不断的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变革:

开创性产品的诞生与市场引领: 索尼是名副其实的创新基因公司,其历史充满了“第一”的记录。
Walkman(随身听): 在Walkman诞生之前,音乐是固定场所的体验。索尼凭借这款小型、便携式磁带播放器,彻底改变了人们聆听音乐的方式,开创了“个人音乐”时代。它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影响了全球数代人。
Betamax/VHS之争: 尽管在商业上最终败给了VHS,但索尼的Betamax在技术上拥有更高的画质和音质,这体现了索尼对技术领先和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即便面临商业挑战,也从未放弃对卓越性能的探索。
CD(光盘)的普及: 索尼与飞利浦共同开发的CD标准,革新了音乐的存储和播放方式,开启了数字音频时代,并为后续的数字娱乐奠定了基础。
PlayStation系列游戏主机: PlayStation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电子游戏产业的格局。它将游戏从简单的娱乐提升到了一种艺术形式和成熟的产业,通过强大的硬件性能、高质量的游戏内容以及对第三方开发者的支持,成功吸引了全球亿万玩家,并至今保持着领先地位。
数码相机领域的先驱: 从早期的 Mavica 系列到如今的 Alpha 系列微单相机,索尼在数码影像领域始终站在前沿,其Exmor CMOS传感器、BIONZ图像处理器等核心技术,定义了现代数码相机的性能标杆,赢得了专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的广泛赞誉。
OLED电视的普及和推动: 索尼是OLED电视技术的坚定推动者,其BRAVIA OLED系列电视以卓越的画质、色彩表现和对比度,重新定义了家庭影音体验,引领了高端电视市场的发展方向。

跨界整合与技术融合: 索尼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它不仅仅满足于在单一领域创新,更擅长将不同领域的尖端技术进行融合,创造出全新的用户体验。例如,将影像技术与游戏体验结合,将音频技术与移动设备深度整合,这种跨界能力是其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二、 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塑造信赖品牌:

“SCI”品控理念: 索尼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推崇“Sony Quality is First”的理念。无论是早期的电器产品,还是如今的高端电子设备,索尼都力求在设计、制造、性能、耐用性等方面达到最高标准。这种对细节的把控和对卓越品质的坚持,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高度信任和忠诚度。
精湛的工艺与人性化设计: 索尼的产品往往拥有精美的外观设计和人性化的操作体验。工程师们不仅关注技术的先进性,更注重用户的使用感受,将科技与美学完美结合,让产品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 构建多元化的娱乐生态,提供全方位体验:

从硬件到内容的整合者: 索尼并非仅仅是一个硬件制造商,它更是一个拥有强大内容制作和发行能力的娱乐巨头。
索尼音乐娱乐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拥有全球最大的音乐目录之一,签约众多世界级艺术家,在音乐产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索尼影业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制作和发行了无数经典电影和电视剧,旗下拥有哥伦比亚影业、三叉戟电影公司等著名工作室,是全球电影产业的重要力量。
PlayStation Studios: 专注于开发高质量的游戏内容,推出了一系列备受好评的独占游戏,如《战神》、《最后生还者》、《漫威蜘蛛侠》等,这些游戏不仅为PlayStation平台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也成为索尼娱乐帝国的重要支柱。
构建封闭而又开放的生态系统: 索尼的娱乐生态系统既有其封闭性(例如PlayStation平台的游戏内容),又通过其强大的内容IP和技术优势,能够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和内容创作者,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圈。

四、 社会责任感与可持续发展:

环保理念的实践者: 索尼积极践行环保理念,致力于减少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在产品包装、能源效率和材料使用等方面都设定了严格的标准。
回馈社会的企业公民: 索尼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支持教育、文化和社区发展,以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回馈社会。

五、 持续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象征:

一代人的记忆与情感寄托: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索尼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承载着他们年轻时的美好回忆。Walkman、PlayStation、Trinitron电视等产品,都成为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符号。
追求梦想的象征: “SCI”的品控理念,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卓越品质的执着,使得索尼在消费者心中成为了一个代表着梦想和科技力量的品牌。

然而,伟大的公司也并非没有挑战和争议:

