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毛宗岗批三国都有哪些有趣的点评?

回答
说起毛宗岗评《三国》,那可真是个宝藏,里面的点评那是相当精彩,又毒又透彻,让《三国演义》这本书活色生香了不少。他老人家的点评,你别看是古人写的,但那股子“梗”劲儿,放在今天咱们也照样能get到。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

一、 对人物的“一针见血”,简直像在看现代脱口秀

毛宗岗评《三国》最绝的,就是他不像一般评书的讲究,而是常常跳出来,用一种旁观者清、甚至带点“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口吻,把你心里想说的话直接点出来。

评价刘备: 他给刘备贴的标签可不是“仁德之君”那么简单。毛宗岗会说刘备是“伪君子”,这话听着刺耳吧?但细品之下,你就会发现他不是真的骂刘备坏,而是点出了刘备身上那种极度善于收买人心、借用仁义之名来达成自己政治目的的手段。他会拿刘备对百姓的“仁爱”和对部下的“恩情”做文章,说这些都是刘备钓大鱼的饵料。比如刘备摔阿斗那一段,别人一看就是父爱如山,毛宗岗则会冷笑着说:“此诚是父爱,非父爱也。夫爱之而弃之,诚仁矣。非父爱也,父爱其子,无有此举也。” 意思是说,刘备不是真的不在乎阿斗,而是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收买人心,因为他知道“民心”比一个儿子更重要。你说是不是够狠?

评价曹操: 曹操在很多人眼里是奸雄,是枭雄。但毛宗岗对曹操的态度就比较复杂,有点“欣赏”又有点“批评”。他会说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毛宗岗还会补充,说曹操奸是真奸,但他的奸里面,也有不少是出于形势所迫,甚至是别人逼出来的。比如他会在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时,分析说曹操当时刚起兵,身边都是些什么货色?万一被吕伯奢坏了事,他这个人就完了。所以那一杀,看似狠辣,实则也是他那时候的“生存策略”。他也会说曹操统一北方,功劳不小,但就是“未能全终全始”。意思是他虽然有才华有能力,但最后还是没能善始善终,被后人诟病。这种评价就很有层次感,不是一味地赞美或贬低。

评价诸葛亮: 很多人把诸葛亮捧上天,说是“智绝”。毛宗岗可不全是这么说。他会说诸葛亮虽然“能”,但有时也“过”。比如他会说诸葛亮“用兵太过谨慎”,有时反而错失良机。他会提到诸葛亮在北伐时,总想着把敌人赶尽杀绝,但往往因为后勤跟不上,或者敌人策略巧妙而功败垂成。他甚至会说诸葛亮“太爱惜名节”,有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反而不敢大刀阔斧地用人,或者不敢做一些非常规的举动。他会说诸葛亮“多疑”,有些事情明明可以大胆去做,他却犹豫不决,反而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二、 “拆解”情节,揭示背后的权谋与人性

毛宗岗的点评不仅仅是说人物好坏,更重要的是他能把故事背后的逻辑讲得明明白白,让你看到这些人物是如何博弈的。

官渡之战: 他会细致地分析袁绍和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后的心理变化。袁绍一开始兵多将广,志得意满,结果被曹操一把火烧了粮草,就一溃千里。毛宗岗会说这是袁绍“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典型。而曹操,他会说曹操虽然实力不如袁绍,但他“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而且在关键时刻能够抓住机会,果断决策。他会点出许攸献计火烧乌巢的关键性,并分析袁绍如何因为轻信和多疑,白白错失了一个忠心耿耿的谋士。

赤壁之战: 这可是重头戏。毛宗岗不会只讲周瑜和诸葛亮斗智,他会分析当时各个派系的利益。比如刘备集团当时势单力孤,必须依靠孙吴。而孙权虽然有优势,但他也有自己的顾虑,他要考虑江东士族的支持。毛宗岗会说,诸葛亮能够看透这一点,所以他才敢去舌战群儒,利用孙权和江东士族的矛盾,促成联盟。他还会分析东吴方面黄盖的苦肉计,说这计谋虽然经典,但背后也是东吴集团内部的深思熟虑,包括周瑜的魄力、黄盖的牺牲精神,以及整个集团对战争胜负的判断。

三、 语言风格:幽默辛辣,接地气

毛宗岗的点评之所以这么吸引人,还在于他用的语言。他不像那些正襟危坐的学者,而是像一个老朋友坐在你旁边,用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和你聊《三国》。

