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会向下延展这么长?

回答
你想知道阿拉斯加那漫长的地质“身躯”是如何形成的,对吧?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地质学中非常宏大且迷人的几个方面,比如板块构造、火山活动,还有地球内部的运动。

首先,我们得明白,阿拉斯加并非一夜之间就出现在那里的。它是一系列漫长地质过程的产物,而驱动这一切的核心力量,就是板块构造。

地球的表面并非一体,而是由几块巨大的、像拼图碎片一样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一直在缓慢地移动,相互挤压、碰撞、拉开,或者相互滑动。阿拉斯加就坐落在几个主要构造板块的交汇处,特别是太平洋板块(Navarin Basin Plate, and the Explorer Plate too) 和北美板块。

想象一下,太平洋板块正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以一种叫做“俯冲”的方式,缓慢地向北、向西,滑到北美板块的下方。这个过程发生在阿留申群岛和阿留申海沟一带。当一块海洋板块(比如太平洋板块)滑入另一块大陆板块(比如北美板块)下方时,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1. 摩擦与加热: 俯冲下去的海洋板块,因为富含水分和易挥发的物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会释放出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会降低上方地幔的熔点,导致岩浆的生成。

2. 火山活动: 生成的岩浆比周围的岩石轻,会慢慢上升,穿透地壳,最终在地表形成火山。这就是为什么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南部海岸线,尤其是环太平洋火山带的一部分,有如此密集的火山活动。这些火山活动不仅仅是在“冒烟”,它们也在不断地将地下的物质带到地表,为陆地的形成和扩张添砖加瓦。

3. 地震: 俯冲带是地球上地震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板块之间的剧烈摩擦和能量释放,导致了大量的地震,包括一些非常强大的“逆冲断层地震”。这些地震也在不断地塑造着地貌,抬升和扭曲着地壳。

现在,为什么会“向下延展这么长”呢?这主要是因为阿拉斯加的形成是一个沿着北美板块边缘漫长区域发生的事件。俯冲作用并非只集中在一个点,而是沿着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板块交界的一个巨大的弧形区域持续进行。

我们可以把阿拉斯加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堆积场”或者“拼贴画”。太平洋板块在不断地向北美板块“喂食”,将海洋地壳带入地幔,同时在地表留下火山岛弧(阿留申群岛就是典型的例子)和陆地沉积物。这些过程经过数百万年的积累,就形成了阿拉斯加那既有高山又有火山,地质构造复杂的漫长区域。

此外,阿拉斯加的形状也受到了古老的陆块和地体(terranes)的影响。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有一些小的陆地块、火山岛链或者其他地质构造,它们并非最初是北美大陆的一部分。这些“外来地体”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岛屿,随着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最终被“撞”到北美板块的边缘,并被挤压、合并到一起。这个过程就像是在一块大画布上,不断地粘贴和融合一些更小的画布,最终形成了一片广阔而多样的土地。

阿拉斯加的“长”,实际上是多种地质力量长期作用的结果:

持续的俯冲作用 提供了形成和塑造地表的能量和物质。
板块碰撞 将地球上的各种地质单元“粘合”在一起。
火山活动 不断地在增加地表的体积和海拔。
古老地体的拼贴合并 创造了其复杂的地下结构和多样的地质特征。

所以,阿拉斯加那标志性的长条形状,并不是某个单一事件造成的,而是地球板块运动亿万年以来,在特定区域持续互动、累积、碰撞、挤压的生动写照。它就像地球在不断生长,而阿拉斯加正是这个生长过程中,在某个特定边界上留下的一个尤为突出且漫长的痕迹。

希望这样的解释能让你对阿拉斯加地质形成的漫长和复杂有更深的理解。这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州名,更是地球生命史中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开始,是俄国的商人兼猎人为了毛皮跑去阿拉斯加,一路南下给海獭海狸们开断子绝孙枪,这是18世纪后期的事。

走着走着,俄国人发现西班牙人和原住民在美洲西海岸的势力弱不禁风,所以突然就走到了旧金山以北,并于1812年建立了罗斯堡据点——他们不会知道南下的征程将在此告一段落。

