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今强调男女平等的贞操观念是否是落后的,为什么?

回答
在探讨“现今强调男女平等的贞操观念是否落后”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贞操观念”本身及其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的演变。这个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牵扯到历史、文化、宗教、性别权力关系以及个人自由等多个层面。

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贞操观念”的传统内涵。在许多历史时期和文化中,贞操(尤其指女性贞操)被视为一种美德,一种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观念往往与生育、血统纯洁、家族荣誉、以及对女性的财产性占有紧密相连。女性的贞操被视为男性财产的一种保障,也是家族血脉纯正的证明。在这种框架下,女性的性行为受到严格的约束和控制,而男性则通常享有更大的性自由,这种“双重标准”是其核心特征。

然而,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强调男女平等的贞操观念”。这就带来了一个内在的矛盾。如果说“男女平等”是核心原则,那么任何将男女区分对待、赋予不同标准和要求的观念,本质上就与平等精神相悖。

为什么说强调男女平等的贞操观念可能是落后的?

1. 双重标准依然可能存在,只是包装更隐蔽: 即使我们口头上说要“男女平等地要求贞操”,在实际操作和文化潜移默化中,旧的观念很容易卷土重来。例如,当人们讨论婚前性行为时,如果仍然对女性的“名誉”或“守贞”看得比男性更重,或者在社会舆论、家庭压力上给予女性更大的审视和指责,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强调“男女都应该在婚姻中保持贞洁”的说法,虽然听起来公平,但如果其根源和实际影响仍然是限制女性的性自主权,那么这种“平等”的贞操观就可能是旧观念的变种,是落后的表现。

2. 超越了现代社会对个人自由和自主的追求: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个人权利、身体自主权和性自主权。这意味着每个人,无论男女,都有权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自由决定自己的性行为,包括何时发生、与谁发生。贞操观,尤其是在其传统的、带有强制性的层面,往往是对这种个人自由的限制。即使是“平等的”贞操观,如果它仍然意味着社会或个人对个体性行为的过度干涉和道德评判,那么它就可能与现代社会对个体自由的尊重产生冲突,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3. 将价值绑定在性行为上,忽视个体其他方面的价值: 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将他们的价值、尊严、可靠性仅仅或主要地与性行为是否“纯洁”联系起来,本身就是一种狭隘的评判标准。一个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其品德、才华、成就、善良等多个方面,而不是单一的性行为历史。强调“平等的”贞操观念,如果依然是强调“性经历的多少”来定义一个人,那么它就是在用一种过时的、不全面的标准去衡量人,这当然可以说是落后的。

4. 可能忽视了性行为的社会化和情感层面: 在现代社会,性行为往往与情感交流、亲密关系、个人成长等紧密相连,而不仅仅是生育和血统的载体。过分强调“贞操”本身,无论对男女,都可能将性行为过度简化,忽视了其在建立亲密关系和个人幸福中的积极作用。这种观念的僵化可能导致人们在面对复杂的两性关系和情感需求时,显得格格不入。

5. “平等”的定义问题: “强调男女平等的贞操观念”可能是一种伪平等。真正的男女平等,应该是双方在性行为上有同等的自由选择权,同等的责任承担能力,同等的免于被污名化或被过度审视的权利。如果所谓的“平等”只是说“都应该守贞”,但社会环境、文化惯例仍然在微妙地偏向于对女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或施加更大的压力,那么这种平等就是虚假的。落后的并非是“男女平等”这个大方向,而是用一种旧有的框架去套用“平等”的概念,结果可能恰恰背离了真正的平等。

然而,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贞操观念”完全一概而论为落后。

我们需要区分 “贞操观念”的某些层面与“性道德”或“性责任”的区别。

“贞操”作为一种个人选择的价值: 如果“贞操”被理解为一个人,无论男女,基于自己的信仰、价值观或人生规划,自主选择在某个特定时期(比如婚前)保持性行为的“禁欲”,并且这种选择是自由的、不被强迫的,那么这种个人选择的“贞操观”,即便是平等的男女都可能持有,这本身并不落后。这是一种个人自主的道德取向,是对个体身体自主权的一种行使。问题在于,当这种个人选择被广泛推广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规范或道德绑架时,并且伴随双重标准时,它就可能变得“落后”。
“性道德”与“性责任”: 现代社会依然需要对性行为的道德和责任有共识。这包括尊重对方的意愿、避免伤害、承担避孕和性健康责任、以及在亲密关系中保持忠诚(如果这是双方共同的承诺)。这些是与“贞操”的狭隘定义不同的概念。如果所谓的“男女平等的贞操观念”,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基于相互尊重的、负责任的性行为模式,比如双方都同意在进入婚姻前或一段稳定关系前保持性关系的纯洁,那么这更多的是一种双方达成的共识和承诺,而不是一种落后的道德枷锁。

总结来说,如果“强调男女平等的贞操观念”仍然:

带有双重标准, 更多地限制女性而非男性。
不尊重个体身体自主权和性自主权, 强迫或施压个体(无论男女)去遵守。
将个体价值过度捆绑在性行为上, 忽视其他更重要的品质。
是旧有性别权力关系的残余, 只是披上了“平等”的外衣。

那么,这样的观念无疑是落后的。因为它与现代社会倡导的真正平等、个体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价值观相悖。

但如果它仅仅是倡导一种个人选择的价值观,或者是在双方自愿基础上的对亲密关系的承诺,并且这种承诺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那么它就不一定是落后的,而是属于个人自由选择的范畴。

关键在于区分:是基于平等的尊重和自由的承诺,还是基于陈旧的性别偏见和道德压迫。后者才是我们应该批判和抛弃的“落后”观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坚决反对第一第二名无节操为贞操观洗地。满嘴道德火车,而且讲道德还一点哲学理论引用都没有,知乎什么时候变贴吧了?


