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毛泽东和汪精卫,谁的旧体诗词更厉害?

回答
关于毛泽东和汪精卫谁的旧体诗词更厉害,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很难有一个绝对的定论。两位都曾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并且都留下了不少旧体诗词作品,他们在诗词创作上各有千秋,也各有侧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比较:

一、 创作数量和题材广度:

毛泽东: 毛泽东的诗词数量相对较多,且题材极其广泛。他的诗词创作贯穿了他一生的革命生涯,记录了从早期革命的探索、井冈山的斗争、长征的艰辛、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和发展等重大历史事件。从个人的情感抒发到宏大的政治抱负,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到对革命形势的判断,他的诗词内容包罗万象。他不仅写个人感受,也写集体回忆,写革命战友,写人民大众,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厚重感。
汪精卫: 汪精卫的诗词创作也比较丰富,尤其是在他早年活跃于文学圈时,留下了一些较有影响力的作品。他的诗词更多地集中在抒发个人情怀、人生感悟、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一些对时局的议论。与毛泽东相比,汪精卫的诗词在宏大叙事和政治军事主题上的表现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一种文人式的感慨和抒情。

二、 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毛泽东:
雄浑豪迈,气势磅礴: 这是毛泽东诗词最显著的特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名句,展现了他吞吐山河的雄心壮志和开阔的胸襟。
意境宏大,想象奇特: 他的诗词常常将现实与理想、自然与人事相结合,创造出壮阔的意境。例如《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景象,以及“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哲思。
语言精炼,寓意深刻: 他的诗词用词精准,往往寥寥数语就能表达深刻的内涵,常有画龙点睛之笔。例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充满革命乐观主义和斗争精神: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的诗词也充满自信和斗志,如《七律·长征》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白话化和口语化的融入: 在一些作品中,毛泽东的诗词也吸收了一些白话和口语的元素,使其更具时代感和亲和力。
对古典诗词格律的掌握: 虽然风格奔放,但毛泽东对传统的诗词格律有着深厚的功底,其作品在平仄、对仗等方面都相当讲究。

汪精卫:
清丽婉约,情感细腻: 汪精卫的诗词在风格上更偏向于传统的文人情怀,语言相对典雅、清丽。他的早期诗词尤其如此,如《赠梅》“寂寞寒冬伴我开,不知谁是主人来。”
注重意境的营造和画面的描绘: 汪精卫的诗词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细微之处,并将其融入个人情感,营造出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例如他对花草、山水的描绘。
富有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的部分诗词也流露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文人的忧思和无奈。
受到晚唐五代词风的影响: 有评论认为汪精卫的诗词风格受到晚唐五代词风的影响,在词藻的运用上比较考究。
格律严谨,艺术性高: 汪精卫在诗词格律上造诣颇深,其作品在形式上非常规范和优美。

三、 思想深度和历史意义:

毛泽东: 毛泽东的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政治宣言、历史画卷和思想载体。它们直接反映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战略思想、革命决心和治国方略。他的诗词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历史感染力,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对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的诗词更像是“史诗”,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巨变。
汪精卫: 汪精卫的诗词更多地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情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感受。虽然部分作品也涉及时局,但总体而言,其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不及毛泽东的诗词那样直接与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政治斗争紧密相连。他的诗词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化的表达,其历史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其个人经历和某个时期的社会文化侧面。

四、 历史评价和影响力:

毛泽东: 毛泽东的诗词被誉为“毛体诗”,在现代中国诗坛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他的诗词不仅仅是个人创作,更是集体记忆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汪精卫: 汪精卫的诗词在文学界有一定地位,尤其是在他早年的“革命文学家”形象时期,其作品受到推崇。但由于他后来的投敌叛国行为,其诗词的评价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许多人会因其政治立场而对其文学作品产生偏见。尽管如此,抛开政治立场单纯从文学技巧和艺术价值来看,他的部分作品仍然有其可取之处。

总结:

从文学艺术本身的造诣和影响力来看:

