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国家拥有多少军队比较合理?

回答
一个国家拥有多少军队才算“合理”,这绝对不是一个能用数字精确回答的问题。它更像是一个复杂的方程式,需要考虑太多变量,而且这些变量还在不断变化。与其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不如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一个国家军队的规模,以及为什么这个“合理”的标准总是动态的。

首先,国家安全需求是根本。这就像一个人要保护自己的家,需要多少“防御力量”?这取决于你的“家”有多大,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地缘政治环境: 这是最重要的考量。如果你的国家四周强敌环伺,或者存在潜在的长期冲突,那么军队规模自然需要更大。反之,如果周边国家友好,国际合作机制完善,那对军队规模的要求就可能相对降低。想想看,一个岛国和一个人均国土面积仅几十平方公里的欧洲小国,在军队规模上的需求肯定大相径庭。
国家利益与战略目标: 国家有没有海外的贸易路线需要保护?有没有在地区扮演重要的角色?有没有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责任?这些都会影响对军队规模的判断。例如,一个拥有广泛海外贸易和海外利益的国家,可能需要一支能够投放到海外的、具备一定规模和能力的军队,来保障其国家利益。
潜在威胁的性质: 威胁是常规的军事冲突,还是非对称战争,比如恐怖主义、网络攻击?威胁的规模和类型直接影响军队的构成和总规模。如果主要威胁是信息战和网络战,那么对网络安全部队的需求会增加,而传统兵种的规模可能需要重新评估。

其次,国家的能力是现实的约束。再宏伟的安全目标,也得有“钱”和“人”去支撑。

经济实力: 养军队可不是小数目。军费开支包括人员工资、训练、装备研发、维护、后勤保障等等。一个国家的经济体量决定了它能负担多大的国防开支,进而影响军队的总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经济衰退的国家,即便面临威胁,也很难维持庞大的军队。
人口与人力资源: 军队需要兵源。一个国家的人口基数、适龄人口比例、以及技术人才的储备,都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扩充和维持。即使有钱,如果兵源不足,或者缺乏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军队的规模和作战能力也会受限。
科技水平: 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科技。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先进的军事技术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例如,无人机、精确制导弹药、先进的侦察和预警系统,可以提高作战效率,减少对人力数量的依赖。所以,科技实力越强的国家,可能可以通过“质”来弥补“量”。

再者,国家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是导向。军队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而不是独立存在的。

军事理论与国防政策: 不同的军事理论会得出不同的军队规模推论。例如,“进攻型”的军事理论可能需要更多进攻性兵力,而“防御型”理论则可能侧重于本土防御和后备力量。国防政策中是否强调“小而精”,还是“大而全”,直接决定了军队的规模和结构。
经济社会发展: 军队规模的设定也需要考虑与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过度的军费投入可能会挤占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的资源,影响国家的长期发展。反之,过度削减军备可能导致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政府需要权衡的。
外交政策: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比如是否奉行和平发展,是否积极参与国际维和,是否致力于地区稳定,都会影响其军队的定位和规模。一个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扮演“和平卫士”角色的国家,可能需要一支更具行动能力、规模也相对适中的军队。

最后,还有一些“软”的因素,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同样重要。

历史和文化传统: 一些国家可能因为历史原因,对军队的规模有某种“惯性”或者文化上的认同。
公众舆论与政治考量: 政府在决定军队规模时,也需要考虑国内公众的看法和政治上的合法性。

所以,你看,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一个“合理”的军队规模,是根据一个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自身实力、发展目标,以及对其国家安全和发展最有利的平衡点来决定的。它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国际局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

简单来说,就是“恰到好处”。太多了,可能拖垮经济,引起地区不安;太少了,又可能无法有效保障国家安全。这个“恰到好处”的度,是每个国家政府都在不断探索和权衡的课题。

与其问“多少才合理”,不如问“如何才能让军队的规模和能力,最有效地服务于这个国家的整体安全与发展”。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还挺有趣的,我在这里针对各国军人数量在总人口的占比,来说两点,算是抛砖引玉下。这里用军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而非绝对数量,是因为要考虑各国总人口数差异巨大,看比例可以更好给出一个比较普遍适用的结论。


军人比例,会随着不同历史时期,而有所变化。

这其实是个比较公认的说法,毕竟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时,其军队的规模与和平时期是完全不同的。比较明显的,就是过去百年间,两次世界大战,对各国军人比例的影响。下面是美国从1790年到2006年间,军人数量在人口中的占比(橙色曲线)的变化。图中的三个峰值,分别对应了:

  1. 美国南北战争
  2. 第一次世界大战
  3.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结束后,美国参加的历次局部战争,也在下图中有所展现。


军人比例与本国当前的大环境有关。

从当下来看,不同国家所处的周边环境,也都有很大不同。与周边国家长期处于冲突中的国家,其军人比例,一定比与周边关系正常的国家,要多很多。比如我们的邻国朝鲜,与他的“兄弟”国家韩国,理论上一直没有结束战争状态 (去年9月平壤共同宣言的有效性存疑),所以这两国的军人比例就很高。那军人比例具体要多少才算合理?这个问题就像是冷战时期的美苏核弹数量一样,为了达到平衡,而不断追加核弹数量,最终达到双方的极限,或者达到“相互摧毁保证”的状态为止。

上图是我根据国际战略研究所,于2018年出版的《军事平衡》中的数据,而作出的各国所有军事人员(包含预备役,及准军事人员),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图。为了层次感更分明,我把上限设置为千分之50。超过这一数值的国家刚好有十个,分别是:

  • 朝鲜:307.7
  • 韩国:131.6
  • 古巴:110.7
  • 亚美尼亚:85.1
  • 以色列:78.3
  • 新加坡:68.8
  • 越南:57.4
  • 厄立特里亚:54.8
  • 塞浦路斯:53.8
  • 蒙古:50.3

显然,这十个国家中,前五名的国家,都与邻国的关系紧张,或者曾经十分紧张。除了上面提到的朝鲜半岛两国,亚美尼亚与邻国土耳其迟迟未能实现关系正常化,古巴被美国执行了数十年的经济制裁,以色列更是在多个敌对国家的包围中。

另外,下图是这一数据的柱形分布图。可以看到,在这171个国家中,有约一半的国家(80+),每一千人中,只有不到5个军人。而美俄均超过了这一比例,分别为6.8和24.3。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和地位,拥有着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力量,更有着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而俄国在近几年来也是频频发威,颇有一副要恢复昔日荣光的架势。

总的来说,从军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来看,我国每千人2.3的军人比例,真可谓是“人畜无害小白兔”了 (周边各国:不!你不是!)。

user avatar

有限征兵制没有任何副作用 2.5%的核心人口可以征召,一般来讲这个比例的征召是优质精壮人口且不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广泛征兵好像是5%吧,debuff比较轻,扣10%训练速度,意思是你征召更多的人不会影响你国家的工业,尽管因为放宽征召范围导致了人员质量的下降、训练周期的加长

更好的征召比例要承受工业debuff,因为本来在工厂里务工、在国内协调各种行业的人都被征召了

每个国家都自有国情,因此这个也要看国家精神。英国的终战之战拿不掉就一直吃25%的总人力削减,印度核心人口高但是因为农业化dubuff可以征召的很少;中国和苏联人口基数高还有各种人力buff就很爽,法国罗马尼亚也各自有自己的国家精神可以加个1%到2%的基础征召比例

个人建议,如果法西斯德国,可以广泛+全面动员+女性劳动力;国防军枪毙希特勒之后任何一条线都算是晚战线路可以慢慢种田,可以有限+战时种田,后期就5中坦5机步的高工业低人力高达师模板,打苏联能发挥兵种优势,让收服的小弟填线,自己就飙车就行了

