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美国不是吗?

回答
关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的说法,以及为何与美国相比,需要进行更详细的阐述和辨析。这个说法在中国国内流传甚广,但从国际通行的定义和实际情况来看,需要更严谨地解读。

首先,什么是“完整工业体系”?

“完整工业体系”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地生产构成其经济运行所必需的绝大多数工业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并且在各个主要工业门类(如重工业、轻工业、军事工业、高科技产业等)都有健全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基础。这意味着该国不需要依赖他国提供关键性的生产设备、核心零部件、原材料和技术,从而保证了经济的韧性和国家安全。

为什么说中国拥有“完整工业体系”?

中国之所以被认为拥有“完整工业体系”,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门类齐全,覆盖广泛: 中国的工业体系几乎涵盖了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所有主要门类。从最基础的能源、矿产、农产品加工,到钢铁、化工、汽车、机械制造,再到纺织、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国都拥有规模庞大的生产能力。这意味着,理论上,中国可以生产国内所需的大部分工业产品,并维持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循环。

2. 产业链条完整,配套能力强: 这一点是中国工业体系的最大优势之一。中国不仅能生产最终产品,更能生产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需的中间产品、零部件甚至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中国不仅能组装整车,还能生产发动机、变速箱、电子元器件、轮胎等绝大多数零部件,甚至制造生产汽车的自动化生产线。这种上下游配套能力,使得中国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维持高效率的生产。

3. 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势: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市场,这为工业化提供了巨大的内需基础。同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在劳动力、土地、生产组织等方面的成本控制能力较强,形成了显著的规模效应,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生产大量工业品,这使得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

4. 基础工业的强大支撑: 中国拥有强大的基础工业,例如钢铁、水泥、电力、煤炭等,这些都是其他工业部门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国在这些领域的产能和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整个工业体系的运转提供了坚实支撑。

5. 科技创新与升级: 近年来,中国在高端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正在向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迈进,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那么,美国呢?为什么说中国是“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

关于“唯一”这个词,需要审慎对待。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最全面、最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国家。 相较于美国,中国在工业体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就没有强大的工业,或者其工业体系是不完整的。

美国的工业体系特点与中国形成对比:

1. 侧重高端制造和核心技术: 美国在工业领域,尤其是高端制造、高科技产业、研发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具有极强的优势。它在航空航天、半导体设计和制造(尤其是最尖端环节)、生物医药、软件开发、金融资本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 依赖全球分工和国际供应链: 相比于中国,美国在很多中低端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上,已经有所转移或弱化。很多消费品、电子产品的最终组装和零部件生产,往往依赖于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地区(包括中国)。美国更侧重于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的生产。

3. 制造业的“空心化”现象: 在过去几十年,美国经历了一轮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的浪潮,导致一些传统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就业岗位有所流失。尽管近年来美国正在推动“制造业回流”,但完全恢复在所有领域的生产能力,尤其是在劳动力密集型和成本敏感型领域,面临诸多挑战。

4. 核心技术与关键领域的绝对优势: 尽管美国在某些生产环节可能不如中国全面,但它在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高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上,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例如,在高端芯片制造设备、核心半导体材料、生物制药的关键原料和技术等领域,美国及其盟友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为什么说中国是“唯一”?这个说法可能存在的偏差:

“唯一”的绝对化: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是绝对“完整”的,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影响。即使是中国,在一些最尖端的材料、设备和技术领域,也仍然存在对外依赖。比如,高端芯片制造的EUV光刻机,目前只有荷兰ASML公司能生产。在某些高端精密机床、先进材料等方面,中国仍在追赶。
侧重点不同,而非完整性缺失: 美国并非“不完整”,而是其工业体系的侧重点不同。它更加侧重于知识产权、研发设计、品牌价值和高附加值环节,将部分生产环节外包以优化成本和效率。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其工业体系的“理性化”和“全球化”特征。
定义标准的主观性: “完整工业体系”的定义本身就带有一些主观性。如果以“能生产国内所需绝大多数工业品”为标准,中国确实做得很好。但如果以“所有工业门类都有最顶尖的自主生产能力”为标准,那么几乎所有国家都难以达标。

