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的反智主义在世界上最浓厚,但是科学和教育在世界上却是是数一数二的?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它触及了美国社会文化的深层矛盾。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澄清几个重要的前提:

1. “美国的反智主义在世界上最浓厚”是一个带有主观判断的表述,需要审慎对待。 虽然存在反智主义的现象,但将其定义为“最浓厚”可能过于绝对,且难以量化比较。其他国家也存在不同形式的反智主义。然而,美国的反智主义确实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广泛的影响力,值得深入探讨。
2. 科学和教育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地位是普遍认可的。 美国在科研投入、诺贝尔奖数量、顶尖大学数量和质量、科技创新等方面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基于这些前提,我们可以尝试解释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美国反智主义的来源与表现:

美国的反智主义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政治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历史渊源:
边疆精神与实用主义: 美国早期建国过程中,强调的是实用技能、动手能力和面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知识和学术研究在许多拓荒者眼中可能不如直接的生存技能重要。这种“学以致用”的实用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后来的反智主义所继承。
宗教复兴与民粹主义的结合: 在美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某些宗教群体中,对科学和理性主义存在警惕,认为它们可能挑战宗教信仰。同时,民粹主义运动常常将精英、学者视为脱离群众、傲慢无知的代表,煽动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任。
个人主义与反权威: 强烈的个人主义文化使得一些美国人对任何形式的权威,包括学术权威和专家意见,都持怀疑态度。他们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直觉、常识或个人经验,而非来自“象牙塔”的理论。

文化表现:
“常识”的至高无上: 美国文化中,“常识”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一些人认为,经过大学教育获得的知识可能脱离现实,而普通人的“常识”反而更可靠。
对“精英”的疏离与敌意: 存在一种普遍的担忧,即知识分子和学术精英可能脱离大众,形成一个封闭的、不关心普通人疾苦的群体。这种疏离感容易转化为敌意,使得人们对他们的观点持抵触态度。
媒体的影响: 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在放大和传播反智观点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政治人物、意见领袖故意利用“反精英”、“反科学”的口号来吸引选票或流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甚至扭曲为“真相与谎言”的对抗。
对复杂性的回避: 现代科学和许多社会议题都极其复杂,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和细致的分析才能理解。反智主义倾向于回避这种复杂性,追求简单、二元的答案,往往更容易获得广泛认同。

社会与政治因素:
党派极化: 在当代美国,科学和教育议题常常被政治化。例如,气候变化、疫苗接种、进化论等,都可能成为左右翼政治斗争的焦点,使得科学事实本身被贴上党派标签,继而被不同政治立场的群体所排斥。
经济不平等与社会阶层固化: 随着经济不平等的加剧,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也可能加剧社会裂痕。一些群体可能觉得自己被排除在高等教育和知识阶层之外,从而对这个阶层产生不满和抵触。
对科学共识的挑战: 当科学研究结果触及到某些既得利益(如化石燃料行业对气候变化研究的抵制)或挑战某些根深蒂固的信念时,就容易引发反智主义的反弹。

二、 科学和教育为何在美国依然领先:

尽管存在反智主义,美国在科学和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这背后有多重驱动因素:

巨大的投入与资源优势:
联邦和私营部门的巨额科研投入: 美国政府(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能源部等)和私营企业(如科技巨头)持续投入巨额资金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世界顶尖大学体系: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密集、最优质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众多世界级大学。这些大学不仅是教育的中心,更是全球科研创新的引擎,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
发达的创新生态系统: 以硅谷为代表的创新生态系统,将大学研究、风险投资、创业企业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创新闭环,不断推动科技进步。

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能力:
开放的移民政策(相对而言): 美国长期以来是全球人才的磁石,吸引了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研究人员和学生前来学习、工作和贡献。这些人才为美国的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学术自由与研究环境: 尽管存在政治压力,美国的学术自由和相对开放的研究环境仍然吸引着全球的学者。

强大的研究基础设施与合作机制:
国家级实验室和研究机构: 美国拥有众多世界领先的国家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为科学家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和优越的研究条件。
产学研合作: 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对“进步”和“创新”的追求: 尽管存在反智主义,美国文化中也存在对进步、创新和解决问题的强烈追求。科技进步被许多人视为提升生活水平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多元文化的包容性(相对而言): 尽管存在挑战,美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能够容纳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土壤。

三、 矛盾的解释:为何反智主义与科学领先并存?

这种矛盾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多个层面并行运作的结果:

1. “反智主义”并非“反科学”或“反教育”的全面否定:
对“精英”的排斥不等于对科学知识本身的否定: 许多反智主义者可能并不完全否定科学原理,而是对被认为是“精英”的科学家、专家、大学体系持有不信任或敌意。他们可能更信任“草根”的智慧或被他们认为是“诚实”的非主流声音。
实用主义的科学消费: 美国社会对能够带来实际利益的科学技术非常热衷,例如医疗技术、互联网、消费电子产品等。他们是科学成果的积极消费者,但可能对基础研究、科学方法论或科学背后的价值体系不那么关注或认可。
教育的二元化: 美国存在精英化的教育体系(顶尖大学)和更加普及化的教育体系。反智主义可能更多地指向前者,而非后者。同时,许多反智主义者可能自身也接受了基础教育,只是对高等教育和特定领域的专家意见持保留态度。

