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放下仇恨,分情况。
大学同学A,南京本地人,暑假邀请我去她家吃饭,她太爷爷穿了一件背心,九十多岁了,左手上臂内侧有一块巨大的伤疤,是被日本人挖掉的,因为太奶奶被日本官兵扯着头发拖走了,太爷爷拼死都没救下,她爷爷有一只眼睛是被日本人用生石灰烧瞎的,当时还没满月。饭桌上说起这些事,一个名校高材生,一位平时柔情似水的姑娘竟然能拿着筷子在碗底划出摩擦声,你跟她和她的家人说忘记仇恨?
对门邻居B,四岁随父母去日本,爸爸是日本著名企业高层领导,从小到大全家受到日本政府源源不断的恩惠,深深受到日本民族文化感染,非常礼貌。几年前,他回国定居,钓鱼岛事件发生后,全国多地游行示威,他组织多名日本留学生和朋友弄了几百张宣传单,在大学里分发,反正就是什么中日友好之类的,被揍了好几次!我问他脸咋了?他哭着说: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有这么大仇恨。
当然上面两个是极端的例子,但都是真实的事。
作为大部分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从小受长辈和媒体还有某某原因的影响,其实仇日的心理根本不是来自自己的内心,但是对于现阶段的日本政府,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保持警惕态度。
独立思考最重要,代替别人观点真的不好。
抛开题目下的常规撕逼不谈,其实题主的问题挺好的。我来以人在美国、中日两国留学生都在”第三方中立场地“生活的视角强答一发。
和我先生合作做研究的日本博后,他们一起发文章,一起打棒球。我先生以前看日本动画片时自学过几句三脚猫日语,也愿意不时贡献出来供那日本博后友好地嘲笑一番。这哥们儿本科开始就在美国读书,娶了白人老婆,生了美国闺女,自称不喜欢日本按年资排序、学霸把持一切的研究环境,正在找美国老婆家乡附近的教职。 他也给我先生这个理科生普及过神风特攻队为何取名”神风“的典故,也谈过历史问题,谈到最后总是地耸耸肩:sorry, we Japanese suck. We are so stupid.
和我之前共事过的日本同事,父亲是日军后代,母亲是台湾人,小学时移民美国。桌面总是一尘不染,与绝大多数人摞成山的文件产生鲜明的对比,说话轻声细语,写字工整得像印刷体,点头总是轻轻地一下,活脱日本人形象。工作之后外派过东京和台北,但最后还是决定回到美国。老婆是中国留学生,结婚之前女方家相当反对,他跟我吐槽的时候我总是哈哈哈你是皇军后代,稍微背个锅也不要太委屈嘛,只要好好表现最后姑娘人总归是你的。此君没有不悦,反而欣然赞同,学中文吃中餐工资上交做二十四孝好男友最终抱得美人归。我们都从前公司离职后有一次喝酒小聚,他一脸狗腿地说我们在美国不搞日本人那一套,我老婆比我聪明工作也好,她管钱她出主意买房什么时候生孩子她说了算。
我是否仇恨这样的日本人? 当然不。在一群美国人中二病发作的时候,如果身边有个谈得来的日本朋友,他们内敛的东方气质是非常和中国人心意相通的。但是题主你也要知道一个事实:在美国的亚洲留学生/外籍人士圈子里,日本人的圈子是最封闭最没有存在感,归国比例也最高的(有统计说超过90%,出处不详)。你想象中的”受到高等教育与西方倡导自由,公平的观念的洗礼“的日本人(如同我举的这两个例子)其实是日本人中的异类,而他们确实直面了历史放下了包袱,接受了异国/异族文化,在异乡成立了家庭。
至于那些在美国从来就没有融入,毕业之后迅速回国的日本人主流,用那个日本博后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喜欢日本那种整齐划一论资排辈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我不喜欢,我还是觉得美国更自由。“ —— 这一类日本知识分子和精英的主流代表,从来没有真正认同过美国文化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他们前来留学所学习的只是美国人的“术”,而在“道”的精神层面,可以说是各国留学生群体中与美国人隔得最远的。
我不知道那些人对于历史问题是否可以像我描述的这两位日本朋友一样看待,但我知道的是,安倍政府是这些回去了的日本人以及他们的亲戚同事朋友七姑八姨投票选出来的,确实不是我说的这两位日本朋友的锅。
我对于能和我谈得来没有历史包袱的日本朋友非常喜爱;对于这个民族,我由于不了解所以亦不仇恨,但始终抱着深深的担忧与警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