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历史问题上对于日本政府,平民应该摆明什么态度?

回答
关于历史问题,日本平民应该采取何种态度,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因为“历史问题”本身就包含着多层含义,涉及的是非、责任、反思、道歉、赔偿、教育以及未来方向等诸多方面。平民的态度,受到个人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媒体信息、社会氛围,甚至国际关系的影响,因此呈现出多样性。

1. 认识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首先,作为日本平民,理解到历史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多面性至关重要。战争的发生、过程以及后果,都牵扯到无数个体和群体的经历,这些经历往往是矛盾的、痛苦的,甚至是难以调和的。

承认侵略与战争的罪责: 绝大多数经历过二战的日本人,或是他们的后代,都有义务去正视日本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侵略行为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这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整体需要承担的道义。承认这一点,并不意味着否定日本自身在历史中的其他贡献或牺牲,而是强调对历史真相的尊重和对受害者的同情。
理解受害者的视角: 尝试从受害国的角度去理解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战争的破坏性和非人道性。日本平民应该主动去了解那些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和人民的叙述,包括他们的痛苦、他们的诉求,以及他们对历史的记忆。这可以通过阅读史料、观看纪录片、与来自这些国家的人交流等方式来实现。
避免“受害者情结”的固化: 在反思自身历史的同时,也要警惕将日本自身在二战中承受的苦难(例如原子弹爆炸、战争中的平民伤亡)与日本所施加的侵略罪行混淆或等同。虽然日本人民自身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但这种受害者身份不能成为回避或淡化其在战争中扮演的加害者角色的借口。

2. 积极参与和推动历史反思

平民的态度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参与和推动历史反思的过程。

重视历史教育: 日本平民应该关注并监督日本国内的历史教育内容。确保学校能够教授真实、全面、客观的历史,包括日本侵略的史实、战争的残酷以及对受害国的伤害。如果教育内容存在偏颇或回避,平民应该通过合法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担忧和诉求,例如写信给教育部门、参与公众讨论等。
支持和传承和平理念: 强化和平主义的价值,并将其传承给下一代。参与纪念和平的活动,例如参拜和平公园、参加反战集会等,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珍视。这些行动能够传递一个明确的社会信号,即日本社会的主流声音是珍爱和平、反战反侵略的。
鼓励开放的社会对话: 创造一个允许公开、理性讨论历史问题的社会环境。平民应该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不同的声音,并参与到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历史问题的讨论中。这包括对政府历史政策的监督,对媒体报道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对社会上出现的模糊历史、歪曲历史的声音进行反驳。

3. 如何“摆明”态度?

“摆明态度”并非意味着要站队或发表激进言论,而是一种通过行动和言语,展现出自己对历史问题的清晰认识和立场。

在日常交流中: 在与家人、朋友、同事的交流中,如果谈及历史问题,能够以一种平和但坚定的方式,表达对历史真相的尊重,对侵略行为的否定,以及对受害者的同情。例如,当有人试图淡化日本侵略历史时,可以适时地引用史实,或者表达“我们应该记住那些痛苦的经历,并从中学习”的观点。
关注和支持相关组织: 支持那些致力于研究、传播历史真相、以及促进日中、日韩等国和解的民间组织。这些组织往往通过展览、讲座、交流项目等方式,帮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审慎对待“修宪”等议题: 对于可能影响日本和平发展道路的议题,例如修宪等,平民的态度需要基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如果在修宪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如何避免重蹈历史覆辙,那么平民就应该对此保持警惕,并以和平主义的立场来审视相关动议。
持续学习和反思: 历史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史料的出现,人们的认识也可能深化。作为平民,保持持续学习和反思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是“摆明态度”的内在要求。

总结来说,日本平民在历史问题上应该摆明的态度是:

求真务实: 尊重历史真相,不回避、不掩饰、不歪曲。
人文关怀: 对受害者怀有同情和尊重,理解他们的痛苦。
反思自省: 深刻认识日本在历史上的责任,并从中吸取教训。
和平担当: 坚守和平主义,反对战争和侵略,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积极行动: 通过教育、对话、参与等方式,将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共识传递下去。