总结:

可以说,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产业链最完整、配套能力最强的国家。这使得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拥有独特的战略优势,能够抵御外部风险,保障国内经济的稳定运行。

而美国,虽然其制造业在某些环节有所转移,但在高端技术、核心零部件、研发创新以及对全球供应链的掌控力方面依然是全球的领导者。美国的工业体系是建立在强大的科技实力、资本优势和全球化战略基础之上的。

因此,与其说中国是“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不如说中国是目前最接近并拥有最全面、最系统的工业体系的国家。而美国则在另一个维度上,以其强大的科技和创新能力,在全球工业分工中扮演着关键的领导角色。理解这一点,需要认识到工业体系的“完整性”和“先进性”是多维度的,并且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和侧重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说一点吧。

在2021年这个时间节点,如果说未来只能有两个国家再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话,这个国家只可能是印度和巴西。只能有一个的话,那就是印度。

至于可能性大还是小,看天意。

决定完整的工业体系上限的其实不是技术,而是人口。

在现代工业体系内,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至少要涉及数百万乃至于数千万就业人口。几百万、几千万人口的国家,靠几个产业链就可以活得很好,有的甚至只需要做产业链上的一环就可以生存下来。反过来说,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也决定了工业体系的上限,因为如果人不够,一切都白搭。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拿美国的战争潜力来说事。我丝毫不否认如果美国爆发大规模的对外战争,美国肯定可以调动大量的工业产能去用于作战,而依靠几百年积累的底子,美国的战斗力依然会极其强大。但问题在于,这跟完整的工业体系没关系。美国一旦爆发战争,其主要的资源还是会用于军事工业,这不代表美国就会因此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美国现在有3亿多人,这个规模其实还是很大的。假如战争爆发,美国至少恢复70%领域的内的工业产能应该没多少问题。但总人口就这么多,总会有一些边边角角的产业是无法完全搞起来的。如果这些不搞起来,你也不能说它恢复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当然,我说印度是未来唯一一个可能再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国家,估计很多是瞧不上的。然而,尽管从当下的节点来说,这个几率的确不大,可印度将来会不会有天降猛男,谁也不知道。

另外,如果美国未来的人口会暴涨到6~8亿人,或者是美国可以在几乎全部的工业领域实现自动化,以上所有结论全部作废。

user avatar

很多人说,中国人的民族性是种菜。原因呢?有人说是农耕民族的基因。

我觉得原因不对,农耕民族的基因,我也没见谁回家包块地种。我认为,种菜有个心里因素:不求人!

自己能在自己家里做的,就自己做,不会出去找人。门口种点菜,不见得有什么收成,但给人心里安慰:没菜了可以顶一顶,不用出去。

这种经济叫小农经济,这种心态叫小农心态。

但西方没有。

比如英国,这地方老下雨,阳光不好,种不了葡萄,产不了葡萄酒。在过去,葡萄酒不仅是必需品,还是均需物资,非常重要。所以,英国人想办法让葡萄产得好。

有个英国人却说,如果实在不行,就不要种了。咱们这里不是老下雨么,草地茂密,咱们养羊就得了,然后用羊毛跟别人换葡萄酒。只要咱们的羊毛做到最好,做到无人可以取代,咱们也是有议价权的,根本就不用担心。没必要什么都做,我们要跟别人交换。

什么都做,但什么都做不好。X

只做擅长的一样,把它做到极致,然后跟别人交换。^

这一理论就是现代所有经济学的基础,约三百年前提出的。

新大陆本来是西班牙葡萄牙发现的,贩卖黑奴也是西班牙葡萄牙干的,但他们的目的是过去捞一笔,挖点金子挣点钱。所以英国很快后来居上,建立全球贸易网络。

PS: 并不是批评小农经济,真遇到了极端情况,中国人就可以顶一顶,西方就到处破产乞讨。但世界不会一直在极端状态。

user avatar

看到很多评论谈到自豪感,所以歪个题。

如果这种“唯一性”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power,那么这种唯一带来的自豪感看起来更像是自嗨。

真正应当感到庆幸和自豪的是什么?

