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中“备之与禅,则父为帝而子为虏”中“虏字的解释”?

回答
关于毛宗岗《读三国志法》中“备之与禅,则父为帝而子为虏”一句中的“虏”字,这背后蕴含着毛宗岗对刘备父子命运的深刻感慨与尖锐批判。要理解这个“虏”字,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是要深入体会其多重含义和作者的用心。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里的“虏”字,最直接的理解是指被俘虏、受制于人的身份。刘备一生以兴复汉室、匡扶刘氏为己任,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一方诸侯,自称皇帝,其政治抱负和努力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他的儿子刘禅,在位期间,最终被迫投降了魏国,成为了阶下囚。虽然史书上说刘禅被封为“安乐公”,但一个亡国之君,失去了国家、人民、权柄,无论封号如何,其本质上已经沦为了胜利者的附庸,被置于被支配的地位,与真正的自由、尊严是绝缘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刘禅“为虏”,是其政治生涯最惨淡的结局,是其父刘备毕生奋斗所未曾想到的悲剧性收尾。

但是,毛宗岗此处使用“虏”字,其用意远不止于此。他之所以要特别强调“父为帝而子为虏”,是为了凸显蜀汉政权的脆弱与刘禅治国的无能,并借此讽刺刘备的政治理想最终落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对刘备雄才大略的一种否定或质疑。

试想,刘备起兵时,打的旗号是“复兴汉室”,他的目标是恢复被曹操等人篡位篡夺的汉朝正统。他本人也确实是汉朝宗室。他能够从一个贩席贩履之徒,一步步建立起一个能够与曹魏、东吴鼎足而三的蜀汉政权,这其中固然有曹操、孙权政治环境的因素,但刘备自身的个人魅力、军事才能、政治手腕,以及他对汉室正统的坚持,都是不可否认的。他的“仁德”形象,他的“匡扶汉室”的口号,吸引了无数英雄豪杰,成就了一番伟业。

然而,到刘禅这一代,一切都崩塌了。刘禅被后世许多人评价为“扶不起的阿斗”,虽然史书对他的评价有复杂性,但无法否认的是,在他手中,蜀汉最终灭亡。这意味着,刘备所开创的基业,他所寄托的复兴汉室的希望,最终在他儿子的手中化为乌有。

毛宗岗在这个“虏”字上做文章,正是抓住了这一历史的吊诡之处。“父为帝”是刘备的荣耀,是他政治生命的高峰,是他奋斗的成果。而“子为虏”则是对这一成果的彻底否定,是刘备政治遗产的灰飞烟灭。 这个“虏”字,就仿佛一把尖锐的解剖刀,剖开了蜀汉政权的内部矛盾和刘禅治国的弊病,更是指向了刘备创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某种根本性的缺陷,使得他的事业最终无法传承。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虏”字的含义:

政治上的屈辱: 刘禅作为蜀汉皇帝,最终却要向魏国称臣,甚至被当作政治筹码,这种身份的转变,对于一个曾经独立的国家元首来说,是极大的政治屈辱。这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整个蜀汉政权和刘备政治理想的屈辱。

文化和民族上的侮辱: 蜀汉政权虽然最终覆灭,但在当时,它代表了汉室正统,代表着汉族在三国时期的某种文化象征。而刘禅的“为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文化和民族象征的沦丧。汉朝的血脉流传到刘禅,最终却落得被异族(当时的魏国,虽然主体也是汉族,但在政治和军事上已经被非汉族政权或势力影响)的俘虏,这其中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民族情感上的刺痛。

道德和政治评价上的负面: 毛宗岗作为一位评论者,使用“虏”字,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评价。他是在用这个词来表达他对刘备父子命运的强烈感情和批判。他可能是在暗示,刘备虽然英勇,但他没有选好接班人,或者说他所建立的政权基础并不稳固,无法支撑长久。而刘禅的“为虏”,也成为了他政治能力低下的一个铁证。