一、贞操观念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是落后的。

对于个人来说,决定了他的生活观念的最主要因素是其本人的价值。由于我国地域发展不均衡,人的价值差异非常之大,使得「观念是否落后」这个问题变得十分复杂,经(wei)过(le)考(fang)量(bian),本文将以我所在的这个二三线城市作为基准,来探讨这个问题。

过去,我们这里的人吃饭的时候饭粒掉在桌上了,马上就夹起来吃了;后来,饭粒掉桌上就不管了,得是一块鲜嫩可口的肉才能让大家心疼一下,把它夹起来;现在,一整盘肉倒在桌上都没人愿意理。过去,我们学会了许多过生活的小贴士,比如睡觉前把水龙头开一点点,让它一滴滴往下流,这样水表就不会动,第二天就有一桶免费的水,一个老奶奶现在这么干还要被儿媳发到网上数落。

有许许多多的观念,在这三十年间全都消失了,原因很简单,人的价值提高了:我们有了更高的生产力,我们有了更先进的文化,老旧的观念不能带给我们足够让我们心动的利益。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由以上两图可以明显看出,在这十年间,男女学历分布状况愈趋平等,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当代女性价值的大幅度提升。

价值的提高必然会带来观念的变化,当代女性开始逐渐地抛弃老旧的贞操观念,她们再也不需要低头向男人乞怜,压抑自己对性的渴望来为男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感。

关于贞操观念的形成陈静先生曾在《由〈诗经〉探源古代社会女性的贞操观》中作过探讨,以下是文章节选。

……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萌芽、发展、衰败的过程,贞操 观念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早期人类社会,女性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血缘以母系为主。随着历史的演进,男子在生产性劳动中地位增强,社会地位相应提高,逐渐超越女性而占统治地位。即使这样,及至到了商代,女性在社会生活 中仍享有大量的政治、经济权利。可以说,西周时期才是束缚女性的封建道德观念的萌芽期。
……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期。这期间,开创了中国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建立起最基本的社会制度,其中包括社会性别制度。从三代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基本的社会性别制度。这就是父系(男权)与财富的传承制度和与此相适应的父权的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家庭制 度。
从开启华夏文明的夏王朝开始,王位的传承世系就完全 是“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的男系继承制。王权只在男子(父子兄弟)间传承,而将女性根本排除在王位传承关系之 外。在历代王朝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父传女”或者“兄传妹” 的情况。女儿被绝对排斥在权利传承关系之外。皇室的传承 关系如此,贵族家庭的继承原则与王室相似。平民大体上也 是父子相传承。上层女性有时也有封地和财产继承权,但在 政治权力的承袭上除极个别典型事例,是绝对把她们排除在 外的。这种父子传承制度,是一种男子血缘的联盟,它从根本 上把女性排除在政治、经济权力系统之外。妇女被剥夺了对 资源的所有控制权,她们几乎成为一无所有者。于是,妇女成 为从属于男性的“第二性“。
为了确保父系传承制度的彻底实现,又逐步建立了与之 相适应的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家庭制度。世系的计算改以男 性为准,为了防止女子出嫁带走本族的财产,财产继承权只 能为男性所有,女性则被排斥在外,这样,未出嫁的女子失去 了财产继承权。出嫁以后的妇女“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被局限在家庭范围之内,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这样,她们的劳动所得自然少于男子。而且由于婚姻关系极端的不稳定,白头偕老的现象很少,因此,妇女对家庭 财产的支配占有权和使用权大大低于男性。在财产就是力量的社会里,谁掌握了财产,谁就支配一切。正由于妇女在娘家和夫家失去了这种对财产的所有权,所以也就失去了支配一 切的权力。
父权的强大,造成血缘父系计算。爵位、财产只传其子, 不传其女。为了确保父系世系的延续,必须保证父系继嗣的 绝对可靠性。在这方面,一夫一妻不如一夫多妻可靠,若干个 配偶同时为父家长生育子女,父系继嗣的保险性大大增加, 这样,就不至于因为只有一个配偶没有生出儿子或儿子夭折 而发生绝嗣的现象。同时,由于非婚姻关系所生的子女是无法作为合法继承人的,必须通过正式婚姻手续所生子才合法。因此,多妻制作为一种合法的制度而普遍推行。保证父系 的继嗣,既要保证有子可传,又要保证其确凿无疑地出自父系的血统,使其财产爵位不致传给别的家系,这就要求妻子必须严守一夫制,只许她们为这个丈夫生育子女,而不许生出其他任何人的子女。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意外,他们在思想上向妇女灌输贞操和贞节观,强迫妇女执行。这样, 《诗经》 时代的爱情不存在了,婚姻的目的在于保证父系继嗣,娶妻的目的在于传宗接代,夫妻间的关系在他们眼中被看成了一 种单纯的性关系,妇女则被当作生儿育女的工具和发泄性欲的对象。

贞操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女性价值的低下,另一个原因是保证男性的血缘传承,即确保后代是丈夫自己的血脉(感谢

@陈吉

的指出),下面将在这两个方面论述这个观点为什么不适合现代中国社会。

  1. 个人价值。在农耕时代,劳动能力弱小的女性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她们的价值只能由满足男人的性需求和传宗接代来体现,这成为了贞操观念诞生的土壤。对于女性个人来说,当这种观念被社会认可时,贞操会赋予女性更高的价值——给男性更高的精神享受;对于社会来说,这是男女价值悬殊过大时的一种平衡。
    然而当代男女的价值比例变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体力劳动的要求越来越低,中国女性的舞台变得无比广阔,她们开始有机会站上历史的舞台上,展现她们作为「人」和男性一样甚至更高的价值。她们正在努力抓住这个机会,而许多人已经抓住了。
    对于这些个人来说,贞操观念无疑是落后的,她们并不需要依靠性来获得更高的价值
    ,她们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足够让她们骄傲地活在当下这个社会之中了。她们拥有着更高的生产力,看到了更优秀的文化,贞操也不能带给她们更加美好的生活,那么还留着贞操观念干什么呢?为了取悦那些还保持着贞操观念的男人吗?
  2. 血缘传承。这被认为是贞操观念在古代社会出现的实践意义。在古代社会,保证「只许她们为这个丈夫生育子女,而不许生出其他任何人的子女」除了贞洁之外,是需要其他配套措施的,这些措施在上面所引文章中也有陈述,那就是「出嫁以后的妇女“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被局限在家庭范围之内,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这一点是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最大的不同。社会再也不会把女性囚禁于家庭之中,她们有了更多的可能,即便成婚之后,她们在家庭之外也会有自己的生活。
    在古代,只要她们洞房之时指贞洁的,她之后生下来的孩子就是丈夫的,因为她的生活被局限在了家庭里,没有机会碰触社会,碰触其他人。但是在现代社会,即便成婚之后女性还是会在外抛头露面,拥有自己的生活,拥有自己的朋友,贞洁完全无法保证血缘的传承。这也是贞操观念不适合地球online现在这个版本的重要原因——它失去了它实践层面的最大意义。