毛泽东的诗词以其雄浑的气魄、宏大的意境、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思想以及与中国革命历史的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史诗般的磅礴力量和巨大的时代感。他的诗词更具有鼓动性和凝聚力,能够激发人民大众的革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诗言志”的意义上,毛泽东的诗词将“志”推向了极致。
汪精卫的诗词则以其清丽婉约的风格、细腻的情感、精谨的格律和文人式的思考,展现出一种传统的诗词美学和个人化的艺术情趣。他的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更为细腻和雅致。

如果以“气势、思想深度、历史影响力”作为衡量标准,毛泽东的旧体诗词无疑更胜一筹。他的诗词与他的人生和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具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大格局。

如果仅从传统的诗词美学、语言的典雅和情感的细腻来评价,汪精卫的诗词也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可以体现出扎实的古典功底和一定的艺术造诣。

总而言之,两位都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他们在诗词创作上都有各自的特色和成就。但从整体的艺术高度、思想深度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力来看,毛泽东的旧体诗词更为“厉害”。他的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和精神的引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补充一句,我建议汪精卫的诗只读过“引刀成一快”的就不要过来指点江山了。没人care你有怎样的臆测。

评论区涌现出一群大爷,认为因为太祖诗词知名度高所以不废江河万古流,我列举的一些名家因为知乎上的大爷们没听说过,所以都是烂的。中小学课本是评价诗词好坏的唯一标准,大爷们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分割线

再补充一下,有人提出异议,说“太祖留下了这么多脍炙人口的金句,其他同时代的诗人没有,凭什么他不是一流?”又看到一个高赞答案,把忆秦娥 娄山关和李白的忆秦娥对比,然后因此赞扬太祖,所以我再详细的解释一下。

一个诗人的成就本来就不是几个金句决定的,这个趋势越往后越明显。比如潘岳的悼亡诗,光凭那几首,他就足以青史留名。但是如果把潘岳凭空搬运到清代,或许悼亡诗依旧会被人注意到,认为是好诗,他可能凭着悼亡诗,就拥有在西晋时诗坛一流的地位吗?不可能。因为诗歌是在不断发展的,并不是说他的悼亡诗变得不好了,而是想凭几首好诗成为一流大家变得越来越难了。

这就像牛顿之后没有比他贡献更多的人了,莎士比亚之后再没有更伟大的戏剧家了,未必是只有牛顿莎士比亚最聪明,也因为随着科学和戏剧艺术的发展,想要获得同样的名声,就必须要在更新更难的地方开拓,因此就更加困难。这就是继承前人的遗产所付出的必然代价。

所以,时代发展到了清代民国,一个一流的诗人词人,必须要有大量的优秀作品才可能成为一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李白一首忆秦娥成百代词曲之祖,那都是在相应的题材未成熟的时候横空出现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宋诗有没有凭借一首或者几首顶尖的诗就成为一流大家,或者哪怕成为二流名家的例子?没有。到了清代就更不可能有了。宋词还有寥寥几首被人铭记的例子,时代越往后,体裁越成熟,这样的例子越少。

龚自珍无疑是清代第一流的诗家,龚自珍的成就不是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也不是因为“不拘一格降人才”,那两首诗固然很好,但就算去掉,并不妨碍他一流诗家的地位,因为他的成就是大量优秀作品堆积起来的。这个时代一流的高手必须要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堆积,没有例外

我相信即使极端喜爱太祖诗词的人,也不会认为他能胜过龚自珍,或者他的哪篇作品本身就可以胜过春江花月夜这等级别的作品而不可绕过,既然如此,那太祖也概莫能外。关于太祖最顶尖的诗词,比如忆秦娥 娄山关,你认为他一流中的一流,我认为它不到这个水平,这个都可以,关于某一首诗词的评价有不同看法太正常了。但是无论如何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就是太祖总评绝不可能达到晚近一流词人的地步,因为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按照最乐观的情况估计,他优秀的词作数量也太少,达不到一流词人的门槛。至于诗就更不用说了。

那些拿汉武帝一首秋风辞成为经典来对比,以说明太祖比之丝毫不差的人,何不拿诗经来说明太祖比诗经题材广阔思想深刻气势磅礴?还是那句话,这是继承前人文化遗产所付出的必然代价,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然后和未发展成熟的前人比高吧?