蓝点处就是罗斯堡,后来俄国人把它卖给了美国淘金者

此时安顿下来的英国人和美国人也扩张到了这里,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很快就占据了人数优势。而且俄国人竭泽而渔的事情干得不少,英国人和美国人又一起来凑热闹打猎,海獭河狸什么的被杀得七七八八,老毛子很快就发现毛皮生意无利可图,逐渐离开了这里。

虽然两边都看不顺眼对方,但英国人和美国人此时还是决定一致对外,联合建立俄勒冈地区先把地占下来再说,这区域一路延伸到55°N。

黑框围起来的就是俄勒冈地区的北端,后来以49°N为界,北边给英国,南边给美国,也就是如今的美加边界。

反正对俄国人来说这些土地也是鸡肋,于是就跟英国做了个交易,俄国领地退到60°N,也就是阿拉斯加湾的北岸,作为补偿得到了阿拉斯加东部的一些土地,将东边的界线划到了140°W。

大概就是这样。
红线和黑线(现代边界)之间的土地后面又给回英国以换取阿拉斯加湾东部沿岸地区。

但俄国人回头想想发现好像又有点亏,所以提议把140°W和141°W之间的土地还给英国,换取圣伊莱亚斯峰以南、海岸山脉以东的土地,直到55°N,也就是俄勒冈地区北缘,方便他们控制整个阿拉斯加湾来保护自己的商船。英国人反正之前就赚了,给老铁卖个人情以后好做生意,也就答应了要求,这便是阿拉斯加狭地的来历。

红点处为圣伊莱亚斯峰

1867年,美国用720万美元的白菜价把阿拉斯加盘了下来,自然也就继承了这一块看着很突兀的狭地。因为当初签订的条约对于边界的划分描述很模糊,所以加拿大政府要求仔细调查边界,能要回多少是多少。但美国表示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测量了也是浪费人力物力,没有理会加拿大的要求。