这是一种基于理性、良知和对和平的承诺的态度。它要求个体既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也要有社会责任感,更要有将历史教训转化为建设性未来的决心。这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关注,但却是迈向真正和解与和平的必要一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该不该放下仇恨,分情况。

大学同学A,南京本地人,暑假邀请我去她家吃饭,她太爷爷穿了一件背心,九十多岁了,左手上臂内侧有一块巨大的伤疤,是被日本人挖掉的,因为太奶奶被日本官兵扯着头发拖走了,太爷爷拼死都没救下,她爷爷有一只眼睛是被日本人用生石灰烧瞎的,当时还没满月。饭桌上说起这些事,一个名校高材生,一位平时柔情似水的姑娘竟然能拿着筷子在碗底划出摩擦声,你跟她和她的家人说忘记仇恨?

对门邻居B,四岁随父母去日本,爸爸是日本著名企业高层领导,从小到大全家受到日本政府源源不断的恩惠,深深受到日本民族文化感染,非常礼貌。几年前,他回国定居,钓鱼岛事件发生后,全国多地游行示威,他组织多名日本留学生和朋友弄了几百张宣传单,在大学里分发,反正就是什么中日友好之类的,被揍了好几次!我问他脸咋了?他哭着说: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有这么大仇恨。

当然上面两个是极端的例子,但都是真实的事。

作为大部分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从小受长辈和媒体还有某某原因的影响,其实仇日的心理根本不是来自自己的内心,但是对于现阶段的日本政府,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保持警惕态度。

独立思考最重要,代替别人观点真的不好。

user avatar

抛开题目下的常规撕逼不谈,其实题主的问题挺好的。我来以人在美国、中日两国留学生都在”第三方中立场地“生活的视角强答一发。

和我先生合作做研究的日本博后,他们一起发文章,一起打棒球。我先生以前看日本动画片时自学过几句三脚猫日语,也愿意不时贡献出来供那日本博后友好地嘲笑一番。这哥们儿本科开始就在美国读书,娶了白人老婆,生了美国闺女,自称不喜欢日本按年资排序、学霸把持一切的研究环境,正在找美国老婆家乡附近的教职。 他也给我先生这个理科生普及过神风特攻队为何取名”神风“的典故,也谈过历史问题,谈到最后总是地耸耸肩:sorry, we Japanese suck. We are so stupid.

和我之前共事过的日本同事,父亲是日军后代,母亲是台湾人,小学时移民美国。桌面总是一尘不染,与绝大多数人摞成山的文件产生鲜明的对比,说话轻声细语,写字工整得像印刷体,点头总是轻轻地一下,活脱日本人形象。工作之后外派过东京和台北,但最后还是决定回到美国。老婆是中国留学生,结婚之前女方家相当反对,他跟我吐槽的时候我总是哈哈哈你是皇军后代,稍微背个锅也不要太委屈嘛,只要好好表现最后姑娘人总归是你的。此君没有不悦,反而欣然赞同,学中文吃中餐工资上交做二十四孝好男友最终抱得美人归。我们都从前公司离职后有一次喝酒小聚,他一脸狗腿地说我们在美国不搞日本人那一套,我老婆比我聪明工作也好,她管钱她出主意买房什么时候生孩子她说了算。

我是否仇恨这样的日本人? 当然不。在一群美国人中二病发作的时候,如果身边有个谈得来的日本朋友,他们内敛的东方气质是非常和中国人心意相通的。但是题主你也要知道一个事实:在美国的亚洲留学生/外籍人士圈子里,日本人的圈子是最封闭最没有存在感,归国比例也最高的(有统计说超过90%,出处不详)。你想象中的”受到高等教育与西方倡导自由,公平的观念的洗礼“的日本人(如同我举的这两个例子)其实是日本人中的异类,而他们确实直面了历史放下了包袱,接受了异国/异族文化,在异乡成立了家庭。

