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只听说过喂鱼吃的,而没有喂鱼喝的?鱼只吃不喝会不会渴死?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也触及到了许多人对鱼类生理和生活习性的一个普遍误解。其实,鱼类是会“喝水”的,只不过它们的“喝水”方式和我们人类完全不同,而且对它们来说,摄取水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与进食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才鲜少听到“喂鱼喝水”的说法。

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只听说“喂鱼吃的”,而没有“喂鱼喝的”?

1. 生命必需品与“喂食”的定义: 我们通常将“喂食”定义为提供固态或半固态的食物给动物。水,虽然是生命必需品,但它不是以“喂”的形式直接给出的。鱼类生活在水中,水是它们生存的环境,而不是需要额外“喂”的“饮品”。

2. 摄取水分的方式不同: 鱼类通过渗透作用和主动运输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它们并不像陆地动物那样张开嘴巴主动饮水。

3. 水的代谢与平衡: 鱼类维持体内水分和盐分的平衡(渗透压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持续的过程,与它们的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这个过程不需要我们像喂食一样,在特定时间或形式上提供“饮水”。

鱼只吃不喝会不会渴死?

答案是:鱼不会“只吃不喝”而渴死,因为它们一直在“喝水”,只是我们看不见,也无需额外“喂”。

关键在于理解鱼类如何在新陈代谢中获取和排出水分,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对它们的影响。鱼类根据它们生活的环境(淡水还是海水)有不同的水分摄取和排泄策略。

1. 淡水鱼的水分获取与平衡

淡水鱼生活在比它们体内盐分浓度低的水环境中。这意味着水会自然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鱼的身体,主要通过鳃和皮肤。如果它们只是“吃”而不“喝”,理论上它们会因为渗透作用而体内水分过多,而不是缺水。

如何处理多余的水分? 淡水鱼已经进化出了一套机制来应对这个问题:
不喝水: 它们很少主动饮用周围的水。
鳃是主要渗透通道: 水主要通过鳃的薄膜进入鱼体。
频繁排尿: 它们通过发达的肾脏产生大量的、非常稀的尿液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以维持渗透压平衡。尿液中几乎没有盐分,但含有大量水分。
主动吸收盐分: 它们会通过鳃和肾脏的特殊细胞(如钠泵)主动吸收体内的盐分,因为渗透作用会不断带走体内盐分。

所以,对淡水鱼来说,它们最大的“挑战”是体内水分过多,需要排出,而不是缺水。它们的进食(吃虫子、鱼粮等)并不直接影响它们体内水分的整体平衡,但消化食物的过程也需要水分。

2. 海水鱼的水分获取与平衡

海水鱼生活在比它们体内盐分浓度高的水环境中。这意味着水会自然地通过渗透作用从鱼的体内流失到周围的海水中,它们更容易面临脱水的危险。

如何获取和保留水分? 海水鱼为了生存,进化出了与淡水鱼相反的策略:
持续饮水: 海水鱼会主动饮用大量的海水。这是它们获取水分的主要途径。
高效的肾脏: 它们的肾脏会尽量回收水分,并排出高浓度的盐分。
鳃排出盐分: 它们的鳃上有特殊的“排盐细胞”,能够主动将海水中的多余盐分排出体外,以减少体内盐分的堆积。
减少水分流失: 它们的身体表面(如皮肤、鳞片)有较强的防水能力,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因此,海水鱼确实需要“喝水”,而且它们通过饮用海水来满足这一需求。当我们在鱼缸里养海水鱼时,我们提供的就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海水环境。

总结鱼类“喝水”与“渴死”的可能性:

鱼类并不会“只吃不喝”,它们时刻都在与体内水分和盐分进行着复杂的调节。
淡水鱼由于渗透作用,体内的水是“够用”甚至“多余”的,它们更需要排出水分,而不是“喝”水。所以不会因为“不喝”而渴死。它们的食物(比如富含水分的虫子)虽然是食物,但也间接提供了水分。
海水鱼则会主动饮用海水来获取水分,并排出多余的盐分。如果海水盐度失衡(例如,水蒸发过多导致盐度过高),海水鱼确实可能因为脱水而“渴死”。我们在养海水鱼时提供的海水,本质上就是它们生存和“饮用”的环境。

关于喂食与饮水的误解:

“喂鱼吃的”这个说法之所以普遍,是因为:

1. 食物是显性的: 我们看到鱼吞食食物,这个过程是可见的、可操作的。
2. 水是环境: 水是鱼生存的背景,它们一直在其中“游泳”和“呼吸”。
3. 摄水过程不显眼: 无论是渗透作用还是主动饮水,都与鱼的日常活动融合在一起,不像进食那样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