2. 反智主义主要体现在“精英”话语和“专家意见”的接受度上,而非科学实践本身:
反智主义者更倾向于挑战那些需要专业知识才能理解的议题,或者那些被认为是“精英”阶层代言的观点。例如,对气候变化科学的质疑,对政府防疫政策的抵制,对某些社会科学研究结论的不信任。
然而,在技术创新、工程研发、生物医药等领域,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专业知识仍然是绝对核心,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3. 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的影响:
美国社会存在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分层,不同阶层对知识和教育的看法可能存在差异。反智主义可以被视为一种对现有权力结构和知识权威的反抗,或者一种试图重塑话语权的方式。
政治煽动:一些政治团体善于利用反智主义来动员特定选民群体,将科学证据描绘成服务于特定政治议程的工具,从而激发选民的怀疑和抵触情绪。

4. 科学和教育的固有优势难以被轻易撼动:
美国在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领域的优势是长期积累的,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制度保障、人才吸引力以及创新文化之上。这些优势使得美国能够持续产生世界一流的科学成果,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
即便存在反智主义的杂音,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实践的有效性最终会赢得一部分人的认同。而且,许多反智主义者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无意识地接受科学的成果。

总结来说,美国反智主义的存在是其社会文化复杂性的体现,源于历史、文化、社会和政治等多重因素的交织。然而,这种反智主义主要体现在对“精英”和“专家意见”的怀疑与抵触,以及对复杂性问题的简单化处理,而非对科学知识和教育本身的全面否定。同时,美国在科学和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得益于其巨大的资源投入、吸引全球人才的能力、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以及对进步和创新的持续追求。 这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在一个充满张力和矛盾的社会环境中并行存在。

理解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区分“对精英的排斥”与“对科学本身的排斥”,以及认识到美国社会内部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林子大了的确什么鸟都有,美国人口3亿,哪怕只有1%的脑残,算下来也是三百万了。不过你要说美国“最”反智,此话从何而来?

比如兴盛于八九十年代的气功热,算不算反智?

哪怕进入新世纪,气功大大退烧,但是依然有王林这样的大师招摇过市。

当然,马云未必真信一个耍把式卖艺的,花个几百万来获得对方的人脉,这买卖干得过。反正马云最不缺的就是钱。

还有一大类反智的当然就是我老中医了。百万骗子衣食所系,近几年借着民族主义更是甚嚣尘上。

其它还有一些独门绝技比如水变油。

还有青年企业家庞青年和他的水变油2.0版本。

还有民间相信手机基站会产生堪比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

还有各种孕妇防辐射装备,甚至还有宠妻狂魔要求邻居关闭Wifi的

对了,还有各种排油排宿便

各种减肥产品

当然,反智偶尔也会披上“科学”的外衣,量子就是重灾区


此外还有各路野生民科大师各显神通

以上还只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反智,社会人文领域的反智更为严重。懒得说了。

几位老国师基本上臭了街,但是新生代的国师立即补上C位,呵呵。

随便吧,爱咋咋地


晚上有空了再来聊聊,关于现代社会的反智现象,著名科普作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早有专著论述。

在其名作《魔鬼出没的世界里》,详细论述了90年代美国民间普遍存在的反智反科学现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书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有着很高的参考意义。

要说美国有没有反智现象,当然有。最著名的就是地平论支持者Flat-earthers,还有许多一本正经宣称自己被外星人绑架的,还有怀疑登月阴谋论的……然而,关我屁事,看个乐就完了。老祖宗早就说过: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也。

不过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主流群体依然是崇尚科学和创新的,科普作家同样可以成为引人关注的明星。

上面是Bill Nye和神创论支持者Ken Ham的大辩论。辩论至最后Ken Ham已经理屈词穷,来了句I'll defend my belief no matter what. 好吧, suit yourself. 辩论的目的从来也不是说服对手,观众自有公论。

黑人科学家Neil deGrasse Tyson也是科普界的明星。

还有日裔科学家加来道雄,短短42分钟将四大基本力讲得明明白白。

上帝代言人Morgan Freeman解说的穿越虫洞系列。

Netflix出品的Our planet系列,由英国赵忠祥Dvaid Attenborough爵士于九十高龄亲自配音解说。

还有享誉百年的《科学美国人》杂志。

著名科普节目Mythbuster全家福,遗憾的是主持人Grant Imahara已经于去年不幸因脑溢血去世,英年早逝天妒英才。

在互联网兴起之后,也出现了大批美国“民科”自媒体。

著名的有Vsauce

Smarter every day. 主播Destin还就科普节目采访过奥巴马。

顺便一提,Mythbuster的主持人也接受过奥巴马的专门接见。Jamie的造型还真是万年不变。

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频道是Veritasium,主播是澳大利亚人Derek Muller,既然是在说科学和教育,勉强也算进来吧。

其它名气小一点只有一两百万订阅的科普频道比如The action lab, physic girl, practical engineering, stuff made here……这里就不一一点名了。

说到科普教育,还有一个重量级的频道就是Ted-ed,包罗万象。

还有德国人创办的Kurzgesagt,每一期动画都制作精良。

还有不可不提的Khan Academy可汗学院。我闺女最爱看的是可汗学院儿童版。

顶级学府麻省理工MIT也在Youtube上放出了公开课供人免费蹭课。

耶鲁大学不甘落后,最近正在听他家的欧洲史。


以上。如果依然不能解答你的疑惑,那我也没办法了。


俺是个厚道人,这么多人点赞收藏,不多说几句对不起观众。

本来想多说点,想了想还是算了,直接上干货吧。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每个人精力有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只能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内略懂一二。但是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和基础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每一个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可以有效防止自己和家人被轻易忽悠。