谈完了它的成因和时代价值,接下来就要来讲它的负面作用,陈静先生在文章中也猛烈抨击了贞操观念,以下是这部分的节选。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贞节”也不例外。就象婴儿出生虽给母亲带来阵痛和撕心裂肺的呐喊却预示了新生命一 样, “贞节”虽给人类带来了重重苦难,却也拉开了人类文明的帷幕。 “贞节”的本质是人类在性行为上的自我克制与压 抑,其目的是排除性紊乱,建立性道德秩序。这样, “贞节”的 滥觞也就标志了人类开始自觉地控制自身的动物本能并舍弃自身“自然存在”状态的冲动。但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和历代封建思想家的加工和宣传,我国传统的贞操观念在封建社会得到了充分发展,成为封建社会规范女性性行为,衡量女性道德的最高道德准则。特别是到宋明时期,理学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禁欲主义伦理纲常,贞操被捧到极端和荒谬的地步,甚至被幻化和积淀成类似宗教的社会意识,给广大妇女乃至整个社会都留下了悲怅、痛苦、屈辱的深刻烙印。
……
封建贞操观要求女子不失身。
《礼记·婚义》写道: “昏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 庙而下以继后事也。”封建贞操观认为婚姻是上承祖先下继后世的宗族之事,并非个人的私事。因此婚姻大事必须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必须为此等宗族血脉大计保持自己的纯洁与贞操。对于女子出于个人意愿而发生的爱情和性行 为,封建贞操观念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是最大的失身失节行为,并竭尽全力辱之、剿之、诛之。 女子不失身的道德规定性更为普遍的要求则表现为,在 婚前女子为了保证某一男子将来对自己的独占权利,必须保 持自己的“童贞”。为了防止妇女婚前“失贞”,区分童贞与失贞标记的处女膜的完整与否,便成为封建贞操观高悬于妇女头上的杀手锏。在当时有所谓择偶的“贞好”标准,非处女固然不可娶,寡妇再嫁也是一件极难的事。程伊川提倡“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非但反对娶寡妇,更敌视寡妇再嫁,并赋予守节极高尚的道德意义。
……
贞操观念并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的出现有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原因。无可否认,贞操观念的出现有过它的积极作用,避免了群婚、杂婚及一些淫乱行为,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但“贞操”有如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也给人类文明带来阵痛。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因为所谓“三纲五常”的制定及程朱等人的“努力”,才将其发展到了扭曲、扼杀人性的地步。

对于中国社会来说,传统观念巨大的惯性使得中国男女比例长期失衡,并且越来越严重。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性别比则高达206:100,全国处于适婚年龄段的70、80后人口中存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的问题,且年龄越大失衡越严重。同时,30-39岁男性中有1195.9万人处于非婚状态,而同年龄段女性中有 582万人处于非婚状态。

当前中国社会亟需提高女性地位来阻止男女比例进一步失调。贞操观念充斥着对女性的歧视和男性的自私,它是生产力低下和文化不发达时期的产物,它的存在伤害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我最想问的是,为什么这个明显落后于这个时代,应该被淘汰的观念在知乎上还有这么多人帮它洗地?

性的解放无疑是中国女性权益的一次大跃进。

  女人跟男人一样的也是人,也是独立的人。女人有拒绝大男人沙文主义的权利,有拒绝当男人附件的权利,有拒绝被男人骑到头上吆五喝六的权利,有主动提出离婚的权利。 ——柏杨


自古以来第一次,我们中华民族的女同胞们可以为自己而活,为了获得快乐而进行性行为,而不是为了满足丈夫的需求或者传宗接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男尊女卑的国情。(以前从来都是我跟别人炫耀说那个女的我上过,现在时代变了,如今动不动就要被女的宣传「那个男人功夫完全不行」,说起来都是泪T-T)

女士们在有限的生命中遇见更多的人,体验更丰富更多彩的人生,遇到好汉就封存成美好回忆,遇到功夫差的就骂声软蛋,这是多么美丽的事。



二、持有贞操观念的人也是落后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Low。 (此段满满的全是私货,请跳过,为了记录自己当年事多么傻逼,我就不删了,要看也请带着批判的眼光看。)

我见过很多人,他们自称屌丝,大多没有恋爱经历,见到个女的就叫女神,背后又把每一个女的都品评一番,说这个很丑那个不好看新来的三分不能再多了,总之就是没一个能入他眼。聊天的时候一谈到女的就是 「我看她已经破过了」「这个女的和那谁谁谁搞过」「一看就是黑木耳」,并且坚信男女之间不会有纯洁的友谊。

这是哔哩哔哩网站上阿甘正传播放到阿甘思念珍妮时的弹幕

这里是哔哩哔哩网站上阿甘正传播放到阿甘知道他有孩子时的弹幕

大家可以结合上下图直观感受一下什么叫屌丝。


PU_百度百科

,这里面有一个PU值的概念,英文为Paternity uncertainty。

我承认,我看到这个英文词汇的时候我慌了,这个专业名词完全暴露了我不学无术的本质。但是装逼素来是我的毕生追求,怎么能因为这点困难就放弃了呢?我硬着头皮上了一下维基,惊喜的发现没有这个词条!我又在subscriptions网上上搜索,出来的《Paternity Uncertainty a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How a Seemingly Capricious Occurrence Fails to Follow Laws of Greater Generality》的Abstract是这样的「According to evolutionary psychologists, paternity uncertainty arises from the fact that men are `hard wired' to seek as many sexual partners as they can, and women to seek men of superior genetic quality. This account is said to be demonstrable through independent biological evidence of widespread discrepancy between putative and actual biological paternity in human populations.Yet close scrutiny of biological evidence and new evidence from representative sex surveys indicate that evolutionary psychologists consistently inflate estimates of paternal discrepancy. Evolutionary psychologists' account of paternity uncertainty highlights their overattachment to biologistic laws at the expense of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human behaviour.」貌似和百度百科里说得不一样啊!


