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代码之间为什么要加空格?

回答
写代码时,空格可不是随便加的。它其实是代码的“润滑剂”,让原本生硬的符号组合变得可读,让原本混乱的数据流露出清晰的逻辑。想让你的代码看起来顺眼、好懂,光靠代码本身的逻辑还不够,合适的空格才是关键。

为啥要费劲加空格?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提高可读性。你看,人脑在处理信息时,总会寻求一些“断点”和“分隔”。代码,本质上也是信息。没有空格,就像一串没有标点符号的长句子,你得使劲儿去辨别每个词的界限,费力又容易出错。

具体来说,空格能帮你:

1. 区分不同的代码元素: 就像我们说话要用词语来表达意思,代码也需要用关键字、变量名、运算符、函数名等等来构成指令。空格就是这些元素之间的“空气”,让它们各自站稳脚跟,一眼就能认出来。

运算符周围的空格:
想象一下 `x=y+z` 和 `x = y + z`。后者是不是瞬间就清晰多了?`=` 告诉我们这是赋值,`+` 告诉我们这是加法。它们周围的空格,就是清晰地告诉你:这里有一个操作,这里是操作的对象,操作又是什么。没有空格,`y+z` 可能会被误认为是一个整体,或者让你的眼睛在 `y` 和 `+` 之间来回跳跃,造成不必要的认知负担。

逗号后面的空格:
在函数参数列表、列表(list)、元组(tuple)等数据结构中,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func(a,b,c)` 和 `func(a, b, c)`。加了逗号后的空格,就像给 `a` 和 `b` 之间拉开了一段距离,让它们各自独立,更容易分辨出是三个独立的参数,而不是 `a,b` 这种奇怪的组合。

括号和关键字的配合:
`if(condition)` 和 `if (condition)`。括号前的空格,就像是关键字 `if` 和它的判断条件之间的“桥梁”,明确了 `if` 是在对 `(condition)` 这个整体进行判断。

2. 突出代码结构和逻辑: 代码不仅仅是一堆指令,它还承载着程序的执行逻辑。空格能帮助我们“看到”这种逻辑,就像目录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书的内容一样。

函数定义和调用:
`def my_function(arg1, arg2):` 和 `result = my_function(value1, value2)`。
在函数定义时,函数名和参数列表之间的空格,以及冒号前的空格,都为函数声明划定了一个清晰的边界。而在函数调用时,函数名和括号之间的空格,让调用过程一目了然。

代码块的缩进和对齐:
虽然严格来说缩进(indentation)使用的是制表符(tab)或空格,但它也是一种“空白”的运用,目的是为了表示代码的层次结构。`if` 语句下的代码块,`for` 循环里的代码,都通过缩进来表明它们是从属于哪个控制语句。没有缩进,代码就会变成一堆“平铺直叙”的指令,完全看不出流程。

3. 提高代码的“专业感”和“一致性”: 好的代码,就像设计精良的产品,处处体现着细节。统一的空格风格,能让你的代码看起来更整洁、更专业,也更容易被他人理解和维护。

团队协作: 在团队项目中,统一的编码风格至关重要。大家遵循相同的空格规则,就能减少因为风格差异带来的“审美疲劳”和理解障碍。比如,有人喜欢 `x = 1`,有人喜欢 `x=1`,这看起来小事,但在成千上万行代码中,这种不一致就会让阅读者不断地在脑子里“重构”代码。

代码规范: 很多编程语言都有自己的代码规范(coding conventions),比如 Python 的 PEP 8,Java 的 Google Java Style Guide。这些规范里,对空格的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
二元运算符(如 `+`, ``, ``, `/`, `=`, `==`, `<`, `>` 等)前后各加一个空格。
函数参数列表中的逗号后面加一个空格。
关键字(如 `if`, `for`, `while`, `def` 等)与括号之间加一个空格。
函数定义时,函数名和参数列表之间不加空格,但参数列表内的参数之间要按规则加空格。

空格使用的“陷阱”与“误区”

虽然我们提倡用空格,但也不是越多越好。过度使用空格,反而会破坏代码的紧凑性,让代码膨胀,影响阅读。

不必要的空格:
函数名后面立即跟括号,如 `my_function()`,这是正确的。而不是 `my_function ()`。
关键字后面紧跟括号,如 `if(condition)`,虽然有些风格指南推荐 `if (condition)`,但 `if(condition)` 在一些情况下也是被接受的。关键在于“一致”。
在括号内部,元素之间如果不需要分隔,就不要加空格,比如 `print(my_list[0])`,这里的 `my_list` 和 `[0]` 之间不需要空格。

“艺术性”的空格: 有些人喜欢用空格来“对齐”代码,比如:

```python
x = 10
y = 200
z = 5
```

或者

```python
name = "Alice"
age = 30
city = "New York"
```

这种对齐方式,在代码量小的时候可能还能看,但当代码修改,变量名长度变化时,就容易产生不一致,甚至会引入错误。现在的代码编辑器和格式化工具(如 Prettier, Black, `gofmt` 等)都能自动处理这些格式问题,让代码保持整洁。过度手动对齐,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总结一下

