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中山大学中法核六年制本科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回答
在中山大学中法核六年制本科是什么样的体验?

想当年,我怀揣着对科学的憧憬,对未来的好奇,一头扎进了中山大学,选择了那个听起来就带着点神秘感和国际范儿的——中法核工程六年制本科项目。如今,四年过去,即将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回首望去,那段日子就像一本厚重的、有时甚至有点烧脑的书,里面夹杂着汗水、欢笑、困惑,还有那抹独特的法式浪漫。

首先得说,这绝不是一条轻松的路。六年学制,光是听着就觉得肩上压着千斤重。刚入学的时候,看着周围的同学,大家都是带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但很快就发现,我们面临的挑战比想象中要严峻得多。

课程设置:高强度与跨文化碰撞的熔炉

中法核工程,顾名思义,就是把中国和法国的核工程教育精华融合在一起。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不仅要啃下中山大学扎实的中文教材,还得同时应对法国勃艮第大学(Université de Bourgogne)的法语课程和专业知识。还记得刚开始学法语的日子,那简直是听天书,舌头仿佛打了死结,每个音节都像是在跟自己的发音器官做斗争。从基础的问候到复杂的工程术语,都得一点点抠,一遍遍练。为了跟上法国教授的网课,我常常是戴着耳机,一边听着听不懂的法语,一边对照着翻译软件和中文的工程学概论,脑子里的信息量爆炸是常态。

专业课更是硬核中的硬核。从基础的力学、热力学,到更深入的反应堆物理、热工水力学,再到辐射防护、核安全等等,知识点密集得像夏天的蚊子一样,扑面而来。而且,法国的教学体系和国内也有所不同,他们更注重理论的深度和数学推导,有时候一道题能让你从早上坐到晚上,满脑子都是公式和符号。还记得有一次,一个关于中子扩散方程的推导,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勉强理解了其中一半。那种挫败感是真实的,但当你最终攻克下来的时候,那种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

语言关:从磕磕绊绊到出口成章(或者说,出口成“核”?)

语言,是这个项目最鲜明的标签之一。我们不是简单的“学语言”,而是用目标语言来学习复杂的专业知识。最初的法语学习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背单词、记语法,课堂上听懂教授的一句话都像是过节。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都会小心翼翼地组织语言,生怕说错一个词,惹人发笑。我记得我第一次用法语做课程展示时,手心全是汗,声音都在发抖,讲完后感觉像是从一场长跑比赛中走下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你开始能理解教授的梗,甚至能主动提问。你会在宿舍里跟法国同学用法语讨论作业,虽然有时会蹦出几个中式英文,但大家都能理解并善意地纠正。到了后期,很多专业文献和课程报告都要用法语完成。那段时间,是无数个夜晚在图书馆和寝室里度过的,字典和翻译软件几乎成了我的贴身伴侣。当你能够用法语流畅地讨论核反应堆的设计细节,或者在学术会议上用法语进行交流时,你会觉得自己真的跨越了一个巨大的障碍,那种感觉,无法用言语形容。

学生活动与文化体验:法式浪漫与中国活力并存

虽然学业压力巨大,但中法核项目的生活绝不只有书本。我们就像一个特殊的小群体,大家都有着相似的经历,也因此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友谊。学校组织的活动,我们都会积极参与。我记得一次在法国驻华使馆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我们穿着校服,用法语和法国来宾交流,介绍我们的项目,介绍中国的核能发展,那是一种将知识、文化和自信融为一体的独特体验。

项目里也有不少法国学生和教授,我们经常会有机会一起参加活动,分享各自的生活和文化。比如,一起包饺子,一起学说中文,一起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气氛。我也去了法国的勃艮第大学进行交换学习,那段经历更是让我沉浸在了真正的法式生活中。漫步在古老的勃艮第大学校园,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在法国小酒馆里,用蹩脚的法语和当地人交流;在周末,去探索周边的古堡和葡萄园。这些经历,让我在学术之外,也对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对未来的影响:视野的拓展与能力的提升