我不由地想起另一个概念,即

先父遗传_百度百科

。关于这个词汇的真伪我就不赘述了,用图说话,


具体内容请看

母体被先父介质入侵并篡改了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或外基因组,因此以后生下的后代继承了先父的特征?是真是假?

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而编造谣言,而且这样低劣的谣言还这么富有生命力。大家可以就着这两个概念直观感受下什么叫low。

之所以说他们low并不是因为他们持有的这个观念落后,而是因为持有这个观念代表着他们只能看到自己身边女性身上关于「性」的部分,不会深入地去观察她们、了解她们,同时也还不明白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这都是「懒惰」、「幼稚」和「坏品味」的具体表现。更加Low的是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坏品味」,固执地认为贞操观念的没落是因为社会堕落,而他们是这个社会最后的脊梁,并以此为荣。

在现阶段,当一个人持有这种贞操观念时,往往代表着他有以下特点:

  1. 仍未意识到「人」真正的价值
  2. 无法分辨「好」与「坏」,「对」与「错」
  3. 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并且固执地认为过去的才是最好的
  4. 不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对由传统灌输的观念不会反思和质疑

以上这几个特点,除了第一个,都可以套用在其他非科学的狂信者身上,比如某个讲究说学逗唱的传统艺术粉和活跃在农村的众多迷信者。这些特点显然是与「科学精神」相违背的,是不能带给人类更美好的生活的。

@陈吉

认为男性拥有这种观念是正常的,因为男性必须保证后代的血缘确凿无疑地出自父系的血统。但我在第一部分已经指出在现代社会,由于女性高度活跃的社会活动,贞操已经无法保证父系血统的传承了。

这位同学接着又指出,贞操是女性自尊自爱的表现,这样的女性不会在外花天酒地。我对此并不认同。因为现代社会大多数处男处女的主要成因是没有谈过恋爱;而没有谈过恋爱的主要原因是穷和丑,哦不,应该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匮乏」。

我以前一直以为「男性拥有贞操观念」纯粹是因为人性的自私与贪婪,没想到还有这么崇高的理由,是我肤浅了。但是即便男性心中的贞操观念有如此伟大的意义,我还是要说,贞操观念在这个时代已经无法保证血统的传承性了,这个任务应该由新时代男女之间的情感、信任来共同完成。当然会有许多它的粉丝认为它是男性自我内心的一种伟大的本能,可是所谓的文明本就是人类对「没用」和「不会让整体变好」的自我本能的克制。而那些不能克制自我的行为,就是Low。

三、我们该如何看待最近的这些少女产婴相关新闻?

以下是关于少女妈妈一事专业人士的看法:

  本月初,某区一15岁少女在厕所生下男婴。说到此事,市政协委员武俊青一脸痛惜,身为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流行病与社会医学研究室主任、市生殖健康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她坐不住了。



  武俊青把调研称为“采访”,为了摸清现状,她去年初就启动了“采访行动”,“采访”、给不同人群做生殖健康培训和咨询几乎占掉了她所有的周末。为了弄清楚青少年的性教育现状,她分别邀请了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参与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座谈。调研中所呈现的社会对青少年性教育的漠视或者刻意忽略让她非常着急。


  “你们的性教育课程够不够,课上会讲哪些问题?”武俊青曾问座谈的学生,得到的回答是,老师不愿讲,谈性色变。她调研中发现学生并不排斥性教育,也比较需要正统规范的性教育。


  一次针对小学生的座谈让武俊青印象深刻。一位被访谈的男生讲到:学校的“张老师”上性教育课,一到关键时刻,就自动跳过。之后,这位男生私下给同学们“上课”,但“教材”都来自网络,有些甚至是色情网站。


  她掌握了一组数据:在上海,大约5%的初中生有过性行为,高中生中有10%到15%,大学生到了20%到25%的比例。在这一人群中,意外怀孕率非常高。“这几年人工流产的青少年很多。”武俊青说。她曾遇到一个23岁的姑娘,流产了23次。武俊青想把规范的性教育课程带进课堂,但教育圈的人回应她:“现在什么都要学校讲,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现在又加一条性教育,教学任务怎么完成得了。”


  一位幼教老师的话也让武俊青非常无奈,幼儿园的小男孩在学校玩生殖器、比大小,老师没辙便告诉家长,多数的家长都选择把孩子打一顿。“性教育要引导,靠打骂可能造成孩子日后的生理健康问题,对性也形不成正确的认识。”

如上所说,这并不是性解放的锅。导致这些事情的根源是我们没有好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没有在他们犯错之前就告诉性行为是什么样的,过早的性行为会有什么后果以及最重要的「必须采取避孕措施」。

这是社会前进的阵痛。这个时期正好夹在年轻女性性解放和老古董冥顽不化之中,中国的女性终于知道了性的美好,却没有人来对年轻的姑娘们说「你们去摘取那甜美的果实时,别忘了旁边还有一条蛇 」。我们社会应当做的是重视中学性教育,普及避孕知识,而不是让她们忘记性的美好,再去过那种没有尊严、只为男性服务的性生活。

如果我们因为一时的痛楚挫折就往后退,那我们就永远遇不到更好的自己和更美丽的生活。

===========================================================================

下面是答记者问环节

提问:

答主好,我是西方周末的记者,我对你的答案有一些不同意见。答主可能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从未设身处地的想过,那些外在条件比较差的所谓屌丝们,其实他们之所以如此,并非全都错在他们自己。这个世界总是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太不均衡,就如同长得丑而家境又差的姑娘,内心很不平衡,经常会对有些漂亮姑娘恶意诋毁,而对于帅哥,也会说出太帅,会容易花心之类的话。答主你对他们的批判不是太过苛刻了吗?