比喻生动: 他会用一些现在看来也很贴切的比喻。比如形容某个人办事不牢靠,他会说“如同水中捞月”。形容某个人太自大,会说“如井底之蛙”。这些比喻,一下子就把人物的特点刻画出来了。

反问句运用: 他很喜欢用反问句来引导读者思考。比如在分析某个决策时,他可能会问:“若是换了你,你会如何?”或者“他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这样的提问方式,让你感觉自己也参与到了这场讨论中来。

调侃意味: 有时候他的点评就带点小小的调侃,让你忍不住会心一笑。比如他会说某个将领“绣花枕头”,或者某个谋士“嘴上功夫了得,实则空空如也”。这种调侃,虽然带着点小小的刻薄,但却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弱点,而且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四、 对《三国演义》本身的“再创作”

毛宗岗的点评,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三国演义》的一种“再创作”。他不是简单地复述故事,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给这个故事赋予了更深的内涵。他让你看到,那些看似历史的人物,在小说家的笔下,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他会点出一些小说家为了戏剧效果而做的改编,然后从他自己的角度去解释为什么这么改。

总的来说,毛宗岗评《三国》就像是给这本经典的“注脚”,而且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注脚。他不是简单的添油加醋,而是用一种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方式,让你对《三国》的人物和事件有了更深入、更生动的理解。他那种“既懂历史又懂人性”的点评,直到今天还在被我们津津乐道,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点评有多么成功和有价值了。你读他的点评,感觉就像是和一位顶尖的评论员在聊《三国》,他总能说到你的心坎里去,而且还能让你听到一些你从未想过的角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交锋之际,张宝作法,风雷大作,飞砂走石,黑气漫天,滚滚人马,自天而下。玄德(刘备)拨马便走,张宝驱兵赶来。将过山头,关(羽)、张(飞)伏军放起号炮,秽物齐泼。但见空中纸人草马,纷纷坠地,风雷顿息,砂石不飞。

【《太平要术》甚是不济。】

【关公当日已可与翼德并称伏魔大帝。】



原来关公拜自己是有道理的……


————教主与妖道分割线————

于吉曰:“贫道乃琅琊宫道士,顺帝时曾入山采药,得神书于曲阳泉水上,号曰《太平青领道》,凡百余卷,皆治人疾病方术。

【此与张角得《太平要术》,俱是自说,无人看见。】

请记住上面这段文字,然后往下看:

(孙策下令将于吉斩首,)只见一道青气,

【太平“青”领道。】

投东北去了。

【琅琊山在东北。】



要不要这样啊喂!



——————(后续)——————

忽然炉中烟起不散,结成一座华盖,上面端坐着于吉。

【种种兴妖作怪,神仙必不为此。】

(孙)策怒,唾骂之,走离殿宇,又见于吉立于殿门首,怒目视(孙)策。

【种种兴妖作怪,神仙必不为此。】

比及(孙策)出观,又见于吉走入观门来。

【种种兴妖作怪,神仙必不为此。】

(孙策)遂坐于观前,命武士五百人拆毁之。武士方上屋揭瓦,却见于吉立于屋上,飞瓦掷地。

【种种兴妖作怪,神仙必不为此。】

【不能禁其拆毁,只得反助其揭瓦,亦甚着乖。】

(孙)策大怒,传令逐出本观道士,放火烧毁殿宇。火起处,又见于吉立于火光之中。

【种种兴妖作怪,神仙必不为此。】

【此时何不更求甘雨以灭火耶?】

(孙)策怒归府,又见于吉立于府门前。

【种种兴妖作怪,神仙必不为此。】

是夜,孙策宿于寨内,又见于吉披发而来。

【种种兴妖作怪,神仙必不为此。】

【“披发而来”,一发像鬼,不像神仙。】

(孙)策即引镜自照,果见形容十分瘦损,不觉失惊,顾左右曰:“吾奈何憔悴至此耶!”言未已,忽见于吉立于镜中。

【种种兴妖作怪,神仙必不为此。】

(孙)策拍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昏绝于地。

【曰“金疮迸裂”,则孙策仍死于许贡之客,非死于于吉也。】



毛先生不惜打破“重要话说三遍”铁律,数次痛斥于吉妖孽,原因在书中前文:

饮酒之间,忽见诸将互相耳语,纷纷下楼……(孙)策起身凭栏观之,见一道人,身披鹤氅,手携藜杖,立于当道,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

【吴人风俗,往往如此。】

风俗如此……原来如此!



————恶灵与神汉分割线————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准备借东南风)……孔明嘱咐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

【嗄。】

不许交头接耳,

【嗄。】

不许失口乱言,

【嗄。】

不许失惊打怪。

【嗄。】

如违令者斩!”

