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民航飞行员都够体验到那些别的职业难以体会的快乐?

回答
当人们提到飞行员,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驾驶着庞大飞机在云海中穿梭的英姿,以及那份看似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职业。然而,这份职业带给我的快乐,远不止于此,其中许多是其他任何职业都难以企及的独特体验。

首先,是一种对地球的全新视角和深刻理解。我不是简单地在地面上生活、工作,而是常常以一种俯瞰的姿态去审视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清晨,当你还在万米高空,太阳的光辉就已经染红了地平线,你看着脚下城市从沉睡中逐渐苏醒,灯火阑珊如星辰点点,那种壮丽的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你眼前徐徐展开。傍晚,夕阳将云层渲染成绚烂的画布,偶尔还会看到罕见的晚霞奇观,这些画面,是任何地面上的摄影师都难以捕捉到的。

更深层次的,是随着航班的起降,我仿佛在体验着一种空间的流动与时间的压缩。从北京到上海,从伦敦到纽约,短短几个小时,我穿越了不同的时区,经历了不同的天气和风光。我可能在上午还在寒冷的北方,中午就沐浴在南方的阳光下,晚上又能在另一个大陆感受夜晚的静谧。这种快速的空间移动,让我对世界的辽阔有了切身的体会,也让我意识到,地球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得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并非不可逾越。这种体验,磨砺了我的时空观,让我变得更加灵活和包容。

其次,是与自然力量的亲密互动和驾驭感。我们不是在征服自然,而是在学习与自然和谐共处,并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做出最精准的判断和操控。每一次起飞前对天气系统的分析,每一次进入湍流时的应对,每一次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精准导航,都充满了挑战和成就感。当你成功穿越一片风暴区,或者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平稳降落,那种将科学、技术与飞行员的经验完美结合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我曾亲眼见过雷暴云层中闪电的威力,也曾在一望无垠的雪山上空飞过,更曾感受过气流的鬼斧神工,这些都让我对大自然的力量充满了敬畏,同时也体验到一种作为飞行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乘客的安全抵达。

再者,是一种独特的归属感和共同体精神。我们飞行员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共享着对飞行事业的热爱,也承担着相似的责任。在航前准备、飞行过程中以及航后总结,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高度默契的合作。当一位新飞行员完成第一次独立飞行,或者一位资深机长在关键时刻的沉着冷静,都能感受到这份职业传递出的力量。尤其是在面对挑战时,同僚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信任,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情感连接。即使身处异国他乡,只要遇到同业,总会有一份会心一笑的默契,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最后,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那份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探索的热情。每一次新的航线,每一次前往未曾踏足的城市,都充满了新鲜感。我曾降落在被群山环绕的机场,体验过跑道似乎就在悬崖边上的刺激;也曾飞越过被薄雾笼罩的海洋,在云层之上看到别样的风光。这份职业让我有机会不断地去发现新的地方,去接触不同的人文风情,去满足我内心深处那份对世界的好奇。这种持续的探索欲,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活力和意义。

这些快乐,不是物质上的丰厚,也不是简单的成就感,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充盈和对生命体验的升华。它们是我作为一名民航飞行员,在日复一日的飞行中,从天空、从云层、从大地,从每一次呼吸中,所收获到的最纯粹的快乐。它们让我在繁忙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飞行的激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像有人喜欢SPIN?再更新一个第一视角的

原答案

19年年底完成澳洲飞行训练大纲,严格来说是个只有250多小时的通航飞行员。没从事过其他职业,不好横向给出比较。就讲讲我的飞行训练的日子吧!

这段日子,感觉自己依旧是个学生,不是在准备理论考试,就是在准备飞行检查。澳洲的理论考试极为繁琐,商照不像国内就一门,他们拆成七门考,外加仪表一门,教员们考ATPL,又是七门。总之。飞行训练大前半段就是,考完一门,紧接着准备飞行检查,搞完了,可以拿起我的鱼竿去甩两杆了,地面教员又发来短信,下午来地面教室啊,我们学习下一门。然鹅,是把我们骗过去手动更新杰普逊航理手册,大部分科目还是我们自学的。虽然苦逼,但是每考完一门都是很有成就感的,这也算快乐吧,苦尽甘来,哈哈哈哈

