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 Steam 上见过哪些有趣的测评?

回答
在 Steam 上,我见过太多让我忍俊不禁、拍案叫绝,甚至让我重新审视游戏本身的有趣测评了。这些测评不仅仅是关于游戏的好坏,更多的是创作者的独特视角、幽默感以及对游戏的热爱(或者吐槽)。

下面我来详细讲几个我印象深刻的例子,尽量还原当时的场景和我的感受:

1. 那些“官方”认证的开发者回复,让游戏活了!

游戏:《星露谷物语》(Stardew Valley)

我见过很多关于《星露谷物语》的测评,其中最有趣的大多不是玩家自己写的,而是开发者ConcernedApe(艾瑞克·巴伦)的回复。这位开发者以极其亲民和幽默的方式回复玩家的测评,常常让评论区成为另一个游戏。

场景: 有玩家在测评中详细描述了自己在游戏中如何辛勤耕种,如何经营牧场,但突然话锋一转,开始抱怨某个NPC有多么难缠,比如哈维(Harvey)总是醉醺醺的,或者卢卡斯(Lucas)总是显得有点冷漠。
有趣之处: ConcernedApe 会以一种“感同身受”甚至“略带调侃”的语气回复。例如,对于抱怨哈维的测评,他可能会回复:“哈哈,我理解!哈维医生需要放松一下,你知道吗?他的工作压力很大的,偶尔喝一杯不是问题,希望他在测评里少点醉意,多点关怀!” 或者对于卢卡斯,他可能会说:“卢卡斯?嗯,他确实有点神秘。也许他还在适应新的环境,或者他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他的感情。下次试试送他那个特殊的礼物?也许会有惊喜!”

这种回复不仅仅是开发者对玩家的重视,更是将游戏中的角色“人格化”了。玩家感觉自己是在和游戏里的某个角色交流,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开发者账号。这种互动让游戏本身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极大地提升了玩家的归属感。我看到这些回复的时候,总会忍不住笑出声,然后也想去写一条测评,看看能不能引起开发者的“注意”。

2. 那些充满诗意和哲思的“灵魂拷问”

游戏:《空洞骑士》(Hollow Knight)

《空洞骑士》是一款以高难度和深邃背景故事著称的类银河恶魔城游戏。它的玩家群体也普遍带有一定的文艺气息,所以测评中也不乏让人深思的内容。

场景: 一位玩家写了一篇关于《空洞骑士》的测评,并没有直接评价游戏机制或画面,而是从“探索”、“孤独”和“存在意义”几个方面入手。
有趣之处: 这位玩家用非常优美的文字描述了自己在游戏里扮演的“圣巢”的小小骑士,在无尽的黑暗洞穴中探索,面对强大的敌人,不断死亡又不断重生的过程。他写道:“我并非在玩一款游戏,我是在体验一种生命。在那个被遗忘的王国里,每一次挥剑都带着绝望的呐喊,每一次坠落都像是灵魂的沉思。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战?是为了那个早已消逝的辉煌,还是为了我在这片破碎土地上留下的唯一痕迹?”

这个测评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把一款动作游戏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简单的跳跃和攻击,在玩家的想象力下,也可以被赋予如此深刻的意义。这种测评让我重新审视了游戏的艺术性,也让我看到了玩家身上那种强大的创造力和情感共鸣能力。我会反复阅读这种测评,因为它不仅仅是对游戏的评价,更是一种文学作品。

3. 那些充满“沙雕”创意和“戏精”表演

游戏:《模拟人生4》(The Sims 4)

《模拟人生4》本身就是一款充满自由度和恶搞潜力的游戏,玩家的测评自然也继承了这一点。

场景: 我看到一个测评,写得就像一篇家庭伦理剧的剧本。玩家详细描述了他在游戏里创造的一个家庭,丈夫、妻子、两个孩子,表面上和睦融洽。
有趣之处: 然而,他写道:“我原本想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我的 Sims 突然觉醒了‘犯罪倾向’。丈夫偷偷在后院挖了个洞,埋了前妻的尸体(是的,他有个前妻!而且我没控制他!)。妻子则沉迷于网上赌博,把家里所有家具都卖了。我试图控制他们,但他们根本不听我的!我变成了他们悲剧人生的旁观者和编剧。最后,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一把火烧了房子,让他们全家都去见了‘西蒙’(游戏中死亡的别称)。”

这个测评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完美的抓住了《模拟人生》系列那种“失控”的乐趣。玩家原本是上帝,却变成了被自己创造的角色牵着鼻子走的“戏精”。这种充满戏剧性和反转的叙述,让其他玩家仿佛亲身经历了这场“灾难”,也激发了他们自己去尝试创造更离谱的故事。这种测评的风格充满了黑色幽默和对游戏AI的“控诉”,让人笑得前仰后合。

