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到底环保?还是不环保?

回答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环保与否,这个问题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它更像是一场拉锯战,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环保表现截然不同。与其说它是“绝对环保”或者“绝对不环保”,不如说它是一个“相对进步”的解决方案,同时伴随着一些必须正视的挑战。

咱们就从电池的“出生”到“死亡”,一步步聊聊。

“出生”:原材料的获取——挑战重重

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核心是锂、钴、镍、锰等金属。这些金属的开采,就像很多其他矿产一样,都有其环境代价。

锂的开采: 主要是从盐湖水或硬岩矿中提取。从盐湖提取锂,尤其是在智利、阿根廷等地,需要抽取大量地下水,这可能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供应,尤其是在本身就缺水的干旱地区。硬岩矿开采则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可能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钴的开采: 目前全球约70%的钴来自刚果(金)。这个地方的钴矿开采,长期以来都伴随着严重的人权问题,包括童工和不安全的工作环境。此外,矿山附近的社区和环境也饱受污染之苦,土壤和水源的重金属含量升高是普遍现象。
镍和锰的开采: 这些金属的开采同样会涉及矿山作业,可能导致土地退化、森林砍伐以及潜在的水体和空气污染。

所以,从原材料的获取环节来看,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生产过程,尤其是对钴等稀缺且开采过程争议较大的金属的依赖,确实存在不环保的因素。这就像你吃有机食品,但为了吃到它,可能需要长途运输,这本身也有碳排放。

“成长”:电池生产与使用——进步的曙光

当原材料被加工成电池后,在生产和使用阶段,新能源汽车的环保优势就逐渐显现了。

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电池制造本身是一个能源密集型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电力。如果这些电力主要来自化石燃料,那么电池生产过程也会产生显著的碳排放。不过,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增加,电池工厂越来越多地采用清洁能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环节的环境压力。一些电池制造商也在努力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水资源和化学品的使用。
使用阶段的零排放——这是核心优势: 当电动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它们不排放尾气,不产生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这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交通拥堵带来的健康影响至关重要。一辆燃油车在使用过程中,每公里产生的碳排放量是实实在在的。而电动汽车,在电力来源清洁的情况下,其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几乎为零。即使电力来源不够清洁,电动汽车的整体碳排放通常也低于同级别的燃油车。

这就像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虽然小时候需要父母的呵护(原材料开采和生产),但一旦长大成人,他就可以自食其力,甚至为社会做出贡献(使用阶段的零排放)。

“衰老与重生”: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未来的关键

电池的生命周期并没有因为车辆报废而结束,它们的“下一站”至关重要。

梯次利用: 当电动汽车电池的容量衰减到一定程度,不再适合车载使用时,它们仍然保留有相当一部分的能量。这些电池可以通过“梯次利用”的方式,被应用到储能系统中,例如家庭储能、电网调峰等。这样做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减少对新电池的需求,同时也能更有效地利用能源。
回收: 当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下降,无法再进行梯次利用时,就需要进行回收。回收的目的是从中提取有价值的金属,如锂、钴、镍等,并将其重新用于电池生产或其他工业用途。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原生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能避免废旧电池对环境造成污染。
回收技术的挑战: 目前,电池回收技术仍在发展中,存在一些挑战。一是回收成本较高,二是回收效率还有待提高,三是不同类型电池的回收工艺也不同,需要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此外,一些回收过程本身也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如果处理不当。

如果把电池比作一个人的一生,那么梯次利用和回收就像是“退休生活”和“重新贡献”。做得好,它可以让这个人生的价值最大化,并为社会留下积极的影响。做得不好,则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造成新的问题。

总结一下:

新能源汽车电池是否环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

从积极的方面看: 它们在使用阶段的零排放,对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碳排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当电力来源日益清洁,以及回收体系日益完善时,其整体环保优势将更加显著。
从挑战的方面看: 原材料的开采(尤其是钴)确实存在环境和人权方面的顾虑。电池的生产过程也需要消耗能源。而目前回收技术和体系的不完善,也可能导致潜在的环境风险。