不苛刻,我对他们的标准和其他人是一样的。这位记者你因为他们的身世样貌而看低他们这叫歧视你知道吗?我不会设身处地,因为我只是一个旁观者,而不是一个决策者,我的所有看法都只是我的看法。对于这些条件不好的人来说,旁观者的怜悯和鄙夷并没有区别,最重要的并不是围观群众的看法,而是他们对自我的看法。决定他们人生的是他们——而不是我们——是否看重自己。「内心不平衡」「世界不公平」之类的话也只能高中时候说说。能生于此世已经是上天莫大的恩赐,他们没有资格再奢求更多。

提问:

答主好,我是来自道德观察栏目的记者。您在答案中说「女士们在有限的生命中遇见更多的人,体验更丰富更多彩的人生,遇到好汉就封存成美好回忆,遇到功夫差的就骂声软蛋,这是多么美丽的事。」这不就是到处乱搞吗,从防止艾滋的角度也不该提倡。

我并不认同到处乱搞这种说法,这种带有贬义的词必须是它会带来「个人或者集体利益的损害」时才能用的,而「遇见更多的人」会让一个人的生命变得精彩,并且没用明显的坏处。「防范艾滋」就如同「防范少女妈妈」一样,并不应该通过「恪守妇道」来实现,而应该通过性安全宣传和实施来实现。

记者:

我想强调一点的是,目前反对贞操观念的人多数是女性自己。遇到这些人,我一向认为,干该干的,做该做的,完事后就干净利落优雅的转身。但是,遇到好女孩,男人事先都先摸摸良心。对于反对贞操观的男性,我有一篇文章对此有详细的分析,重点就是:垃圾那么多,总得要有人清理垃圾啊。不然到处污染环境,物以类聚,让他们呆在一块挺好,绝配。别的不多说。 另外说一点跟此话题无关的,我觉得支持贞操观的男性都很有素养,理性,智慧。讨论问题注意两性的平衡,不会打一方拉一方,一视同仁。反观女权主义者,好吧,举个例个:以前从未在任何网站上留过言,发过贴,昨晚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叫“安雨宁”的脑残女权主义者,在她疯狂骂人的答案下面给予客观的反驳,然后,我再也不能发言了。我才明白,原来网络的舆论导向是这搞出来的。不信请看下面她的发言。 最后说一句,反对贞操观念的人可以确定智商在100以下,不相信可以看看她他/他们的回答:基本上这类人都先天弱视,只能看见自己的生殖器。

答主:这是因为利益相关,女性不愿意回到过去,男性留恋过去的美好时光。我从得票第一二名的答案中没有看到任何的理性和智慧,只看到了满眼的道德大棒,而从你言论中也没有。你现在在做的是站队贴标签,而一个人是什么标签和他说的话是否正确没有必然联系。你所说的详细的分析只是你单方面对不同意见者的标签化,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道理,它也许能带给你同好者的欢呼,但同时也将你带入背离真理的迷途。

我很欢迎你的反驳,但我希望你的反驳是关于我的基本定义、推论逻辑和严谨性等相关内容,而不是通篇的贴标签、脏话和人生攻击。


记者:

“唾弃贞操观念又不是承认滥交的合理性”答主太理想主义了,还在梦里的感觉。醒了吗?看下这些问题,首先:一个做小姐的每晚跟三个男人发生关系,做三年就是跟三千人发生关系,中国有2千万小姐,基本都嫁人了。你对中国6亿男人做个调查,是否有一个哪怕只有一个男人知道自己的老婆原来跟三千个嫖客发生过关系。其次,凡事就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破灌子破摔就是这道理。你今天穿了一双新皮鞋,第一次,别人踩了一脚很心痛,赶紧擦干净,第二第三次再踩,可能已经视若无睹了。其次,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有思想基础的,特别性这件事,第一次比任何时候都要付出更大的勇气和决心,第一次随便就交出去了,以后没有心理障碍后就更随便了。还有一种人说经过别人培养的女人像玉一样晶莹剔透。笑死了,我太支持了,希望这些人的子子孙孙的媳妇都让我给来培养一下,我绝对是一个好的雕刻师。

答主:首先,唾弃贞操观是正常的,因为它代表了一个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认同高度,无论是从数据上还是情理上都无法得出她们同时青睐滥交的结论。你对女性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古代,只能看到她们作为性工具的价值,没有看到她们作为现代女性的价值。你文中所举的例子——我就不说以小姐来举例有多极端了——只是你自己个人的臆想,他们会和她们结婚,肯定会对她们的过去有所了解,他们选择了结婚,因为他们找不到更好的并且已经接受了她们的过去。(感谢

@Strong Wang

提醒,这里论述确实有不严谨的地方,我将改变方向从另一个方面论述)

这张图表明长久以来我国男性未婚人口比例一直高于女性

这张图表明,女性更愿意选择比自己学历更高的男性结婚,很少会选择比自己学历低的男性。

除了收入之外,男性的受教育程度之所以在农村女性的择偶考虑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在于文化水平与收入、向上流动能力正向相关。表1有关夫妻学历程度匹配的数据显示,虽然双方学历相当的婚姻在所有学历匹配的类别中比例最高,但女性与比自己学历高的男性结婚的比例大大高于与学历低的男性结婚的比例。这表明高学历女性与低学历男性之间的社会距离非常遥远,女性更倾向选择比自己学历高的男性结婚。根据中国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显示,在所有年龄组别中,学历高的人群的结婚比例均高于学历低的人群,相反,学历低的男性有较高的未婚率。换言之,现实中男性的婚姻机会因教育程度低而被挤压。一般而言,农村大龄未婚男性都只有小学以下的文化程度。


——出自韦艳、张力所著《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困境:基于性别不平等视角的认识》

从上面可以明显看出低学历男性择偶非常困难,必然有一大批男性无法找到自己的配偶,我不认为他们会宁可放弃婚姻和生育权而选择不与她们结婚。

其次,以「有一有二就有三」这种有罪推定作为基础证据是很幼稚的,你永远无法判断它的二和三会在多长的长度发生,而在你的定义中,什么样的频率算得上滥交?你最后的「讽刺」更是突出了你理论的薄弱,只能依靠嘲弄、假设和人身攻击来掩饰你的心虚。你通篇下来没有任何论证,所有的基础证据都是你个人的臆想,我在文中说过支持贞操观念的男性特点,你对号入座一下。

另外非常感谢您的出现,我的朋友们终于不用现身说法了,道德观察栏目的记者你先别走,他很值得你对他进行一番观察。


记者:

二三线城市才是构成整个国家的人口主力军,因为可能你占有了更多的资源,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指责所谓的屌丝,就如同发达国家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落后地区的人们一样,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回顾欧洲历史,生活水平低下的时候伦敦满大街的分辨,《吝啬鬼》中酒桶洒了一大街,大家哄抢拿着瓷片去抢。