  1.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及时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变成工业国的历史机遇,这是改变国运的伟大历史进程。这绝不仅仅是运气,还应归功于高层的战略眼光、万千奋战的劳工和哺育工业成长的农民与整个农业。
  2. 轻重工业协同发展,没有发生严重瘸腿,进入工业大国行列。
  3. 在多数涉及国家军事安全、经济安全与国计民生的的关键工业领域,已具备相当的规模、一定的科研实力甚至部分可以冲击世界顶级水平的科研突破与全球市场优势。
  4. 在政策与环境的保驾护航下,工业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在不断增强。
  5. 如此全面的门类是拥有如此庞大工业规模的重要原因,在短短几十年间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这本身不可谓不奇迹。

但是如果只讨论这种完整工业体系的唯一性的话,真的没什么可骄傲的。因为——

  1. 如果按照ISIC的标准去考察工业体系是否完整,那么ISIC里列出的很多门类随着世界工业科技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在从工业体系中边缘化的门类,它们中的很多甚至已经变成了夕阳产业的代名词。
  2. 我们是全,但是很多门类制造的产品,我们自己都不会去用。参考下图,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3. 工业体系的完整性不断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冲击。

最后还想多说几句:

  1. 某种工业产品造不造的出,无法直接证明工业体系完整不完整。造不出,不代表没有造xxx的工业门类。造不出可能是水平问题,不见得是有无问题。
  2. 很多人吹完整工业体系的理由是,因为体系完整,所以就不怕封锁了。这恐怕是一厢情愿。工业制造不是空中楼阁,不在少数的工业门类赖以存在的知识与技术基础、物料基础,对国外的依赖性依旧是相当大的。封锁给这些工业领域带来的可能的冲击,不会小于封锁给完全没有这一工业门类的国家带来的冲击。

还是那句话,我们的体制和体量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我们的很多问题是我们这个体制和体量的专属,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但必须见贤思齐;同样我们的很多优势,也是这个体制和体量的专属,我们不必谦虚回避但绝不能妄自尊大。

user avatar

我自己在国外,感受有一点,如果单独拿一个国家出来比较工业,中国毫无疑问占优,哪怕比起美国,就工业生产中国无论是数量还是门类都是占优的。 但是中国比之欧美发达国家差在什么地方呢? 大概是差在网络。欧美构建了一个发达国家俱乐部,俱乐部里的会员可以共享资源,目前中国不在这个网络里,在可预见的将来可能也不会进去。

举个例子说吧,如果一个澳洲或是加拿大的企业有了一个想法,它可以去伦敦,纽约或本土上市筹集资金,去南非或美国的大学做实验,去中国或者东南亚找找有没有厂家可以量产,然后卖到几乎任何国家的市场。 在这个过程当中,经过了过去百多年的经营,发达国家的企业之间有一种默契,一种信任,大概类似于,这笔买卖你应该赚哪笔钱,赚大概几个点,我拿多少,他拿多少,大家各拿个的,不要踩过界,也不要去想动别人碗里的。 我个人感觉这种合作在欧美企业间,尤其是英系国家之间,要比中国要容易的多的多。 尤其是在技术合作,上下游企业并购,政府交流,法律援助等方面。 很多企业哪怕知道中国产品好,也不想或不愿和你合作,其中原因比较复杂,不在这里讨论。

所以中企要走出国门,并不是和一个单独国家,如美国在竞争,而是和一整个发达国家网络在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美国在国内没有或者做不出全工业门类的产品,不代表美企没有或者做不出买不到。这点我们一定要清醒。

中国的优势在两个,一个是国内市场巨大,这个很多人都说了,巨大的国内市场使得哪怕我走不出去,我集中发展国内市场也可以成为巨头,做大后再来发展吸收技术要容易很多。巨大的市场也让全工业门类成为可能,一定程度上是给逼的。