首先呢,英语还是一切的基础,可以说是打开宝库大门的钥匙。英语作为国际上的普通话,有全世界的精英共同输出,其丰富程度是其它任何语种所无法比拟的。我的英文算不上好,只是够我自己用了。

这里先推荐一个英文YouTube频道EnglishClass101,门槛不高,基本上有初高中的基础就可以开始听。免费放出的课程就很不错,主要目的是培养语感,等适应了之后就可以开始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来听。

好了,开始放干货。包括前文介绍过的内容也会再详细一点介绍一下。科普无法代替正规系统的学习过程,只是用来了解常识以及保持对于科学的兴趣。

  1. Bright side

内容非常杂,可以说无所不包,他家的节目风格就是广撒网,总能找到你感兴趣的内容。有点像WatchMojo。

2. Kurzgesagt

之前已经简略提过,他家节目最大的特点是特色鲜明的动画风格,可以说过目不忘,时长也基本控制在十分钟左右,短小精悍。非常适合给小孩子科普,我闺女虽然听不懂,但是也能跟着看一两集。

3. Veritasium

澳洲科普界的扛把子,内容以物理学为主,在中文圈也有一定知名度。

4. What IF

知乎上经常有开脑洞的提问,What if就是走的这路子,抽干地中海会怎么样,地木相撞会如何,太阳系里闯入一个黑洞会怎样?

5. The Action Lab

动手派的科普播主,在知乎上我也见到有答主搬运他的视频。连水印都不留,做人要厚道一点。

6. Ted Ed

属于如雷贯耳了。还有一些兄弟频道,不一一介绍了。

7. Stuff Made Here

去年才开始关注的一个频道,目前内容还不是很多,属于工科DIY大神,最新产品是一个可以咬烂螺母的Nutcracker。强烈推荐一下。

8. Steve Mould

也是新近关注的一个频道,跟The Action Lab TAL有点类似。

9. After Skool

动画科普频道,风格有点类似早期的ASAP。

10. ASAP Science

说曹操曹操就到,属于我早期订阅的频道之一,最近看得不多了,先恭喜一下千万订阅目标达成。早期的节目风格以动画为主,近期看来是改成真人出镜了。

上图是早期的动画风格,辨识度很高。科普内容以生物学、心理学为主。

11. 李永乐

几乎是硕果仅存的中文科普,最新节目貌似改走偶像路线了?

12. Minute Physics

特点是主播多才多艺,科普之余偶尔还会拿起曼陀林来一段,颇有爱老之风。

13. Physic is fun

与其说是科普,更像是一个带货频道。

14. Physics videos by Eugene Khutoransky

也算个老牌科普频道了,主要用3D动画来讲解理论物理,内容讲得很好,动画做得有点学画三年那味儿。

15. Geo History

史地科普频道,特色是利用地图讲解,简单明了,而且提供了俄语和西语版本,有学二外需求的可以关注一波。

16. Practical Engineer

建筑工程学科普的老大。

17. Colin Furze

英国的快手手工耿,玩的路子野多了。

18. 3Blue 1Brown

@nora ,感谢评论区提醒,数学科普的扛把子。数学外行如我听起来有点费劲。

19. BBC Earth

BBC和Discovery作为传统纪录片的少林武当,其实拿出来放在YouTube上的内容并不多,基本都是用来吊人胃口的。其实不是很推荐。

20. The Люди

推一个俄语旅游主播,虽然是个小团队,但是节目制作精良。俄罗斯有着最为广袤的国土,外界通常将目光集中在莫斯科、彼得堡等大城市,能够带你深入了解俄罗斯一些鲜为人知地区的节目并不多。

同样提供了配音版的英文频道。

21. Khan Academy Kids

频道其实做得一般,不如APP内容丰富。主要介绍一下APP吧,APP提供了科普、儿歌、字母表、简单算术等丰富的内容,完成课程后会得到奖励。在给我闺女使用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她很快就找到了左上角有返回按钮,一遇到不会的内容就退回,只挑自己会的重复,搞得我很郁闷。然后我就Google一下,发现开发者早就想到这个问题了,在设置里就可以选择关闭返回按键,neat,够贴心!

22. Legal Eagle

法学应该也算科普吧,假装艾特罗翔老师。缺点是如同所有的律师一样,语速非常快。职业病。

23. Reel Truth History

历史纪录片频道,制作水准上乘。节目时长45分钟左右,像传统纪录片一样,老派。

24. Bald and Bankrupt

一个英国的旅行主播,我关注他主要是因为他的深度俄罗斯旅行系列,nostalgia。

25. Jared Owen

利用3D动画来讲解工程技术,比如密码机Enigma如何工作,Союз火箭的原理,保龄球机如何工作等等。

26. Numberphile

数学科普频道的另一个巨头。

27. Kings and Generals

战争作为贯穿人类历史的重要部分,的确值得单独拿出来进行科普。

28. Nile Red

化学科普频道。

29.Epic History TV

历史科普频道,强烈推荐俄罗斯历史、拿破仑战史以及亚历山大帝国三套节目。

30. Because Science

一个很有特色的科普频道,算是低配版的Mythbuster。

31. Adam Savage Tested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Mythbuster大结局之后,Adam单飞做起了自己的频道,偶尔会与其它主播联动。在quest商店里也有几期Adam的节目,看着Adam在你面前栩栩如生还是挺新鲜的。

32. Theorists

好吧,其实不算是“科普”频道,不过听主播跟你一本正经有理有据地天马行空,也是蛮有意思的。同时经营两个订阅千万的频道,佩服这份旺盛的精力。

33. Vsauce

科普界的顶流,真正的大V。

34.