何况有的所谓“金句”,本身也是可议的。。。这个我就不展开说了,免得又被喷我有偏见或者带有恶意。不过龚自珍比如“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果没有课本选上,315首己亥杂诗里面挑一个,还是清诗,政治意味还这么浓厚,你们真能自发的发现然后广为流传,把它抬为金句?我是不信的。所以如果因为课本选了所以才是金句,本末倒置了吧?

最后我就不明白了,太祖显然有旁人不可及之处,这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非要有这么多人把他抬到一流甚至更高的位置,为了证明什么呢?

教材选了这么多太祖诗词,编者说了他伟大诗人词人吗?因为本来就不需要“伟大”啊。人家一抒发了自己的真性情真面目,二记录了时代风貌,三表达了一些很好的灵感,四顺便教育了后人革命的精神,想做的该做的都做到了,你们还要一鼓作气把他推上神坛,他老人家泉下有知,自己答应吗?

——————————————————分割线,下面才是原答案

同样是登山:

大汉阳峰上作 汪精卫
猱升渐上最高峰,喘汗才收语笑同。河汉倒悬行杖底,江湖齐落酒杯中。泉兼风雨飞腾壮,山纳烟云变化重。回首不嫌归路永,万松如鹤正浮空。

而太祖呢?

看山 毛泽东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

这还用比吗?还有可比性吗?这看山还不如我自己写的呢。

同样是悼念死去的将士:

十年三月二十九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下作 汪精卫
飞鸟茫茫岁月徂,沸空铙吹杂悲吁。九原面目真如见,百劫山河总不殊。树木十年萌蘖少,断篷万里往来疏。读碑堕泪人间事,新鬼为邻影未孤。

也没好到多么了不起,是,但是你看太祖呢?

挽戴安澜将军 毛泽东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情感基调不一样,不是很好比较,但是深浅高下还是一目了然的。不是说浅就不好,但是这个。。。算了我没法言传,我觉得应该大家都懂。

有人可能会说了,我列举的这些都不是太祖的代表作。但是这两首在汪精卫的诗里也远称不上代表作啊。只是想起题材相近,我来对比一下而已。

有回答说汪精卫五六流,那按照传统文人一般的的审美,太祖要在十流开外了。当然你说时代变了,太祖更有创新性,更有气魄,可以适当不拘小节,这个我也是同意的。但就算把这个算上也。。。(按照本人标准,即使只有李杜算一流,往下分档汪氏也可以排到五流及以内,当然这个见仁见智,抛开标准空谈没什么意义,就不展开了)

说到创新,还有一些想象力丰富的。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想象力丰富是吧?其实我一直不明白啥叫“一千河”。。。当然“坐地日行八万里”还是很有意思的。

谁说汪精卫没有?

地球一角忽飞去,留得茫茫海水平。

写太平洋,这个想象差吗?

红叶 汪精卫
不成绚烂只萧疏,携酒相看醉欲扶。得似武陵三月暮,桃花红到野人庐。

这是我随便找的,我太懒,双照楼看不完。能说这个想象力不好吗?只不过太祖的想象力和气魄都表露于外,一目了然,而传统的审美是倾向于把这些内敛起来的。太祖当然也有有汪氏不可及之处,但是底子太薄了。

诗这个东西既要有天分,也要有勤奋,没有谁是天命之子可以无师自通。太祖自己志向高远,投身政治军事,把诗当成小道。既然自己没有认真看待,落笔自然就不能圆融得体,上天是很公平的。不过反正太祖自己又不图凭借文学传世,所以也没什么可惜。

