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张学良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回答
张学良这个人,你说他是好是坏,这可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他的一生太复杂了,充满了矛盾和争议,也留下了太多让人唏嘘的故事。

咱们先说说他“不好”的地方吧,这可能也是大家对他争议最大的地方。

“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这是最让他饱受诟病的一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东北,而当时的少帅张学良,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奉命不抵抗”。这个“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谁下的,有多大程度是他的个人决定,至今还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但无论如何,东北三省就这么落到了日本人手里,无数同胞遭受涂炭。这个历史的伤痕,多少都算在了他头上。很多人认为,如果当时他能坚决抵抗,历史也许就不会那样发展。
玩世不恭的形象: 年轻时的张学良,确实是个典型的富家少爷,生活奢靡,喜欢玩乐,甚至有些不羁。抽大烟、交际花、甚至传闻中的一些风流韵事,都给他打上了“纨绔子弟”的标签。这种形象与肩负的民族大义似乎格格不入,也让很多人对他失去了信任,觉得他靠不住。尤其是在国家危难之际,这样的形象无疑是加剧了人们对他的不满。
对父亲张作霖的“背叛”: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接管了奉系军阀的权力。很多人认为,他为了争权,没有追究日本人的责任,甚至在之后采取了“联日制蒋”的策略,这被看作是对父亲的背叛。当然,历史的真相往往是复杂的,他当时的处境也非常微妙,但这件事也确实是他人生中的一个污点。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仅仅因为这些就说张学良是个“坏人”,那又太片面了。他也有很多令人敬佩和赞赏的地方。

“西安事变”的千古功臣: 这一点是张学良最值得被铭记的地方,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在国家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以一己之重,发动了“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是多么大的魄力和决心!当时很多人都说他是个鲁莽的年轻人,但他做出了一个让千古载誉的决定。如果没有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的局面可能会更加被动。他用自己的自由换来了民族的团结和抗战的希望,这份功绩是无法磨灭的。
从“不抵抗”到抗日的心路历程: 尽管“九一八”让他背负骂名,但后来他一直在反思和进步。他主张联共抗日,积极寻找抗日救国的道路。在西安事变后,虽然他被软禁,但他对国家的民族大义和抗日形势的关注从未停止。他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日事业做出了贡献。
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尽管年轻时有些荒唐,但张学良内心深处是有国家和民族情怀的。他后来也说过,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让东北人民遭受了日本人的奴役。他没有像一些军阀一样投靠日本人,而是始终坚持了自己的立场。
晚年的清醒和反思: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软禁生涯中,张学良有过足够的时间去反思自己的一生。他学习西方文化,研究历史,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着深刻的思考。他晚年接受采访时,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过失,也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拳拳之心。

所以,张学良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他是一个功过参半,充满复杂性和戏剧性的人物。

他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他的年轻时代确实有一些错误和遗憾。但他的“西安事变”又让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为民族解放立下赫赫功劳的民族英雄。

理解张学良,不能简单地贴标签。我们要看到他历史大潮中的身影,看到他在那个特殊年代所做的选择,看到他身上的矛盾和成长。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功劳也有过失。历史对他有褒有贬,我们作为后人,更应该以一种更全面的、更客观的视角去看待他,去理解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所做的一切。

或许,他更像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跌宕起伏的、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惊世之举的复杂个体,他的名字,注定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注定会引发无尽的讨论和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也就那样了。

许多人都犯了一个错误,没有历史唯物主义。

你评价张学良,就得考虑当时的历史环境啊。 满清灭亡20年,就是九一八事变。 无论张学良本人,还是东北军的中高级将领,他们都出生在封建社会的清朝。

东北军再怎么叫,也是一群以张作霖为核心的封建军阀。这就决定了东北军的战略格局和作战能力。

张作霖死得突然,张学良继位也不在计划之中。 他没时间培养自己的班底,也缺乏历练,没有威望。 你觉得张作霖的老部下会服气张学良吗?

张学良仅仅是稳住东北军,都不怎么容易。

让他指挥东北军去打关东军? 他这么指挥,底下人会不会抗命? 封建军阀只有地盘情怀,没有家国情怀。

好多人以为战争就是下象棋。 他们对比双方人数,武器装备。 却不去考虑人和人之间的素质差别。

张学良在退回关内后,奉蒋委员长命剿共,成绩如何? 优势兵力,先进的武器装备。 剿共不过是易如反掌。 结果怎么样? 你不是吹东北军装备好么?