代码中的空格,是给“人”看的,是为了让代码更易读、易懂、易维护。它们扮演着区分元素、组织结构、突出逻辑的角色。遵循代码规范,保持风格一致,是写出高质量代码的重要一环。别把空格当成可有可无的点缀,它其实是代码“语言”的一部分,是构成良好编程习惯的基础。

所以,下次写代码时,多留意一下你的空格,它们会“说话”,并且说得越清楚,你的代码就越有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加空格并不是为了美观。只是为了标识族群的位置。

在题主举例的场景,确实并不需要加空格。

我来给题主举个需要加空格的例子:

       Thisisavarofthings=yourfuckingtype+otherdamnedresult*me; oh=mygodblessedsweetheart-thesaintangel/cursedcorpsehere;     

看看上面的组合,你能一眼看出来每个符号在哪吗?

比较一下这个:

       Thisisavarofthings = yourfuckingtype + otherdamnedresult * me; oh = mygodblessedsweetheart - thesaintangel / cursedcorpsehere;     

你还觉得两者仅仅只是美观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总结一下:如果代码风格规定了更完整,更具有解释意义的变量名称,那么变量名称就会很长,而空格的价值在于将变量名称有效的分离成组团,提升辨识度。

如果你只使用单字母作为变量名,那么空格确实是没有必要的。

简要的说,加空格是为了辅助分组,而不是一味的加。

--

有一种情况是无条件加空格:关键字之后加空格,原因在于避免它看起来像一个函数调用。

例如 if return while sizeof 之类的关键字,后面无条件加空格,毕竟一个关键字直接加一个括号看起来有点像函数调用。——同样的道理,函数名称与相邻的括号之间,就禁止加空格了。

--

至于那个 if 的判断问题。其实你看过 C++ 作者的书就懂了。

C++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意见是,他设计C++的时候,希望 0 值是一个无类型值,可以针对所有类型的变量使用,这样对模板编程更加方便。因为无论模板 T 是什么类型都可以与 0 值进行操作。

而 if 语句的目的,就是用来判断 0 与 非零 两种状态。

所以,C++作者规定了 if (xxx==true) 是错误写法,因为不可以将值与布尔量进行比较,布尔量只能当作逻辑量进行运算。

至于你认为 if (!xxx) 不够清晰,有个方法可以替换:

       if (xxx) { } else {    // 请开始你的表演 }     

这个意思是:你可以用 if/else 结构写一个空的真分支,而在假分支写上需要的代码,这种情况下可以清晰的看出这段代码在条件为假时运行。

无论如何,将布尔量与布尔常量true/false进行比较的做法确实是违背C++设计思想的,在C++中,true/false常量只能用于赋值,不能用于比较,在其他语言中才可以