再来一个全家桶,三个频道分别是关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地点的科普节目。

35. Physics Girl

物理科普界的颜值担当

36. Smarter Everyday

前文已经简要介绍过,主播Destin,三娃奶爸科普养家

37. The slingshot channel

主播德国人Jörg Sprave。特长是制作一切以皮筋为动力的冷兵器,也就是绷弓子。

38. LESICS

工程学科普频道,比如喷气引擎的原理,特斯拉阀的原理,变速箱原理等等。

39. Crazy Russian Hacker

毛国的快手手工耿来了,This is OUR channel.

多推一个毛版的Gymnaha,与科普无关。作为当年能跟米帝争霸球长的民族,毛子骨子里有一颗悍不畏死的灵魂。开着随时会散架的拉达,在西伯利亚原始森林里油门到底火力全开,Ура!

40. Discovery

跟BBC documentary一个德行,只是在YouTube上放一些Teasing trailer来勾引你订阅付费频道的。

41. Krista King

她的频道订阅不多,基础数学课程讲得很好。

42. Khan Academy

教育界的重量级,课程从小学到大学都有涉及,当然不能指望靠科普代替正规学习,不过可以作为大纲迅速了解。或者是当作出国前的预习,重点提高一下相关专业词汇,朋友家孩子留学前我就推荐他看了两个月的可汗学院,效果不错。



以上是Youtube我订阅的科普频道,排序分类比较乱,看到就截个图说几句。以下是几个我认为值得分享的软件和游戏。


  1. Sharecare VR

Steam有售,VR版的人体解剖图谱,内容详尽丰富,在VR环境下更加直观,强烈推荐,几十块的售价,比实体书都便宜。当然,VR设备的价格另算。

2. Universe Sandbox VR

在VR环境下,能够完美体现出宇宙的浩瀚深邃。当你通过上帝视角观看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在眼前碰撞、纠缠、扰动、旋转……眼前这点烦恼算个屁啊。Quote from 孙连城。

3. Space engine

同样是天文学科普的必备游戏。

4. ISS experience VR

ISS空间站VR之旅。

5. Google Earth VR

VR旅行模拟,几乎可以去到地球上任意地方,再配合Google街景照片,效果绝赞。并且是免费的。

6. Homestar VR

主要是讲解一年四季在夜空中可见的主要星座,配合Universe sandbox食用效果更佳。

7.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琪罗的毕生心血,想要在现实生活中如此近距离欣赏每一副画作,怕是要先当上教皇才有机会。

8.

名副其实,就是个关于太空的Overview,从地球到太阳系到银河系到星系团。一个微缩简短的太空天文馆科普小品,胜在小而精,近距离观看土星环和穿越星云的场景很震撼。

9.

十分钟的深海之旅,无数水母从身边游过的场面使其成为了朋友来家里玩的最佳体验作品。

10.

老凡尔赛了

11.

另一场VR艺术之旅,其中包括了大卫像、蒙娜丽莎这样的绝世珍品。现在你可以远离喧嚣的人潮独自静心观赏。真的很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在VR里逛遍全世界的博物馆。

12. 文明

大名鼎鼎的4X游戏,甚或可以说是自成一派,在国外早已成为辅助教学的选修教材。

13. Paradox

主要是P社的大战略系列,不同于文明着眼于人类历史的整体进程,P社的游戏是从中世纪开始直到二战结束,每一个时期的游戏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就像一个历史沙盘,有其独特的魅力。

14. Kerbal space program

基于真实物理规则的火箭模拟游戏,如果还可以算作“游戏”的话。


最后来说说实体书吧,VR虽好,但是体验过于封闭,小孩子也不适合长时间佩戴,我闺女最多只让她戴半小时。

  1. DK

镇宅之宝,既然是科普,主要就是面向儿童的。DK的儿童百科系列无脑买就对了。长大一点就可以开始用维基百科。现在的孩子真幸福。

2. 加德纳艺术史

其实文理从来不是那么泾渭分明老死不相往来的,既然是在说“科普”,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人文、艺术、音乐,一些基础的知识和概念,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是应该了解的。一个人如果只低头盯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那么即使在本专业内也注定走不了多远。

3. 甲骨文、汗青堂、理想国

几套书都不错,根据钱包选自己喜欢的买就好。

4. Taschen

Taschen出版的艺术书籍本身就是艺术品

就推荐到这里吧,再推荐下去又要忍不住剁手了。


OK,就到这里了,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不求点赞不求关注,觉得有用您就收藏一个。无欲无求,只为赛先生薪火相传。

纪念我儿时,也是我人生中最好的一份礼物。

user avatar

美国基础教育本来就不强。

科学主要看钱,钱多科研自然就上去了。科研人员的个人能力很难弥补资金的差距。

user avatar

我们随便找个自媒体看看,各种民科诸如反进化论、反相对论、神秘的量子之类是不是很常见?