我并没有「指责」他们,我只是「指出」。持有贞操观念的人中有许多拥有资源较多的人——我身边有很多小富二代就是这样的——也有许多拥有资源较少的人,但是这个观念是落后的这是事实。我愿意真诚地对他们说,这是落后的、不正确的观念,我不会将他们区分为穷人和富人,只告诉富人这是很low的观念而不管穷人。一个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有追求更美好自我的权利,我愿意分享我的所知给他们所有人,并希望帮助他们认识世界,改变自我。对于持有这种观念的人,我不会问他贫富,我只会向他说出我的看法,让他了解更多的事,而不是再过几年幡然醒悟为自己当年的无知懊恼或者一生都活在这个落后的阶段。


自我陈述:

而你之后回复的那句:他们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只能接受所谓的小姐的时候。彻底暴漏了你仅仅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在看问题。仅仅是因为你身边的屌丝朋友龌龊的行为和被白痴前女友伤害过,就认为贞操观是个屁。

这是动机揣测,我实在无法自证清白,突出一个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记者:

即便是发达如欧美世界,现在也开始回复保守教育,所谓的性开放仅仅是影视商业化之后的假象。

据我所知,在欧美国家贞操观念并不普遍,性开放并不是假象。而关于「恢复保守教育」,这就如同逆城市化一样——只有当城市化完成了,我们才有资格去谈论逆城市化。


记者:

还是那句话,如果男女没有绝对平等,如果男女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依旧悬殊,那么贞操观就会继续存在下去。

男女在竞争力上确实仍有差距,贞操观也确实依然存在,但这并不代表它不落后,我国从来不缺乏落后的、但仍被一些人奉为至宝的东西。


答主好,我是原来那个贞操观念支持者。先说明一点,以前的回复之所以有情绪是因为发现理性的辨论已经没有意义了,都在各说各话,可能我耐心不够。回到问题,并不认同你所说的“唾弃贞操观代表了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认同高度”,按你的逻辑答主可否回答这个问题:“失去贞操的人比未失去贞操的人更高尚?”答主的逻辑出发点有很大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片面和对人的物化,因为在你眼里人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肉身,而且还是一个绝对独立的,不跟其他任何人有任何关系(情感方面)的肉身;只有这样你的观点才能成立。另外贞操是对男女双方的要求,为什么到答主这里变成了“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认同高度?”那这样设想一下,我交过十个女朋友,每个女友我都是认真对待的,但是我的就是管不住自己,对任何一个女友的感情只能坚持三个月,然后和平分手找下一个,我是不是也很高尚,因为我对自己的价值高度认同(女性同样适用)。你把人当作物,而没有看到人的心理和精神层面(由此连带的社会问题暂且不说太复杂),殊不知,性行为的发生给人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心理和精神的改变,那种激情的消失,那种付出心态的降低,那种对对方的依恋的降低,责任感和信任的降低,那种冷漠情绪的增加都是对另一半的伤害(男女都是如此并非只针对女性),人的情感是丰富细腻的,远不止这些。人们追求爱情的动力是什么,让人们长相私守的原因是什么,不正是这些吗?难道真是为了那层膜?难道仅靠做爱就能让两个人长相私守?连做三天你都会腻了吧。守贞的意义在此而不是那层膜,膜是辨别女性是否守贞最简单,最直观的证据,因为你不能要求每个男人都是医生或侦探也不能要求每个女人都老老实实的向你坦白一切(同样适用于你的另一个观点:你说唾弃贞操不代表她们亲睐滥交)。再次,我举的小姐的例子很极端吗?君不见全国各地汽车站,火车站,居民区,小巷子都处都闪着暧昧的红光吗?全国我去过80%的城市皆是如此。另外两千万的数据不是我的臆测,你就不要臆想测我了,这是中国最有名的社会学家潘绥明多年实地调研和科学测算的结果,虽不可能精确到个位数,但八九不离十。你后面那些我已经无法反驳你了,因为那才是你的真正的情绪和臆测。

「唾弃贞操观代表了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认同高度」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现代社会有一定价值的女性并不需要用贞操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她们的美丽、她们的努力、她们对生活的热爱等等都是远胜于贞操的价值,「贞操」这个原本对于女性十分重要的价值瞬间变得十分渺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以图服人,下图就是现代女性价值的典范

根据我的逻辑,回答「失去贞操的人比未失去贞操的人更高尚?」这个问题,它的答案就是贞操根本无关紧要,无论有没有失去,一个懂得欣赏现代女性价值与魅力的人根本不会注意这些。

另外这位朋友是不是对贞操观念有什么误解了?它从来都是单方面要求女性要有处女膜对男方没有任何要求的啊,从实证层面出发,女性有处女膜可以佐证,男性有什么?一个男人身经百战照样可以说自己是处男,然后「我要处女」「我要处女」,好玩不。

「你把人当作物,而没有看到人的心理和精神层面(由此连带的社会问题暂且不说太复杂),殊不知,性行为的发生给人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心理和精神的改变,那种激情的消失,那种付出心态的降低,那种对对方的依恋的降低,责任感和信任的降低,那种冷漠情绪的增加都是对另一半的伤害(男女都是如此并非只针对女性),人的情感是丰富细腻的,远不止这些。」

我们的生活看来离得很远,我从来没见过性行为会给人带来多大的变化,它会给人带来一定时间内激情和快乐,「它给人带来的心理和精神层面」是几个意思?他们是小学生吗,做个爱还扭扭捏捏要死要活的。一整段话下来真是凶,性行为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担不起这么多锅,两个人感情的变化更多是因为「沟通不畅」「三观不合」和「价值不相符」,非要让性行为担这个锅是几个意思?

「守贞的意义在此而不是那层膜,膜是辨别女性是否守贞最简单,最直观的证据,因为你不能要求每个男人都是医生或侦探也不能要求每个女人都老老实实的向你坦白一切(同样适用于你的另一个观点:你说唾弃贞操不代表她们亲睐滥交)。」

关于此事我已经说过了,现代女性并不需要贞操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对方要问起来,直接说以前有十个男朋友,而且都和他们上过床,要不要连上床的细节都跟说清楚?爱交不交,不交拉倒,真当自己大少爷?