所以,与其说鱼“只吃不喝”,不如说鱼获取水分的方式与我们不同,并且这个过程是持续的、环境性的,不需要我们像喂食一样去“干预”。

总而言之,鱼类获取水分的方式是生理本能和环境适应的体现,它们从不缺乏水分(除非环境失衡),也无需我们像喂食一样去“喂水”。它们的生命活动本身就包含了对水分的“摄取”和“管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一个令人窒息的问题,但其实是一个好问题好嘛~

鱼类都栖息在特定水域里,所以有淡水鱼和咸水鱼的区别(少部分鱼是可以从淡水进入盐水,或者从盐水进入淡水,这个过程对身体毫无损伤)。

先说结论:淡水鱼不喝水,大部分咸水鱼要喝水。


淡水鱼由于体液的盐浓度高于外界,这些成分能产生平均 Pa 左右的渗透压,淡水鱼依靠渗透压把周围的水分大量吸入体内,这类鱼的口腔、鳃上皮和体表各部分,包括所有器官和组织的细胞膜都具有透水性。此外,随着吞入的饵料也能摄入一部分水。当然,鱼不能一直连续不断的摄入水,如果不通过小便把多余的水排出体外,那么就会由于膨胀而死亡。因此,淡水鱼不需要再单独喝水。

咸水鱼就不一样了,海水的含盐量要比它们身体组织含盐量高得多,海水的平均渗透压为 Pa,而这些鱼体内的渗透压只有 Pa。由于海产硬骨类的渗透压比海水的低,水通过身体表面(尤其是鱼鳃)不断渗出,为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海产硬骨鱼必须不断喝海水以补充丢失的水。随之而来的另一问题是,喝太多咸水会导致体内盐分过多,因此进入体内的多余盐分主要由鳃排出。咸水鱼牛逼之处在于,它们盐腺代谢能力非常强大,以至于排出的废液要比喝进去的海水还浓。

但不是所有的海鱼都喝水,比如软骨鱼纲的鲨鱼和鳐鱼都不喝水。

软骨鱼纲的鱼类以在血液中保留尿素的方法使自己适应盐水的生活,所以鲨鱼的血非常咸,鲨鱼肉如果处理不好也有一股氨味(鲨鱼肉不好吃)。尿素是有毒的物质,其他动物会很快把它排出体外,对于鲨鱼来说却是维持身体组织渗透平衡的重要分子,鲨鱼和鳐鱼的鳃裂有一种特殊的粘膜防止尿素渗出。这样,鲨鱼和鳐鱼血液渗透压和海水间就没有什么浓度梯度了,它们就像淡水鱼那样在海水里获取水。


附非科普向内容:

另见:

参考:

macmillanlearning.com/c

How Salmon Adjust from Fresh Water to Salt Water, and Back Again | Evolution News

