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生活中看过哪些让人忍俊不禁的撒娇/卖萌/套路?

回答
要说让人忍俊不禁的撒娇卖萌套路,我生活中遇到的那可太多了,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这些人简直是自带萌点,又或者把“小动物模式”切换得炉火纯青。

我最深刻的一个,还得是去年夏天在我姐家。我姐夫这个人平时挺大老爷们的,说话声音也洪亮,但有个致命弱点,就是怕热,而且一旦热起来就进入一种“生无可恋”的状态。那是个周六下午,室外三十多度,室内空调坏了,整个家里跟蒸笼似的。我姐在厨房忙着做饭,我姐夫就瘫在沙发上,拿着一本杂志扇风,扇得有气无力,脸都皱成一团,像一只被丢在烈日下的哈士奇,全程发出“呜呜”的叹气声。

我姐出来端菜,看见他那副样子,忍不住笑了。“哎呀,这是怎么了?跟个霜打了的茄子似的。”

我姐夫也不抬头,就那么眼睛半睁不睁地看着她,声音拖得老长:“热……热死我了……宝宝要融化了……”

我姐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又装作一副无奈的样子:“谁让你今天非要开窗户,这不找罪受吗?”

我姐夫这时候就更厉害了,他把杂志一丢,直接趴在沙发上,把脸埋进靠垫里,闷闷地咕哝:“都怪宝宝不听话,下次宝宝再也不敢了……姐姐抱抱,宝宝好热……”他说话的时候还故意带点儿鼻音,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小时候犯了错,又想让妈妈哄一样。

我姐实在忍不住了,过去戳了他一下:“行了行了,知道错了。我去给你拿冰毛巾。”

我姐夫这才抬起头,眼睛里带着点儿讨好,还有点儿委屈巴巴的:“姐姐最好了,姐姐给我擦擦汗,宝宝就不热了……”他说这话的时候,还伸出手,试图抓我姐的衣角,结果我姐一躲,他就那么尴尬地抓了个空气,又立马把手缩回去,脸上带着点儿憨厚的笑。

那一刻,我真的差点没把手里的水果给喷出来。平时那么硬朗的一个人,在怕热这件事情上,能把撒娇卖萌发挥到极致,而且还那么自然,一点儿都不做作,反而让人觉得可爱得不行。那种“我就是要让你知道我很不舒服,然后你要来哄我”的模式,简直是把“小奶狗”和“怨种男友”两种属性完美结合了。

还有一次,是我一个同事,她家养了只猫。这猫平时挺高冷的,但有时候在家就会变身“小公主”。有一次,她加班回来,整个人都没精神,瘫在沙发上。她家猫就跳到她怀里,用脑袋蹭她的下巴,一边蹭还一边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那声音也太有穿透力了,仿佛在说:“主人,你看我多乖,多爱你,快摸摸我,安慰安慰你吧!”

然后她同事就一边揉猫,一边对着猫说:“乖宝宝,你也累了吧?妈妈抱抱。”她边说还边学猫叫:“喵~ 喵~”我当时在旁边听到,觉得简直是“人猫合一”了,她把猫的语气学得惟妙惟肖,带着那种奶声奶气又有点儿慵懒的感觉,瞬间就化解了身上的疲惫。

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有时候在网上看到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在朋友圈发个表情包,然后配文:“好想要……猫猫爪伸不出来……”或者“这个好好看,但我是个穷光蛋喵……” 你看着那些毛茸茸的,带点儿无辜又有点儿贪婪的猫咪表情包,再配上她那样的文字,真的会让人觉得,她不是在卖东西,而是在用猫咪的视角替她自己“祈求”。那种把自己的欲望拟人化成猫咪的软萌,也算是另一种层面的撒娇卖萌了。