第二个我个人觉得中国市场很灵活。我们比方要做个什么机器,澳洲美国德国产的质量好,说能用十年,但是中国能找到质量差一些只能用两年的。 关键是中国的便宜啊,比国外产的便宜何止一倍。 有些东西能便宜十倍。 当新技术新产品刚出来的时候,我不需要它能用很久,我只要它便宜。 比如我想造个东西,机床就要卖我十万美金我可能就被劝退了,如果机床只要一万美金还可以根据我的想法改造,那就很好。 长此以往,不灵活的,贵的,技术好些的反而容易死。

所以我觉得川普要反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反全球化就是出来一对一单挑,对不起,单挑的话我不是说美国,我是说在座的和中国比都是垃圾。。。

user avatar

我是一个汽车设计师。

我的工作就是和各种图打交道。

我出方案要画草图。

竞标方案是画了效果图大家一起评。

方案中了以后,开始进入三维阶段。工程师,数字设计师给我的是数据截图,我给他们的是我在截图上画出来的线。无论是调整几毫米还是几厘米,我都在画图。

我给油泥模型师的也是图,画出来形面的走势,来表达我对形面的理解。

有了数据以后,我有时候会找RTT的同事帮我截三维渲染好的图,在这个基础上画图会更准确,效果也更好。

我要画一轮一轮的图来参加各种会议,向各种领导汇报。

直到快上市了,我还要找RTT的同事来截图,以这个为基础画用来发布的图。

……

我是一整个设计流程中的一个环节,需要找很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工作。

但有的时候,会面对这样的情况:

数字的同事们在忙其他项目,或者临时有事情不在公司。数据的工作无法进行下去。

RTT的同事也可能在紧急帮助另一个项目,去打扰他帮我截一张图,实在于心不忍。

于是我不得不等待他们,等他们有时间把我需要的东西做出来,我才能继续工作。

后来我慢慢学会了自己调整数据,自己做三维渲染。我不仅和图打交道,还有三维数据,和渲染模型。


虽然从经济角度上说,我拿的工资没有变化,但做的事情变多了,是“有点亏”的。

但实际上,我节约了沟通成本,节约了时间。我不用拿着我的图去解释一遍,让对方尽量理解我的想法。也不用在他们可能无法马上做我需要的东西的时候干等着。我反而可以因此更早下班。



全球是个巨大的产业链,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好比上面的一环。但国家之间不同于公司里的同事,国家互相提供什么是进口和出口,是要花钱的。国家需要进口一些东西才能生产处自己的产品。若你需要的东西因为技术等原因奇货可居,那么你就没有议价权。一台机器说500万就是500万,还得是美元。甚至有的时候不要钱,就要xx政策优待。

同时国家面对的问题不只是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更有政治环境因素。比如你的上一环突然翻脸,跟你不在一个政治阵营了,或者突然因为某种原因瘫痪了,这时候国家就会很被动。

兔子这么多年以来,其实也是被一环环给逼出来的。

“但凡给我两千块钱工资,就没有今天的郭德纲了”

user avatar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今天的工业体系和100年前,50年前,20年前的相比有太大的不同,涵盖的面更广,门类变得更多,门槛变得更高,分工更加精细,专门人才愈加匮乏。

一要有足够的工业人口,才能覆盖如此庞大的工业体系,这一关直接筛除掉了亿级以下人口的国家,因为无论工业水准多高,也不可能饱含所有门类。

二要有足够的资源禀赋,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注定在能源基础行业是有短板的,这个标准就把一大堆票靠山无海或者岛国就被筛除了

三是要有足够大的内部市场,因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作用,国内市场才是猥琐发育的温床,比如中国的汽车产业就是在政策保护和庞大的国内市场培养出来的。这个就把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国家剔除了。

四要有足够的内生动力,这里指的是精神动力,许多国家看来造不如买,有钱买得到的干嘛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健全体系。中东各国就是这么想的。

就这四个大过滤器,就问你还有谁?

