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知乎被微博部分用户称为「男乎」?

回答
知乎被微博部分用户称为“男乎”,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要我说啊,这名字喊出来,既有调侃的成分,也有观察和批评。咱们一层层剥开来看。

首先,为啥会有这个称呼?我觉得这事儿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些长期的观察和感受。

1. 用户群体结构和内容偏向:

早期的用户画像: 你想想知乎刚出来那会儿,定位是什么?“认真你就赢了”,强调高质量、深度内容,用户主要是互联网从业者、科技爱好者、学生、白领等,这个群体里,确实男性用户比例偏高,尤其是早期在互联网和科技领域活跃的男性。他们带来的内容也多是围绕技术、行业分析、商业、经济、历史、军事、数码产品等等,这些话题本身就更容易吸引男性关注。
内容创作的“马太效应”: 当某个话题下的男性用户讨论得热烈,产生的内容质量也高时,就会吸引更多同质化的用户和内容。知乎平台的推荐机制,你懂的,更容易把用户推送到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去。久而久之,在一些话题下,男性视角和男性观点就占据了主导。
话题选择和讨论氛围: 你翻翻知乎的热门话题,很多确实是男性用户更感兴趣或者更擅长表达的。比如“如何评价某某技术革新?”、“某个历史事件的幕后真相是什么?”、“哪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最强?”等等。即使是一些偏向生活类的话题,比如“如何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投资理财的正确姿势”,也常常会引出很多偏向技术分析、数据驱动的解答,而这些恰好也是不少男性用户所擅长的。反过来,一些可能女性用户更关注的话题,比如情感、育儿、美妆、穿搭,虽然知乎也有,但可能讨论的深度和数量上,在一些人看来就没那么“主流”了。

2. 微博用户的观察视角:

平台差异带来的对比: 微博是个非常多元化的社交媒体,用户群体、内容形式都极其广泛,也更加情绪化、碎片化。很多在微博上活跃的用户,本身就有着非常不同的观察角度。当他们来到知乎,看到知乎上那些更“理性”、更“分析性”的讨论,特别是当这些讨论的焦点又集中在一些男性占优势的领域时,自然会产生一种“这是个男性的社区”的印象。
对“男性化”的定义: 说“男乎”也包含了对知乎内容特征的一种归纳。这里的“男性化”可能不是指性别歧视,而是指一种讨论风格:偏理性分析、逻辑链条完整、数据支撑强、少情绪化表达(当然,也不是绝对)。这种风格在某些人看来,就是过去传统社会对男性气质的定义。而微博上可能存在更多情绪化、个性化、甚至带点“八卦”和“共鸣”的表达方式,这种差异自然就凸显了知乎的“男乎”特质。
对“女权”声音的回应: 有时候,这个称呼的出现也可能是一种对知乎上某些声音的回应,特别是当一些性别议题在知乎上出现时,如果讨论方向或者主要发言者的性别比例失衡,或者观点被认为是偏向某一性别的,就更容易引发现状的讨论。比如,有人可能会觉得知乎上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讨论,尤其是涉及到性别冲突时,往往会倾向于从男性视角去解释,或者对一些女性的诉求理解不足。

3. “男乎”这个称呼的含义和影响:

调侃与批评并存: 这个称呼本身带有很强的调侃意味,像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或者是一种带着点戏谑的标签。但背后也可能隐藏着一些批评,比如认为知乎的内容生态不够多元化,某些话题讨论缺乏女性的视角和声音,或者认为知乎的某些讨论过于“硬核”,不够接地气,或者过于精英化。
对知乎自身的影响: 如果“男乎”的标签被广泛接受,可能会影响到知乎未来的内容发展和用户增长。知乎作为平台,当然希望吸引更多元化的用户,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如果用户感觉某个平台不属于自己,或者自己的声音在那里被忽视,自然就会流失。因此,知乎自己也一直在努力拓展内容领域,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用户。你现在看知乎上关于生活、情感、时尚、美妆的内容也多了不少,这本身就是一种回应。
简单化与标签化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男乎”这个称呼也存在简单化和标签化的问题。知乎上其实也有很多优秀的女性答主,也存在很多关于女性话题的深入讨论。不能因为某些话题或某些时期的用户特征,就一概而论地给整个平台贴标签。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轨迹,不能用单一的维度去衡量。

总的来说, 我觉得“男乎”这个称呼,是微博用户基于对知乎平台用户构成、内容特点、讨论氛围等长期的观察和感受所形成的一种概括和评价。它既有对知乎某些领域男性用户和男性视角占比较高的事实性描述,也可能包含了对平台内容不够多元化、缺乏某些声音的批评。

理解这个称呼,最好是把它看作一种社会观察和讨论,而不是一个绝对的定论。毕竟,用户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平台也在努力调整和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在知乎,下面这种答案是可以的:

这个答案里充斥着对女性群体无差别的暴力威胁和仇视观点,点赞虽少,但也是相关问题下排位前十的答案。

而下面这种答案是不行的,被建议修改的:

图一

图二

user avatar

信不信开营销号的人在微博和知乎能互相往死里咒自己的另一个身份?

