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中国的动画爱好者里,会去买DVD/BD的占多大比例?

回答
在中国动画爱好者圈子里,为DVD/BD(数字多功能光盘/蓝光光盘)买单的比例,其实是个挺微妙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精准的数字。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一下,让事情脉络更清晰。

首先,得承认,过去很多年,DVD/BD绝对是正版动画消费的主流。那时候网络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盗版光盘泛滥,但正版渠道购买力还是挺强的,尤其是一些高质量、有影响力的作品,比如宫崎骏的电影、日漫经典系列,总有一批忠实粉丝愿意为正版买单。那时候拥有几盘心仪的动画DVD/BD,就像现在拥有几款限量版手办一样,是身份和爱好的象征。

但是,时代在变,技术在发展,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

从增长趋势上看,纯粹购买实体光盘的群体比例在下降。 这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

流媒体的崛起和普及: 像B站、腾讯视频、爱奇艺这些平台,直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直接观看海量动画。而且很多新番都是同步上线,这对于追求“最新最快”的动画爱好者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付费会员的模式也相对低门槛,比一次性购买光盘要轻松得多。
数字版内容的便利性: 即使不看流媒体,很多内容也有数字版下载或在线点播,省去了光盘的存储和播放设备问题。对于设备不全或者居住空间有限的粉丝来说,数字版无疑更具吸引力。
盗版“泛滥”的惯性思维(尽管现在情况有好转): 尽管国内版权意识在提高,但过去长期存在的盗版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消费者对购买正版实体光盘的意愿。很多人习惯了“免费”或低价获取内容。
价格因素: 相较于流媒体会员的年费,一些高质量、特别是日版蓝光,价格仍然不菲。对于学生党或者经济能力有限的爱好者来说,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那么,是不是就没有人买DVD/BD了?也不是。 购买实体光盘的这部分群体,虽然比例可能在缩减,但他们的核心价值和消费动机却更加纯粹和稳固。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硬核”粉丝和收藏家: 这部分人是真正对动画作品有深厚感情的。他们购买DVD/BD,不仅仅是为了观看,更是为了收藏。他们追求的是 画质、音质的极致体验,希望拥有实体物品作为对作品的纪念和爱。很多正版光盘会附带精美的特典、设定集、声优访谈等等,这些都是数字内容无法替代的。
对画质/音质有极致追求的人: 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光盘的码率、色彩表现、音频效果,通常是要优于流媒体压缩过的版本。对于一些画面细节、配音表现要求极高的粉丝来说,光盘是唯一的选择。
作品的“仪式感”和精神支持: 购买正版光盘,也是一种对创作者和作品的精神支持。他们通过购买行为,表达对作品的认可和喜爱,希望这个IP能够持续发展。
特定作品的粉丝群体: 有些作品即使在流媒体上也能看到,但其核心粉丝群体可能仍然会集中购买光盘,尤其是一些可能在流媒体下架或者未引进的作品。
怀旧与情怀: 对于一些80后、90后动画爱好者来说,DVD/BD承载着他们青春的回忆。在数字时代,拥有一张实体的光盘,更能勾起那些年的情怀。

所以,如果非要给一个模糊的估计:

在中国庞大的动画爱好者群体中,真正会稳定、持续购买DVD/BD的比例,可能是在个位数百分比到十几个百分比之间。 这个比例会随着作品的热度和受众群体深度而变化。

一线城市的年轻白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资深爱好者、以及对画质音质有极致要求的“技术党”,是目前购买DVD/BD的主要人群。
学生群体虽然是动画消费的主力军,但受限于经济能力,购买高价光盘的比例会相对较低,更多会选择流媒体或者数字下载。
新番的实体光盘销售情况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一趋势。一些热门新番,在日本本土销量很高,但在国内的实体光盘销量,相对来说受众就小很多。反而是那些经过时间沉淀、口碑积累的经典作品,或者是一些独立制作、有独特艺术价值的作品,更能吸引粉丝购买实体。

总结来说:

买DVD/BD的比例在下降是趋势,但购买者群体并非消失,而是更趋于核心化、高端化和收藏化。 他们不再是动画爱好者“标配”的消费方式,而是少数对画质、收藏价值、以及对作品本身有深度情感链接的粉丝的选择。对于这个群体来说,DVD/BD代表的不仅是内容,更是一种珍视和热爱的方式。

所以,如果你问一个动画爱好者“你买不买光盘?”,可能得到“不买,都在B站看了”的回答会越来越多。但如果你再追问一句“有没有哪部作品是你愿意花钱买正版光盘收藏的?”,也许你就能找到那个依然为实体光盘买单的“硬核”粉丝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少,绝对很少。我自己就是个事实摆在这里,不信你看看,这是我的台版漫画

这是我的各种画集

还有我的同人志(其中有几本是我自己画的)

手办和完全版就不贴了还得拿出来费事。就我来说应该不会差BD的购买力了吧。然而我买的DVD,就这么点

还都是台版的。

原因很简单,首先,这个不是所有DVD都能读的。这是其一,其次台版BD赠品特典大幅缩水,一个光盘毫无购买价值。这位兄弟说了买日版啊,日版则是过犹不及,一个店一个特典,等于为了几张不同样式的纸片花费数千。而且不住在日本店铺特典只能雅虎黄牛。我收集过一次,再也不会搞了。