美中俄,普俄已经自废武功变成已经是个资源国了再也不求全求大了算是主动退居二线了。而美国不同,因为美元霸权的关系,通过金融手段割全世界的韭菜实在是太容易了,能放高利贷,我干嘛转苦哈哈的赚钱,当下美国工业确实存在空心化的问题,只是他不是干不了,而是不想干。

再说回我大中华,1840年以来……反正就是被欺负怕了,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特性,什么技术没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是睡不安稳,什么工业要是没有配套就是被人抓住了睾丸,咬咬牙,就算再难也要有,一个个技术突破,一个个自主研发,一个个全部国产,才有你今天的这个问题。

user avatar

所谓的工业化,其实就是协作 - cooperate。

而所谓的协作,指的是劳动力的协作。所谓的劳动力,指的是有一定的文化程度的,起码认字,有基本的科学素养,能完成加减乘除的人。

一个国家的工业有多强,要看这个国家能组织起多少劳动力。

这个地球上,目前只有中国的劳动力最多。

因此上,不是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的问题。而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么多劳动力。

按照郭德纲的说法:

不是我们有多优秀,都是同行的衬托。。

user avatar

啥时候可以问,

“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完整知识产权的国家,美国不是吗?”

“为什么说中国老百姓早上九点起床,下午四点下班,每个人都读课后班,出轨也不犯法,过得那么自在,我们美国什么时候落后的?”

user avatar

改革开放初,重工业就没追上机电一体化。现在,财经新闻里都是芯片断供。“完整”?还“唯一”?

user avatar

最令人悲观的是,我们对世界的悲观的预测总是成立。

华为的老本行是通信,后来做了手机,结果做着做着,海思成了中国最顶尖的芯片企业。做手机为啥要做芯片?你看OV米不也活得很好吗?只要膏通供货——“只要”,假如有一天膏通不供货了呢?假如有一天,手机里上千个零件买不到了呢?

结果,这事还特么就真的发生了,一个做手机的通讯公司,被迫成为了一个拥有“完整手机工业体系”的巨无霸。

从经济学上说,这是非常不经济的,别人已经研发出来的东西,你要重新研发一遍,把别人踩过的坑再踩一次,这部分成本要分担到消费者头上,所以华为搞起自研芯片之后,是越来越贵了。而且华为本身为了弯道超车,996多年,透支着自己员工的健康,它的竞争对手也被逼得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搞研发,不然一旦被华为超过,迟早要领一张病危通知书。

鬼知道川普一顿神操作,华为居然被钦定成民族企业了,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再嘴硬的鸭子也只能承认,华为的自主研发道路是正确甚至颇有远见的。


中国对完整工业体系的执念比华为做芯片的执念还要大。

清末开始挨打,因为工业太弱。

建立了民国,还是挨打,你喊两句自由民主,西方国家就不来抢劫了?

建立了共和国,还是挨打,不过好歹老大哥给了点家底,能打个有来有回了。

和老大哥闹翻了,差点又要挨打,投了美帝,希望能给个机会。

美帝弄死了老大哥,轮到我们了。

等到我们不挨打的时候才发现,哦豁,我怎么混入帝国主义的队伍里了?

从1840开始,中国这憋屈了多少年?挨打,可以说是我们祖辈,父辈记忆里最深刻的恐惧,想要不挨打或者少挨打,只能把自己的短板一点点全部补上,挨打不仅仅是军事上的,经济上用技术收割也是挨打的一种。任正非当初为什么要做起华为这个企业,因为国外的交换机卖的太贵了,你看,中国人就是不肯做安安韭菜,还想要螳螂奋臂。

中国的整套工业乃至国家体系就是为了世界大战准备的,假如有一天,全世界都站到了我们的对立面,怎么办?假如中国被全面封锁,怎么办?对于一个一出生就被封锁,甚至已经被变相封锁了几十年的国家,不产生这样的想法才是怪事一件。

中国不是没有试图打开自己心灵的枷锁,但是最令人悲观的是,我们对世界的悲观的预测总是成立,比如说,特朗普。

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中国也只有两个盟友,农业和工业。

user avatar

之前有这个么树枝做的无人机特别火。

这时候有很多人就开始开嘲讽了:

但作为干过无人机行业的人,我感觉这恰恰是实力的证明:

如果你有基础的无人机知识的话,会发现这个小飞机上安装了电机、飞控、桨叶以及电池等原器件;以及一位会调试无人机甚至是 PID 的工程师。全球范围来看,你只有在中国很非常轻松(注意限定条件:非常轻松)的把这些都找到。

毕竟不少地方,这里唯一有的就是树枝。

user avatar

事实上是,如果中国不成为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十几亿人的就业就根本无法解决,到时候要么像印度一样大部分人整天务农,要么像埃及一样年轻人没事就上街,你选哪个?