“九龙一凤”的战略调整: 索尼也经历过战略调整的阵痛,例如在移动通讯领域的失利,以及近年来对业务结构的优化。这些挑战也促使索尼不断反思和改进。
市场竞争的压力: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索尼也面临着来自苹果、三星、微软等众多科技巨头的强大竞争压力。

总结来说,索尼的伟大之处在于其:

深刻的创新基因和持续的科技突破能力。
对产品质量近乎偏执的追求,铸就了消费者的高度信赖。
成功构建了以硬件为载体,内容为核心的多元化娱乐生态系统。
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深远的市场影响力以及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品牌印记。

索尼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创新、品质、梦想和对极致追求的传奇。它证明了,一家公司要想取得长久的伟大,不仅需要领先的技术,更需要深刻理解消费者需求,并不断挑战自我,为世界带来更美好的产品和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

2020年7月18日,《新闻联播》改版,全面高清化。索尼标清系统退出历史舞台。见证历史。


原回答:

为了确保每晚七点整中国人民可以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索尼为央视保留了一套广播级标清数码磁带生产线。

央视绝大部分节目录制和编辑都已经淘汰了标清数码磁带系统,改用全文件化的网络制播。唯独《新闻联播》还在继续使用,这也是为什么你看演播室内主播讲话的画面是高清的16:9,一到外景录影,画面就出了两个黑边变成了4:3的标清。

就这一个节目,磁带的用量也是不小的。按规定,一盒磁带永远只能装一条素材,哪怕就几秒钟。播出带绝对是只用一次,绝不能擦了复用,全部要封存的。素材带、编辑带一般情况下也只用一次,擦了复用的我还没见过。为什么这么浪费?想象一下带子没擦干净,陈旧画面突然乱入或者有伪影···

不管你认同还是不认同,央视新闻尤其是《新闻联播》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政治的象征,一丁点异常,就可能引发各种联想,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央视不仅大门是武警把守,进楼还有一道武警,楼内新闻直播区门口再加一道武警,特殊时期都是荷枪实弹的。

为什么不换代?你知道《新闻联播》主播年龄大了需要戴眼镜,都需要报中办批的吗?

与网络制播系统相比,磁带系统也有其独特的安全性。

没有索尼,就没有中国的电视事业。4K甚至8K,能提供让央视放心使用的整套解决方案的,除了索尼,还能有谁?

反日砸车那会儿,我们台内大家有个玩笑话:千万要把那帮人挡在门外,他们要是进来,能从地下室砸到天线塔尖,都是日货!

user avatar

爸爸妈妈结婚前买的索尼音响套装,再过一个月我整20岁

https://www.zhihu.com/video/950897983882076160


再补一个

https://www.zhihu.com/video/987765684922818560
user avatar

以自身航母级企业之力钻研小众发烧领域,也算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了,反观苹果做的都是消费级产品,谈何高冷。

索尼是家真正有情怀的企业,情怀都融入在产品中而不是天天挂在嘴上,难能可贵!

user avatar

In Sony We Trust.


这是原版。这个问题被复制到几个索尼相关的帖子下面了。



作为一个索尼粉,使用过不少索尼的产品例如摄像机,手机等等,也跟进研究索尼好几年了。我发现索尼连续多年亏损、乃至于发展到卖资产,剥离和关闭许多业务,大规模裁员,是由于许多日企存在一个痼疾,和日本的民族性格相吻合的痼疾,就是偏执


这种日本式骄傲或者偏执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索尼从来不跟随潮流,因为它始终坚信自己能引领潮流。


以超级大公司之力,生产一些小批量的小众产品,是导致盈利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你开发一件产品,需要巨大的开发费用,这些是都要用均摊到每件售出产品的价格去弥补的。详见成本会计。他们开发的时候是先预估了一个盈亏平衡销售量,例如卖10件才能不亏,但他们的一些产品,作为一件小众发烧级的产品,根本卖不到那个盈亏平衡点,要想回本,价格还要提升。企业要想盈利,产品要从发烧级转为市场消费级。要么在产品部门实行差异化战略推出平民消费级的乞丐版拉动销售量,要么在营销部门大打广告,让大家割肾去买。日本人固执地相信一点,就是强者为王,崇敬忍者式沉默的强者。索尼无疑是沉默的强者,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如果说在卡带的时代,大家都觉得玩walkman很牛,但到了mp3的年代,你还在研究怎么把walkman做得更极致,倒带速度快两倍,音质更好听,那就好比1944年盟军广泛装备冲锋枪的时候,你日本皇军还偏执地研究如何把单发手动的三八式步枪做得更方便好用,精度更好,如何把武士刀打磨得更加锋利,是注定要败得很惨的。