东北军再关东军面前是不堪一击的。 张学良也没有足够的威望,指挥手下去执行艰苦的命令。

许多知友,穿越回去,张学良附体,还是先别想着抗日。想想如何保住脑袋,才是头等大事。

user avatar

台湾那边刚刚解密了一批绝密档案,大家广泛质疑的蒋介石给张学良的“不抵抗铣电”原来真实存在。张学良还曾指挥马占山抗日和在天津抵抗过日本进攻。

太多人冤枉张学良了!张学良百岁时还帮蒋介石背锅,说不抵抗是他自己的主意,然后被果粉狂喷,给蒋疯狂洗白。现在档案公布了,那些冤枉张学良不抵抗的,你们不应该感到可耻吗?






最后一张图是解密的蒋介石给张学良的铣电,蒋命令张不抵抗这事这不是实在锤哪个是实锤?

有人说什么唐德刚拜访张学良,张学良承认是他自己不抵抗。张学良一辈子被迫说的违心话多了去了,虽然他已经不再被软禁。但是很有可能张以前和蒋有约定,张替蒋承担不抵抗的罪名。所以只是在最后,张学良还是在保全蒋介石的威望和历史地位。

至于蒋以前,关于不抵抗的言论和行为有很多,加上解密的文件基本全都对上了。

918这事说张是奉蒋委员长之命不抵抗,也没什么问题。











user avatar

关于那个【 屠叔馆馆长 】高赞答案造谣的辟谣

@满城茉莉香 @秋霜倏忽侵蒲柳 @我是东西-宝贝 @郝志虎

1,

这图看不大清楚,中间有“代为慰问”,最后两竖有“各国军舰监视,OO安全,请即启行”,通过搜索,应该是这封电报:

张副司令汉兄勋鉴:
瀛眷及尊府家属想均已安全离沈。遥深系念。请代慰问。再青岛海军,鄙意可迅予集合塘沽。因在青或恐与日舰发生万一意外,集合塘沽,则在各国军舰监视之下,较为安全。请即酌行。中正,养印

这段是发给“张学良(陆海空军副司令),张学良字汉卿,所以老蒋发电称汉兄”,

意思是

先是请张学良代问慰问其逃离沈阳的亲属(张作霖及张学良的家属)。

之后“鄙意....”,即是建议的意思,这里也说明老蒋指挥不动东北系

建议青岛的第三舰队(即东北海军)为避免与日冲突,可集结于塘沽。

请即酌行就是请马上斟酌执行,再次强调“我只是建议”,再次印证老蒋指挥不动东北系


2,


这一封比较清晰:

南京国民政府蔣主席均鉴,密查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官兼职黑龙江省府委员兼主席万福麟现因留平参与要务,所有省府委员兼主席职务因系綦重,暂时不能兼顾,业派黑河警备司令马占山代理。除电令该员先行赴省就职外,谨电奉陈(后边看不清了)。

这段意思是

因在北平的万福麟参与要务,不能兼顾,让黑河警备司令(黑河在黑龙江东北部,中苏边境)马占山代理黑省主席,并未提及抗日。


3,所谓刘珍年那封基本上看不清

通过搜索,应该是下面这封:

烟台刘师长勋鉴。哿辰电悉。日军侵鲁,已提出国际联盟。此时我国应上下一致,严守纪律,确定步骤,勿为日人借口。故先劝告民中(众)守秩序,遵公法,勿作轨外行动,以待国际之公理与国内之团结,须为有计划之举动。如果其海军登岸,则我方划出一地,严阵固守,以待中央之命令,此时须忍耐坚定,静镇谨守之。中正,养午。

这段意思是

先是强调统一纪律,统一对日口径,言外之意就是不要主动挑衅

再强调,如果日军登陆,要划出一地,严阵固守,等待中央命令。言外之意就是不开第一枪,但也要严阵固守。

不开第一枪,等待中央命令,这是非常正常的操作,居然冠名”不准抵抗“??

