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的刺激计划直接给普通人发钱?

回答
美国政府之所以在经济刺激计划中选择直接向普通民众发放现金,这背后既有经济理论的支撑,也有应对特定经济困境的考量,同时还受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首先,从经济学原理上来说,直接发钱(通常被称为“普遍基本收入”或更狭义的“经济刺激支票”)是一种非常直接且被认为有效的需求侧干预手段。 当经济面临衰退或者出现严重的外部冲击(比如疫情)时,核心问题往往是总需求不足。企业不敢投资,消费者因为失业、收入下降或对未来不确定而减少支出,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直接发钱,尤其是给中低收入家庭,他们往往有更高的消费倾向。也就是说,他们拿到这笔钱后,大部分会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支付账单等,这些钱会迅速流入实体经济,被零售商、服务业等接收,从而刺激消费,带动生产,创造就业。这就像给经济的“输血管”直接注入资金,让血液(购买力)能够流动起来。

相比之下,其他刺激方式,比如减税,效果可能没那么立竿见影,特别是如果减税对象是高收入人群,他们可能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或者如果减税是针对企业,资金能否顺利转化为投资或提高员工工资也存在不确定性。此外,增加政府支出,比如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虽然长期效果显著,但从项目规划、招投标到实际建设往往需要很长时间,难以应对眼前的经济骤冷。所以,直接发钱被视为一种快速、高效的“点对点”刺激方式,能迅速提振消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其次,我们得看看具体的经济背景,尤其是最近几次大规模刺激计划的驱动因素——新冠疫情的冲击是关键。 疫情导致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停摆。大量的企业被迫关闭或大幅缩减业务,导致数百万美国人失业或收入锐减。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家庭失去了收入来源,甚至难以支付房租、食物等基本生活开销。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提供“安全网”,防止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崩溃。 直接发钱能够迅速缓解家庭的燃眉之急,防止出现大规模的房屋抵押贷款违约、食品短缺等问题。这不仅仅是为了刺激经济,更是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保障基本民生。想象一下,如果大量人口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经济又何谈复苏?所以,发钱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了“救助”的功能。

第三,政治和政治经济学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在美国这样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中,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特别是大规模地直接向民众发钱,并非没有争议。但每一次的刺激计划背后,都有复杂的政治博弈。

“直接发钱”之所以能够成为选项并被广泛接受,一方面是因为其经济上的有效性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政治上的吸引力。 对民众而言,收到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因此更容易获得广泛的民意支持,这有助于政府在政治上推动这些措施的通过。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具体的刺激方案上可能会有分歧,但在“救助民众、提振经济”的大方向上,尤其是在危机时刻,达成共识的几率更高,而发钱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直接且易于理解的方式。

此外,在某些特定时期,例如疫情初期,消费支出几乎被冻结,即使有钱也花不出去,但发钱至少能保证家庭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等待经济逐步恢复。而且,很多情况下,给低收入群体发钱,他们消费的比例会更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更大,这符合“精准滴灌”的思路,虽然名字是“普遍”发钱,但往往有收入门槛或针对性,以确保资金流向最需要的人和最可能花出去的人。

当然,直接发钱也并非没有批评声音。有人认为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者会抑制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但从历史经验和应对危机的角度看,在特定时期,这种直接的财政转移支付被认为是应对经济冲击的有效工具之一。它提供了一种机制,将社会财富在危机时期进行再分配,以维持经济体的基本运转和社会稳定。

总而言之,美国刺激计划直接给普通人发钱,是基于经济学上提振需求、快速有效的原则,是为了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导致的经济停摆和民生困难,同时也是政治和社会共识与妥协的结果。它试图在危机时期,通过直接增加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迅速将购买力注入经济,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并为经济复苏奠定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美国玩的是消费驱动,我们玩的是重商主义。这叫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所以美欧家庭储蓄率低,打钱了才能继续消费驱动;中国家庭储蓄率高,给企业减税费才能稳定就业。结果是美欧零售复苏早于中国,中国生产复苏早于美欧。

也想分钱?重商主义,血汗工厂滴干活!