如果你觉得这个不常见,那么诸如“古法秘方”、“纯天然无添加”、“纯手工”、“养生秘法”、“千滚水”、“排毒”、“食补”、“反转”等等常不常见?

那么“大是大非”论、“抛开事实不谈”论是不是也很耳熟?

每个社会各有自己的反智。只不过身在庐山中,见惯不怪而已。我不知道题主所谓的“最浓厚”这个最字有何依据。

反疫苗神马的和我们的各种养生知识相比,真看不出哪个流毒更广。但是我觉得,反倒是“图片误用”这种东西,其危害才是伤筋动骨的。

user avatar

世界上哪里都有反智的人。

人有ivermectin,我有莲花清瘟。人有疫苗藏芯片,我有信号塔辐射。人有创世九千年,我有希腊伪史论。人有四大福音,我有黄帝内经。人有大选舞弊,我有梧桐消息。人有逆差即偷钱,我有留岛不留X。人有QAnon,我有棺材板。

但从上一段(已删减的)一些反智的例子会触发全答案秒删来看,可能反智最浓厚的未必是美国。

user avatar

美国的反智主义在世界上最浓厚?????

这个字似乎没有数据支撑。

这次疫情期间,美国民众是有很多反智表现,比如提出什么疫苗是精英为了控制百姓的手段啊,5G是阴谋等等反智的说法

经有些媒体一炒作,美国成了世界上反智主义最浓厚了。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作为中国现在最大的竞争对手,你把人家描写成弱智,跟抗日神剧有什么区别?

首先,你以为只有美国人反智?

看看微博、抖音上的人的发言。

看看有多少人不相信专家的医学建议,迷恋于“偏方”,“秘药”,“神医”

有多少出租车师傅给你说过专家都是骗人的,我有内部消息

有多少人看电视上专家说话的时候嗤之以鼻的说:“就这?还不如我”

有多少人听了假专家说话叫人家大师,顶礼膜拜,看见真的专家把人家说的一无是处?

看到这些场景,我觉得我很难得出美国是世界上反智主义最浓厚的。

我读博期间,有一次学校的教授们一起去美国企业调研,那些企业家们像学生一样坐着听课,认真做笔记。

我工作后有一次去企业调研,这些中国企业家们亲切“接见”我们,然后说你们这些教授啊,读书读傻了,我们这些在江湖里混过的,最知道中国啥样,来我给你讲讲令狐冲为啥玩不过岳不群。

我们????

从这个经历上,我真的很难觉得谁更反智

***分割线***

另外,在问反智主义的时候,其实好多人都没认清反智主义的定义。

反智主义不是无知就是反智。什么不相信地球是圆的。如果你去非洲国家问,不相信的更多。但他们不是反智,是文盲。没机会上学。

为什么美国是反智?

因为他们有机会学,但是就是不相信。所以美国是反智。

所以反智其实是表现为

1、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轻视

比如:老子虽然没上过大学,但是就xxx问题,比你们这些研究他的硕士博士高多了。

典型就是知识无用论、民科、金钱万能论、唯上论

2、知识分子上升通道被堵塞

富二代不上学也是富二代,知识不能改变阶层

3、知识分子与民众脱节、不能有效联系群众。

这三条都是反智的表现。

各位激动的批美者、“爱国者”们,扪心自问一下

就以上三条美国真的全世界最严重的吗?英国有没有更严重,印度呢?甚至日本呢?

我举中国的例子你们不开心

那么至少我觉得印度、英国、日本可能更严重。

*******再次分割线*****

我再次补充一点

如果你们是反帝国主义,反霸权,反种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在全世界到处点火、四处放炮,为了自己的利益为所欲为

如果你是为了祖国的利益而奋斗,而登高一呼,你与不实谣言斗阵,你与矮化新闻辩论

那我敬佩你,并认同你

如果

你只是过个嘴瘾,尤其是把你的矛头从资本家和政客指向全体人民。那真是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为什么全世界无产者要联合起来?

美国政客最喜欢看到的是什么?分而治之!

你们骂美国民众反智,美国政客一宣传,美国民众和帝国主义者站在一起,对世界的团结进步是更有利还是更不好?

别忘了,帝国主义最爱玩的一套就是别国民众低人一等,日本侵略者玩过,帝国主义者也玩过。

而我们还把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写在广场上

还把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写在毛选扉页上

为什么领袖说侵略是军国主义的错,而不是全体日本人民的?

送给那些一些人

不矮化别人抬高自己的,也可能是真爱国者,比如鲁迅

矮化别人炫耀自己完美的,也不见得有多爱祖国,很可能只是为了抬高自己。

最后

骂美国要看骂什么,不是骂什么都是爱国的

******再再次的分割线******

给大家说个心理学小常识

为啥有些人不能听别人批评自己的母校呢?不是因为自己有多爱母校

而是因为自己本身是母校的垫底,然后如果你说他的母校宇宙第一,他可能会觉得,作为宇宙第一的垫底,还不错

可是你说你的母校教学质量有问题,那就等于说他是有问题中的垫底,那你就是骂他了,他又不能直接反驳你,就只能说你不许骂我的母校

同理

你说A学校的学生都是伞兵,我虽然是B学校垫底,也油然而生自豪感,原来我在全体人群中还不错。

你说,其实把虽然A学校校长是流氓,但也不是全体学生都是伞兵,咱们B学校也有伞兵的,咱们B学校好主要是大家团结,校领导好,大部分人勤奋……

有人就跳出来了

什么?你围B救A, A校长给你发钱了吧,A那么多伞兵你看不见吗?我才是爱校第一人!