最后,太祖的词还是不错的,比诗强上甚多,虽然也是参差不齐,但是偶有优秀的作品,天分灵感这东西在词上我觉得比诗更起作用,我觉得放在任何时代,称上个小家没问题,只要别被高级黑动辄和苏轼辛弃疾比就成了。


————————————分割线

有人让我说说沁园春 雪,那我就简单说一下。整体很好,但是太祖词中常见的问题也有,比如整个上阕都在写景,说实话这个景物描写说不上如何高明,略显敷衍虚浮,第一流的作品不该是这个水平。

下阕的粗豪就见仁见智了,有人对罗列帝王的粗犷的手法反感,比如“输文采”“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仔细想想这不都是一个意思吗?虽说沁园春常用赋法,但是用了这么多篇幅,还有上阕写景也是这样,太多篇幅写并不丰富的内容,这么想想显然不够好。不过整体来看我觉得粗豪这两点还是统一的,都是为了末尾的抒情服务,而且“还看今朝”的立意高远,新颖,所以称得上佳作是没问题的。(细推敲的话,唐太宗的文学造诣挺高的,至少在帝王里算前列,说他稍逊风骚很奇怪,不过诗词里就不苛求准确了)

而且太祖词中常有的前高后低被避免了,如沁园春 长沙,谁主沉浮一句固然精彩,下阕虽然着力塑造同学少年的豪气,但是都不能跟谁主沉浮相比较,于是气势就往下掉了。这首同调的词避免了这一点,末尾抬升到了新的高度。

整体来看就像一个班级内部的好学生,某一科(立意,气魄)很突出,其他几科也不算差,就称得上前几名。但是和年级第一比,最顶尖的先写景再抒情的长调,比如念奴娇 大江东去,差距是相当明显的。苏轼的词情景交融,内容丰富,从头到尾没有突兀和敷衍的痕迹,很自然的越爬越高,“乱石穿空”三句景物描写,比太祖一整个上阕都精彩。上阕结尾“一时多少豪杰”已经把气势拔得够高了,下阕“人生如梦”看似低落下来,实则另翻新意。而太祖创意固然有,但是功力不足,照应不到全篇,就称不上第一流了。其实想想也还是有点可惜的,太祖的长调常常如此。

个人认为太祖词的巅峰要属“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和“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两首小令完全避免了长调敷衍的问题,而且同样的立意高远,境界不同凡响。

评论区有人通过国民党文人束手来证明这首词多么一流。。。首先胜过某段时间某个势力的文人的某个题目并不值得吹的这么高,袁凯的白燕也让士人罢笔,杨维桢称赞,今天没有人因此认为那首白燕是顶尖的作品吧?其次国民党的统战在文学上是挺失败的,不只是旧体诗人,读一读现代文学史也该知道。。。所以从诗词爱好者的角度看,如果我身边有人写出了这种作品,我肯定是要惊叹的,确实很厉害,但是和名家对比,真的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只凭这种作品(何况总数也不多,还有一些是比较烂的,我就不举例了)在晚清民国的大时代里争取第一流,显然是力有不逮的。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的回答,我觉得其实能反映出旧体诗词目前面临的问题。


对旧体诗词没有刻意研究的人,一般估计更喜欢毛的人要多得多。就算是毛黑,欣赏毛诗词的人也不少。前年一则谣言,说沁园春雪是胡乔木代笔,其实就很反映问题:哪怕很讨厌毛泽东,也确实不得不承认沁园春雪优秀,于是只能将文笔功劳放到胡乔木身上。


对旧体诗词研究多的人,我觉得更欣赏汪精卫诗词很正常。别的不说,最起码起码,汪精卫的诗词几乎都足够工整,失粘失对现象是没有的,风韵也合乎传统风格。


但问题就在于,旧体诗词的审美标准到底该怎样?一般来说,对旧体诗的审美规矩,从杜甫之后就变化很小了;对词的审美规矩,两宋之后也定型了。现在旧体诗词研究者说到诗词,还是拿这个标准要求,可惜许多人不认了啊