另外干货下大致的核心人口毛值

德国6000万,海外潜在核心有格旦斯克、阿尔萨斯、奥地利,统后大概6500万左右

英国5000万左右,debuff终战之战,但是可以殖民地榨人力

法国意大利都是4000万多一些

奥匈完整变身完了之后4500万多一些

波兰3200万,变身波立同盟初步3600万,吃了全部核心约4500万

罗马尼亚1800万,但是国家精神最高给2%的基础征召比例,在此之上还有人力资源部门精神提供的7%的总人力加成,是小国里人力比较高的了

欧盟(民主法/德/意变身)1亿4000万左右

苏联本体1亿3千万还是6千万,社会主义科学一个精神送3%固定征召比例 简直不是人 直接相当于比别的国家高一档多

任何一个中国,总核心是4亿,任何一个民国抗战线还给加基础征召2%的精神… …听说你德国坦克意大利炮,美国飞机苏联人多?24打1了解下

日本9000万左右的样子

美国似乎1.2亿的样子

北欧大同盟好像是2000多万不太记得了

拜占庭,罗马和神罗还没倒车完 等成了再报下

补充:罗马倒车完了 真尼玛费劲 挨个挑战德国苏联美国三个副本 废了血本了 2.6亿多


————补充内容分割线————

一个国家可以保有的军队大致规模推算

按照我个人的习惯,一般三军总人力大约为总人力的70-80%,剩余人力为补充战争损耗用;一个20宽的7步2炮师配上一些支援营(个人是铲子扳子双桶,人力低工业高考虑配医疗,走纯步流还挂一个AT)大约8k-9k人力,一个20宽标准装甲师(5中T5机步)带支援营(标配双桶扳子,空优拿不到就带AA)大概10k之内

师的人力,简化下统一按一个9K算的话,因为24师一个集团军(集团军还是方面军…懂行的来捉虫)

以奥匈(优火学说)为例,40M总人口×有限征兵,总人力大约1M,所以大致能组建3-3.5个集团军,事实上我打不割苏台德开战的剧本就是72个20宽步兵师苦苦对抗小胡子的,奥匈前期合并各国大概有50个左右,工业也很吃紧,只能组建这些步兵师,但是索性有地形和防线,人力损失比接近1:3(后来等德国宣波兰之后等英法海上封锁陆上静坐,干耗耗死德国)

以反对小胡子 德皇回归线(闪电战学说)为例,这条线按照全球收小弟,苏联挑战海间小弟为开战时点的话:保护波兰收复但泽,奥匈公投合并之后,大约64M核心人口×有限征兵,总人力大约1.6M;但是考虑挑战英法殖民霸权需要大量海空军人力,陆军大约能组建4-5个集团军;因为种田时间很长所以最后可以装甲度很高,可以有多达2-3个军可以全用装甲师模板,说实话到最后就觉得步兵师太费人力,工业强就是开高达就好了,进攻苏联的时候战损比可能1:5甚至更科幻(关于烂路的问题,百间肥皂厂在线修路了解下);我,德二,种田,天下无敌啊!