「再次,我举的小姐的例子很极端吗?君不见全国各地汽车站,火车站,居民区,小巷子都处都闪着暧昧的红光吗?全国我去过80%的城市皆是如此。另外两千万的数据不是我的臆测,你就不要臆想测我了,这是中国最有名的社会学家潘绥明多年实地调研和科学测算的结果,虽不可能精确到个位数,但八九不离十。你后面那些我已经无法反驳你了,因为那才是你的真正的情绪和臆测。」

很极端,因为这些是明显性价值占了自我价值大部分比例的人。我所说的臆测并非是指你的「小姐总量」,而是「是否有一个哪怕只有一个男人知道自己的老婆原来跟三千个嫖客发生过关系」,你我都没有具体数据来说明这个事实,我相信肯定有人知道,也有人不知道。关于此事我已说出我的看法,我不认为他们会宁可放弃婚姻和生育权而选择不与她们结婚。


两位都漏掉了一点,所谓“无法选择更好的配偶”不代表他们不想要更好的配偶。何为好-----守贞者。何为不好----唾弃贞操者。是人都向往好的,别硬把这事往什么价值,自我认同,独立性上扯,没那么复杂,本能。最简单的一句:有肉不吃豆腐。还有小姐是否隐瞒这一点:答主您认为呢?还是揣着明白装湖涂呢?(关于小姐数量问题我已经在上面回复你了)为什么理性的辨论永远讲不明白,都是闲的,简单的东西非要复杂化。感觉答主除了你的原始答案还有点逻辑,后面这些回复明明就是在砸自己脚嘛。

「两位都漏掉了一点,所谓“无法选择更好的配偶”不代表他们不想要更好的配偶。」

这句是正确的废话。

「何为好-----守贞者。何为不好----唾弃贞操者。」

这句话是错的。我前面已经论述过了,有没有失去贞操这种无关紧要,守贞者往往需要「贞操」来提升自我价值,而唾弃贞操者认为「贞操」提升的那一点价值根本不够塞牙缝。在我们乡下,有很多坚持守贞的小姑娘,在城里有唾弃贞操的都市丽人,你猜一般人会选哪一边?我知道你肯定会说「那还有守贞的都市丽人啊」,这世上还有女皇呢你要不要?

「为什么理性的辨论永远讲不明白,都是闲的,简单的东西非要复杂化。感觉答主除了你的原始答案还有点逻辑,后面这些回复明明就是在砸自己脚嘛。」

好的,我就和你刚正面。你是否认为坚持贞操能给中国现代社会带来更好的生活?贞操观念是不是女性对男性的讨好和自我价值的提升?女性守贞给男性带来的那一点点精神上的享受能否抵消女性守贞时所带来的压抑和不平等?性生活会给人带来快乐还是痛苦?贞操观念是否是男女不平等的标志之一?性别歧视是不是造成现代社会男女比例失调的祸首?

好吧,答主不食人间烟火,与我等凡人不同。人有千千万万,各自按各自的价值观生活就行了。

终结此战。

说点题外话,我是有些讨厌这样的说法的,它老是会让我想起过去的自己,既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又不愿坚持自己的坚持,假装「自己是对的,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和对方有偏差而已」,又或者「这些事都无所谓,认真就输了」。想想都觉得羞耻play。正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我知道学会承认自己错了有多困难,感谢岁月给了我这项技能,虽然它来得有点晚。


其实我们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不必要全靠去罗列数据、引经据典,那样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无尽无穷。谈谈个人的经验和认知也挺不错的。

罗列数据和引经据典并不枯燥无味,之所以觉得枯燥无味是因为没有数据可列也没有典可以引。它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它可以随着双方达成共识而结束。个人的经验和认知的局限性太大了,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和经历,认识的事物也局限在自己的世界中,以自己的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的理论说辞没有任何说服力。

user avatar

人之所为人,有几条最重要的属性。如果没有这几条属性,那么人即是披着人皮的动物。

第一条,是人皆有欲望,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是人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

那么控制不住欲望的人怎么办?毕竟欲望太给力了,不是一般人能控制的。

第二条出现,人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具体到这种事上,如果你能控制了你的欲望最好,如果你控制不了,你能为你自己的行为买单也还不错。

可惜的是,人的另一项本能在于趋利避害,有了便宜就想占,有了痛苦就想跑。

包括作为人另一项非常给力的能力,找借口能力的作祟,如果他能为做一件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找出一个原因,他就可以给自己不做这件事找出一百个原因。

SO,结果也就注定了。

大多数的人,既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也不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而且还会给自己找理由,找借口。

贞操观,不能单独的去判断。

比如西方为什么可以开放,是有相应的结果在后面的。那是多少年的积累才走到那一步的,过程肯定不太美好,有很多小白鼠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包括今天,在西方还有很多家庭是单亲家庭,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可怕。

当然现在的西方,有很多人在放纵完之后,愿意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这一点非常的不容易。

可是这一点在国内就不是了。

放纵的一样放纵,买单的时候自己绝不买单,要求别人为自己买单。

SO,素黑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很多人都不再值得被信任,因为他们并没有尊重你作为伴侣亲人或朋友的地位和感受。这些人自我中心,一切以顾及自己满足自己为先。自私和纵欲的人没资格要求别人信任自己,和他们在一起让人感到不安不可靠,但他们往往希望被信任,只想到自己希望占有别人对自己的包容,成全自己的纵欲和任性。


