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高中那会学过分离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法实验,其中研磨叶片的时候需要加入石英砂和碳酸钙。
加入石英砂很好理解,帮助研磨嘛,那么加入碳酸钙是为了什么捏?
原因就是植物细胞液泡中含有有机酸,研磨过程中这些酸性物质会破坏叶绿素,而加入碳酸钙可以消耗掉有机酸,保护叶绿素。
那么煮花毛一体的时候怎么才能避免把毛豆煮的黄了吧唧的呢?
——加勺碱。
识破了多批次保健品骗子
在一次workshop里,一位英国导师随口说:“声音和字母都有颜色,我能看到它们,所以做了平面艺术家。”在场所有人都当她开玩笑,而我回问了句:“莫非你是颜色的联觉人(Grapheme-color synesthesia)?”她回了我一个很有深意的微笑,在之后的时间里都对我很照顾。
一直知道有人做艺术是开着挂来的,没想到生活中真能遇到一个。这部分人能在接受到一种感官刺激的时候,自然引起另一种感知或认识,也就是具有联觉。具有联觉的人被称为联觉人。
目前被报道出来的联觉种类超过60种,有的人只有单一联觉,而有的人同时有多项联觉。比如那个英国导师,她能同时将多种感官联系到自己的色彩感知上,起码拥有字母和声音的色彩联觉。更特别的是,她告诉我她哥哥(或弟弟)也是联觉人,具有多方面声音联觉,现在是一个音乐家... 当真是老天爷赏饭吃~
再举两个有意思的——
空间顺序联觉
有空间顺序的联觉人,在听到数字或语言时,会仿佛眼前真实地看到它们以三维的形式呈现。(所以好像记忆力都特别好)
数字形态联觉
有数字形态的联觉人,每个数字对他们来说都有特定的形态和空间排列状态。
此外还有味觉,视觉甚至情感联觉,可以说人的所有认知和感官都可以相互关联。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目前还没有定论。而有些神经毒品也可以催发短暂的联觉,比如LSD。乔布斯当年就是抽LSD寻找灵感... 可怕的是,有的人天生就具有这样的功能。
11-16日补充
没想到一篇回答发现那么多联觉人,多找了些联觉的资料,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有种说法,联觉人的比例是百万分之一, (不知道说法的起源在哪...) 其实联觉现象并不算罕见,统计上说,每23人就会有一个人有联觉。只是联觉的种类非常多,每个人的方式和强弱都有差异,所以一个联觉人不太容易找到自己的同类。
对于颜色的联觉是比较常见的,不是说它们数量一定是最多(没有统计数据),而可能是颜色的联觉最容易被自身发现以及周围人理解。
女性联觉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联觉人中左撇子的比例较一般人多。
联觉人有正常或高于平均的智商,而且他们的神经病理测试都是正常。
虽然医学上认为联觉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但对日常生活并没什么影响,体验是中性甚至美好的,不少人将它看作天赐的禀赋。
为什么产生联觉,联觉会否生长或衰退?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联觉者在部分领域相较于普通人是有天赋优势的。认识到自己或亲人的联觉,并且早早开发成为一项能力,绝对是件受益终生的事情。
附上知乎另两个回答,他们作为联觉者对这个现象做了系统而深入的讲解,文中还有你是否是颜色联觉者的测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11554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081263
留学在外,免不了手笨嘴馋
某天,突然想吃番茄牛腩,无奈又没有高压锅,不断添水,忙活一晚上,最后还是咬不动
第二天,看着冰箱里的木瓜,
想到实验室里分离细胞用的Papain木瓜蛋白酶,
灵光乍现。
木瓜切块,榨汁,倒入牛腩
假模假样的,放在屋里,增加温度,试图提高 "酶" 的活性
三小时之后,牛腩出锅
啊,学生物就是好!二十一世纪一定是生物学的世纪!
再也不跟女神说多喝热水了!
因为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高温饮食会增加罹患食管癌的风险,已被列入致癌物!
这里的高温是65度及以上!
因为早上的飞机比较便宜, 所以我从家里面去学校, 都是买很早的飞机, 这意味着我必须很早起床收拾好然后在路上草草解决早餐. 此为背景.
一般来说, 我习惯在楼下买奶茶杯装的藕粉作为早餐. 但是藕粉本来就粘稠, 如果用吸管吸, 就算是大吸管, 也是非常费劲的.
怎么办呢? 怎么办呢?
嗯? 藕粉主要成分不是淀粉吗? 并且藕粉粘稠的原因也是因为淀粉糊化. 一般来说, 支链淀粉越多, 淀粉分子长度越长, 就越粘稠. 如果我想一种办法, 加入一种酶, 将淀粉在杯子里面"消化"一下, 去掉一些支链, 并且将分子长度变短, 不就可以向喝水一样喝藕粉了吗?
效果是很不错的, 加入了淀粉酶之后, 过了十几分钟, 藕粉就变得像有一点点粘稠的糖水一样了, 完全可以像喝奶茶一样直接喝了.
至于我不是在赶路吗? 淀粉酶哪里来.
当然是口水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