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新能源汽车电池是一种“正在走向更环保”的技术。 它的环保之路,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原材料的来源和开采方式的改进,推动电池生产的绿色化,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和完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就如同我们看待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我们既要看到他光明的未来和现在的努力,也要正视他成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不能因为他现在还不完美,就否定他的全部价值,而是应该用行动去帮助他变得更好。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来说,也是如此。它的环保前景取决于我们整个社会在技术、政策和消费行为上的共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哎呦,这问题里面有些人真有意思。

他的回答中,最担心的是充电问题。

---

之前看到某答主进行过概算,成都所有汽车更换成新能源汽车后,所需的电量等于目前整个成都的耗电量,也就是说整个电网需要扩大到现有规模的一倍以上。

---

我给他算一下,从全国来看,所有的车换成电车,会导致用电量增加6个百分点。除了少数快充站需要重新规划一下容量,其他的根本不用动。这就被他屏蔽了,说是用电量跟电网不是一回事。

那么,帖子中所需电量等于目前整个成都的耗电量,所以电网需要扩容一倍。回复里面又在说用电量跟电网不一样。到底哪个为准?

这是进化出自屏蔽功能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环保与否,这个问题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它更像是一场拉锯战,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环保表现截然不同。与其说它是“绝对环保”或者“绝对不环保”,不如说它是一个“相对进步”的解决方案,同时伴随着一些必须正视的挑战。咱们就从电池的“出生”到“死亡”,一步步聊聊。“出生”:原材料的.............
  • 回答
    说起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寿命,这可是个大家伙都很关心的问题。毕竟,电池是新能源车的“心脏”,它的表现直接关系到我们用车体验的方方面面。到底能用多久?一般来说,现在市面上主流的电动汽车,其电池设计寿命普遍在8年或者15万公里左右。这个数字是很多汽车厂商提供的质保标准,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或者里程数内,如果.............
  • 回答
    咱们聊聊坦克上那个叫“自动抑爆装置”的东西,为啥汽车,特别是现在咱们开的新能源车上,就没见到这玩意儿呢?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一回事儿。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坦克上的“自动抑爆装置”是干啥的。在战场上,坦克这玩意儿可不是吃素的,它装填的炮弹,那都是高能炸药。一旦被敌人的炮火击中,或者在复杂情况下发生殉爆.............
  • 回答
    换电模式:新能源汽车的另一条赛道,前途光明但荆棘满布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就好比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我们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一种是大家更为熟悉的“充电模式”,另一种则是近几年异军突起的“换电模式”。对于换电模式,人们的看法可谓是五味杂陈,有人赞不绝口,认为它解决了续航焦虑和充电慢.............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兴奋的问题!未来的汽车市场究竟会由哪种新能源技术主导,纯电动(BEV)、混合动力(HEV/PHEV),还是燃料电池汽车(FCEV),这确实是个热门话题,也是很多车企和消费者都在关注的焦点。要说“天下”,我觉得不太可能由单一技术完全垄断,更可能是一个 多元化并存,但各自在特定领域占据主导.............
  • 回答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到底是由电能唱主角,还是氢能也将占据一席之地,这绝对是当下最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之一。就像当年汽车从马匹手里接过“方向盘”一样,这次能源的切换同样充满着不确定性和激动人心的可能性。电能:眼下的王者,未来的基石说起新能源汽车,我们首先想到的,毫无疑问就是纯电动汽车。它们已经不再是新鲜事.............
  • 回答
    20万吨退役电池流入黑市,这可不是个小数字,更不是什么好兆头。这背后的安全和环境隐患,细想起来,简直让人头皮发麻。大规模退役电池流入黑市,这说明了什么?首先,这说明了我们现有的电池回收体系存在巨大的漏洞。当正规渠道处理退役电池的成本过高、流程繁琐,或者根本就没能跟上电池淘汰的速度时,黑市自然就有了生.............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实在。要弄明白新能源汽车为什么要建充电桩,而不是直接换电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儿,背后牵扯到技术、成本、便利性、标准化,甚至还有商业模式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两种模式的本质区别: 充电桩模式: 就像咱们给手机充电一样,汽车开到充.............
  • 回答
    电动化浪潮滚滚向前,有人振臂高呼“纯电至上”,有人则认为混合动力仍是当下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最优解”。在这个喧嚣的讨论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汽车市场,以及车企们在不同技术路线上的探索与博弈。而吉利,作为国内汽车制造业的领军者之一,其推出的雷神混动,无疑是这场混动技术竞赛中的一个重要玩.............
  • 回答