user avatar

因为普通人都处于一个“欠钱”的状态,大规模还不上钱就会被扫地出门流落街头,引发社会动荡。

所谓“发钱”,本质上的作用是帮民众免除一部分债务,避免他们直接破产而已。

当然给大企业的救助也是同样的逻辑,所以给民众发的钱数量上远不如给大企业的救助多。因为这本质是个“按需发钱”的过程,民众只需要几百一千美元就能避免破产,而大企业就需要几千亿美元才能。核心思想是避免你破产。

user avatar

最新刺激协议的主要作用大致有五:一是避免经济严重衰退。此前一系列经济救助计划的确使得美国经济在五六月份实现了较快复苏,不过这种复苏已经明显放缓。美国朝野的共识是,如果未来美国政府没有出台进一步的经济救助计划,那么美国经济改善的步伐将会持续放缓,直至陷入衰退。


二是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该刺激计划预计将投入高达3300亿美元的小企业援助,确保小企业从联邦政府获得所需援助。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救济措施,就有可能造成数以万计的小企业的永久性损失,随之而来的将是数百万美国人的经济困难,以及抗疫的不必要延误。调查显示,14%的小企业目前正计划裁员,高于7月和9月的9%,62%的小企业主认为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还未到来。


三是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由于失业、收入断崖式下降等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下降。美国11月非农部门新增就业岗位24.5万个,是今年5月就业增长由负转正后的最低水平,也是连续第5个月就业增长放缓。目前,美国超过1/3的失业者已经失业27周甚至更久。