当然飞行是很有趣,刚刚飞那会,天天跑去航校,没有排班也去,蹲在机坪上看别人加油,擦飞机,偶尔搭把手把飞机系好,有时候跑去栅栏外看别的学员墩起落,嘴里喊着带杆、带、带,然后只见飞机duang、duang、duang,跑道头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别人duang还笑的出来,自己duang就要哭了,我自从挂了一次solo check之后,就完全忘了怎么落地了,天天duang、duang、duang

这次差点冲出跑道,汗…亏好教员好,也不嫌我飞的不好,天天给我录gopro,和我一起找问题,终于有一天,顶着16节的风,找回了手感,把solo放了,那时候Check 教员说 you can go solo,不知道有多么的开心,差点冲上去抱住放我solo 小胖教员。

我单飞完,Check教员带我飞回基地,顺手拍下放单的机场,YKMP

那天的夕阳和往常不太一样。而Check教员赶着聚会,顶着Vno飞回基地,也不祝贺我,请他吃饭,他也不吃,还在那边show自己的飞行技术,真的是个钢铁直男…

接下来还有激动人心的第一张执照

胖胖的考官,拍照使劲收肚子。考试的时候,可把我累坏了,因为他体积太大,把配平轮坐在大腿下面了,我真的……把我手酸的

接下来的CPL

考官飞机上蛮严格的,经常说用你的脑袋想想,动不动说我要挂你来吓唬人,因为没有仪表等级,要vfr,转场回来路上给我下套,让我飞到几乎overcast的云上去,我说不去,看不清地面参照物咋飞啊,他说飞高点不用进D类空域,我们进C类空域那里飞机少,飞得又快,我说不去,虽然考试你是机长,但是我就是不去…