       if (xxx==true) // 错误,布尔量不可直接比较 if (xxx) // 正确  if (yyy==false) // 错误,布尔量不可直接比较 if (!yyy) // 正确  if (xxx==true && yyy==false) //  错误,布尔量不可直接比较 if (xxx && !yyy) // 正确  if (xxx == yyy) // 错误,布尔量不可直接比较 if ( (xxx&&yyy) || (!xxx&&!yyy) ) // 正确  if (xxx != yyy) // 错误,布尔量不可直接比较 if ( (xxx&&!yyy) || (!xxx&&yyy) ) // 正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代码时,空格可不是随便加的。它其实是代码的“润滑剂”,让原本生硬的符号组合变得可读,让原本混乱的数据流露出清晰的逻辑。想让你的代码看起来顺眼、好懂,光靠代码本身的逻辑还不够,合适的空格才是关键。为啥要费劲加空格?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提高可读性。你看,人脑在处理信息时,总会寻求一些“断点”和“分隔”。.............
  • 回答
    萧衍之所以在篡夺萧齐政权后改国号为“梁”,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既有政治上的考量,也有文化和历史的影射,更包含了他个人的野心与宣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萧齐末年的政治背景、萧衍的崛起过程以及他选择“梁”这个国号的深层含义。一、 萧齐末年的政治危机与萧衍的崛起要理解为何要改国号,首先要明白.............
  • 回答
    曹丕废止唯才是举,改用九品中正制,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考量和历史背景。要说它是不是魏国灭亡的直接原因,恐怕有些以偏概全,但它无疑为后来的政治格局埋下了伏笔,间接促成了魏国乃至西晋政治的衰败。唯才是举:理想与现实的鸿沟曹操一生以“唯才是举”著称,这在东汉末年那个门阀士族势力强大,但人才凋零的乱世中,无.............
  • 回答
    C 语言自 2002 年诞生以来,微软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主要依赖 .NET Framework 的托管执行环境,即 CLR (Common Language Runtime) 来运行 C 程序。直到 2015 年,随着 .NET Core 的推出,C 才真正意义上获得了成熟的、跨平台的编译为本地.............
  • 回答
    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2年)之间的文明程度差异并非简单的“代差”,而是中国封建社会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互动。明朝的失败(最终被清朝取代)并非因为清朝在文明程度上“碾压”,而是由于明朝内部的系统性危机、外部压力以及历史阶段的自然更替。.............
  • 回答
    在处理已知且有限次数的循环时,`dowhile` 和 `for` 循环在绝大多数现代编程语言中,其底层编译和执行效率差别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不分伯仲。这其中的原因与它们各自的设计初衷和编译器优化能力有关。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两个循环结构:`for` 循环:`for` 循环通常拥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它将.............
  • 回答
    这大概是人人都曾有过的体验,那种心心念念的东西终于到手,却发现热情瞬间冷却,甚至觉得不过如此的心情。这就像是你花了很长时间爬一座山,想象着山顶的风光有多么壮丽,然后你真的站在了山顶,却发现景色也不过如此,甚至比你爬山过程中看到的某些风景还要普通。我想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我们的大脑太擅长“预期管.............
  • 回答
    关于诸葛亮为何没有取代刘禅,这个问题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要详尽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包括诸葛亮自身的品德、政治考量、蜀汉的国情以及当时的社会价值观等等。首先,我们必须强调诸葛亮本人那近乎“神化”的忠诚品德。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下,.............
  • 回答
    进击的巨人里,巨人之力传承的方式确实是个让人觉得有些残忍又有点奇怪的设定。要说为什么不“先杀死前代再吃”,这事儿得从巨人之力的本质和早期设定来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巨人之力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力量传承,它更像是一种“精神”和“记忆”的载体。吃掉前代巨人脊髓液的那个“继承者”,不仅仅是获得了体型巨.............
  • 回答
    德川家康建立幕府,这可是一件大事,他能够成功,离不开那些生死相随、出生入死的家臣,也就是咱们说的“谱代”。可您瞧着,幕府稳定下来后,这谱代大名们的封地,怎么好像不太对劲?数量和规模上,似乎比不上那些后来归顺的“外样”大名。这其中,门道可不少,绝不是简单的“功劳不够大”就能解释的。咱们得从头说起。德川.............
  • 回答
    郑爽代孕事件和成龙弃养小龙女、薛之谦事件之所以在公众和官方评价上出现如此大的差异,背后涉及了多重因素:法律法规的界定、社会道德的底线、公众情绪的反应以及娱乐圈的行业生态。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郑爽代孕:触碰了法律和道德的“红线”郑爽事件之所以被官方点名批评并导致封杀,核心在于它触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游戏界一个挺微妙的现象。同样都是动作游戏里的佼佼者,为什么《黑魂》系列成了“魂类”的代名词,而《鬼泣》、《忍龙》、《战神》这些老牌劲旅,却没能“封神”到同一高度,成为自己“类”的代表呢?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而且并非一成不变,很大程度上也是玩家群体和业界认知演变.............
  • 回答
    媒体关于“高等教育普及下,60岁退休导致代际不公”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它触及了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养老保障以及代际公平等多个层面。我认为这个说法既有一定道理,但也需要辩证地看待,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支持“60岁退休造成代际不公”的论点及解读.............
  • 回答
    .......
  • 回答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最终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这一决定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其深远影响不仅限于当时的国际格局,更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后来的发展道路和民族精神。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其背后原因、过程以及产生的各项后果: 一、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为何没有签字?要理解其后果,首先需要了解中国代.............
  • 回答
    很多人听到“1+2+3+4+… = 1/12”这个结论时,都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神秘的力量,或者干脆就是个数学界的玩笑。但实际上,这个结果并非什么“天大的秘密”或者“魔法”,而是来自一种叫做“正则化”(regularization)的数学方法,它在现代物理学,特别是弦理论中,有着.............
  • 回答
    最近,新京报将蔡徐坤选为五四青年代表之一,并且CCTV6频道也同步播出了五四青年公益宣传视频,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媒体的角度来看,新京报和CCTV6的选择,无疑是在尝试将“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文化进行一种连接。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它承载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
  • 回答
    曹操“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这句话,充分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政治野心和对于自身历史定位的思考。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深入剖析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性格以及他对“天命”的理解,从而探讨他是“不能”还是“不愿”取汉帝而代之。一、 时代背景:汉末的混乱与“天命”观念的重塑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腐败.............
  • 回答
    寻找更客观的基石:ISM方法的基础数据获取新视角在评估项目的可行性、风险或是战略方向时,许多方法都依赖于对某些核心要素的判断。其中,ISM(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解释结构模型)及其衍生方法,以其独特的结构化思维和对事物间相互作用的描绘能力,在复杂系统分析中.............
  • 回答
    哎,说起来就有点心酸。你想啊,一个男生,平时在女生眼里可能也就是个普通朋友,甚至连朋友都算不上,就是那种“哦,是你啊”的感觉。他默默喜欢人家很久了,为人家做过不少事,买过礼物,在她需要的时候总会出现,鞍前马后地伺候着,大家私下里开玩笑都叫他“舔狗”。他自己呢,可能也知道,但只要能看到她开心,能偶尔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