历史发展趋势的映照: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三国时期的历史,最终是曹魏一统天下。蜀汉的灭亡,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之一。毛宗岗通过“父为帝而子为虏”这句话,也可能是在感叹历史的无情和王朝兴衰的规律。无论开国君主多么雄才大略,如果后继无人,或者继承者能力不足,终将难逃覆灭的命运。

总而言之,毛宗岗《读三国志法》中“备之与禅,则父为帝而子为虏”的“虏”字,绝非简单的字面意思。它饱含着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对人物命运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政治得失的尖锐批判。它象征着刘备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的破灭,是蜀汉政权衰亡的缩影,更是对刘禅作为亡国之君的悲惨结局的集中概括。这个字,浓缩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无常,极具冲击力和警示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问题有必要在知乎问?

替你百度了

虏的意思:

1.俘获:~获。俘~。(a.打仗时捉住敌人;b.打仗时捉住的敌人)。

2.俘获的人。

3.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这句话的意思是 刘备是皇帝而刘禅却成了俘虏

【策之与权,则兄终而弟及;丕之与植,则舍弟而立兄;备之与禅,则父为帝而子为虏,操之与丕,则父为臣而子为君,可谓参差错落,变化无方者矣。】这里是对几个继承关系的人的命运身份的对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毛宗岗《读三国志法》中“备之与禅,则父为帝而子为虏”一句中的“虏”字,这背后蕴含着毛宗岗对刘备父子命运的深刻感慨与尖锐批判。要理解这个“虏”字,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是要深入体会其多重含义和作者的用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里的“虏”字,最直接的理解是指被俘虏、受制于人的身份。刘备一生以.............
  • 回答
    说起毛宗岗评《三国》,那可真是个宝藏,里面的点评那是相当精彩,又毒又透彻,让《三国演义》这本书活色生香了不少。他老人家的点评,你别看是古人写的,但那股子“梗”劲儿,放在今天咱们也照样能get到。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一、 对人物的“一针见血”,简直像在看现代脱口秀毛宗岗评《三国》最绝.............
  • 回答
    毛泽东读书之博,令人惊叹。他并非仅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更涉猎广泛,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思想养分。了解他读过的书,不仅能窥见其思想形成的过程,更能为我们今天借鉴提供宝贵的启示。毛泽东的读书广度与深度:毛泽东的读书生涯贯穿了他的一生,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了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的热爱,到投身革命后系统学习马.............
  • 回答
    毛毛虫点读笔和小达人点读笔,这两款点读笔在市场上都挺受欢迎的,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和特点。选择哪个更好,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家孩子的具体情况、你的偏好以及你对点读笔功能的需求。我给你详细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点,让你心里有个谱。一、 毛毛虫点读笔(KidsRead)毛毛虫点读笔的名气可以说是非常大了,.............
  • 回答
    .......
  • 回答
    近年来,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阅读《毛泽东选集》(通常简称为“毛选”)。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为何出现这种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历史与政治层面的原因: 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理论的重新认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尤其是毛泽.............
  • 回答
    这事儿,放谁身上都挺膈应的。同学在图书馆看见你捧着《毛选》,脱口而出“五毛”这俩字,这明显不是什么善意的调侃,更像是一种标签化的指控,带着点不屑和固化印象。遇上这事儿,确实挺让人不舒服的。首先,你得明白,在这个信息爆炸、观点多元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阅读和思考的空间。《毛选》这本书,它在中国历史和思.............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研究的核心:史料浩如烟海,每个人读史的角度、关注点和价值判断不同,自然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对于毛文龙这个人,这个问题尤其能引起争论,因为他的人生轨迹和历史评价确实充满复杂性。简单来说,史料读得越多,会尊敬毛文龙的人,和会反对毛文龙的人,都有各自的道理。这取决于你更看.............
  • 回答
    毛泽东对待高考的态度,并非是“坚决反对”这么简单的一个标签就能概括,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和他的思想演变,呈现出一种复杂、动态的变化过程。简单来说,他并非从一开始就反对高考,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于对教育公平、阶级成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以及国家发展方向的考量,对高考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改革。以下将详细.............