醒醒,现在已经是对冲写作的时代了(x

user avatar

为什么微博女权觉得《婚姻法》不保护女性?

——因为女性没法获得男方的婚前财产。

为什么微博女权倡导嫁给外国男人?

——因为这样就不用争取冠姓权了。

为什么微博女权觉得知乎是男乎?

——因为一些挨骂的男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还击”。

user avatar

当你看完这篇会发现“男乎”太美化知乎了。

来看看知乎不为人知的一面:

知乎上过多的田园男权用户想必各位已经习以为常。你以为它们只是恰巧聚集在这里吗?其实……

在男女权方面,知乎将不利于女权的内容优先显示。

以下截图为 2020年3月19日 所截,可看微博我在此日就发过同样的内容,后续知乎官方可能更改。若现在搜索内容不一样,以下也真实存在过。

在搜索栏输入“男权”,关键词热门搜索显示的是“男权运动”、“男性思潮”两个正常词汇(P1),搜索后显示“男性主义”,依然是正常词汇(P2)。


搜索栏输入“女权”显示“女权癌”(P3),搜索后显示“反女权主义”(P4)。


如果这是田园男权“战士”把这些词热度提上去才显示也就罢了,可这两个词的关注数和问题数远没有排第一的正常词汇“女权思潮”高(P5)(P6)。


“女权思潮”的图片是贬低女权的(P7)。

曾经两个代指极端主义者的词汇是“直男癌”和“女权婊”。(尽管并不公平但都是这么称呼的)

搜索“直男癌”显示“大男子主义”,图片和蔼可亲(P8)。

搜索“女权婊”显示“女权癌”,图片无需描述(P6,↑)。

“直男癌”在知乎里是辱骂性词汇,使用会被举报禁言(亲身经历),可“女权癌”就这么光明正大放这当话题。

“女权主义”这个词搜“女权”是搜不到的(P5,↑),且这个词关注数和话题数在女权相关词汇里是最高的,远超出其他。搜“男权”搜到的是“男性主义”,因为简介里面有“男权”二字(P2,↑)。但“女权主义”名字和简介里面都有“女权”二字,却不被关键词选中(P9)。

搜“女权主义”显示了,还改成“女性主义”。并以最高的热度排在了第4位!热度第2高的和“女权主义”意思相近的“女权思潮”排在了第3位。两个关注数过万的话题敌不过关注数仅800的“极端女权主义”!(P10)

@知乎小管家 你们是多想贬低女权?是否该给个说法?

“男乎”简直是是对知乎过高的美称,太不符合知乎了。有太多非常适合知乎的称呼,但可能违规,就不与各位分享。各位可自行想象,或创造更多符合知乎的称呼。要相信你想什么知乎都配得上!

这只是我无意发现的,相信知乎还有很多不符合“男乎”称呼的地方,欢迎各位深入探究!