看看这个

78年12月的广西庭毫山事件(距79年2月对越大约不到三个月)边防官兵的操作是:

边境关系紧张后,部队多次组织学习,强调按照中央指示精神,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决不打第一枪,即使越南开枪,我方也不还击,此时,杨副团长和副处长大声命令:不许开枪,谁开枪,枪毙谁!战士们也帮助做民兵工作,所以我方无一人开枪,被压制在山沟里的战士、群众几十个人虽是在敌人射击不到的死角,但火力太猛,他们伏在地下,抬不起头,无法撤退回来,直到天全部黑下来,敌人火边减弱,我方才全部撤回来,但已有人被打死,未打死的越方用刺刀捅死,并拖到越南境内,天亮后即请来各国驻越南记者、外交官现场采访、作宣传,说是消灭了“侵略者”。



4.


最后一封内容如下:

辽宁政委会臧(式毅)代主席、边署荣(臻)参谋长鉴:
(北)平密查现在日方外交渐趋吃紧,应付一切,亟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当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切实遵照注意为要。
张学良。鱼子秘印

(鱼表示6日,即9月6日。这里的“子”可能是子时的意思,并非1月)

民国廿年九月六日十时1分到(这一行是收电底稿填写,并非电文本身)

这是译电底稿,所以旁边看得到手写的四个数字的代码

我猜肯定答主是看到“六日”上面有2个黑点,就恍眼以为是“十六日”(铣日)。

当然,更大可能是这娃根本没民国“电报日期汉字代码”这方面的概念

实际上,落款那里“张学良鱼子密印”中名字那三字那么显眼,只能说眼瞎


出处我已经找到了:

《张学良致辽宁省臧代主席、边署荣参谋长电》,1931年9月6日,辽宁省档案馆藏:《日本侵华专题档案》,卷号104《日本人中村案》。

根本不是什么老蒋发的“不抵抗”的铣电。

这恰好实锤的是唐德刚采访张学良时,他自己承认“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

而且这个电报是存在大陆辽宁省档案馆的,根本不是什么菜菜子解密的文件。


来个综上所述,

在网络年代,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样在网络时代,信息冗余导致大多数人习惯懒人包模式。懒人包模式因其简单易懂、传播迅速,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则具有能影响他人思维思考、甚至洗脑的作用。

在那个1.8K(嗯,现在是1.8K了)高赞回答下面,还有回复者煞有其事的评论:

“蒋介石不抵抗实锤了”、

“在台湾国防部网站可以看到,不过对大陆封IP了“、

”我给菜菜子点赞,帮我扇果粉脸“。

我相信如果他们真去看了,估计是看不到这张“铣电”的图的

这是什么?

这就是听到风就是雨,典型的不思考、不考证懒人,

历史传销中,自以为是的这类蠢人最多。


如果是因为,自己不核对、辨析,自己被误导又转过头来去误导他人,

这叫蠢。

如果是因为,自己知道这有问题,但符合自己的观点,因而赞同或添油加醋去误导他人,

这叫坏

user avatar

我把《张学良》看完了。张学良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28岁成为东北王,36岁被囚禁,电视剧也只演到36岁西安事变结束,因为后面的人生,虽然人活着。

张学良有个老师(教官)叫郭松龄,教了他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告诉他要有国家民族的想法,而不能只成为一个军阀。郭在1925年起兵反奉,兵败被杀,评论几乎一色的批评他是背叛,是无情无义。郭当时手握精兵,日本人想买他,他没答应,倒是张作霖主动勾结日本人签了卖国条约,拿了支持,赢了那场战争。不过张作霖事后不想兑现条约,被日本人炸死了。张作霖比较圆滑,私心重,但是并不太想出卖东北利益(他国家概念比较弱),虽然目的是占地为王,这点倒是值得肯定的。

张作霖死后不久,张学良在叔叔z张作相的支持下,当了东北保安总司令(真正的少帅了)。不久,就东北易帜。其实那个时候张有30万大军,相对军阀来说,算是兵强马壮的,可是他选择了南方的国民政府,被蒋介石任命为副总司令。