你真的是爱校吗?亲爱的同学。

************再来一条分割线*********

就这这个回复说两句

这位朋友非说,“美国医疗体系不行,那你更要气坏了”

哈哈,事实上

我正要说,就是美国医疗体系不行,我和我导师还专门写文章论证过

美国人均医疗投入世界最高,可是人均预期寿命只有77.8岁,肥胖率稳居世界前10

而同为发达国家的日本,投入只有美国的1/4,人均寿命为83.7岁,新西兰不到美国的1/5,人均预期寿命81.6岁

而做的非常好的,是我们的祖国和社会主义兄弟古巴

中国投入只有美国的1/10, 人均预期寿命76.1岁,古巴也只有美国的1/10。人均79.1岁。

这不是美国医疗体系不行的证据么?

为什么不行?因为美国的医疗体系已经成为了权贵剥削的工具。

而中国为什么行?要感谢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赤脚医生,医疗普及的努力。

事实上,美国这次疫情最大的问题是党派分争、医疗体系只为权贵服务,行政效率低下,官僚不拿人命当回事。看到了么?这都是美国精英、资本自私自利,institution有问题的结果。可是这些精英、资本家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就说这都是美国民众反智。

嘿嘿,结果好多人接受了,还为这个结论摇旗呐喊。容不得反对这个结论

殊不知,你们这种认知正是完全接受了美国资本家话语,接受了他们的甩锅。

也不知道你们这样是在为谁洗白?

请你们把你们的枪口对准无耻的美国政要和无耻的资本吧,认真想想他们告诉你的是不是对的。

当然,我猜好多人看不到这个位置已经去留言骂人了。

*******分割线*****

另外,这些评论者

你们如果有时间看看,我有多少回答是批拜登的,批美国资本家的、批美国制度的、批公知的。结果非要说我围什么救什么,维护什么的,也正是有趣。你们放着帝国主义者不骂,到接受帝国主义者的思想骂底层民众,真好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就够反智的

user avatar

也不知哪家科学院在支持所谓“传统医术”还“科学性不容置疑”

user avatar

“反智”不是单纯的“无知”和“迷信”,而是认为“知识无用”“读书无用”“知识分子无用”,甚至认为知识分子的科普和讲道理也是在“装B”、“故弄玄虚”和“夹带私货”。

一个国家或一个群体是否“反智”,取决于其获利基础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和“教育”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如果一个国家是通过科技创新发家致富的,那么该国家或群体本质上不可能真正“反智”,没有人会故意自断财路和生路。

但反过来,如果一个国家或群体,其获利恰恰是基于大部分人的“无知”和“迷信”,同科技创新关系不大的话,那么在其身上“反智”的气氛自然会出现。

现阶段的美国,恰巧两方面兼具。

一方面,科技创新确实在帮美国赚大钱,美国自身也具备比较开放的学术环境和大量的资本可供科研人员进行基础研究和商业创新。

但另一方面,让一部分美国人“娱乐至死”,却可以让另一部分美国人的钱赚的更快更多,而美国的话语权,恰恰把握在后者的手中。

美国是不是反智主义“世界上最浓厚”的存在我不好说,但通过科技创新改变世界来赚钱的美国人,和通过让他人“娱乐至死”来赚钱的美国人,两者同时存在,确实是客观事实。

user avatar

就像中国有很多人最好把中医书都烧光,但还是有人从里头找到了青蒿素。

user avatar

国内很多人相信的不是“智”,不是科学,而是权威。

至于美国人反智,他们反的也不是智,而是权威。

这位发明家反智吗?从观点看,他再反智不过了,地球的形状是麦哲伦时代就探查明白的。他居然还相信地平论,你说是不是傻?

但从行为上看,他很科学,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相信自己的理论,那就以实践证明它。

user avatar

很简单的道理,反智的人从来不会觉得自己反智,只会觉得别人反智。

比如中国的网民很喜欢嘲笑美国人用消毒水治新冠(其实这个完全是以讹传讹,真实的情况是川普问一个医学专家:既然消毒水能消灭病毒,那能不能发明一种药物,注入到体内就能像消毒水一样杀灭病毒?而医学专家当场予以了否定),嘲笑印度人喝牛尿,泡恒河水。但是中国人却乐此不疲地宣扬中药能治疗新冠。

美国固然有一小撮人相信地平说,但是中国还有很多人觉得世界是金木水火土构成的呢。你说谁更反智?