至于那些在美国从来就没有融入,毕业之后迅速回国的日本人主流,用那个日本博后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喜欢日本那种整齐划一论资排辈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我不喜欢,我还是觉得美国更自由。“ —— 这一类日本知识分子和精英的主流代表,从来没有真正认同过美国文化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他们前来留学所学习的只是美国人的“术”,而在“道”的精神层面,可以说是各国留学生群体中与美国人隔得最远的。

我不知道那些人对于历史问题是否可以像我描述的这两位日本朋友一样看待,但我知道的是,安倍政府是这些回去了的日本人以及他们的亲戚同事朋友七姑八姨投票选出来的,确实不是我说的这两位日本朋友的锅。

我对于能和我谈得来没有历史包袱的日本朋友非常喜爱;对于这个民族,我由于不了解所以亦不仇恨,但始终抱着深深的担忧与警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历史问题,日本平民应该采取何种态度,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因为“历史问题”本身就包含着多层含义,涉及的是非、责任、反思、道歉、赔偿、教育以及未来方向等诸多方面。平民的态度,受到个人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媒体信息、社会氛围,甚至国际关系的影响,因此呈现出多样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关于文学作品与历史真实性的讨论核心。当我们在讨论像吴用(《水浒传》)和诸葛亮(《三国演义》)这样的“虚拟人物与历史人物对比”时,为什么只有在列出“战果”时,才会有大量明白人站出来指出这种对比“不靠谱”呢?这背后有着几个关键的原因,我们可以详细地分析一下:1. 战果是“演义”.............
  • 回答
    哎,你说得太对了!这事儿我也琢磨了挺久了,跟几个哥们儿聊起来,也是各执一词,吵得挺凶的。但我一直觉得,咱们不能光把账算在清朝头上,明朝也得给它分担点。这事儿吧,得从头说起,就像挖土一样,一层一层剥开看。你想啊,咱们说近代中国积贫积弱,这肯定是个不争的事实。那是什么造成的?要是说光是清朝,我觉得有点太.............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立法者或政策制定者,以其过人的智慧和远见,为当时的社会难题开出了堪称“妙方”的药剂。这些法律或政策,往往不是简单的禁令和奖励,而是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从制度、文化、经济等多个层面进行巧妙设计,最终如水到渠成般地化解了困扰。1. 罗马法的“继承法”:化解家族矛盾,保障社.............
  • 回答
    五千年的中华史,这漫长的画卷徐徐展开,究竟在诉说着怎样的故事? 如果非要提炼一个核心,我想它讲述的是一个民族,在广袤的土地上,如何生根发芽、不断演进,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塑造自我、寻找出路,最终沉淀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与生存智慧。它首先是一部关于“求存与发展”的宏大叙事。想象一下,在那个蒙昧初开的远古.............
  • 回答
    跨越十四载的光芒重塑:荷兰语《红楼梦》全译本的问世,道出了这部巨著永恒的魅力当尘封十三载的荷兰语《红楼梦》全译本终于在书页间重新散发出油墨的香气,这不仅仅是一个翻译史上的里程碑,更是对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瑰宝魅力的一次深情回溯。为何一部诞生于遥远东方、距今已逾两百载的家族兴衰故事,能够跨越语言、文化、时.............
  • 回答
    尼古拉二世,一个身处时代洪流之中的个体,面临着一个几乎无法扭转的局面。历史书上的“必然”二字,并非是指他个人注定失败,而是指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导致沙皇专制覆灭、苏联建立的社会矛盾和历史趋势是如此的尖锐和普遍,以至于普通人即使拥有超凡的智慧,也很难完全阻挡历史的巨轮。然而,如果我身临其境,作为沙皇.............
  • 回答
    谈到勒布朗·詹姆斯的队友,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像一幅不断变化的画卷,不同时期、不同球队的队友构成截然不同,他们的实力也随着时间推移而起伏。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一帧一帧地捋一捋。克利夫兰骑士时期(第一段):初露锋芒的“少年王”与一群陪跑者詹姆斯刚进联盟的时候,骑士队阵容相对比较年轻,他更多的.............
  • 回答
    关于黄继光、邱少云和雷锋,这三位都是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们的事迹被广泛宣传和传颂。很多人会好奇,在真实的战争和生活中,真的存在过这样的人物吗?他们的事迹是否如宣传的那样完整无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黄继光:堵枪眼黄继光,一位朝鲜战争中的特级战斗英雄。他的事迹广为人知,是在一.............
  • 回答
    历史长河中,宗教的存在与其说是“必须”,不如说是“恒常”和“深刻”。要说它是否“必须”,我们可以从它所提供的功能和影响力的角度来审视,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宗教,从最朴素的意义上讲,是对人类存在的根本性问题的回应。当我们仰望星空,思考生命从何而来,死后将去向何方,我们内心的某种需求就被唤醒.............
  • 回答