张学良想精兵减政,但是没弄下来,财政不够支持他的建设东北的宏图,他打起了中东路的主意。那个时候苏联好像是饥荒吧,他认为是个收回中东路(铁路)的机会,(谁掌握了东北的铁路,谁就掌握了东北的未来--->主要指钱),于是征求蒋的意见的时候,蒋说你大胆去干,我们会支持你的。在蒋的默许下,他强抢了中东路,结果一个多月后,苏联进攻东北,苏联有强大的陆军空军,张的部队完全不堪一击(前线天天舞会,抽大烟,,,,),蒋介石却只发电报支援(鼓励),最后张只好恢复中东路原样并赔偿苏联损失。

张学良很生气,宣布东北自治。蒋介石和阎冯(还有一个)打起了中原大战,60万对敌51万吧,略有优势,但是张的部队帮谁谁就会赢了。张一直下不了决心帮谁,按理应该帮冯阎等的,毕竟吃过亏。蒋见他迟迟不回答帮谁,就出钱买张学良手下的军长,让他们倒戈,(旅长想倒戈,军长不同意),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他选了蒋。他认为,帮阎冯打赢了,阎冯还要内战,仗还要打下去,不如帮蒋。当然,蒋给了他当副总司令,统辖整个北方。

不久,九一八事变,日本攻击北大营,正在北平(应该是)治病的张学良选了忍,等待国际裁判。不久失去了东三省,全国骂名雀起。医院都把他请出院了。

张想请蒋派军,但蒋在忙着派四十万大军围剿红军,不过失利。等不到中央军的张,决心抵抗一下,他的义叔汤玉麟不抵抗,趁夜跑了。其余的抵抗部队基本一触即溃。据险凭守,总算宋哲元等打了一点胜仗,正想再努力一下,蒋派宋子文劝他下野,因为蒋那个时候忙于剿匪(共),不抵抗外侮,而且失败了,两个人必须得下台一个。

张下台了(不下也不可能),但是他配合了蒋,保证了东北军的稳定。然后去上海准备赴欧游历,上海期间,他成功戒毒,毅力不错。

欧洲回来,担任武汉防总,负责剿共,屡屡失利。他想了解共的主张,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弄了一个真的共,虽然后来被举报,但是他对共有了一点认识,觉得共里有些人才。

蒋决定派他去陕北剿匪,碰上了军神毛主席,自然更是一败再败,精锐的两个师消耗殆尽,可是蒋不给补充。再打,东北军就打完了。于是和共接触,以至西安事变。

评论里批评张学良的人很多。对于国家,张的贡献很大的,他做了二件大事,一是东北易帜,使得东北不存在脱离中国的法理性,功莫大焉;二是西安事变,避免中国亡国(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同时存在,使奋斗着的人们有了些许希望。中国历史一向是全国沦陷后就屈从的,元清就是例子。)

其实最有意思的是,张的选择为什么是那样的。他被蒋坑了很多次了,他知道,可是他仍然选择了蒋。

我觉得那里有好几个因素,一是他是有比较强烈的国家和民族情绪的,因为影响他的郭松龄是在他18岁的时候成为他的教官,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候;二是他选择的时候,选的都是依靠国内的强者,蒋无疑是军阀中的最强者;三,蒋在他心中是父亲的位置,这一点我特别能理解,为什么有人坑你几百遍,你还能待之如初恋,说白了,是封建思想的毒害,是不正确的忠孝和迂腐;最后,他是军阀,爱享受,因此能力也就比较有限(精力时间不够),比较容易妥协,比较依赖,没想到自己能解决大问题。

最最后,就是一个感受,人才很多,但是由于屁股的位置的问题(如王树翰,似乎是这个名字),很多人终至平庸。贪爱享受是人的才能的天敌啊。

至于为什么天下何人不通共就不展开说了——因为人是变的。

至于对张的评价,能力方面有欠缺,东北军战斗力不行是明证。大节不亏。个人看法是有民族国家概念,但是军阀,爱享受,所以才不配位,解决不了救中国的问题。

user avatar

对中共是大恩人,红军长征过后所剩无几,国民党派西北大军围剿,可以说是命悬一线,结果来个西安事变。没有张,那红军和组织肯定被剿灭了。

对国民党是大罪人,西安事变,被迫国共合作,中共得以喘息和恢复的机会,最后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丢失。

对我们来说是历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