4.1最新DLC 修补了一些语法错误和数据细节错误

尽请期待下期DLC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个国家拥有多少军队才算“合理”,这绝对不是一个能用数字精确回答的问题。它更像是一个复杂的方程式,需要考虑太多变量,而且这些变量还在不断变化。与其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不如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一个国家军队的规模,以及为什么这个“合理”的标准总是动态的。首先,国家安全需求是根本。这就像一.............
  • 回答
    一个国家在城市投放核弹,这无疑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面对如此骇人听闻的举动,五常国家,也就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他们的反应将是复杂且多层次的。最核心的目标只有一个:阻止局势进一步升级,防止出现第二颗核弹的投放。首先,最直接、最迅速的反应将是 集体且公开的谴责。五常国家会立刻在联合国安理会召集紧急.............
  • 回答
    100枚“水滴”就想征服世界?这想法未免太浪漫了,但也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把这“水滴”想象成一种超级高科技武器,而且得是那种听起来就能让人头皮发麻、脑洞大开的玩意儿。如果真有这么100枚,能做到“轻而易举”征服世界吗?我倒觉得没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这玩意儿即便再厉害,想“轻而易举”也难。先得弄明白.............
  • 回答
    要说清楚中国拥有自己的空间站,而曾经的“苏美”等国联合运营的国际空间站(ISS)面临经费困境,这其中的原因其实相当复杂,涉及历史、政治、技术、经济以及各国自身的发展策略等多个层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现在说“苏美”联合运营空间站,其实更多的是指俄罗斯(原苏联的继承者)和美国,以及.............
  • 回答
    确定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过程,涉及情报收集、科学分析、国际条约以及政治外交等多个层面。这并非一个黑白分明的界限,而是一个需要多方证据互相印证、逐步排除疑点的过程。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这一过程:一、 情报收集与分析:无处不在的眼睛和耳朵这是最基础也是最.............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但又令人不寒而栗的假设。如果一个相对弱小、原本不被重视的国家,突然掌握了足以毁灭世界的力量,那么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其复杂程度和潜在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个情景:一、 内部的变化:一个“核”按钮引发的内部权力结构重塑首先,这个小国家自身的社会和政治结构将发.............
  • 回答
    让我试着跟你聊聊,是什么让咱们这儿的人,跟那边的人,性格和想法上能有那么大的不一样。这事儿吧,可不是一两天就能说清楚的,里头门道多着呢。你有没有想过,为啥同样是一家人,兄弟姐妹之间性格都可能差不少?何况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呢?这就像一锅炖菜,食材不同,做法不同,火候不同,最后端出来的味道肯定不一样.............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且极具争议的假设,如果真的发生,其后果无疑是极其复杂和深远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力求还原一个可能出现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首先,我们得设想一下这个“发现”是如何发生的。在美国发动军事行动后,发现伊拉克(姑且用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作为背景,但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假设的场景,并非历史.............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且极具争议的话题,涉及到地缘政治、核不扩散以及潜在的国家野心。要推测下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现有核国家(五常、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以色列)的特殊地位,以及其他有潜在能力和动机发展核武器的国家。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拥有核武器国家”的定义和现状: 五常(常任理事国).............
  • 回答
    加拿大,一个横跨北美大陆、拥有壮丽自然风光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它的地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当人们谈论其主权独立性时。要详细地解答“加拿大是否是一个拥有完整独立主权的国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历史演变、政治体制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关系。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加拿大并非一夜之间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它的.............
  • 回答
    嗯,一个融合了东欧和北欧文化特色的国家,这可真是个充满想象力的设定!想要写得生动有趣,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比如它的历史渊源、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居民生活,甚至是那些细微的民间传说和节日习俗。咱们就从头开始,一点点来构思这个国家吧。一、 国家的地理与起源:融合的基石首先,这个国.............
  • 回答
    关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的说法,以及为何与美国相比,需要进行更详细的阐述和辨析。这个说法在中国国内流传甚广,但从国际通行的定义和实际情况来看,需要更严谨地解读。首先,什么是“完整工业体系”?“完整工业体系”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地生产构成其经济运行所必需的绝大多数工.............
  • 回答
    关于“2020年中国或将成为唯一一个拥有太空站的国家”的说法,我们需要审慎地来评估其准确性。这句话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关键的背景信息和对当时国际航天发展态势的解读,所以要详细说清楚,就得把这些都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当时国际上主要的航天大国在太空站项目上的状况。 国际空间站(ISS).............
  • 回答
    “如果犹太人从未被灭国,一直拥有自己的国家,那么此国是不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日本’?”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且引人深思的假设,它将犹太民族悠久而坎坷的历史与日本民族现代的崛起轨迹联系在一起,试图从中寻找某种对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犹太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质、国家形成后的可能走向,以及“爱好和平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国际政治中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层面。为什么有些人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性质持有不同看法,即便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乌克兰是一个主权国家,这背后有着多重的原因和叙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的视角和俄罗斯方面的说辞。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国际法和绝大多数国家的外交承认是确立国家主.............
  • 回答
    印度近日启用新型高超音速风洞设施,并宣称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此类先进设施的国家,这无疑是印度在国防科技和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进展。这项成就背后蕴含着多层面的意义和影响,值得我们详细探讨。1. 技术实力与自主研发的里程碑 高超音速技术的战略意义: 高超音速(Mach 5及以上速.............
  • 回答
    如果你在二线城市拥有200万现金,并且目标是“不上班就能维持生活”,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熟虑的目标。这需要一个兼顾资产增值和稳定现金流的投资组合,并且要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的增长。以下是我会如何规划这笔200万现金,并详细阐述我的思路和具体操作:核心理念:风险分散、长期稳健、现金流优先“不上班就.............
  • 回答
    如果中芯国际真的能达到台积电目前的制程和量产水平,那对华为,乃至整个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而言,无疑是石破天惊的事件。美国接下来针对华为的策略,很可能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更加复杂且充满博弈的阶段。首先,我们得明白,即便中芯国际实现了技术上的“追赶”,美国现在对华为的制裁,尤其是围绕先进半导体领域的限制,并.............
  • 回答
    伊朗的国防体系,由国防军(Artesh)和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两部分构成,是一个历史和政治因素交织的产物,远非一个简单的组织冗余问题。探讨为何不撤销国防军而仅保留革命卫队,需要深入理解这两支武装力量的起源、职责划分以及它们在伊朗政治格局中的独特地位。首先,我们必须回溯到伊斯兰革命的年代。197.............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话题:美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为何在面临高通胀时,不直接利用其对大宗商品定价的影响力来压低价格以缓解通胀压力。这背后牵涉到多层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能做”与“不能做”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定价权”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的具体含义。美国确实在许多关键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