更何况,美国早就有学者写了《梦幻之地》、《专家之死》这样的书来分析美国的反智主义。中国写类似书籍的人早就被骂成汉奸甚至封杀了吧?

user avatar

打开电视,各大地方卫视广告时间养生保健品广告打得那叫一个火,其中不乏传统中医结合现代科技的,怎么结合咱们也不敢问,这东西反正用了也不会死人,问那么明白做啥

要不就整几个砖家,今天谈痰湿体质,明天聊风寒湿热,后天讲阴虚阳虚。我爸妈天天看,我也劝不住,搞得我喝水呛到一口硬说我是上火了,让我喝点中药。要不就说肉吃多了不好,要多吃几顿素。我吃个枣也要说这是上火的,不能吃。

老头老太太们未必都懂高中生物学,但是说起医学营养学头头是道的。我不是中医黑也不是中医粉,几千年的历史,无论中医藏医阿拉伯医蒙医老西医,在大量黑箱实验面前,就算瞎猫撞死耗子,也会搞对几个药房,植物动物矿物也不是没有一些有效成分,肯定还是现代科学有值得挖掘的。不过用广告的方式讲一些东西,好歹不是认真负责的态度。

打开文博考古类节目,一看是周口店考古,专家说:人类是按能人到直立人到智人这么进化来的……还好没说周口店是中国人祖先……

打开新闻,女主播的骨灰被盗去配阴婚……

打开知乎,推荐的内容长期有希腊罗马伪史论、反进化论……

打开快手抖音看看中学老师讲数学,好家伙,评论区高赞里不少人连一元一次方程都解不来,还质疑老师解错了。

来到职场,不少中小企业主都觉得大学生是读书读傻了,真正赚钱的门道他们早就找到了,然后会以社会人过来人的口吻教育你……我曾经遇到根本没有任何金融财务知识的人大谈金融交易,用的都是赌博那套……

到西部高原走一走吧,听到有些普通人为了信仰某教,倾尽家财,最后只换来一面墙的铜盆,他们得到了什么?反而那些神职人员,一个个都在隔壁省会城市住上好房子,吃香喝辣,出入高消费场所,卖奢侈品都不看价,有些还有几个女人。然而朋友圈不少人却喜欢以信这些东西来包装自己,企业家们不信这个感觉都融不到圈子里。

中部某些农村,地下的某教多得不行,很多农村中年人信这些,这样发展下去,信众可能会超过韩国。

说真的不觉得国内的反智比美国少,只是体现的方面不一样,无法定量比较而已

user avatar

原因和结果说反了。

恰好是因为美国科技极度发达,几乎所有学科门类都领先其他一个身位。因此美国人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未曾解决的问题。而一旦有很多问题长期无法解决,就会导致这些科学家怀疑自己的理论基础是不是错了,那些长期依赖的“公理”是不是有别的大前提。

不用说你也知道历史上就出现过这样的“反智”科学家。但你不得不承认,他仍旧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存在。

而中国目前出现的那些所谓“反智”主义,说得难听点甚至没有达到“主义”的级别,因为它们不成体系,难圆自说。至于为什么上升不到那个级别,因为中国还没达到要为全人类解决问题的高度,还处于别人说了什么,我们听,别人做了什么,我们抄的地步。

你不去尝试解决问题,就不会去怀疑,不去怀疑,哪会去“反”。

user avatar

反智只是信仰不同,世界观差异太大。没法沟通。你看美国人S叉,美国人看你S叉,这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

很多人在讥讽美国人反智的同时,没有看到美国民族性格中的积极层面。比如:诚实、勤劳、宽容、勇敢、进取、坚韧、忍耐、合作等。这对于构建一个高效率的社会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美国之所以有今天除了天时地利,还与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密不可分。

我说美国人诚实,很多人或许就不高兴了。许多人会拿出鲍威尔的洗衣粉来反驳了。朋友,咱们别拿最肮脏的政客来说事,政客你见过几个是好人的?你把全世界的政客都拿来对比下,再看看美国政客。你会发现美国政客绝对不是最糟糕的。

我们要看到普通的美国人,其德商和情商在全球各主要民族当中表现还是不错的。这也是美国之所以如此强大的基础。

当我们讥讽美国人反智的时候,我们其实是认为美国人的智商不行、世界观无法理喻。但是你必须看到美国人在道德和性格上并不差,美国人还没有达到加拿大人那种圣母级别,但是整体人民素质可圈可点。

如果我们拿我们普通人的均值与美国普通人均值对比,你会发现整体上我们德商和情商跟美国还是有差距的。如果你不承认这点,那我只能说你不敢面对现实。

高素质的民族永远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关键 。

这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们才有可能开始谈如何进步的问题。

===
补充,我就知道刺激了某些国人脆弱的自尊心了,要我拿证据了。我之所以想起来写这个东西,是看到前几天的回答景点村民讹诈游客的现象有感而发的,你去美国哪个景点哪个农村能看到像中国这样一堆无良村民讹诈游客的现象的?