而中国既然成为了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十几亿人生产的东西十几亿人必然是消费不完的,所以要么打开门走资本主义让七十亿人消费我们生产的东西,要么关起门走共产主义房车电器免费送。想要关起门走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不存在只改革不开放或者只开放不改革的选项,选了就是经济危机。

user avatar

这句话很有误导性。让人觉得中国可以脱离世界,其实脱离了会很痛苦。

如前面专业答案所说,“拥有某个门类的产生能力,不等于能生产出这个门类中目前最核心的产品。”

举几个例子而言,在电动车领域:

中国企业在纯电动车领域占了全球64%的份额,国内75%份额。

然而,其中关键原件:动力电子元件75%来自进口;电机控制原件几乎全部来自进口;


在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目前占到全球34%份额。

然而,其中关键原件:伺服电机60%来自进口。减速齿轮几乎全部来自进口。控制系统60%以上来自进口。

user avatar

现在看某些答案真的是很有意思 我差点没笑出声

user avatar

正好用昨天的新闻回答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8262386907045888

[cp]【中国口罩卸货现场,美国参议员心态失衡】4月26日,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接受了来自中国的150万个外科口罩。在机场停机坪上,看着这些口罩从波音飞机上卸下后,南卡罗莱纳州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说,“我们想要美国制造的口罩,我们不想依赖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来满足我们基本的医疗需求。”格雷厄姆说,他预计今年秋天新冠病毒会卷土重来,他希望美国在出现疫情之前对所需的供应“有更好的准备”,希望“医疗供应链正在回到美国”。他表示,波音飞机运来中国口罩,真是超现实的一幕。(环球时报)