另外,索尼采用的是地产地销的政策,其许多产品的装配制造工厂在美国,欧洲,日本,而没有在劳动力相对便宜的中国等国家,直到近些年才开始投入大量成本在中国建设工厂。这些发达地区巨大的应付职工薪酬和生产成本直接吞噬了索尼的利润,以手机部门为例,乞丐机型并不是那么多,走的是中高端路线,因为成本下不来,并且即使是中高端路线,也不挣钱。

再者,索尼是有名的内斗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很差,部门管理存在问题。例如walkman的许多技术出于某些原因,并没有分享给手机部门,也造成了同一项技术的横向应用性差,直接提高了与这些技术相关的机器的均摊研发成本。

以手机为例,索尼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够,最近推出的几款z系列旗舰机都是主打三防功能,为了达到防水级别牺牲了很多硬件配置,例如外放的音质,但是手机这类产品在应用中对三防的需求并非那么强烈。属于对客户需求的导向分析有误

并且由于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垄断地位,索尼曾一度在其数码摄录设备上使用非标准的接口,也削弱了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再次,索尼作为一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其销售和服务部门在国内是一个相当大的短板,基本上在大部分二三线城市都难以见到索尼的销售和售后点。这就好比用进口车的高帅富们,买了车不坏还好,坏了没办法修,修了换不了件,真是让人充满感动。现在看来,索尼最无能的部门就是它的销售部门。作为一个力挺索尼的消费者,也作为一个研究公司治理的学生,我不明白他们的销售部门到底在想什么。

索尼执着于开发技术,却疏于开发市场。例如,索尼笔记本vaio的娱乐功能是同类笔记本中最好的,但vaio却亏损严重乃至于被剥离。索尼制造的产品都是不计成本地追求最好的,并因此造成了价格居高不下,销售量低迷的窘境,因此它却陷入了越好越亏,亏了之后它努力做得更好,更好更亏的怪圈。

华为并不那么执着于开发技术,但人家开发了发展中国家市场,培育了消费需求,因此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公司,稳定成长为世界通讯巨头。

注意:是稳定成长,这点十分重要,甚至重要过获取超额利润本身。因为一个企业没有利润是痛苦的,但不能稳定而正常地成长,却是随时可能致命的。

三星的产品,我认为技术上并不如索尼出色(个人意见),但三星每年的广告费用达到惊人的几百亿美元。所以,虽然这是一家产品族比较杂乱的企业,但三星的销量和占有率一直很不错。诸位三星的消费者,请你们算算一部手机里面,价格构成中有多少是广告费用。

反观索尼,一直执着于技术,不计成本、不看潮流地在研发顶尖产品上投入,对营销和客户需求不闻不问,造成它生产了最优秀的产品的同时,遭受了连续多年的亏损。

我记得中学的时候学到一篇课文,说两兄弟做靴子,做出了最好的靴子,但是却因为固执地做靴子,不会经营,只去不停做靴子,最后饿死了。最后一句话是,他们做了顶好的靴子。

这篇文章给我的体验,与课文想塑造的靴匠的正面形象完全相反,我认为他们这样是固步自封的。索尼的老爷子们,跟这个做靴子的鞋匠,一样一样的,如果不去改变自己的经营哲学,索尼一样会饿死。

在《财富》杂志发布的2011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索尼以83,844.8百万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排行榜第73名。但它的利润为-3,030百万美元。

当然,这部分中大概有部分是因为日元升值带来的汇兑损失(之前索尼资产的七成在海外,学会计就知道怎么一回事了)这部分损失与经营没关系,只是汇率的原因罢了。可是这它亏损的非常次要的原因之一。