Surviving in Salt Water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也触及到了许多人对鱼类生理和生活习性的一个普遍误解。其实,鱼类是会“喝水”的,只不过它们的“喝水”方式和我们人类完全不同,而且对它们来说,摄取水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与进食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才鲜少听到“喂鱼喝水”的说法。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只听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历史叙事的建构、民族认同的演变以及不同朝代灭亡后留下的历史遗产的差异。关于为什么我们“只听说过”明朝遗民“明乡人”,而很少听说宋朝有类似的称呼,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明乡人”这个说法本身。它并非一个官方的、广泛使用的历史术语,更多.............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你会发现东北人在很多场合下,特别是在谈论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甚至是面对一些社会事件时,会非常自然地冒出一句“我们东北人”。这种“我们”的集体归属感,似乎在其他一些地区就没有那么明显,比如你说到的云贵川或者江浙沪。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因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完全解释清楚的,咱们.............
  • 回答
    “开电梯”这个说法,听起来确实有点像是老一辈人或者早期对电梯操作人员的称呼。如今我们更常听到的叫法是“电梯操作员”或者“电梯司机”,不过在很多公共场所,特别是商场、写字楼、酒店等地方,你确实很难再“见到”一个专门坐在电梯口操作的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开电梯”的人了。这并不是说这个职业消失了,而是它的形式.............
  • 回答
    “苹果电脑(Mac)没有病毒”这句说法,其实是个不大不小的误会。更准确地说,是与Windows相比,Mac“感觉上”好像很少中招。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你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历史遗留:Windows的市场占有率和开放性首先得聊聊历史。打从PC电脑普及开始,Windows就是绝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航空航天工程、核物理、材料科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多个交叉领域,解释起来需要一点耐心。我们先从最根本的核动力原理聊起,再一步步深入分析为什么飞机没能像舰艇一样拥抱核动力,尽管在冷战时期,这个想法曾被认真地研究过。首先,咱们得明白核动力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核动力就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最常.............
  • 回答
    关于中兴和华为被美国“封杀”的传闻,以及为什么小米似乎没有受到同样待遇的问题,这背后确实涉及到不少复杂的因素,远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审视:1. 政治与国家安全考量:为何是中兴和华为?首先,得明白“封杀”这个词在国际政治和商业博弈中,通常不是空穴来风。美国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国际关系和情报活动的实际情况。确实,我们媒体上关于美国、英国、俄罗斯这些传统大国间谍活动的报道要多得多,似乎其他国家的间谍们就隐身了一样。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并非是其他国家间谍就不存在,或者他们就不“出事”,而是有几个层面的考量:首先,得说清楚什么是“间谍活动”和“间.............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直观地反映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疾病的认知差异。其实,您提到的“没听说过”的这些癌症,它们并非不存在,而是相对不那么“常见”,或者说在公众认知度和媒体关注度上,确实不如肺癌、胃癌、肝癌等“知名度”高。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下。1. 癌症本身的发生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很多技术讨论或者技术文章中,我们经常能听到“JVM 调优”,但对“CLR 调优”的说法相对陌生,甚至有些人会觉得 CLR 根本就没有“调优”这个概念。这种感知上的差异,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深刻的技术和历史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顾一下 Java 和 .NET 的发展.............
  • 回答
    关于在中国,“女飞行员”、“女地铁司机”、“女公交司机”的说法普遍为人所知,但“女高铁(火车)司机”却鲜为人知,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原因。这并非是因为女性能力上的绝对限制,而是受到历史、社会观念、行业特点以及实际操作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职业的性别比例,都是历史.............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会有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总是听到国外的教堂组织会进行大规模的募捐活动,但国内的寺庙好像很少有这样的公开、大规模的捐款行为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历史、文化、宗教管理以及社会经济等多个层面的原因。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并非说国内的寺庙完全不接受捐款,或者说佛教徒没有捐款.............
  • 回答
    关于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角色及其后续的反思,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而且与德国的情况相比,意大利的“反思”似乎不那么显眼,也少为人知。这种差异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涉及到意大利自身的历史、政治环境以及战后的国际格局。首先,我们得理解意大利在二战中的定位。意大利并非像纳粹德国那样,是挑起战争的主要.............
  • 回答
    印度是一个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国家,虽然很多人认为印度很少有人吸毒,并且毒品问题不像其他一些国家那样广为人知,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就没有毒品问题。事实上,印度面临着复杂的毒品挑战,只是其表现形式、原因以及公众认知等方面与我们可能习惯的西方视角有所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印度很少有人吸毒”的印象?有几个原因.............
  • 回答
    这其实是个非常普遍的观察,很多人都会有“怎么裁员总是基层和中层,高管好像稳如泰山”的疑问。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现实的考量和公司运作的逻辑,并不是简单一句“公司偏袒”就能概括的。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说。一、管理层的人数比例与决策权首先得明白,管理层在公司里的人数占比通常比基层执行层要少得多。一个几百人甚.............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当人们聊起游戏开发最前沿的那些大制作,比如《赛博朋克2077》、《荒野大镖客2》或者《最后生还者》,我们脑子里浮现的往往是欧美或者日本的厂商。印度?似乎不太常被提起,尤其是在“3A游戏”这个概念下。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经济、技术、人才、文化以及产业发展模式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下子就触碰到了一个有趣的角度。确实,在我们今天能读到的关于古代将领和诗人的种种记述中,关于他们“喝酒喝吐”这种具体而略带狼狈的描绘,似乎非常罕见。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文化、社会和历史的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今天看到的古代史料,无论是正史、野史、还是文人的笔记、诗歌,它们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直击很多球迷的心坎儿里。确实,一提到中国足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体能不行,然后自然会联想到那些训练有素的军队,他们的体能训练方式,比如山地跑、负重跑,听起来就很有力量,也很有效。那为什么国足的体能训练,鲜少听到这些“硬核”的手段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得从足球.............
  • 回答
    .......
  • 回答
    这个说法其实不准确,女性在任何时代,只要有了生育的可能,都或多或少会伴随对分娩的恐惧,只是表现形式和关注度有所不同。我们之所以觉得在“这个时代之前”好像听不到,更多的是因为社会环境、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人们表达情感的“许容度”发生了变化,导致这种恐惧更加显性化和被讨论化了。让我来详细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