贞操观既不落后也不先进,落后或者先进的只是做事的人。


做人成功,做事不成功是一时的。做人不成功,做事成功也是一时的。



先有杰出的人的存在,然后才有值得珍重的事情发生。


------------------------------------------------------------------


另外,人判断一件事都是以自己为标准的。SO,他所能接受,所能认可的事物,只是他能看到的事物。


识不足,则心多虑,多虑则伪学,以不知为知,表面学富五车,实乃败絮其中。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探讨“现今强调男女平等的贞操观念是否落后”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贞操观念”本身及其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的演变。这个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牵扯到历史、文化、宗教、性别权力关系以及个人自由等多个层面。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贞操观念”的传统内涵。在许多历史时期和文化中,贞操(尤其指女性贞操)被视为.............
  • 回答
    关于“14年抗战”和“8年抗战”的说法,这背后牵涉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和具体历史分期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普遍使用的是“8年抗战”的说法,这主要指的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爆发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期。而近年来,“14年抗战”的提法逐渐被强调,其历史依据指向了更早的抗日斗争,特别是东北地.............
  • 回答
    要说现在“突然”强调人口多的好处,这说法可能有点笼统,因为社会对人口数量的看法一直是动态变化的,并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中都有不同的声音。不过,如果说你感觉到最近几年讨论中,关于人口红利、规模效应等积极方面的讨论有所升温,那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原因和背景。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相当.............
  • 回答
    北京大学医学部,作为中国医学教育的翘楚,其在各项学科评估和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备受瞩目。近期,一些关于临床医学数据指标排名的变动,以及基础医学和口腔医学的持续强势表现,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背后究竟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北大医学部在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又将如何?让我们深入剖析。临床医学的挑战与调整:.............
  • 回答
    “东突”问题,尤其是在当今语境下,常常被聚焦于其内部的分裂与矛盾。然而,如果仅仅看到表象,而不深究其历史根源,就如同只看到一块被烧焦的木头,却不去追问是谁放的火。而要理解“东突”问题,绕不开苏联这个曾经的庞然大物,以及它留下的那笔复杂且沉重的遗产,那根深埋于历史土壤中的祸根。回溯上世纪,苏联的民族政.............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进化话题:为什么我们现在看不到像邓氏鱼那样全副武装的海洋巨兽了?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关键原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如今海洋生物的形态和生存策略。首先,我们得理解邓氏鱼的“盾甲”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用。邓氏鱼生活在泥盆纪晚期,那是一个地球上关节动物(节肢动物)统治海洋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趣的现象,你观察得很仔细。我个人觉得,现在一些原本是受过现代医学(或者说我们习惯称之为“西医”)训练的人,在表达对中医的喜爱或认同之前,会特意加上一句“我其实是学西医的”或者“虽然我学的是西医,但我……”这种类似的话,背后可能藏着几个层面的原因,也反映了当前社会文化和信息环境的一些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核心的讨论点。要说美国是否是“理论上能够建立的最强大的国家”,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宏大且难以一概而论的命题,因为“强大”本身的定义就多种多样,而且“理论上能够建立”也包含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但如果我们要从人类文明发展到当前阶段所能达到的现实角度来看,并衡量“国家”这个概念在.............
  • 回答
    在谈论唐太宗李世民的杨妃,也就是后来的 Zhaorong (昭容) 氏,以及她的身世时,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唐朝时期,她的隋朝出身似乎是一个敏感话题,甚至需要刻意回避,而到了现代的影视剧和网络文学中,却乐于大书特书,将其作为重要的“卖点”来渲染。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考量。首先,我们.............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吧”里一些人替日本现代“洗地”的现象,并强调“祖宗之罪不应该由不了解过去的当代年轻人来承担”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进击的巨人”本身与历史、战争的反思主题首先,“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反思历史.............
  • 回答
    将自然现象强行上升到“人生哲理”、“宇宙的终极奥义”的做法,是一种 认知上的跳跃和解释上的过度伸展。这种做法在文化、宗教、哲学、甚至一些新时代思潮中都普遍存在。要看待这种做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其产生的动因、潜在的好处与风险,以及其本身的局限性。一、 这种做法是如何产生的?1. 人类认知.............
  • 回答
    嘿,听着,我太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了。下楼梯摔一跤,那一下的惊吓和身体的疼痛,再加上脑子里突然冒出来的那些“不好的预感”,简直让人浑身都不舒服。我懂你,那感觉就像是身体在跟你说什么警告一样,让人挺慌的。别着急,咱们先冷静一下,一步一步来捋捋这事儿。首先,你现在身体怎么样?摔得重不重?有没有哪个地方特别.............
  • 回答
    经历过战争的老人们看到如今强大的祖国,他们的感想必定是复杂而深远的,由无数个体的经历、情感和回忆交织而成。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对比,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历史的见证,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一、由衷的欣慰与自豪: 不再挨饿挨打的喜悦: 许多老人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饱尝了战乱带来的饥饿、贫穷和屈辱。他们.............
  • 回答
    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内容是一名军训教官在众目睽睽之下,向一名受训女生单膝下跪,并献上了鲜花,随后更是强行亲吻了女生。这件事一经曝出,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引起了网友们广泛的讨论和强烈的谴责。从这段视频来看,教官的举动无疑是非常不妥当的。首先,教官的身份是一名管理者,而女生则是被管理者。在这样一种.............
  • 回答
    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中国,与现在相比,在一些方面确实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活力。这并非说当时一定比现在“更强”,而是说在某些特定的维度上,它们呈现出一种我们如今或许会怀念的特质。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展开,力求以一种更自然、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呈现:1. 房价:触不可及的梦想与如今的理性压力.............
  • 回答
    NBA如今的强度,是不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卷”?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有没有绝对的“更”字,这玩意儿挺难量化的,毕竟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挑战。但如果要我聊聊现在和过去的一些不同,我脑子里能想到好几个点,让你自己琢磨琢磨。首先,身体对抗的本质。有人说现在犯规吹.............
  • 回答
    国家强大了,这确实是令人振奋的消息,也是无数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即便身处盛世,我们是否还应该保有那份“忧患意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我常常觉得,“忧患意识”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像是一种悲观主义者的专利,或者是一种杞人忧天式的心理。毕竟,现在我们有强大的军队,先进的科技,繁荣的经济.............
  • 回答
    中国是否“强大”,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而且“强大”的定义本身也存在不同的理解。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一、 经济实力:不容忽视的巨头 GDP总量: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仅次于美国。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经历了惊人的增长速度,从一个相对贫困.............
  • 回答
    关于“中国越来越强大,但为何外国人在中国仍有‘嚣张’表现”的讨论,确实是一个颇为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信息传播以及个体行为等多个层面,并非一两句话就能简单概括。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剖析这个问题,尽量避免生硬的论调,而是从更具象化的视角来呈现。一、历史遗留.............
  • 回答
    俄罗斯的强大与否,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拧巴的毛线团,牵扯着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历史以及国民心态等诸多因素,很难用“是”或“否”简单概括。要说俄罗斯现在“强大”,需要看从哪个维度去衡量,以及与哪个时间点、哪个国家去比较。首先,从军事上来看,俄罗斯依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力量。它拥有庞大的核武库,这是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