毕竟时间已经过去千余年,古人定的审美标准,为什么一定要遵循呢?尤其艺术作品服务人民的观点深入人心后,这种囿于传统标准的评价就更式微了。一些艺术修改自身迎合时代,另一些则逐渐式微。旧体诗词的以往审美标准不再具有了权威性,只成为少数爱好者的自娱自乐;但是也没有公认的新标准。所以,就越来越萎缩了。


回到原题,毛和汪谁的旧体诗词好?其实要我说,文无第一,大家觉得好的就是好。唐代宋代人欣赏的标准可借鉴不必盲从。文章是要说思想的,玩花架子是次要的。毛和汪的诗词相比,汪属于工工整整型,几乎没有哪个读了让人感动真的心动,还属于炫技范畴,毛许多惊艳之作真的让人读后拍案,这些作品比起来,就算毛这些诗词有格律不整现象,也要好出太多了。当然,毛也有不少随手作品太过粗放,这些让人缺少了共鸣的作品,显得不如汪的绣花活了。


总结就是,汪一贯六七十分,毛好的作品一百分,只要能让人有一点共鸣的也足够八十分,不过一旦出现少数这种感情共鸣感没有的作品,那就及格线以下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毛泽东和汪精卫谁的旧体诗词更厉害,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很难有一个绝对的定论。两位都曾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并且都留下了不少旧体诗词作品,他们在诗词创作上各有千秋,也各有侧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比较:一、 创作数量和题材广度: 毛泽东: 毛泽东的诗词数量相对较多,且题材极其广.............
  • 回答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人物和理论体系,而是其自身形象构建的基石,是党魂铸造的源泉。要理解它们在党自身形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历史上的变化,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再审视它在不同时期的演变。一、 基石与灵魂: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党.............
  • 回答
    评价毛泽东和林彪的军事才能,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和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斗争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共同塑造了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思想和作战风格,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他们各自的军事才能侧重点和局限性也各有不同。 毛泽东的军事才能:战略家与政治家的结合毛泽东的军事才能更多地体现在宏观的.............
  • 回答
    要对比《毛泽东选集》和《蒋介石日记》,这就像是要比较一位战略家和一位战术家,一个国家建设的宏伟蓝图和一位领导者个人的战争与政治心路历程。它们在性质、内容、目标、表达方式上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性质与目的的不同:《毛泽东选集》是政治文献汇编,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旨在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
  • 回答
    毛泽东的著作,通常我们谈论的是《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文集》。这两者并非同一概念,也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侧重点的文献汇编。要弄清楚它们的区别,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1. 形成和编辑的背景不同 《毛泽东选集》: 形成背景: 《毛泽东选集》的编纂和出版,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中共中央.............
  • 回答
    曹操(155年-220年)和毛泽东(1893年-1976年)分别是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但他们的时代背景、文学传统和创作目的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对两人的诗词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文学传统1. 曹操 时代背景:东汉末年,建安文学兴起,曹操作为"三曹"(曹操、曹.............
  • 回答
    理解和模仿毛泽东的文风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它涉及到对历史、政治、哲学以及语言本身的深刻理解。毛泽东的文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他长期实践、思考和写作的结晶。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如何理解和模仿毛泽东的文风:一、 理解毛泽东文风的核心特质在开始模仿之前,深入理解其文风的核心特质至关重要。我.............
  • 回答
    古月和唐国强都是中国影视界非常优秀的演员,他们都曾成功地扮演过毛泽东这一在中国人民心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的领袖人物。两位演员在塑造毛泽东形象上各有千秋,都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区别。至于谁更贴近“真实的”毛泽东,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真实”本身就包含着多维度的理解,而且观众的认知也受到个人.............