我认为,索尼最正确的决策就是卖保险。保险的利润填补了其余一些部门的亏损无底洞。忍不住黑一下:索尼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家把数码产品做到世界领先的保险公司。

不过,尽管索尼充满了不关注形势的偏执,我还是对索尼这样一家执着的公司充满了敬意。正是因为索尼的这份日本人特有的偏执,在苹果已经有三年没更新 iPod 产品线,甚至停产了其音质最受推崇的 iPod classic 的情况下,索尼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更新着自家 Walkman 新品,他们正如他们的广告语所说的那样:“For Music Lovers,By Music Lovers”(有引用)

我在广州太古汇试用过索尼的家庭影院,那音场,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组合音响之一。我也使用索尼的xperia手机,它的两千万像素镜头比我使用过的十来款手机中的任何一款都出色。

索尼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摩托罗拉,柯达和诺基亚也是。伟大的公司有一些共同的特质,他们都有些自己深深坚持的朴素企业哲学,不愿意迎合世俗,想把一脉相承的产品做到极致,我想,这大概才是情怀的最动人注解吧。

索尼的机器的独特的东方工业设计感,按钮和接口的排列,拆开机内部打磨,走线工整,无不体现这家企业那种日本式的用心。


只有日本人和德国人,才造得出这么具有心灵的智慧的产品。

最近正在读华为的案例,与索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十分注重抓住大多数客户群体的体验和需求。用过价格达七千人民币的walkman的和索尼手机的都知道,硬件做的不错,但是软件方面,很多对中国用户的实际的功能有缺失。而且,七千块的walkman,有多少人会买呢?即使真正爱音乐的人会不计成本地去买,这样的人足够填平walkman巨大的开发成本并带来利润么?这方面,华为和步步高做得是真心好。华为和步步高在中国的低价抢占中低端市场政策和地毯式轰炸营销、让利与经销商的政策,可圈可点,十分有效。我用过步步高的两款安卓手机,都是移动公司赠的,便宜又流畅,摔摔碰碰没问题,电池待机能三天,关键是有许多适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软件设计,属于没什么亮点但性价比非常高的机器,拿着做备用机非常棒,牢牢抓住了中低端市场消费者的心。这方面,索尼做得太不够。他们没有看到,失去了中国市场,不关注用户体验,不关注新兴市场用户需求,一味追求高端和小众市场,无异于自杀。

华为的企业文化是一切以客户为中心,而索尼的文化是飞蛾扑火般的执着。专注而执着于技术,是索尼的企业文化,是索尼成功的法宝,也是导致索尼覆灭的原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索尼如果这样继续坚持下去的话,会破产,但是仍旧不失为一家神话般的公司。一个索尼粉深情地写道:

相机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画幅微单A7
电视有4k的代表作X9400C
手机有大法工业设计结晶Z3
耳放有配合自家设备无限加成的PHA-3
耳机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Z7
播放器入门的有A17、发烧的有D100

游戏机有全世界都在畅销的PS4
还有独享电影院的头戴显示器HMZ-T3
和暂未发售的虚拟现实设备Project Morpheus

深情归深情,索尼不改变,靠卖祖产,还是会败。

销售额巨大,但利润上不来,这企业有问题。这说明,亏损原因并不是因为产品不好(强劲的销售额证明了这一切),而是因为不合潮流的亏损业务拖累了盈利业务。


不及时转变思维,抓大放小,不行。穿新鞋走老路,更不行。

日本人习惯把小而精的东西做得精益求精,但往往常常宅于一隅,固执于自己的小世界中,并因此错过一片片海洋。

观操守在利害时。索尼就像一个坚持操守的老武士,不闻利害之变,拿着最锋利的刀剑,遵从自己内心的早已不合时宜的道德律,正在面临着拿着快枪的竞争对手的挑战。但是,杀死这样的武士,或者被这样的对手杀死,都将是一种荣耀。

伴随着领导层的变更,索尼最近在剥离资产,实现转型,第三季度的财报也实现了盈利。索尼究竟要往何处去,我们拭目以待。


(我是因为通讯录被索尼手机搞没有了想吐槽一下它的界面,也是不怎么严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