  • 回答
    毛泽东、蒋百里、陈诚都论述了“持久战”,尽管他们都指向了抗击日本侵略的长期性,但各自的侧重点、理论基础以及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都有所不同。将持久战理论与《隆中对》进行比较,也需要细致地分析其异同。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 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毛泽东在1938年发表的《论持久战》是关于持久战思想最系统、最完整.............
  • 回答
    在毛泽东同志逝世45周年之际,我的确有一些想说的话。作为一个人,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那个时代,但我通过学习历史资料、文献以及人们的回忆,对毛泽东同志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如果真有机会表达,我想说的话会是多方面的,既有肯定,也有一些思考和疑问。首先,我想表达对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
  • 回答
    毛泽东的语录中,确实有很多振聋发聩、充满力量的句子,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激励着中国人民,至今仍然能引起共鸣。这些句子之所以“霸气”和“励志”,往往体现在它们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对困难的无畏挑战以及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下面我将挑选一些经典的毛泽东语录,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其“霸气”和“励志”.............
  • 回答
    毛利小五郎,这位名侦探柯南中的重要配角,在很多观众心中似乎是一个“废柴”的代表。然而,如果仔细分析他的种种表现,我们会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毛利小五郎是否真的废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废柴”标签的由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毛利小五郎会获得“废柴”这样的标签。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
  • 回答
    毛坦厂中学和衡水中学,这两所学校在家长和学生心中都有着“神坛”般的存在,但这份“神坛”感,恰恰来源于它们在教育模式上那种近乎极致的“硬”。这种“硬”,不是软绵绵的安慰,也不是轻松自在的陪伴,而是一种严苛、系统且目标明确的打磨。毛坦厂中学:“东方德州扑克”的宿命感与全体动员毛坦厂中学之所以让人觉得“硬.............
  • 回答
    毛泽东的诗词之所以气势磅礴,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融合的结果。这其中既有他个人独特的经历、胸怀和思想,也有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深刻理解与革新,更有他对时代巨变的敏感把握。要细说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 胸怀丘壑,吞吐山河的宏大视野毛泽东的诗词之所以有气势,首先源于他那“指点江山,激扬.............
  • 回答
    说到毛利小五郎的房子,这可是柯南粉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作为一名东京的私家侦探,小五郎的住所,尤其是那栋标志性的“毛利侦探事务所”,承载了太多关于案件推理和爆笑日常的记忆。毛利小五郎的房子户型:小五郎的房子,更准确地说,是位于东京都米花町2丁目21番地的一栋三层建筑。这栋建筑既是毛利侦探事务所的所在.............
  • 回答
    “毛泽东时代美国更怕中国”这种说法,可以说是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方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非完全准确的概括。理解这句话需要深入到当时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首先,我们要明确“怕”这个词在国际政治中的含义。它不是指简单的恐惧,而是指一种战略上的顾虑、对潜在威胁的警惕,以及在冲突中可能付出的.............
  • 回答
    毛巾冻住后会不会碎?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仔细想想,背后其实涉及到不少有趣的物理原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普通情况下,一条湿毛巾单纯被冻住,并不会轻易地“碎掉”,变成粉末那种状态。 但是,它会变得非常僵硬,而且如果处理不当,是有可能发生一些物理损伤的,我们通常会说它“变脆”了,甚至在极端的弯折下,.............
  • 回答
    毛文龙,明朝末年的重要将领,他的能力和影响,尤其是他被处死后对明朝造成的后果,一直都是历史学界和许多史书讨论的焦点。要评价毛文龙的水平,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看待。毛文龙的水平:功过参半,争议迭起笼统地说,毛文龙不能用“优秀”或“平庸”来简单概括,他是一位能力与争议并存的复杂人物。 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
  • 回答
    毛文龙是否通敌,以及相关证据是否“完整”,一直是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正因为这种争议的存在,即使有人认为证据确凿,也仍然有人不相信。要详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毛文龙通敌说所依据的“证据”及其质疑支持毛文龙通敌的观点,通常会列举以下几类证据: “通敌”的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