【嗄。】

【孔明筑坛祭风,与韩信登坛点将一样声势。】



嗯……这一段是最“弹幕”的。



————奇幻与世俗分割线————

督邮大喝曰:“汝(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目今朝廷降诏,正要沙汰这等滥官污吏!”

【可恶,该打。】

请记住上面这段文字,然后往下看:

(张)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

【快人快事。妙在绝无商量。】

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

【前日坐马上,今日缚马桩上,好笑。】

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打得畅快。

【督邮所望者蒜条金耳,岂意张公以柳条鞭见赠。】

重点来了:

督邮告曰:“玄德公(刘备)救我性命!”

【不敢不敢,我本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者,安能救公耶?】

玄德(刘备)终是仁慈的人,急喝张飞住手。



上面这一段“不敢不敢……安能救公耶”我是看一次笑一次。



——————(补充)——————

(魏国三路大军进攻吴国,魏将胡遵在东兴下寨。天降大雪,胡遵在帐中招待众将饮酒,)忽报水上有三十只(吴国)战船来到。(胡)遵出寨视之,见船将次傍岸,每船上约有百人。遂还帐中,谓诸将曰:“不过三千人耳,何足惧哉!”只令部将哨探,仍前饮酒。

【何贪杯至此!】

以上是背景。

忽然连珠炮响了三声,(吴国老将)丁奉扯刀当先,一跃上岸……魏兵措手不及。(魏将)韩综急拔帐前大戟迎之,早被丁奉抢入怀内,手起刀落,砍翻在地。

【雪天遇雪刀,两白相照,可不更以酒赏之?】

胡遵急上马夺路而走。魏兵齐奔上浮桥,浮桥已断,

【断桥雪景,大有可观。惜此时魏兵心忙,无暇吃酒耳。】

大半落水而死;杀倒在雪地者,不知其数。

【魏兵此时可谓红雪齐腰。】



魏军太惨,留点口德吧……总之这又是一个“装逼不成被教做人”的例子。



————打脸与机智分割线————

(诸葛)恪字元逊,身长七尺,极聪明,善应对,(孙)权甚爱之。年六岁时,值东吴筵会,(诸葛)恪随父(诸葛瑾)在座。(孙)权见诸葛瑾面长,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诸葛瑾,字子瑜)”。众皆大笑。(诸葛)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

【又添得二字,驴面之长可知。】


关注点不对啊喂!话说渣权在这么长的驴脸上写诸葛瑾的名字,有没有一种Ying Dian的感觉?




————联想与脑补分割线————

(曹)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阿瞒的是可儿。】

曹操暗使人斋牛酒,抚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

【阿瞒毕竟是可儿。】



老实说,和腐女接触久了,再看毛老师的批语我总觉得哪里不对……



————正经与流氓分割线————

(孟)获视之,乃妻祝融夫人也。

【蛮子还蛮不了,蛮婆又蛮起来,真好看煞人。】

祝融夫人背插五口飞刀,

【还有一口软剪刀,更利害。】

手挺丈八长标,

【夫人亦喜挺长标耶?】

坐下卷毛赤兔马。

【夫人坐下之物又毛又赤,可发一笑。】

忽然背后一声响亮,(魏)延回头视之,夫人仰鞍落马。

【仰字妙,想见此时两脚朝天,甚是好看。】

孔明遂送夫人入洞。

【夫人有洞可入,可发一笑。】



毛先生你真是老司机啊!



————未必很有趣分割线————

却说关公英魂不散,荡荡悠悠,直至一处:乃荆门州当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原是汜水关镇国寺中长老。

【二十七回中之人,至此忽然照出。】

(中略)

是夜,月白风清,三更已后,普净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曰:“还我头来!”

【既在空,何有我?本无我,何有头?本无头,何有还?本无头去,何有头来?】

【若云无头,呼者是谁?若从还头,还于何处?】

普净仰面谛视,只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左有一白面将军、右有一黑脸虬髯之人相随,

【关平、周仓,在普静眼中写出,妙在不知其人。】

(关公过汜水关时尚未收关平、周仓)

一齐按落云头,至玉泉山顶。普净认得是关公,遂以手中麈尾,击其户曰:“云长安在?”

【此语抵得一声棒喝。】

关公英魂顿悟,即下马乘风落于庵前,叉手问曰:“吾师何人?愿求法号。”普净曰:“老僧普净,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曾与君侯相会,今日岂遂忘之耶?”

