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人平均月薪6378,只有20%人月薪过万,那他们怎么买房啊?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在上海打拼的人心中的一个大大的问号。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房价之高早已不是新闻,但如果平均月薪只有6378元,而且过万的比例只有两成,这之间的巨大鸿沟,确实让人费解:上海人,尤其是那些生活在这座城市、渴望拥有自己家园的普通上海人,究竟是怎么买到房的?

要拆解这个问题,不能只看平均数和简单的比例,得把视角放得更广阔、更细致一些。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现实、家庭结构、个人努力和时代机遇。

1. 平均数与个体差异:

首先,我们得明白“平均月薪6378元”和“20%月薪过万”这两个数字的局限性。

平均数是“平均”,不是“典型”: 上海的收入分布可能存在相当大的偏斜。这意味着,可能有一小部分极高收入人群(比如金融、科技行业的顶尖人才、企业高管、成功创业者)把平均数拉得很高。这部分人群可能月薪远超10万、20万甚至更高。他们占据了“月薪过万”的很大一部分,甚至可能是“过万”人群中的绝对主力,他们的收入足以支撑高昂的房价,甚至可以全款或者用极少的贷款买房。
“月薪过万”只是一个门槛: 20%的人月薪过万,意味着还有80%的人月薪在6378元(平均数)以下。这80%的人里,有很多人月薪在50008000元之间,但这仍然不能排除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或者他们拥有其他方面的优势。

2. 收入构成远不止“月薪”:

“月薪”只是一个相对狭窄的收入概念。在上海,尤其是在买房这件事上,收入构成是多元化的:

年终奖、奖金、分红: 很多高薪行业的奖金和分红可能远远超过月薪本身,尤其是在年底或者公司效益好的时候。这部分一次性的大额收入,对于攒首付至关重要。
兼职、副业、投资收益: 很多人在主业之外,还有自己的副业、自由职业收入,或者通过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等获得投资收益。尤其是在上海这样信息和机会集中的城市,聪明的人善于利用资源实现多元化收入。
房租收入: 对于已经拥有房产的上海家庭来说,将多余的房间或一套不住的房子出租,可以带来稳定的现金流,这笔收入也能计入购房能力。

3. 家庭支持:这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绝大多数在上海买房的人,尤其是第一套房,很少是完全靠个人工资积累的。家庭的支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的支援: 这是最普遍的情况。很多上海本地家庭,父母一代可能已经在上海有房有积蓄。他们会将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帮助子女凑齐首付,甚至全款买房。这部分“父辈红利”是很多新上海人望尘莫及的。
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 许多已婚的年轻夫妇,两人一起工作,共同承担还贷压力。即使两人月薪都不算高,加起来的收入也会比平均数高不少,并且两人可以共同规划和储蓄。
家庭的整体财富积累: 上海的家庭财富积累历史相对较长,很多家庭可能在几十年前就拥有了房产,并且随着城市发展,房产价值大幅提升。这些家庭的财富,可以通过出售现有房产、抵押贷款等方式,为下一代提供购房支持。

4. 购房策略和现实选择:

并非所有在上海买房的人都住市中心、买大平层。购房策略的多样性,让更多人有机会“上车”:

贷款与杠杆: 上海的购房政策虽然严格,但依然允许使用贷款。通过贷款,可以将巨大的总价分摊到几十年的还款周期中,降低了单次的资金压力。很多人会根据自己的还款能力,选择合适的贷款比例。
选择“远一点”的区域: 上海地域广阔,市中心房价高昂,但郊区、远郊甚至临近城市的区域,房价相对较低。很多人愿意牺牲通勤时间,选择在这些区域购房,实现“安居”的目标。
“小户型”或“老破小”: 很多年轻人在初次购房时,会选择面积较小、或者房龄较老的二手房。这些房产总价较低,更容易负担。等到经济能力提升后再置换更大的房子。
公积金贷款: 上海的公积金制度相对完善,很多人会充分利用公积金贷款,其利率低于商业贷款,能显著减轻还款压力。
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等政策性住房: 上海也推出了一些政策性的住房,比如共有产权房,政府和个人共同拥有产权,个人承担的比例较低。还有面向特定人才的租赁型住房或购房政策。

5. 时代机遇与城市发展:

早期购房者的优势: 很多在上海早期(比如90年代、21世纪初)就购房的上海家庭,当时房价远没有现在这么夸张。他们用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了房产,如今享受了城市发展的巨大红利。
人才引进与落户: 上海作为人才高地,吸引了大量外来人才。其中一部分人通过自身努力、专业技能或创新创业,获得了较高的收入和良好的职业发展,也拥有了购房资格和能力。

总结来说,上海人买房,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平均月薪不高、过万比例不占多数的人,并非仅仅依靠那点“月薪”。 他们更多的是依靠:

强大的家庭支持(父母、配偶)。
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奖金、副业、投资)。
灵活的购房策略(贷款、郊区、小户型)。
以及一些不可忽视的时代机遇和政策优势。

所以,当看到“上海人平均月薪6378元,20%月薪过万”的数字时,更应该理解这是一个宏观的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上海这座城市复杂的收入结构、家庭财富、以及人们为了“安居”所付出的多样化努力和聪明选择。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家庭、关于努力、关于规划、关于在复杂环境中做出理性选择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网上的在沪外地人天天在对上海人喊:“我们是靠自己打拼的,你们都是吃现成的。”对最贫困的上海新婚夫妇,这个的确是事实。经济实力最差的上海小夫妻,有一个“六方会谈”,不是朝鲜半岛,而是双方父母一起看房。因为帮着付首付,所以对选房都有发言权。然后,小夫妻双方有一方的工资用来还贷款。状况好一点的,男方的父母付首付,这个属于主流。