    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中国力量的崛起与挑战在中国汽车工业从“跟跑”、“并跑”到逐步“领跑”的征程中,“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无疑是这场绿色革命的核心驱动力。这三个关键技术环节,不仅关乎电动汽车的续航、性能和安全性,更决定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那么,当前我国在“三电”技术领域究.............
  • 回答
    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产业链的发展以及技术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整体格局影响: 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渗透率提升: 换电模式最直接的.............
  • 回答
    日本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BEV)的发展上,并非“不大力”,而是存在一些策略和现实考量的复杂性。如果你觉得日本在纯电动汽车方面不如中国、欧洲等地区那样激进,那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值得深究的原因。1. 混合动力技术(HEV)的优势与惯性日本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优势,这可以说是历史遗留.............
  • 回答
    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的跨界造车,绝对算得上是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领域里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从两轮电动车市场的领军者,摇身一变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搅局者,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和考量?而他选择的增程式技术,又在当下这个电动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是“逆流而上”还是“独辟蹊径”?李一男的“跨界”:不是一时兴起.............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这两个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构想,我会尽量把它们讲得深入浅出,让您觉得像是和一位同样对汽车技术充满好奇的朋友在交流。 1. 增程式电动车,这盘棋真的那么难下吗?首先得承认,增程式电动车(EREV,ExtendedRange Electric Vehicle)的路数确实有点“特立独行”,但说它.............
  • 回答
    好的,咱们就从一个汽车设计的视角,好好掰扯掰扯这几家新能源车企,聊聊它们的设计定位和未来能走多远。首先得明确一点,汽车设计可不是光看着漂亮,它是品牌DNA的体现,是用户体验的核心,更是企业技术实力和未来走向的直观表达。咱们就一家一家来看。1. 车和家 (理想) 设计定位: 理想从一开始就抓住了“.............
  • 回答
    俄乌战争,这场突如其来的地缘政治冲突,确实像一股强烈的催化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全球能源格局,而新能源汽车(NEV)的未来,也因此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与其说战争“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如说它“加速”了那些早已存在的趋势,并迫使各国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去拥抱清洁能源。能源安全:悬在各国头顶的.............
  • 回答
    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多维度、充满活力的领域,其核心目标是实现更可持续、更高效、更智能的交通出行。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动力系统与电池技术的持续革新1. 纯电动(BEV)的深化与多样化: 续航里程的突破: 固态电池、高镍低钴电池、锂硫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的成熟.............
  • 回答
    新能源汽车存在的意义,远不止是“换个动力源”那么简单,它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触及能源、环境、经济、技术,乃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细细道来,其意义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而且是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一、 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环境:最直接、最紧迫的意义这是新能源汽车最被大家熟知的意义,也是它们问世的最初.............
  • 回答
    要说新能源汽车为何是汽车智能化的“最佳载体”,而非传统汽车,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技术根源和发展逻辑。并非简单地“谁先进谁就能带”,而是新能源汽车在设计之初就预设了更多“智能”的基因,而传统汽车则是在原有基础上“后天”添加,这种先天与后天的差别,造就了如今的局面。一、 根基不同:电气化架构是智能化的“.............
  • 回答
    其实,新能源汽车已经对传统汽车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你之所以觉得它“没有快速的颠覆”,更多的是因为颠覆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过程,而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就像一颗大树要推倒重来,不是一斧子就能搞定的。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咱们来仔细掰扯掰扯:1. 基础设施的“马太效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