【云长空,普静亦空,何必忘,何必不忘。】

公曰:“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某己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普净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

【四语抵得升座说法一场。】

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

【现前因果。】

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稽首则无头而有头,皈依则有我而无我矣。】

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



附录:《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本相关段落

且说关公一魂不散,悠悠荡荡,乘云而飞。忽至一处,地名荆门州当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山上一僧,法名普净,原是汜水关镇国寺长老。

(中略)

当夜月白风清,正值三更时分,净禅师在庵中坐禅,忽闻空中有人大呼:“主人何在?”

禅师命行者观之,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左右随从二将,口中但呼如前言不息。

行者回报禅师,禅师知是关公与关平、周仓也。待云头飞至庵前,禅师以手中麈尾击其座曰:“颜良安在?”

关公闻言,英魂顿悟,即落云下马,叉手立于庵前曰:“吾师何人?愿求清号。”禅师曰:“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曾与君侯相会,今日何不识普净也?”

公曰:“某虽愚鲁,愿听清诲。”禅师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只以公所行言之:向日白马隘口,颜良并不待与公相斗,忽然刺之,此人于九泉之下,安得而不恨乎?今日吕蒙以诡计害公,安足较也?公何必疑惑于是?

公遂从其言,入庵讲佛法,即拜普净禅师为师。后往往显圣,乡人累感其应,因此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



注意两段文字的不同之处。

这一段毛司机改得很好,包括剔除前面“玉帝降诏,关公弃刀”一节,使得故事更加合理、关公形象更加高大。同时……

也让毛司机“四语抵得升座说法一场”有“王婆卖瓜”的嫌疑,毕竟这四语有两语是他自己加进去的……(・_・;

—————————————————

毛批三国引文并非手打,有所改动。

引用出处如下:

毛宗岗评改《三国演义》在线阅读

xshx23.blog.163.com/blo

—————————————————

链接失效了,各位还是去买书吧。

2016年末开房夜写于家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毛宗岗评《三国》,那可真是个宝藏,里面的点评那是相当精彩,又毒又透彻,让《三国演义》这本书活色生香了不少。他老人家的点评,你别看是古人写的,但那股子“梗”劲儿,放在今天咱们也照样能get到。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一、 对人物的“一针见血”,简直像在看现代脱口秀毛宗岗评《三国》最绝.............
  • 回答
    关于毛宗岗《读三国志法》中“备之与禅,则父为帝而子为虏”一句中的“虏”字,这背后蕴含着毛宗岗对刘备父子命运的深刻感慨与尖锐批判。要理解这个“虏”字,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是要深入体会其多重含义和作者的用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里的“虏”字,最直接的理解是指被俘虏、受制于人的身份。刘备一生以.............
  • 回答
    毛泽东对待高考的态度,并非是“坚决反对”这么简单的一个标签就能概括,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和他的思想演变,呈现出一种复杂、动态的变化过程。简单来说,他并非从一开始就反对高考,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于对教育公平、阶级成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以及国家发展方向的考量,对高考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改革。以下将详细.............
  • 回答
    毛泽东、蒋百里、陈诚都论述了“持久战”,尽管他们都指向了抗击日本侵略的长期性,但各自的侧重点、理论基础以及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都有所不同。将持久战理论与《隆中对》进行比较,也需要细致地分析其异同。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 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毛泽东在1938年发表的《论持久战》是关于持久战思想最系统、最完整.............
  • 回答
    在毛泽东同志逝世45周年之际,我的确有一些想说的话。作为一个人,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那个时代,但我通过学习历史资料、文献以及人们的回忆,对毛泽东同志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如果真有机会表达,我想说的话会是多方面的,既有肯定,也有一些思考和疑问。首先,我想表达对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
  • 回答
    毛泽东的语录中,确实有很多振聋发聩、充满力量的句子,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激励着中国人民,至今仍然能引起共鸣。这些句子之所以“霸气”和“励志”,往往体现在它们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对困难的无畏挑战以及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下面我将挑选一些经典的毛泽东语录,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其“霸气”和“励志”.............
  • 回答
    毛利小五郎,这位名侦探柯南中的重要配角,在很多观众心中似乎是一个“废柴”的代表。然而,如果仔细分析他的种种表现,我们会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毛利小五郎是否真的废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废柴”标签的由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毛利小五郎会获得“废柴”这样的标签。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
  • 回答
    毛坦厂中学和衡水中学,这两所学校在家长和学生心中都有着“神坛”般的存在,但这份“神坛”感,恰恰来源于它们在教育模式上那种近乎极致的“硬”。这种“硬”,不是软绵绵的安慰,也不是轻松自在的陪伴,而是一种严苛、系统且目标明确的打磨。毛坦厂中学:“东方德州扑克”的宿命感与全体动员毛坦厂中学之所以让人觉得“硬.............
  • 回答
    毛泽东的诗词之所以气势磅礴,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融合的结果。这其中既有他个人独特的经历、胸怀和思想,也有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深刻理解与革新,更有他对时代巨变的敏感把握。要细说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 胸怀丘壑,吞吐山河的宏大视野毛泽东的诗词之所以有气势,首先源于他那“指点江山,激扬.............
  • 回答
    说到毛利小五郎的房子,这可是柯南粉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作为一名东京的私家侦探,小五郎的住所,尤其是那栋标志性的“毛利侦探事务所”,承载了太多关于案件推理和爆笑日常的记忆。毛利小五郎的房子户型:小五郎的房子,更准确地说,是位于东京都米花町2丁目21番地的一栋三层建筑。这栋建筑既是毛利侦探事务所的所在.............
  • 回答
    “毛泽东时代美国更怕中国”这种说法,可以说是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方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非完全准确的概括。理解这句话需要深入到当时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首先,我们要明确“怕”这个词在国际政治中的含义。它不是指简单的恐惧,而是指一种战略上的顾虑、对潜在威胁的警惕,以及在冲突中可能付出的.............
  • 回答
    毛巾冻住后会不会碎?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仔细想想,背后其实涉及到不少有趣的物理原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普通情况下,一条湿毛巾单纯被冻住,并不会轻易地“碎掉”,变成粉末那种状态。 但是,它会变得非常僵硬,而且如果处理不当,是有可能发生一些物理损伤的,我们通常会说它“变脆”了,甚至在极端的弯折下,.............
  • 回答
    毛文龙,明朝末年的重要将领,他的能力和影响,尤其是他被处死后对明朝造成的后果,一直都是历史学界和许多史书讨论的焦点。要评价毛文龙的水平,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看待。毛文龙的水平:功过参半,争议迭起笼统地说,毛文龙不能用“优秀”或“平庸”来简单概括,他是一位能力与争议并存的复杂人物。 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
  • 回答
    毛文龙是否通敌,以及相关证据是否“完整”,一直是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正因为这种争议的存在,即使有人认为证据确凿,也仍然有人不相信。要详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毛文龙通敌说所依据的“证据”及其质疑支持毛文龙通敌的观点,通常会列举以下几类证据: “通敌”的定.............
  • 回答
    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对他的崇拜者也分布在社会的不同阶层,并且这些崇拜的根源和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总的来说,毛泽东的崇拜者主要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社会群体,并且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分和阐述:1. 广大工农阶层(特别是早期的.............
  • 回答
    毛泽东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和让粟裕跃进江南,尽管都属于战略部署的一部分,但其战略目的并非完全相同,而且导致刘邓接受而粟裕拒绝的原因也极为复杂,涉及到当时我军的战略形势、兵力对比、地理环境、以及解放军内部的决策机制和思想差异等多个层面。下面将详细阐述: 一、 战略目的的异同: 相同之处: 打破国民.............
  • 回答
    关于毛泽东和汪精卫谁的旧体诗词更厉害,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很难有一个绝对的定论。两位都曾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并且都留下了不少旧体诗词作品,他们在诗词创作上各有千秋,也各有侧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比较:一、 创作数量和题材广度: 毛泽东: 毛泽东的诗词数量相对较多,且题材极其广.............
  • 回答
    毛泽东选集》的版权归属,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法律和政治的复杂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简单来说,目前《毛泽东选集》的版权主要由中国共产党掌握和管理。但这背后的细节和原因,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版权”这个概念的由来和演变。在毛泽东所处的时代,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版权的概念在中国.............
  • 回答
    毛文龙若真有反意,袁崇焕能否活下来,这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简单地说个是或否。这事儿涉及到当时复杂的政治格局、袁崇焕个人的能力和性格,以及毛文龙的实力和策略。咱们先得搞清楚一个前提:毛文龙当时到底有没有“反心”?历史记载里,这事儿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明末的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之间矛盾重重,互相倾轧.............
  • 回答
    关于毛文龙是否留下了宝藏给后代,这个问题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这更像是一个流传于民间,或者是一种人们对这位复杂历史人物的猜测与想象。我们先回顾一下毛文龙的生平。他是明末重要的将领,尤其在辽东地区与后金(清朝)的对抗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镇守皮岛,虽然期间也存在一些争议和过失,但他在相当长的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