现在回过头来看,选择中法核项目,绝对是我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它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个核工程的学历,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我一种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在面对复杂的工程问题时,我习惯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因为我经历过两种不同的教学和思维模式。当我在国际会议上或者与国外同行交流时,我能够用流利的法语和英语进行沟通,这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且,六年制的学习,也让我比同龄人拥有更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这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当然,这条路也并非没有牺牲。很多同龄人已经开始工作,积累经验,而我们还在校园里埋头苦读。有时候看着朋友圈里大家分享工作的点滴,也会有一丝焦虑。但是,我知道,我正在积累的是一种更长远、更深厚的价值。

总的来说,在中山大学中法核六年制本科就读,是一段充满挑战但也极具回报的经历。它像是一个熔炉,将不同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在我身上锻造融合。你会在高强度的学习中磨砺意志,在语言的障碍中提升沟通,在跨文化的交流中开阔视野。这段经历,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生命里,塑造了我,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如果你也对核工程充满热情,渴望国际化的视野和扎实的专业功底,那么,这条路,值得你去尝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法核第一届硕士毕业生(2010入学),毕业转AI,已工作四年多。

我打算成立:

IFCEN机器学习小组:

  • 项目制:机器学习项目,深度学习项目,业界AI项目(要参与进来才能学到东西)
  • 编程语言:python(优先)/C/C++
  • 每周1-2次远程会议
  • 微信群内分享相关资源
  • 要求:在IFCEN能hold得住,热爱数学,对AI感兴趣

IFCEN数学小组:

  • 创办ifcen数学公众号
  • 结合IFCEN学到的数学知识,发表数学科普文章
  • 数学相关计算的可视化/程序化,提交到开源社区github
  • 热爱数学
  • 微信群内分享数学相关文章