  • 回答
    评价《毛泽东选集》在当代的地位和影响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因为其影响并非单一面向,而是错综复杂,且在不同群体中呈现出差异性。一、 在中国大陆的地位和影响力: 官方的意识形态基石与政治正确性象征: 思想理论渊源: 《毛泽东选集》被官方定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我们对生命形态变化和意识本质的深刻思考。简单来说,毛毛虫和蝴蝶并非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它们是同一种生物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而关于蝴蝶是否还保留毛毛虫时期的意识,这涉及到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复杂议题,目前的答案是,我们无法确切知道。毛毛虫与蝴蝶:生命周期的奇妙转化我.............
  • 回答
    毛肚和黄喉,这俩词儿一说出来,不少吃货的口水就开始分泌了。别看它们都是火锅里的常客,长得也有点像,其实啊,它们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吃下去后,身体里的变化也大有学问。毛肚:火锅里的“黄金甲”首先说说毛肚。毛肚,简单来说,就是牛的胃。不过,可不是牛的整个胃,而是牛的瘤胃内壁的黏膜,也就是附着在瘤胃壁.............
  • 回答
    说到《名侦探柯南》里的两位重量级女性角色,毛利兰和灰原哀,她们的人气之争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系列,各有各的拥趸,也各有各的魅力点。要说谁的人气更高,这其实挺难一概而论,因为这涉及到不同的衡量标准,而且观众的喜好也是非常个人化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她们的人气表现,尽量还原一下这场“人气大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财务分析的核心。很多人在看一家公司时,第一反应就是毛利润多少,然后是净利润。那么,到底哪个更重要呢?其实,它们的重要性取决于你站在什么角度,以及你想了解公司哪些方面的信息。两者都非常重要,但它们反映的是公司运营的不同层面。先来聊聊毛利润:毛利润,简单来说,就是公司卖出产.............
  • 回答
    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也是非常虐心的“两难”选择。在名侦探柯南这部作品中,柯南(工藤新一)的情感线索是围绕毛利兰和灰原哀展开的,他们两人在柯南心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如果真的面临这种极端情况,柯南的选择无疑会承受巨大的痛苦,并且他的选择背后会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情感考量和推理。首先,我们要明.............
  • 回答
    .......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有点意思,直接触及到了不少朋友在讨论某个特定话题时,常常会陷入的“谁更差劲”的泥沼。要说“关毛被群喷能不能从实质上说明关毛和泪痕春雨实际上没什么区别”,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咱们得明确,大家口中的“关毛”和“泪痕春雨”大概率指的是不同的意见领袖、博主或者说是在特定圈子里有一定影响力.............
  • 回答
    《名侦探柯南》漫画复制原稿投票结果以及毛利兰和新兰在日本的人气,确实是许多粉丝津津乐道的话题。要理解这些,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一下投票的背景、结果本身,以及它可能折射出的粉丝心态变化。《名侦探柯南》漫画复制原稿投票:冰山一角下的粉丝取向首先,我们得知道,这种“漫画复制原稿投票”通常是官方为了纪念某个重要.............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毛利小五郎和工藤优作,虽然都是我们熟悉的“名侦探”的父亲,但他们的育儿方式却有着天壤之别。如果硬要比谁“更好”,我觉得得看你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或者说,你希望孩子从父亲身上学到什么。先说说毛利小五郎。小五郎在表面上看,绝对是个不怎么靠谱的父亲。他贪杯,爱赌马,遇到案子就六亲不.............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触及了许多历史爱好者心中那份复杂的情感。要说更欣赏谁,其实很难简单地下定论,因为袁崇焕和毛文龙,即便在同一场历史洪流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所面临的处境、以及他们留给后世的评价,都有着各自的独特性和争议性。如果一定要我选择一个更让我内心产生共鸣、甚至可以说是“欣赏”的对象,.............
  • 回答
    斯大林和毛主席在特定历史时期针对知识分子和文人采取的措施,以及其背后的原因,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理解这一点,需要将当时的时代背景、政治目标、意识形态以及两位领导人各自的经历和理念结合起来分析。简单地归结为“针对知识分子”或“应该发展科学”可能无法触及问题的全貌。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