这话说的其实在咱们看来挺有既视感的,很像咱们咱们痛定思痛的谋自主研发或者建立自己的产业链的时候说的,虽然他们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的,但他们面临的确实是同一现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的说法,以及为何与美国相比,需要进行更详细的阐述和辨析。这个说法在中国国内流传甚广,但从国际通行的定义和实际情况来看,需要更严谨地解读。首先,什么是“完整工业体系”?“完整工业体系”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地生产构成其经济运行所必需的绝大多数工.............
  • 回答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但它需要更细致的理解和辩证的看待。这个说法的主要依据是中国文化和政治连续性强,主体文明从未被外来文明彻底取代,并且其历史记录能够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时期。然而,其他文明古国也经历过辉煌的时期,并且它们的影响至今仍在,只是在某些方面可能经历了.............
  • 回答
    要理解为何日本的侵略在中国心中留下了如此深刻的伤痕,甚至比其他侵略者更为尖锐,我们需要从历史、侵略的性质、方式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多个维度来剖析。这并非简单的情感宣泄,而是有着复杂且沉重的历史根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历史上中国确实遭受过来自不同方向、不同民族的侵略和统治。从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
  • 回答
    “中文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说法,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原因会有这样的感受。这种说法背后往往融合了对语言本身特性、文化认同感、以及个人情感体验的复杂考量。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有人会这样认为:一、 语言本身的优越性(或者说独特性和魅力): 意境深远,富有哲学和艺术内涵的文字系.............
  • 回答
    中国人聪明勤劳,中华文明灿烂辉煌,这都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基因和历史遗产。但要问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不是最强大的国家,这背后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概括得了。这就像一个人,虽然天资聪颖,父母也曾是辉煌的家族,但要达到顶尖的成就,还需要很多时机、环境和战略的配合。首先,我们要理解“聪明”、“勤劳.............
  • 回答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市场,其根源在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所采取的“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的经济结构和全球经济分工定位。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一、 改革开放与全球化浪潮的契合: 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急需引进.............
  • 回答
    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一历史地位并非虚言。从汉唐盛世到明初的海上远航,中华文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无论是经济、科技、文化还是军事,都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乃至更广阔的区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繁荣的背后,是中国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精湛的手工艺技术、灿烂的哲学思想和成熟的官僚体系。然而,历史的.............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是否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讨论。简单地说,我们很难用一个绝对的“是”或“否”来回答。以下是一些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关于“中国人是否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的思考: 智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聪明”本身就有很多层面的理解。是学术上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民族智力、勤奋程度的衡量,以及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首先,我们需要非常谨慎地对待“最聪明”和“最勤奋”这两个标签。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存在个体差异,但将特定民族标记为“最聪明”或“最勤奋”缺乏普遍科学依据,并且容易陷入刻板印象和偏见。然而,我们可以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深思的问题。作为茶叶的原产国和第一大生产国,中国在茶叶产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论及品牌影响力、全球市场份额和利润率,却似乎难以与立顿这个“舶来品”相提并论。这背后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产量高低可以概括。一、 历史积淀与市场先发优势:立顿的全球化布局首先,我们要承认立顿的成.............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公司制度中一个非常根本的概念。我们来好好聊聊“无限公司”这个话题。什么是无限公司?首先得明确,我们平时说的“公司”,大部分都是指“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而“无限公司”是一种非常古老、但如今已经非常少见的组织形式。简单来说,无限公司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公司.............
  • 回答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一样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保持着好奇心和热切的求知欲”这样的说法,确实在一些场合被提及,但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分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以及这种说法的局限性。首先,理解这种说法的核心在于:中国人在近代以来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这种转折深刻地影响了国民的视野和价值观,从而激.............
  • 回答
    关于成吉思汗在世界范围内的评价差异,以及为何有人将他与希特勒相提并论,这背后涉及历史的复杂性、不同文化视角以及信息传播的偏差。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为什么世界其他国家不普遍视成吉思汗为“伟人”,而中国视他为伟人?这主要源于视角、历史叙事以及“伟人”定义的差异。1. 历史的视角与叙事: 中.............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实力、国际认知、历史文化以及媒体宣传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全球近200个国家,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二,而印度GDP位居世界第七,为什么人们对这两国的强大认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聊聊。一、绝对体量与相对感知:数字背后的复杂性首先,不能否认GDP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思考过的。一方面,我们常常听到关于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印度人)智商普遍较高的说法,这似乎与“伟大的科学家主要集中在欧洲”这一现象产生了矛盾。但实际上,这两者并非不能兼容,理解其中的原因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看待“智商”、“伟大科学家”以及历史和文化的影响。首先,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科学史的评价、媒体的传播以及文化间的认知差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简单地说,“杨振宁能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以及为什么在英文世界不常见,其原因比“大V言过其实”或“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来探讨“杨振宁能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这个说法本身。 杨.............
  • 回答
    关于“中国籍是世界上最难入的吗?”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因为这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并非简单的一句“是”或“否”就能概括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各国移民政策的普遍原则,以及中国国籍法的特殊之处。首先,我们来看看普遍的移民门槛,为什么很多国家会设置较高的门槛:大多数国家制定.............
  • 回答
    “中日韩若无矛盾,东亚将成世界中心”——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这三国地缘政治、经济实力及文化影响力综合考量的深刻洞察。细究之下,我们会发现,正是这些本应协同发展的巨大潜力,因历史、地缘政治、经济竞争等因素产生的持续摩擦,阻碍了东亚整体力量的充分释放,使其未能完全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央。首先,我们不得.............
  • 回答
    即便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了香港一个多世纪之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香港小说和电影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我是中国人”的认同感,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这并不是简单地因为历史记忆,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 文化根基的强大生命力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香港虽然在政治.............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猜你一定在某个安静的时刻,比如仰望星空,或者看着身边熟睡的孩子时,突然涌上心头的吧?这种感觉,我太熟悉了。它像一阵微风,轻轻吹过,留下一片关于存在和独一无二的涟漪。你问,为什么那么多人类诞生过,偏偏是“我”在这个身体里?为什么我是人,而不是一只在树上跳跃的猴子,或者在海底遨游的鲸鱼?这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