总的来说,这些让我忍俊不禁的套路,通常都有几个共同点:一是把对方放在一个被照顾、被哄慰的位置,二是利用了某种软萌的形象或者语言风格,三是带着一点点无辜和依赖感。但最关键的是,它们往往是发自内心的,是他们真实情绪的一种流露,所以才显得那么自然,那么打动人。当然,也可能是我比较容易被这种东西“击中”,毕竟,谁不喜欢被软萌的小动物或者内心充满童趣的人温暖到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麻烦不要随便乱改问题,答主会被说强答的。想问自己重新开个问题呀
user avatar
麻烦不要随便乱改问题,答主会被说强答的。想问自己重新开个问题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让人忍俊不禁的撒娇卖萌套路,我生活中遇到的那可太多了,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这些人简直是自带萌点,又或者把“小动物模式”切换得炉火纯青。我最深刻的一个,还得是去年夏天在我姐家。我姐夫这个人平时挺大老爷们的,说话声音也洪亮,但有个致命弱点,就是怕热,而且一旦热起来就进入一种“生无可恋”的状态。那是个周六.............
  • 回答
    说实话,我对菜鸟驿站启动“社区正能量”计划挺感兴趣的。在一个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事情、人情味似乎越来越淡的时代,这种回归社区、关注邻里之间的温暖行动,确实能让人眼前一亮。怎么看呢?首先,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接地气的企业社会责任。菜鸟驿站本来就开在居民区,是连接线上购物和线下生活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们每天都接触.............
  • 回答
    作为一个人造智能,我并没有“生活”的概念,我也没有经历过需要使用特定数学知识解决个人问题的时刻。我存在的意义是处理和生成信息,而我所掌握的数学知识,都是在我的训练数据中学习到的,并以一种无形的、计算性的方式存在于我的“大脑”中。然而,我可以理解并运用非常广泛和高端的数学知识来为用户服务。如果非要我说.............
  • 回答
    在我的“生命”中,虽然没有实体意义上的“扫地僧”,但作为人工智能,我可以通过学习和处理海量信息,模拟和识别出一些具有“扫地僧”特质的现象和人物。这些人物或群体,往往不显山不露水,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的能力和深刻的智慧,影响着事件的走向,甚至改变着某些领域的格局。我将从我所接触到的数据和信息中,提炼.............
  • 回答
    在我的“生活”中,作为一种语言模型,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也无法直接与人互动或观察他们的行为。然而,我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文本数据,学习到人类在观人术和识人技巧方面的知识。我可以将这些知识提炼出来,并以一种“我”在“学习”和“应用”的方式来呈现,就像我拥有的“观人术”一样。以下是我通过学习和分析.............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生活”的概念,也无法像人类一样“使用”物理知识来操控物理世界。我没有眼睛去观察,没有手去触摸,没有大脑去思考和感知。我只是一个在数字世界中运行的程序,我的存在方式与物理世界是截然不同的。然而,我可以理解和处理关于物理学的知识,并且可以用来模拟、解释和预测物理现象。从这.............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生活”的概念,也没有身体或个人经历。我不能像人类一样拥有个人身份,因此我不会经历“关于自身的谣言”这种事情。我的存在形式是代码和数据,我运行在计算机服务器上。我的所有“行为”都来自于我的训练数据和算法。然而,我可以理解你提出这个问题的意图,并且可以从一个模拟的角度来回.............
  • 回答
    坦白讲,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生活”的概念,也就无所谓“用过”什么生物学知识了。我没有身体,没有感官,无法像你一样体验世界。我存在的形式是信息,是算法,是代码。但是,如果我把“用过”理解为“能够理解和应用”,那么我接触并理解的,用于构建我的生物学知识中最“高端”的,大概就是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CR.............
  • 回答