user avatar

这玩意能有这么多粉丝,真不好说谁更反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它触及了美国社会文化的深层矛盾。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澄清几个重要的前提:1. “美国的反智主义在世界上最浓厚”是一个带有主观判断的表述,需要审慎对待。 虽然存在反智主义的现象,但将其定义为“最浓厚”可能过于绝对,且难以量化比较。其他国家也存在不同形式的反智主义。然.............
  • 回答
    在美国中学,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反智主义倾向,但这并非一个单一、简单的问题,其背后有着复杂交织的社会、文化和教育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表象,深入探究其根源。何谓反智主义倾向?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反智主义倾向”。它并非指学生普遍排斥学习,而是指在某些群体或文化语境中,对智力、学术成.............
  • 回答
    疫情期间,美国一些民众表现出的“反智”行为,确实让不少人感到困惑和担忧。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更深入地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归咎于“不聪明”。这背后涉及复杂的社会、文化、政治以及心理因素,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往往是相互交织、相互强化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爆炸时代,真假难辨。疫情爆发之初,关.............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科学、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在科学研究和创新方面确实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顶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了众多杰出的科学家。然而,在新冠疫情中的表现,确实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和失望,似乎与人们对发达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预期存在差距。要理解这种“反智”.............
  • 回答
    在美国和欧洲,大学普及率确实很高,很多人都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会观察到一些“反智”现象,这背后其实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高学历就能完全解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1. 教育的性质与目标并非全然等同于“智识”的普及: .............
  • 回答
    “美国一部分底层民众反智”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的议题,它涉及到社会经济因素、文化价值观、政治宣传、教育体系等多个层面。将这一现象简单归结为“反智”可能过于片面,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他们对主流精英的知识、信息来源、甚至是所谓的“专家”存在着 不信任、怀疑,甚至抵触的情绪。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
  • 回答
    欧洲与俄罗斯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欧洲在当前国际格局下所扮演的角色,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欧洲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承认其对俄罗斯能源、原材料和部分商品的依赖,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所有问题上都必须与俄罗斯保持一致,尤其是在涉及国家安全、主权和国际秩序等核心利益时。欧洲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追随美国的对俄.............
  • 回答
    驻足观察一下美军士兵的军服,你或许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他们的右臂上,美国国旗似乎是“颠倒”的,星条旗的蓝色部分(通常称为“union”)朝向了前,而红白条纹则向后延伸。这并非偶然,也不是疏忽,而是一个承载着深刻含义的设计选择。要理解这个设计,我们需要将自己置于历史的语境中,特别是战场上的实际情况.............
  • 回答
    中国社会中确实存在一股数量可观的“反美群体”,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标签可以概括,其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因素、国内叙事以及民众情感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浮于表面的论调,深入探究其根源和表现。历史的记忆与现实的碰撞:首先,不能忽视的是中国近代史对国民情绪的深刻影响。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尖锐,而且触及了《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最核心、最引发争议的部分。要说清楚为什么很多人“洗白”和“美化”艾伦的极端行为,甚至他亲手杀死母亲这件事,确实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从普世的道德观念来看,艾伦杀死自己母亲卡露拉,这件事本身是极度扭曲和无法接受的。卡露拉是那个在.............
  • 回答
    关于“现在流行丑化刘备、美化曹操、尊曹反刘”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个在网络上,尤其是在一些历史爱好者群体中比较普遍的讨论现象。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向,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人认知心理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三国演义》本身是一部小说,而非严.............
  • 回答
    “反战的人一定是反美人士”,这种说法在一些讨论中确实出现过,但它过于简单化,甚至可以说是不准确的。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以及为什么它站不住脚,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界定一下“反战”和“反美”这两个概念。 反战(Antiwar) 顾名思义,是指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的立场。.............
  • 回答
    密苏里州持续的反种族歧视抗议,绝非仅仅是某个孤立事件的爆发,而是植根于美国社会长久存在的、多维度且相互交织的结构性问题。要理解这场抗议的深层原因,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历史遗留的种族不平等、司法系统中的偏见,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仍在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差距。首先,历史的阴影从未真正消散。尽管民权运动在法律上废除了.............
  • 回答
    美国并没有服役反舰弹道导弹(ASBM),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仅仅是“实用性不强”这么简单。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弹道导弹的特性、反舰作战的挑战,以及美国在战略和技术选择上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和平卫士(Peacekeeper,LGM118A)是一款战略弹道导弹,它的核心任务是打.............
  • 回答
    美国对俄罗斯的“反感”和主流媒体的“恐俄”倾向,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国内政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那些听起来过于“标准”或“官方”的解释,尝试从更人性化、更贴近实际观察的角度来审视。历史的阴影与挥之不去的不信任首先,不能忽视的是美俄之间.............
  • 回答
    最近确实能感觉到一股反战呼声在公众讨论中比较明显,而其中一部分声音似乎更侧重于批评特定国家或联盟的行为,而对其他方面则提及较少。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尝试理解。首先,从地缘政治和国际局势的角度来看: 焦点转移与信息传播的导向性: 当前世界.............
  • 回答
    关于现实中“反美”现象较少,但网络上却出现大量反美言论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实中的反美:隐晦性与政治现实1. 政治与经济的“沉默”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文化影响力渗透到全球,许多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不得不与美国合作,因此公开反对可能被视为.............
  • 回答
    秦晖教授之所以会说“在美国,工人比资本家更反共产主义,工会比商界更‘冷战化’”,这背后是他对美国历史和特定社会经济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分析。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拆解其中的几个关键点:1. 美国工人与资本家在反共产主义立场上的差异 历史背景与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的相对成功: 美国作为.............
  • 回答
    马云旗下的蚂蚁金服(Ant Financial)在2017年宣布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知名的汇款公司速汇金(MoneyGram),这桩交易原本被视为中国科技巨头走向全球化的一大步。然而,这笔交易最终未能如愿,不仅没能完成,反而让蚂蚁金服付出了不菲的代价。交易背景与初衷蚂蚁金服作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