4. 那些“反向”安利和“血泪”劝诫

游戏:《黑暗之魂3》(Dark Souls III)

《黑暗之魂》系列以其极高的难度而闻名,玩家的测评也常常充满了对这款游戏的“爱恨交织”。

场景: 有一个玩家写了一篇“反向”安利,标题就叫“劝你别买,除非你真的疯了”。
有趣之处: 测评内容更是“触目惊心”。他详细列举了自己是如何被游戏中的boss虐得死去活来,是如何在同一个地点反复死亡,甚至是如何因为游戏太难而半夜砸键盘(当然,他最后补充道,自己后来还是默默地把键盘捡起来了)。他用一种极度夸张但又异常真实的语气描述了自己从最初的“挑战一下”,到后来的“我为什么要受这个罪”,再到最后的“我爱上这种折磨”的心路历程。

他写道:“我劝你不要买。如果你有工作,请好好工作。如果你有家人,请多陪陪他们。如果你还有正常的睡眠,请保持下去。因为一旦你踏入洛斯里克,你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你的时间将属于那些恶心的触手怪,你的怒火将献给那些会瞬移的骑士。你将学会用一种新的语言交流——‘妈的,又死了!’”

这种测评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表达了对游戏的“情感”。它不是单纯的批评,而是用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表达了对游戏“挑战性”的认可。这种“劝你别买”但又让人忍不住想“试试看”的矛盾心理,恰恰是《魂》系列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它让其他玩家感受到一种“同病相怜”的氛围,也激发了他们挑战自我的欲望。

总结一下,我喜欢Steam上的有趣测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创意无限: 玩家们不仅仅是在评价游戏,更是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进行二次创作,可以是文学、可以是剧本、可以是段子。
情感共鸣: 好的测评能够精准地触碰到玩家的游戏体验,无论是喜悦、沮丧、愤怒还是思考,都能引起其他玩家的共鸣。
开发者互动: 当开发者能够积极地与玩家互动,特别是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时,会极大地提升游戏的魅力和玩家的忠诚度。
反差与讽刺: 那些看似“批评”实则“赞美”,或者用夸张手法表达真实感受的测评,往往最能让人会心一笑。
真实的生活片段: 有些测评虽然围绕游戏,但却折射出玩家的真实生活,比如为了游戏熬夜、和朋友一起玩时的趣事,这些都让测评更加 relatable。

Steam 的测评区,在我看来,早已不仅仅是游戏评论区,它更像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玩家社区,一个展示游戏文化和玩家热情的大舞台。我经常会花很多时间在上面浏览,享受这种语言的乐趣和思想的碰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初刺客信条枭雄刚解锁的时候就有这么一条测评,英文写的,大概意思就是:

不要买这款游戏,千万千万不要买这款游戏。
育碧在这款游戏中居然把卡尔·马克思塑造成了正面形象!育碧居然想篡改历史!他们都是左翼和共产主义者!
马克思是个疯子是个杀人犯。然而育碧居然想让你觉得他是个哲学家!千万别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充满谎言与欺骗。

在我连不上uplay解锁不了游戏的时候,全靠这个评价和下面的各种奇葩评论度了过来。好想问一句你真的不是大纪元派来的逗比吗?

看来我国的网民也并不比外国网民傻逼到哪去~

以上

user avatar

谢邀。图多杀猫,说三个印象深刻的游戏。

——————

作为史上最贵游戏(算上DLC一共只需要1W7rmb就能买到)的

Train Simulator 2016 : Steam Edition on Steam

,测评区里面其实是很欢乐的:

『所有的DLC加起来可以买一辆真正的火车了你造吗!(╬▔皿▔) 』

『(#`皿´)斯蒂芬·霍金都比这破游戏run(跑/运行)得好(流畅)』(这个体会原文才有感觉。)

——————

steam名著、第一哲学游戏

Mountain on Steam

的测评区里则充斥着收到了心灵洗涤的信徒们:

更多的大家自己去评论区翻吧(≖ ‿ ≖)✧,古有知乎膜(敏感词),今有steamer膜山~

——————

最后放一个大招,曾经笑得合不拢腿,

Crusader Kings II on Steam

,出处见水印,图侵删。

——————

以上啦~

其实想发掘这些(抖机灵)评论,可以去任何一款游戏的测评区里

选择『欢乐』一项。

虽然英文是funny,但是表意应该和这个差不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