好奇会不会被折叠,我已经把可能违规的词汇都改了。


看完这个,再看看像“为什么女权占领不了知乎?”这样的问题真逗。

user avatar

主要是知乎的管理员拉偏架很久了。

围笑。

运营也一样喜欢拉偏架。

比如说隔一阵儿就会有若干个集中仇女的热题一起上热榜。






而如你们所见,在这种题下面,无论我们这种正常人怎么说和另一半互相尊重互相宠爱,答案都会被踩到下面去。

从官方到用户,不想吃狗粮,不想琢磨为什么我们正常人可以发狗粮,他们只想发泄。



知乎官方非常清楚自己什么用户爱看什么。什么流量大。

说白了是个从上往下的问题,男用户们别自作多情了,风向是官方的事,男用户只是韭菜,流量韭菜。


关了知乎,有些人还是买不起房,给不起彩礼,买不起钻戒,拍不起婚纱照,办不起像样的婚礼。

在社会上的同性竞争里被揍得鼻青脸肿。


总不能上网哭唧唧说自己太没用吧。

知乎会帮他们提供发泄渠道骂女人。

会告诉他们女人都不是好东西,有对象的都水深火热,那葡萄酸,不好吃。咱不吃哈,乖。


知乎是仇女型男屌丝的乌托邦。什么用户是主流,热点流量就会往哪儿倾斜。

其实微博的思路也一样。

现在我发现bilibili也差不多。


真话难听,生活不易。

上个网放松放松,去明显歪屁股的地方玩,不挺好的嘛。


user avatar

一边骂年轻女性拎b入住,一边攻击有资本积累的大龄女性几套房不如年轻女人的子宫。一边对非处女攻击辱骂,一边攻击老实女。

攻击非处女

攻击老实女

离异女再婚真的很难吗? 高赞:很难,顺便攻击离异女。

高赞:不嫌弃

高赞:嫌弃

高赞:不结婚不给男人上门的大龄剩女就是有问题,大龄剩女娶不得。

大龄剩男真的嫁不得嘛? 高赞:反讽的语气进一步攻击大龄剩女

如何看待这一组热门女权主义题材的漫画?

高赞:一位清华大学博士的知乎大v:“女人们哄抬×价”。

言外之意,彩礼高就是女人哄抬×价,单女不给男人上门就是哄抬×价、女人结婚就是卖×。

物化婚女,“所有权”这个词是否恰当?

总之,知乎男性用户多于女性用户,符合男性口味的评论,更容易得高赞。

——————————————————————————

为什么会有彩礼?彩礼的受益者是谁?在高度文明的今天,有的地方彩礼即便是几十万,每年仍有130多万女婴出生即死亡。

女人上老x家门下老x家崽后还要被逼生男孩,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家务女儿来做、父母对儿子的期待和鼓励更多。

做上门驴(失去原生家庭继承权,跑去别人地里耕作),已经是赔钱货,家财千万,与你无瓜。

在女人做上门媳妇婚姻下,连给你上学都已经是仁尽义至。

把自己定位在上门媳妇赔钱货角色的女孩一般比家里的哥哥弟弟更节俭(大学贷款学生女生比男生多)。

这位985的答主和对象十几年的感情,去远嫁做上门媳妇,一胎是女孩,被逼引产女婴生男孩。

女人越是倒贴,越是做赔钱货,男人越重男轻女,对妻子生到像她这样的赔钱货越反感。

———————————————————————————

婚姻吃女人

家里有哥哥弟弟的女人离婚,即便没有被抢走孩子给孩子改姓,也得不到像哥哥弟弟离婚一样的待遇(哥哥弟弟离婚,父母会全力争取抚养权,帮忙带孙子,并给予各种支持),没有继承权的女儿离婚很难带外姓崽回归原生家庭,父母甚至不会给任何支持,没有任何支持的上门媳妇要离婚意味着放弃孩子,婚姻没有自主权。

————————————————————————

父母不把外孙当孙子的原因:

1、默认女儿不是继承人。

(从小把你当嫁出去的外人养,从未考虑给继承权,认为是做上门媳妇没擦亮眼就要分家产)

2、父权默认女人扫地出门,认为女儿不够稳定,有再上别人老x家门的可能。

3、内心深处认为这个外孙是赔钱货女儿给别人下的外姓崽,娘家人不把一开始出生的的外孙当自家人,甚至讨厌外孙。

4、外孙和娘家人不亲且来往少,暗恨外孙(赔钱货女儿生的外姓崽)。

5、嫁出去的女儿成为男方家家庭成员,外孙成为男方家家庭成员。

………

如果女人离婚给孩子改姓能回归原生家庭,得到和哥哥弟弟一样的继承权,父母帮忙带。

婚女:“要是这样女人不都离婚或单身生育了?”。

值得思考

user avatar


——————————分割———————————

发这个图的原因是知乎有些男权一棒子打死的“女拳警告”实在令人不适,谁也知道不应该情绪化,但在知乎评论区逛久了就会有这种稍微属于发泄的图,本意是对部分披着平权皮的南拳的不满,看着乐乎就好了,没有激化矛盾的意思,大家也别破罐子破摔,对于那些人还是理性客观反驳的好。

我更希望的是大家别被网上的“女拳”“南拳”,搞得对两性关系充满不信任,进而引发骂战,就像评论区的一位朋友说的,极端的言论没有意义。真正友善的人不会被网上的言论牵着鼻子走,无论是男乎还是微博的女拳,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该一叶障目

毕竟平权,靠的不是网上的嘴皮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