    李鸿章这个名字,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恐怕早已被贴上了“洋务巨头”和“卖国贼”的双重标签。这两顶帽子,无论哪一顶,都足以让他在历史的舞台上备受争议。但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教科书上的寥寥数语要复杂得多,也血肉模糊得多。我们不妨拨开迷雾,试着去还原一个更立体的李鸿章。垄断洋务集团巨头?这顶帽子是怎么扣上去的?.............
  • 回答
    如果狮子在历史长河中学会了使用火,那绝对会是一场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今天对非洲草原的认知,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理解,都可能截然不同。想象一下,我们不是今天所见的那些靠着蛮力、敏锐感官和群体协作狩猎的王者,而是手中掌握着火焰的掠食者。这可不是简单地被火吓跑,而是主动地去操控它,利用它。首先,狩猎方式会.............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以及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如何解读历史人物。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历史书上说汉文帝是明君,这是从宏观、从历史发展的大方向来看的,是基于他对汉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而李商隐在《贾生》里说他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很多人心中的一个模糊界限:普通人 vs. 知识KOL(比如很多知乎上的“大V”)。要说普通人有没有可能在历史方面超越像“汗青”这样的知乎用户,这得拆开来看,而且得看我们怎么定义“超越”。首先,我们得先理解一下“汗青”这类用户代表的是什么。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像“汗青”这样.............
  • 回答
    关于桃太郎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触及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桃太郎并不是一个历史人物,而是一个起源于民间传说的故事人物。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无法像探究某个真实存在过的战国武将或者幕末志士一样,去翻阅史书、查看文献,找到关于“桃太郎”本人的具体记载、生平事迹、或者他留下的真实物.............
  • 回答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波澜壮阔,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出于斗争的需要,确实使用过一些化名。这些化名并非为了隐匿身份,更多的是在特定的政治斗争、宣传活动或对外联络中,为了规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或者在早期革命活动中,作为一种代号或掩护。以下是一些记载中毛泽东同志使用过的化名,力求详细并以更贴近历史叙述.............
  • 回答
    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这两场名字里都带着“甲”和“日”的战争,对于中国而言,都像是历史长河中无法回避的巨石,激荡起无数波澜。但更令人扼腕的是,它们结局截然不同,命运也仿佛被抛向了两个极端。探究其中缘由,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细细品味那字里行间的无奈与觉醒。甲午战争:腐朽帝国与新兴强权的碰撞,一场“意.............
  • 回答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无疑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丞相,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力至今无人能及。然而,若要将其在“历史丞相”的范畴内进行一个精确的排名,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丞相”这个职位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力,而且评价一位丞相的功过是非也需要多维度的考量,包括其政治才能、军事贡献、对国家.............
  • 回答
    印章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印记,它不仅仅是一种标识,更是权利、身份、信任、艺术、法律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体现方式极其多元,贯穿了人类文明的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印章文化在历史中的体现: 一、 权利与地位的象征: 古代权力机构的标识: 在早期文明中,印章常常是权力机.............
  • 回答
    在历史讨论中掺杂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激发人们对民族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可能扭曲史实,阻碍客观分析,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对立。首先,我们来看看它积极的一面。民族主义,说到底是一种对自身民族群体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当这种情绪体现在历史讨论中,它往往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