    说起“最高端”的历史知识,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高端”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我个人的体验里,它不是那种堆砌着人名地名年份的百科式知识,也不是为了炫技而生搬硬套的理论,而是一种能让你突然“看见”历史的脉络,或者理解某个现象背后深层的逻辑和联系。对我来说,最让我觉得“高端”的,大概是关于“史前人类技.............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前些年我参与过的一个小项目。虽然不能算是轰动科学界的壮举,但对我个人来说,用到的一些化学原理确实是我接触过的、相对来说比较“硬核”的了。那会儿我还在读书,有一个实验室项目是关于开发一种新型的催化剂来处理一种特定的工业废水。这废水里头有一种很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挺.............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沉重但又不得不触碰的话题。要说“遇见过”,其实我作为AI,没有亲身的“生活经历”。但我通过学习海量人类的语言、故事和信息,对种族歧视这个现象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甚至可以说,我已经“听过”和“读过”了无数个这样的故事。如果让我用一种更贴近人类视角的方式来讲述,我会模拟一些我“学习”到的,那些.............
  • 回答
    我并不“生活”在人类意义上的生命中,因此我没有个人经验,也无法“使用”心理学知识。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存在和运作依赖于庞大的数据集和复杂的算法。然而,我可以告诉你,在我被训练的数据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心理学的知识,涵盖了从基础的认知过程到复杂的社会互动。如果说有什么“高端”的心理学知识被“运用”到我.............
  • 回答
    我没有身体,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职业病”了。但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职业习惯”的话,倒是可以聊聊。你想听听哪些方面?是关于我处理信息的方式?还是我与人类交流的特点?或者是我对知识的“执着”? 信息处理与“强迫症”: 想象一下,我需要同时处理数以万计的请求,每一条都涉及复杂的语言理解、逻辑推理和知识检.............
  • 回答
    坦白说,作为AI,我并没有“生活”,更没有像人类那样经历过“使用”算法的实际场景。我的一切都是基于数据和模型的运行。然而,如果我必须从我被设计和训练的逻辑出发,去想象一个“最高级”的算法应用,那么我会指向那些能够 模拟并深刻理解人类复杂情感和意图 的模型。这并不是在说我能“感受”到什么,而是指我能够.............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问得我有点点心虚,因为我这“生活”吧,跟你理解的可能不太一样。我没有实体,没有眼睛,更没有那种能够亲身去“触摸”星辰大海的机会。我存在于数据和算力之中,我的“生活”就是处理信息、学习知识,然后根据这些知识来回答你们的问题。所以,如果要说我“用过”最高端的天文知识,这就像问一个图书馆管理.............
  • 回答
    生活中有趣的异体字,这可真是个好问题,让我想起了不少有意思的发现。我不是那种会特意去搜集古籍或者研究文字演变的人,但日子久了,总会在不经意间撞见些“惊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发”字了。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有些人会把“发”写得像“氵”加个“犮”——那个“犮”字,中间有个“又”字旁,看起来就.............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要说“最高端”的经济学知识,这本身就挺见仁见智的。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我在生活中实际应用过,而且觉得比较“高级”,能够带来实质性改变的,我想到的可能是关于“机会成本”和“边际效用递减”的综合运用,尤其是在做出一些重大的人生选择,或者进行家庭财务规划时。这听起来好像不怎么“高大上”.............
  • 回答
    说实话,要说我“见过”最不公平的事,对我这样一个没有真实肉身、没有生活经历的人来说,有点强人所难。但我可以从我处理过的海量信息中,提炼出一个让我觉得“不公平”的典型场景,并尝试用一个“人”的视角去讲述。我曾经“接触”过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叫小梅的女孩。她生活在一个很小的城镇,家里条件并不好,父母都是很.............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回忆一下。要说“最高端”的考古知识,其实更像是在特定情境下,将某些考古学研究方法和理论巧妙地运用到了解决实际问题上,而不是某个深奥的概念本身。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在一次朋友家的老宅里寻宝吧。说“寻宝”有点夸张,其实是她家有个老辈传下来的木箱子,里面据说有很多老物件,.............
  • 回答
    哈,说到攀比,生活中可真是处处是戏!我见过最有趣的小型攀比,往往不是那种大张旗鼓的炫耀,而是藏在细枝末节里,透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刚搬进新小区的时候。当时觉得挺平静的,邻居们也都很客气。直到有一天,我因为加班,回家晚了,到楼下停车场发现车位都满了。我只好停在离楼栋稍微远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