四是救助贫困人口。11月美国的贫困率已经升至11.7%,较6月上升2.4个百分点,共有约780万美国人陷入贫困。这是自统计贫困率以来60年内的最大一次增幅。


五是缓解消费持续恶化的压力。报告显示,美国11月零售销售跌幅远超预期,消费者和商业服务的支出比一年前下降约20%,餐厅预订情况同比下降约6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政府之所以在经济刺激计划中选择直接向普通民众发放现金,这背后既有经济理论的支撑,也有应对特定经济困境的考量,同时还受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经济学原理上来说,直接发钱(通常被称为“普遍基本收入”或更狭义的“经济刺激支票”)是一种非常直接且被认.............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两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结构性差异以及应对危机的方式,非常有意思。要说美国能“一次又一次”走出危机,而日本“一刺破泡沫就再也没起来”,这虽然是个概括性的说法,背后确实有其道理。但说日本“再也没起来”可能有点过于绝对,更准确的说法是,日本经济在泡沫破裂后,长期处于一种低增长、低通胀甚至通.............
  • 回答
    特朗普时期和拜登时期推出的财政刺激计划在推高美债收益率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经济环境、市场预期、央行政策以及刺激计划本身的性质。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这些表层信息,看看经济肌理深处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债收益率不仅仅是政府发债的简单结果,它更是市场对未来通胀、.............
  • 回答
    看到美国通过了1.9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很多人心里都会咯噔一下,尤其是我们这些在全球经济浪潮里的小鱼小虾。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它的影响,别说我们普通人了,连华尔街的那些大老们都得仔细算计一番。要说对咱们生活有什么具体影响,那得从几个层面说。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可能就是物价的上涨。你可以想象一下,美国政.............
  • 回答
    美国在2020年1月3日刺杀伊朗少将卡西姆·苏莱曼尼,是美伊关系中一个极其敏感和爆炸性的事件,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长期的恩怨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的推动。要详细解释美国为何做出这一决定,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直接导火索和美国官方的解释: 针对美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军事设施发动袭击的威.............
  • 回答
    美国某州为鼓励居民接种新冠疫苗,推出“打疫苗送枪”的奖励计划,这确实是个颇具争议且充满戏剧性的话题。从这个现象出发,我们可以深入剖析出不少反映美国社会深层矛盾和独特文化印记的问题。首先,这直接暴露了美国枪支文化根深蒂固的现实。在美国,枪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与自由、权利、自卫等概念紧密相连,是许多人.............
  • 回答
    美国推出的 1.9 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就好比给本来就有些发烫的经济引擎又猛加了一把油,这其中涉及的“油”就是实实在在的财政资金,而美联储的政策,就像是给这个引擎的运转速度和“温度”(通胀)设定一个上限和节奏的“调控者”。这两者的互动,注定会给市场带来一连串的化学反应。对美联储政策的潜在影响:首先.............
  • 回答
    美国通过《美国竞争法案》(U.S. Competition Act)拨款520亿美元“刺激芯片生产”,这是美国政府在半导体领域的一次重大战略举措,旨在提升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竞争力。该法案的影响涉及技术、经济、国际关系、供应链等多个维度,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案的核心内容与目标1. 资金用途 .............
  • 回答
    在美国,刺杀总统是一项极其严重的罪行,其罪名和法律后果都非常严厉。简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项“罪名”,而是触犯了多项联邦法律,并且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核心罪名:叛国罪(Treason)美国宪法第三条第一款明确定义了叛国罪:“叛国罪,即向合众国宣战,或归附其敌,助其敌以兵刃、金钱或其他资助。非有两名证人.............
  • 回答
    美国1787年宪法之所以能沿用至今,并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稳定的成文宪法之一,是一个复杂但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其精心设计的结构、对核心原则的坚持、以及历经考验的适应性。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一、 奠定坚实的原则基础:1787年宪法并非凭空出现,.............
  • 回答
    关于“美国的电影票这么便宜”的说法,其实需要辩证地看待。在很多情况下,美国电影票的价格并非普遍意义上的“便宜”,而是相对而言,或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显得更具吸引力。 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1. 收入水平和购买力是关键: 核心原因: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美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整体经.............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文化、社会观念、媒体影响、个人心理以及身体健康等多个层面。要详细探讨为什么美国的胖女生可能比中国的胖女生表现出更高的自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文化与社会接纳度的差异: 美国:多元化和个体主义的文化背景 身体多元化的提倡: 尽管仍存在社会压力,.............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美国的食品价格普遍比中国低这个话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将从宏观经济、农业生产、流通环节、消费习惯、政策补贴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 宏观经济与发展阶段差异1. 发展阶段与人均可支配收入: 美国: 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美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远高于中国。.............
  • 回答
    美国的盟友数量众多,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历史、政治、经济和安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一、历史的遗产:二战后的全球秩序构建这是美国盟友体系形成最核心的基石。 反法西斯同盟的延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与包括英国、法国、苏联(初期)、中国等在.............
  • 回答
    美国派对文化在中国未能像预期的那样普遍流行起来,这背后存在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这些原因既有历史文化层面的差异,也有社会经济和个人观念上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差异: 集体主义 vs. 个人主义: 中国文化: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 回答
    美国大富豪热衷于向基金会捐款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背后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甚至个人哲学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1. 税收优惠(Tax Advantages):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 所得税减免 (Income Tax Deduc.............
  • 回答
    坦克的研发历程可不像某些电子产品那样,一推出就能甩开对手几条街。美国坦克虽然在很多方面都算得上先进,但要说“很大的领先优势”,那得具体分析,而且这个优势并非绝对,甚至在某些维度上会被其他国家的技术所追赶甚至超越。首先,我们得明白,坦克的“领先”并非单一维度的概念,它涉及到火力、防护、机动、信息化以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它触及了美国社会文化的深层矛盾。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澄清几个重要的前提:1. “美国的反智主义在世界上最浓厚”是一个带有主观判断的表述,需要审慎对待。 虽然存在反智主义的现象,但将其定义为“最浓厚”可能过于绝对,且难以量化比较。其他国家也存在不同形式的反智主义。然.............
  • 回答
    “红州经济不如蓝州,越红经济越落后”这个说法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察,但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其中的局限性和其他影响因素:一、 核心原因分析: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的差异“红州”和“蓝州”的经济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们在经济结构和发.............
  • 回答
    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宽松)作为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其核心是通过中央银行大规模购买金融资产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期达到降低长期利率、刺激信贷、提振投资和消费的目的。然而,不同经济体在实施QE时效果差异显著,美国的成功与欧洲和日本的相对逊色,背后涉及多重复杂的经济、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