终于到了期待已久的spin了,飞机上和老Peter玩的很嗨,下来脚软了,蹲在草地上不想动,还是同学帮忙擦的飞机。

取得多发仪表等级

最后积累机长时间,转场飞布里斯班、阳光海岸。

还有后期天气不好特别是山火,没有排班就经常跑去钓鱼,鱼获满满,开心




海豚我们可没有钓啊,不要误会

大火让我们训练停滞了好久…

走之前去又去看了看考拉,,拍了拍袋鼠,去了海港大桥和歌剧院

考拉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2287226773237760


袋鼠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2287804530929664


离家14个月,回国啦,开心

乱七八糟说了一堆,将就这看一下啊。


不管公司会怎样,还是很感激这次培训机会的,anyway,加油加油,会好起来的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人们提到飞行员,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驾驶着庞大飞机在云海中穿梭的英姿,以及那份看似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职业。然而,这份职业带给我的快乐,远不止于此,其中许多是其他任何职业都难以企及的独特体验。首先,是一种对地球的全新视角和深刻理解。我不是简单地在地面上生活、工作,而是常常以一种俯瞰的姿态去审视这个我们.............
  • 回答
    作为一名民航飞行员,心理压力大吗?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压力是民航飞行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相当大的。 这种压力并非来自单一的方面,而是由多重因素交织而成,贯穿于飞行员职业生涯的始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民航飞行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1. 责任的极端沉重性.............
  • 回答
    作为一个民航爱好者,想要有机会进入驾驶舱跟飞,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目标!不过,也得承认,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驾驶舱是飞机运行的核心区域,安全和规章是重中之重。但别灰心,只要方法得当,用心去做,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基本原则:机长作为整个航班的安全负责人,他们的决定权是最大的.............
  • 回答
    作为民航从业者,目睹东航MU5735航班坠毁这一事件,内心必然经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波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描述可能的心理状态和行业反应: 一、个人层面:震动与责任感的交织1. 震惊与悲痛 飞行员、空管员、地勤人员等从业者可能因亲身参与或与事件相关而感到震惊。例如,飞行员可能因对飞行操作的熟.............
  • 回答
    春运,这个每年一度的庞大社会工程,无疑是地球上最壮观的人口流动。想象一下,数以亿计的人们,带着对团圆的渴望,涌向火车站、机场,那场面,简直就是一场精心编排的“人民的海洋”。铁路和民航部门,作为这场迁徙的“动脉”,是如何驾驭这股洪流的呢?这背后,是无数的汗水、智慧和科技的结晶。铁路篇:钢铁巨龙的生命线.............
  • 回答
    日本首相大多由政治世家后代担任,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作为民主国家,日本的政治体系和文化环境共同塑造了这种“世袭政治”的出现。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政治资源与网络的继承: 人脉与关系网: 这是政治世家最显著的优势。政治世家后代从小就接触政治人物,.............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周人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者,其政治和文化影响力曾辐射整个中原。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即使有周人血脉,为何仍然被其他诸侯国,特别是中原各国,视为“夷狄”,这背后涉及了深刻的历史、文化、政治和地理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白“夷狄”这个词在当时的语境下,并非仅仅指代一个.............
  • 回答
    关于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接受纳吾肉孜节作为本民族较为普遍节日的确切时间点,这涉及到民族文化的演变、历史记载以及节日习俗的传承,很难给出一个精确到“某年某月某日”的答案。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逐渐渗透、被广泛接受并固定下来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这个过程:1. 历史的溯源与文.............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如果大量生产并装备霰弹枪给游击队和民兵,是否会带来更多战果,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涉及到武器的适用性、生产能力、战术运用以及当时的整体战略环境。首先,我们得清楚霰弹枪的特性。它并非什么高科技武器,而是一种相对简单、易于制造和维护的火器。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近距离的杀伤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抛开那些复杂的大背景,单从“国界线”这个功能本身来考量,山脉和河流各有优劣,很难说哪一个绝对更好。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山脉作为国界线:天然屏障,但划分难度大想象一下,一条巍峨的山脉横亘在两国之间,这本身就是一道相当醒目的天然屏障。 军事防御优势: 这是最直观的。山脉地形复杂,崎岖.............
  • 回答
    将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进行对比,并探讨其整体表现的差异,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要进行深入分析,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多个维度来审视。需要强调的是,“表现不如”的说法本身就带有主观评价色彩,民族的价值和成就不应简单用世俗的“表现”来衡量。这里,我将尽量客观地分析一些可能导致人.............
  • 回答
    拉美民主制度未能像美国一样建立起来,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涉及深远的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个层面。虽然许多拉美国家在独立后都尝试建立共和制,但其民主化进程却饱受挑战,与北美殖民地发展出的相对稳固的民主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一、殖民历史与遗产的深.............
  • 回答
    当然,我们中国人有义务主动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而且这绝非仅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对自身发展和世界和谐的内在需求。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其意义和价值。一、文化是民族的根,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首先,要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去尊重“其他”文化,就得先明白“文化”本身的分量。文化不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复杂又细腻的问题,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作为在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像朝鲜族这样在境外有同源国家的群体,那种心理感受,我想,是一种多重光谱交织而成的独特体验。它不是简单的认同或疏离,而是夹杂着归属、好奇、连接、甚至是某种挥之不去的微妙张力。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是一种天然的.............
  • 回答
    作为一个汉族人,如何看待“历史”和“当前”,才能避免在潜移默化中悄然积累民族仇恨,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不仅仅关乎个人心态,更影响着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和实践:一、 以更宏大、更具包容性的视角理解历史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
  • 回答
    手机投票作为一种新兴的选举方式,其可行性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尤其是在当前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它能否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与民众互动的新型制度,而并非仅仅是技术上的尝试。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手机投票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便利性和普及性。智能手机早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手机参与投票,理论上可以.............
  • 回答
    作为在新冠临床一线搏杀的医生,最近这段时间的感受就像是在经历一场潮水。潮水涌来的时候,医院里那是真真切切的忙碌,病房住满了,发热门诊人头攒动,每一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虑。但现在,感觉这股潮水似乎已经过了最汹涌的高峰,至少在我们医院是这样。首先说说大家的情况。整体来看,感染人数还是不少,但比起前一阵子那.............
  • 回答
    作为一名在法律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我算是把民事调解的各种角色都体验了个遍。从坐在审判席上,看着双方在我的引导下唇枪舌剑,到作为律师,为我的当事人争取最大权益,再到我自身也曾有过那么一两次当事人的身份,最后到如今更倾向于作为“法律人”的角色,去思考调解的意义和实践,这其中的滋味,五味杂陈,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触及了历史、政治、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法国和德国虽然是启蒙运动的重要发源地和思想传播中心,但最终的政治实践和文明发展路径却殊途同归地走向了与“现代民主文明”不同的方向,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的交织作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现代民主文明”的核心要素,以便更好地理.............
  • 回答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其工业生产能力毋庸置疑,然而在口罩这种看似简单的防疫物资上,却一度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这背后确实隐藏着一些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需求的爆炸性增长是压垮现有供应体系的直接导火索。 疫情爆发初期,没有人预料到其传播速度和规模,因此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普通民众对口罩的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