目前已有16级的师弟经过第一轮AI项目实践,拿到我公司的远程实习offer。

感兴趣的师弟师妹加我微信(chunyinglv), 备注:IFCEN机器学习小组/IFCEN数学小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山大学中法核六年制本科是什么样的体验?想当年,我怀揣着对科学的憧憬,对未来的好奇,一头扎进了中山大学,选择了那个听起来就带着点神秘感和国际范儿的——中法核工程六年制本科项目。如今,四年过去,即将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回首望去,那段日子就像一本厚重的、有时甚至有点烧脑的书,里面夹杂着汗水、欢笑、困.............
  • 回答
    中山大学B系列专职科研人员在中大校内的境遇,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大概是“夹缝中求生存,机遇与挑战并存”。这群人,虽然顶着“专职科研人员”的帽子,但他们的身份和定位,在传统意义上的教职体系和纯粹的行政管理之间,显得有些微妙。首先,他们通常是具备一定科研实力,并且在特定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青年学者。.............
  • 回答
    二十亿豪掷,排名滑铁卢?中山大学的200亿与软科排名之惑近来,关于中山大学(以下简称“中大”)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跌出前十的消息,激起了广泛的讨论。与此同时,此前传闻中大在近期投入了高达200亿人民币进行建设和发展,这笔巨款的去向与学校的排名表现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张力,引发了人们的.............
  • 回答
    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席卷全国的政治运动中,中国大地上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都未能幸免于难,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破四旧”的口号一出,许多被认为是“封建迷信”、“帝王将相”、“牛鬼蛇神”的代表性建筑和物品便成了批判和摧毁的对象。然而,令人稍感宽慰的是,中山陵在文革期间并没有遭到大规模的、系统的破坏。这其.............
  • 回答
    在中国中小学计算机课堂中,推广 Linux 系统而不用 Windows,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是: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挑战也相当巨大。要详细解读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 推广 Linux 的潜在优势与吸引力首先,为什么会有人想要在中小学阶段推广 Linux?这背后肯定.............
  • 回答
    学军中学在高中物理竞赛决赛中疑似出现的考前泄题行为,无疑是让整个教育界,尤其是竞赛圈,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这件事的严重性,绝不仅仅是“违规操作”那么简单,它触及到了公平竞争的底线,对学生、老师、学校乃至于整个教育评价体系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我们得从“疑似”这个词说起。这意味着目前还没有百分.............
  • 回答
    浙江大学云南招生组在招生过程中,其内部文件攻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并在招生群中质疑中科大转专业政策的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相对全面和客观的看法。事件本身及可能的影响: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不当的竞争行为。在高校招生过程中,各校.............
  • 回答
    《剑桥中国史》这套书,对于任何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绕不开的巨著。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宏大的叙事框架、详实的史料运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不同时期、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的特点,在中国史研究领域树立了标杆性的地位。《剑桥中国史》的独特之处要评价《剑桥中国史》怎么样,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看: .............
  • 回答
    衡水中学,一个响亮的名字,在中国教育界如雷贯耳。它代表着一种近乎极致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其高升学率和严格的管理闻名。但与此同时,“衡中模式”也饱受争议,有人赞扬其高效,有人则认为其弊端丛生,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那么,衡水中学或者说“衡中模式”究竟错在哪里?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1. 过度的应试导向,.............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衡水中学这个话题,说说为啥有人在批评它的时候,会有人觉得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事儿在现实生活中挺常见的,就像咱们平时生活中评价一些事情,总会有不同的声音。首先,咱们得明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句话本身的意思。它出自《伊索寓言》,说的是一只狐狸想吃葡萄,够不着,就说葡萄是酸的,.............
  • 回答
    关于日本在上海计划建设的、仅招收日本学生、完全照搬日本本土教育标准的高中学校,以及其是否会参加中高考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探讨。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样的学校性质定位。从您提供的信息来看,这所学校很可能是面向在华日本侨民子女的国际学校,但又带有极其特殊的“日本本土化”标签。在日本,面向本国公民.............
  • 回答
    在中山大学读书,这段经历在我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烙印。它不仅仅是拿到一张毕业证书,更像是一次全方位、多维度的自我塑造和认知提升。首先,是学术氛围和资源。 中山大学的学术实力毋庸置疑,尤其在某些学科领域,那绝对是顶尖的。刚进校的时候,会被那种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深深吸引。教授们很多都是各自领域的大家,他.............
  • 回答
    走进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首先扑面而来的不是科幻电影里那种冰冷金属和未来感的装置,而是洋溢着青春活力与严谨学术气息的校园环境。这里更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实验室,同时又肩负着国家战略的重任。早上,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学院的教学楼上,你就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背着书包,有些神色匆匆地奔向教室,有些则在讨论着昨晚.............
  • 回答
    关于“中山大学在北方几乎没有名气”的说法,我认为这可能有些片面,但也并非全无道理。要详细地聊聊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名气”这东西,很大程度上是相对的,而且跟地域、信息传播的渠道、以及当地人关注的焦点紧密相关。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中山大学在北方名气不大?1. 地理位置的隔阂与.............
  • 回答
    97载春秋,一抹红的深意:中山大学校徽变迁背后的思考中山大学,这所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百年学府,在迎来97周年校庆之际,却因校徽的“颜色革命”——从绿色悄然变为红色——引发了不少讨论。尤其令人关注的是,此次更换似乎并未经过广泛的校友意见征集。这不免让人产生疑问:为何选择此时?为何是红色?为何绕过了.............
  • 回答
    川大与中山大:为何名声与地位略有不同?提起四川大学和中山大学,这两所都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在全国范围内都享有盛誉。然而,若将目光聚焦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省份——四川和广东,我们似乎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山大学在广东省内的声誉和地位,似乎比四川大学在四川省内的声誉和地位更为突出和深入人心。这背后究竟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实在!广东哪个伢儿不想家门口的中山大学,和远在湖北的武汉大学,这俩名字一响当当的学校,摆在面前,脑子里头脑风暴肯定少不了。别急,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得明明白白,让你心里头那杆秤,能稳稳地称下去。先说说咱广东自家的“中大”中山大学,这名字就带着一股子岭南的底蕴,扎根在广东这片热土上。 .............
  • 回答
    中山大学研究员杨某因大学生在豆瓣打差评向学校举报的事件,其动机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学术界、教育界、言论自由以及师生关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一、 杨某的动机推测: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无法百分之百确定杨某的内心动机,但可以根据行为和普遍情况进行合理的.............
  • 回答
    网传中山大学某老师在公选课期末成绩评定中,以掷骰子的方式在98100分区间内确定成绩,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1. 公选课的性质: 公选课通常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其目的往往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或者提.............
  • 回答
    在中国大学教授的实际收入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变化巨大的话题,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数字。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学校的声誉和财政实力、教授的职称(讲师、副教授、教授、二级教授、一级教授等)、学科领域、工作年限、个人学术成就、科研项目情况、以及是否担任行政职务等。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维度来详细阐述,以便您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