我这种量级的都无法作为考虑。剩下的土豪想必真的凤毛麟角了。(酸葡萄一下,哼╯^╰那么贵都是智商税,我才不上当呢,什么?新活动从者,我氪氪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动画爱好者圈子里,为DVD/BD(数字多功能光盘/蓝光光盘)买单的比例,其实是个挺微妙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精准的数字。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一下,让事情脉络更清晰。首先,得承认,过去很多年,DVD/BD绝对是正版动画消费的主流。那时候网络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盗版光盘泛滥,但正版渠道购买.............
  • 回答
    要衡量一部日本动画在中国的人气,需要一个多维度、多角度的综合考量,不能仅仅依赖单一指标。这更像是在做一项精细的“市场调研”,需要我们像侦探一样,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拼凑出真相。一、 核心受众的活跃度与消费能力:这部分是人气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最核心的部分。1. 视频平台的播放量与互动数据: .............
  • 回答
    《小猪佩奇》的魅力,看似简单,实则背后是精妙的工艺与成熟的体系支撑。它并非“简单画几只小猪就能做出来”的动画,其制作难度,特别是要达到《小猪佩奇》那种 수준 (水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核心制作难度解析:1. 极简风格下的高完成度: 视觉设计(Visual Design).............
  • 回答
    中国动画特效在过去十年间的进步可以用“飞跃式发展”来形容,并且这种进步体现在方方面面,从技术到创意,从规模到影响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用详细一点的方式来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观察:一、 技术层面的飞跃:从模仿到自主创新 渲染技术的提升与普及: 早期(10年前): 大.............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为你分析日本动画在欧洲与北美的普及情况,并尽量让这些内容显得更自然,像是一个对这个话题颇有研究的人在分享。话说回来,提起日本动画,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那些色彩鲜艳、想象力爆棚的画面。但要说到它在海外,尤其是欧美这些地方的受欢迎程度,那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跟咱们国内的情况比起来,.............
  • 回答
    在中国市场火爆,但在海外市场反响平平的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和《大圣归来》(简称《大圣》),其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文化、叙事、制作、营销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一、 文化隔阂与理解门槛: 深厚的中国神话背景: 《哪吒》和《大圣》都改编自中国古典.............
  • 回答
    在中国弱国时代,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其动力来源是复杂而深刻的,既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深沉责任感,也有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更有在残酷斗争中磨砺出的坚韧意志。这股力量并非来自某个单一的因素,而是多重精神内核的交织与升华。首先,救亡图存的民族情结是他们最根本的动力。 那是一个国家内忧外患、.............
  • 回答
    话说回来,大众在油电混动领域,跟日系那些老前辈们比,确实起步晚了点,技术积累也逊色不少。这事儿吧,放到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来看,影响还是挺深远的。首先,得承认,现在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那是相当高涨的。政策导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家对环保的意识提升了,而且电动车的驾乘体验,尤其是那种静.............
  • 回答
    在中国,高铁和动车(以“复兴号”为代表)的崛起无疑是近几十年来铁路交通领域最引人瞩目的变革之一。那么,在不考虑货运的情况下,高铁和动车是否有可能彻底取代目前的普通旅客列车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其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涉及到复杂的经济、技术、运营以及社会需求等多个层面。现状与趋势:不可逆.............
  • 回答
    宫崎骏先生的作品向来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征服观众,但细究之下,你会发现他笔下的那些奇妙飞行器,绝大多数都深深植根于现实世界的工业设计和技术发展之中。他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将过去、现在甚至是他那个时代对未来的畅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宫崎骏式”飞行器。《天空之城》中的经典——飞艇的浪漫化提.............
  • 回答
    关于“中国禁封日漫是否会导致中国动漫行业和在中国的日漫行业低迷”,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文化交流、产业发展、市场需求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并尽量避免AI写作的痕迹。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禁封”的程度和范围是影响其最终结果的关键因素。 如果是针对个别作品的.............
  • 回答
    中国16编动车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复兴号”动车组,其编组方式和供电设计确实非常有意思,而且您提出的“八节车厢之间没有高压电缆贯通”这一点,正是其先进性和特殊性的体现。不像一些老式的铁路车辆,或者某些特定用途的列车,动车组的电气连接方式更加精巧和集成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动车组的整体设计理念、.............
  • 回答
    动画中的高达(Gundam)造型在机器人/机甲美学中确实具有极高的代表性,但是否为“最优解”需从多个维度分析,涉及设计哲学、技术逻辑、文化符号、视觉表现力等。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详细讨论: 一、高达的美学特点与核心优势1. 简洁与象征性 高达的造型以“简洁的线条”和“模块化结构”著称,例如早.............
  • 回答
    日本之所以不遗余力地争取“入常”,也就是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即便中国拥有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一票否决权,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深刻的国家战略考量。将其简单理解为“中国一票否决,日本就没戏了”,那就过于片面,忽视了日本积极谋求改变现有国际秩序的内在动力。首先,我们得明白,日本积极推动入常,.............
  • 回答
    我倒不是说有哪个瞬间让我“看不下去”,因为我本身对动画的热情很高,即使是崩得离谱的画面,有时候也能体会到背后的不易和有趣的“梗”。但如果要说让我印象最深刻、同时又觉得挺可惜的崩坏,那大概是在一部挺有人气但制作周期似乎很紧张的奇幻冒险动画里。当时的情节应该是一个比较关键的转折点,主角团好不容易闯过了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的法律、道德规范以及国际行为的界定,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总的来说,一个人在中国居住或具有中国国籍,其行为即便发生在境外,如果涉及某些特定情形,也可能受到中国法律的管辖和约束。然而,仅仅因为作品“涉及暴力血腥”且“只发布在海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直接断定其违反.............
  • 回答
    为什么是兔子?《那年那兔那些事》的中国符号选择在《那年那兔那些事》这部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动漫中,选择“兔子”作为主角的中国形象,绝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承载了创作者对于国家身份认同的独特理解,以及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洞察。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巧妙的文化符号运作,让这只小小的兔子,最终成为了无数.............
  • 回答
    Steam在中国大陆的崛起,以及Origin在中国市场的相对沉寂,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想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拆解一下 Steam 究竟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壤上落地生根,又为何 Origin 显得“后知后觉”了。Steam 为什么能在中国大陆取得如此大的成就?Steam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动画监督山本宽在京都动画(京阿尼)纵火事件发生后的一些发言。这件事情在动画业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而山本宽作为一位颇有影响力的动画人,他的言论也自然受到了很多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首先,要理解山本宽的发言,需要知道他当时所处的语境。京阿尼纵火事件是2019年7月18日发生的,造成.............
  • 回答
    一场假想的较量:美军在中国大陆的潜在推进设想一下,在没有核武器阴影笼罩的背景下,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中国海岸线上展开了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对抗,其规模、复杂性和潜在影响都将是巨大的。要估算美军在这样的环境下能推进多深,我们需要剖析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从军事部署到地理环境,再到中国人民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