蓝线和红线分别是美国和加拿大声称的界线,黄线为最终仲裁结果。

然而随着1898年克朗代克淘金潮的兴盛,这片曾经的荒原价值变得愈发重要,确定边界成了迫切的大事。在几次失败的磋商之后,双方终于决定在1903年通过仲裁法庭解决历史问题。仲裁法庭由3个美国人、2个加拿大人和1个英国人组成,很不巧,这时候英国的外交政策是要舒缓和美国的紧张关系,于是英国代表阿尔维斯通勋爵果断把加拿大卖了,在主要问题上全面支持美国人的主张。尽管最终仲裁结果是一个“折中”的方案,但实际上美国占据了全部的出海口,就是一个美滋滋;加拿大代表气得拒绝签字,但大国之间的利益交换可不会在乎一个自治领的感受,加拿大人只好打碎了牙往肚里吞,美国人也算是报了当年火烧白宫的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想知道阿拉斯加那漫长的地质“身躯”是如何形成的,对吧?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地质学中非常宏大且迷人的几个方面,比如板块构造、火山活动,还有地球内部的运动。首先,我们得明白,阿拉斯加并非一夜之间就出现在那里的。它是一系列漫长地质过程的产物,而驱动这一切的核心力量,就是板块构造。地球的表面并非一体,而是由.............
  • 回答
    美国建造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在二战末期至冷战初期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海军战略与技术发展需求下的产物。要理解她们的建造缘由和评价,需要将她们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建造缘由:特殊需求的集合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大型巡洋舰”(Large Cruiser),其设计和建造的背后,是.............
  • 回答
    山本五十六选择进攻中途岛而非阿拉斯加,其背后逻辑并非单纯地“不打阿拉斯加再北下”,而是一系列战略考量下的最优解,涉及日本海军的整体战略目标、资源限制、以及对战争进程的判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山本的意图和当时的历史背景。首先,我们要明白山本五十六的根本战略目标是什么。珍珠港事件固然是出色的.............
  • 回答
    美国1787年宪法之所以能沿用至今,并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稳定的成文宪法之一,是一个复杂但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其精心设计的结构、对核心原则的坚持、以及历经考验的适应性。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一、 奠定坚实的原则基础:1787年宪法并非凭空出现,.............
  • 回答
    关于“美国的电影票这么便宜”的说法,其实需要辩证地看待。在很多情况下,美国电影票的价格并非普遍意义上的“便宜”,而是相对而言,或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显得更具吸引力。 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1. 收入水平和购买力是关键: 核心原因: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美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整体经.............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文化、社会观念、媒体影响、个人心理以及身体健康等多个层面。要详细探讨为什么美国的胖女生可能比中国的胖女生表现出更高的自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文化与社会接纳度的差异: 美国:多元化和个体主义的文化背景 身体多元化的提倡: 尽管仍存在社会压力,.............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美国的食品价格普遍比中国低这个话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将从宏观经济、农业生产、流通环节、消费习惯、政策补贴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 宏观经济与发展阶段差异1. 发展阶段与人均可支配收入: 美国: 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美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远高于中国。.............
  • 回答
    美国的盟友数量众多,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历史、政治、经济和安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一、历史的遗产:二战后的全球秩序构建这是美国盟友体系形成最核心的基石。 反法西斯同盟的延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与包括英国、法国、苏联(初期)、中国等在.............
  • 回答
    美国派对文化在中国未能像预期的那样普遍流行起来,这背后存在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这些原因既有历史文化层面的差异,也有社会经济和个人观念上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差异: 集体主义 vs. 个人主义: 中国文化: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 回答
    美国大富豪热衷于向基金会捐款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背后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甚至个人哲学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1. 税收优惠(Tax Advantages):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 所得税减免 (Income Tax Deduc.............
  • 回答
    坦克的研发历程可不像某些电子产品那样,一推出就能甩开对手几条街。美国坦克虽然在很多方面都算得上先进,但要说“很大的领先优势”,那得具体分析,而且这个优势并非绝对,甚至在某些维度上会被其他国家的技术所追赶甚至超越。首先,我们得明白,坦克的“领先”并非单一维度的概念,它涉及到火力、防护、机动、信息化以及.............
  • 回答
    美国政府之所以在经济刺激计划中选择直接向普通民众发放现金,这背后既有经济理论的支撑,也有应对特定经济困境的考量,同时还受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经济学原理上来说,直接发钱(通常被称为“普遍基本收入”或更狭义的“经济刺激支票”)是一种非常直接且被认.............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它触及了美国社会文化的深层矛盾。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澄清几个重要的前提:1. “美国的反智主义在世界上最浓厚”是一个带有主观判断的表述,需要审慎对待。 虽然存在反智主义的现象,但将其定义为“最浓厚”可能过于绝对,且难以量化比较。其他国家也存在不同形式的反智主义。然.............
  • 回答
    “红州经济不如蓝州,越红经济越落后”这个说法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察,但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其中的局限性和其他影响因素:一、 核心原因分析: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的差异“红州”和“蓝州”的经济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们在经济结构和发.............
  • 回答
    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宽松)作为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其核心是通过中央银行大规模购买金融资产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期达到降低长期利率、刺激信贷、提振投资和消费的目的。然而,不同经济体在实施QE时效果差异显著,美国的成功与欧洲和日本的相对逊色,背后涉及多重复杂的经济、金.............
  • 回答
    美国种族同化进程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涉及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个人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美国“熔炉”与“沙拉碗”理论的交织与张力: “熔炉”理论(Melting Pot): 传统上,美国推崇的是“熔炉”理论,认为移民及其后裔会逐渐融入主流社会,失.............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关于美国人均GDP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幅超越其他发达国家,这其中蕴含着一些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美国更牛”就能解释。要详细地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需要澄清一点:“大幅超越”这个说法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者需要更精确的定义。 如果我们看绝对数值,美国.............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中美互联网产业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上的一些关键差异。与其说美国巨头“不惦记几捆白菜”,不如说他们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看待和操作“生意”的视角和方式,跟中国互联网巨头有所不同。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要理解“几捆白菜”在这里代表什么。在中国语境下,这可能.............
  • 回答
    美国房价不能像中国那样持续疯涨,这背后涉及一整套与中国截然不同的经济、社会和政策逻辑。这并非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两种发展模式和市场调控思路的体现。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美国市场在这方面显得“不那么给力”:一、 土地所有权和供给模式的根本差异:“别人家的地,我说了不算”这是最核心的差异。在中国.............
  • 回答
    美国的言论自由保护仇恨言论,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的解释和历史演变。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的法律原则、历史背景和哲学理念。核心原则:第一修正案的广泛保护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明确规定:“国会不得制定任何法律……剥夺言论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