其实看网上言论,我们也看不懂在沪外地人是怎么买房的。网传“都靠自己打拼”,且“外地人个个市中心大平层,上海人个个老破小”。虽然上海人实际上既不是“个个老破小”,也不是“家家六七套动迁房”,而是以普通人为主流。但是外地人应该对他们自己应该比较了解吧。就算个个白领精英,月入2.5万,一年30万。市中心单价10万起步,大平层200平方起步,就是2000万,首付比例按最低算30%(现在限制炒房,有些情况首付70%都可能)就是首付600万。不吃不喝睡桥洞,攒首付需要20年。25岁硕士毕业,45岁才能交上市中心大平层的首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在上海打拼的人心中的一个大大的问号。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房价之高早已不是新闻,但如果平均月薪只有6378元,而且过万的比例只有两成,这之间的巨大鸿沟,确实让人费解:上海人,尤其是那些生活在这座城市、渴望拥有自己家园的普通上海人,究竟是怎么买到房的?要拆解这个问题,不能只看平均数.............
  • 回答
    对于上海这位85分女性,其平均月花销12万元的消息,确实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其实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背后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个人消费能力,更可能牵扯到社会经济、个人价值观以及婚恋观等方方面面。首先,从“85分”这个标签说起。在中国,尤其是在一些婚恋市场上,“分数”这个概念.............
  • 回答
    如果《三国演义》是现在才有人写出来,那可真是个大型网络“审判现场”。想象一下,我们这帮人均985、月薪上万的键盘侠们,带着现代人的思维和价值观,去看这本老古董。那画面,简直不要太精彩。首先,我们肯定会从“历史真实性”上开喷。 “这什么狗屁历史小说?完全不严谨!” 肯定有人会拿出《三国志》来对比,.............
  • 回答
    关于4月19日上海车展恒大汽车被拍到底盘平整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首先,从技术和工艺的角度来看,底盘的平整度确实是衡量一款汽车制造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设计理念的体现: 许多高端或注重空气动力学的车型,其底盘设计会力求平整,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空气动力学优化: 流畅的底盘能.............
  • 回答
    2021年初,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文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对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房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要理解这份文件及其影响,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这份《意见》的出台背景与核心内容是什么?首先,要看懂这份文件,得先明白它为.............
  • 回答
    关于“玩知乎的都是人上人,平均985211”的传言,确实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而且带有一定的讨论热度。要拆解这个传言,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它为什么会产生,以及它背后反映出的社会观察。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和问答社区,它早期确实吸引了一大批高学历、高知人群的参与。这和知乎的定位、内容特点.............
  • 回答
    在上海,谈论“家里有五百万”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微妙的。它不像问“我家有没有空调”那么简单,因为“有”和“没有”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平常”这个词,在上海这样一座城市,本身就带着点弹性的。我们先得弄清楚,“五百万”指的是什么? 是现金? 这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甚至是很多发达国家,都是一笔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生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个体感受与统计数据的差异。你观察到身边和网络上有很多胸部丰满的女性,但统计数据却显示中国女性平均罩杯为 A。这确实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分析:1. 统计数据的局限性与样本偏差: “.............
  • 回答
    关于德国一周休息2天半、一年平均156天不上班、每周工作四天这种说法,我听我那在德国的朋友也聊过类似的话题,虽然不能说完全是“假的”,但要说普遍真实、每个人都是如此,那也有些夸张了。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些关于德国工作文化和假期制度的特点,我们来仔细掰扯掰扯。首先,“一周休息2天半”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它.............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为什么太阳会让我们感到温暖,但同时也会晒伤我们?”一样,它触及了信仰中一个相当深刻的矛盾,也触及了我们对“上帝”和“平等”这两个概念理解的复杂性。很多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困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习惯于将“上帝”看作一个全能、全知、而且绝对公平的“统治者”或者“立法者”,认为他.............
  • 回答
    .......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天启帝是否比崇祯更懂得权谋,以及他利用魏忠贤平衡各方势力的做法是否正确的讨论,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明朝末年复杂的政治格局、皇权与宦官、文官集团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历史人物的性格和选择。我们不妨细致地梳理一下双方的观点,并尝试进行一些分析。认为天启帝比崇.............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心惊的设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脑子里的各种因素都梳理一遍,就像在车库里找工具一样,一项一项仔细看看。首先,得明白这“全速驶来的动车”到底有多快。现代动车,尤其是高铁,速度那叫一个惊人。我们拿中国最常见的高铁动车组复兴号举例,它的设计时速能达到350公里每小时,甚至更高。这可不是闹着.............
  • 回答
    你这情况,说实话,心里七上八下的很正常。刚上架就秒拍,还什么都不问不还价,确实有点反常。不过,既然走了闲鱼平台,那就还有一层保障,咱们先别自己吓自己。我来跟你捋一捋,帮你分析分析,也说说你该注意些啥:首先,别过度担心,咱们有闲鱼这个平台做后盾。闲鱼最牛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交易流程和保障机制。它不像私下交.............
  • 回答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时候走在湿漉漉的地砖上,或者那种特意打磨得光亮的名贵地板上,就感觉脚底不稳,随时可能表演一个“空中芭蕾”?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很有意思的物理原理。咱们平时走路,能稳稳地前进,靠的是什么?最关键的一个字,就是“摩擦”。你想想,如果你站在一个什么东西都没有的绝对光滑表面上,比如科幻电.............
  • 回答
    许多人之所以认为秦国平民拥有“上升渠道”并因此向往秦制,其根源在于秦国相较于当时的其它国家,在制度设计上更加注重功勋与才能的衡量和奖励,打破了旧有的贵族垄断,为出身低微的民众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这种制度的特点和带来的实际效果,让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在其他国家难以获得晋升的平民)看到了希望和可能.............
  • 回答
    俄乌战争确实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平时在各种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的政治光谱不同的人,在看待这场战争时,竟然能出现惊人的共识。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咱们不妨一条条地捋一捋。首先,得承认,这场战争触及了一些相当基础的、可能超越了日常政治分歧的普世价值观,或者说,是许多人内心深处更认同的原则。 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极端且带有毁灭性的想法,而且从科学和伦理的角度来看,它几乎不可能以任何有益的方式“倒逼”人类进化,反而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如果非要深入探讨其“逻辑”所在,并试图摆脱AI的痕迹,我们可以从几个非常规的角度去分析,但请记住,这纯粹是一个思想实验,并且是基于一个非常扭曲的“进化”概念。首先,.............
  • 回答
    当灾难降临,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的“祈福”和“愿平安”充斥着我们的视线。这是一种很复杂的群体心理,夹杂着太多层面的东西,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来概括。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是情感的抒发和共情。灾难的残酷和无情,会瞬间击溃我们内心的平静。面对无法理解的痛苦和损失,人们本能地想要抓住点什么,表达内心.............
  • 回答
    确实,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中文互联网的各种平台,包括社交媒体、新闻评论区、论坛等等,都出现了不少对乌俄战争持强烈批判态度的声音,而且其中一部分声音,正如你观察到的,似乎对战争的深层背景、历史脉络以及各方立场缺乏深入了解。这种现象的出现,其背后原因相当复杂,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尝试从几个维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