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中医8年,刚入学的时候学医古文里面一篇文章,写的是扁鹊对六种患者不可以进行治疗的概括。现在摘抄如下:
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
轻身重财,二不治也;
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
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
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
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一是狂妄、骄横、不讲道理、不遵医嘱的人;二是只重视钱财而不重视养生的人;三是对服饰、饮食、药物等过于挑剔、不能适应的人;四是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五是身体极度赢弱、不能服药或不能承受药力的人;六是只相信鬼神、不信任医学的人。
放现在来看这个道理仍然非常适用于临床。经历多了,见识多了,见的人多了,确实通过一个眼神、一句话,大夫基本能判断这个患者能否配合自己的治疗。为什么老专家的疗效就比较突出。一来是确实医术水平就放在那。二来就是判断患者的眼光很独到,能治的一定会尽力治,不能治疗的、不配合治疗的绝对不会多插手,毕竟你也不能耽误人家的病情啊。
匿名答一个。
现在医保规定,门诊处方,最多开7天的量。而且不能开大处方,也就是一张处方顶多两三百块钱,再大就不合适了。
某一年的九月,我们单位新来的一位小同志在市委旁边的机关门诊值班,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先生,要拿一些慢性病常用药。他用的都是些高档药,而且直接让给开一个月的用量。
小同志说,太多了,开不了。只能开一个礼拜的。
老先生微笑着解释,说他要去北京参加活动。完了还要在战友家住一段时间,所以需要带些药。
小同志说:那也不能一次开这么多。自己的级别有限,开这么大的处方的话会被处分的。不然你明天再来一次,换个医生开?
老先生说:我叫某某某,你不认识我吗?
小同志说:我不认识啊,你以前是某某学校的老师吗?我在那儿上的高中。
老先生没说话,离开诊室,到门厅里打电话,然后就坐在门厅里等着。
过了一小会,我们这儿的分管卫生的市长,卫生局局长,还有我们医院的院长,都赶过来了。据说正好都在卫生局开会。过了一会儿,医保处主任也来了。市委大院还跑来了个办公室秘书。
这群人围着老先生,老先生又把去北京的事情说了一遍,(办公室秘书向大家解释,是去参加十月某庆典,于是众人连忙称赞老先生劳苦功高,参加庆典是理所应当),也说了去找战友的事情(办公室秘书问,是去拜访某领导吗?众人忙又问候某领导身体是否安康,接着赞颂老先生身体健康),然后老先生发牢骚:机关门诊本来就是为了老干部服务的,弄这么多条条框框,这是服务老领导还是折腾老领导啊?!
那些领导们赶紧道歉。
医保处主任说,这是为了保护国家医保资金安全,不过像老先生这样的老革命,觉悟高,肯定能理解。
卫生局长在副市长和老先生面前做了自我批评,说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出行不便的问题,下一步我们会主动咨询老先生们的医药需求,送医送药上门,既不违反政策,又能方便老同志。
副市长说,他们会举一反三,把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落到实处,他会亲自监督卫生局相关服务。
这种场合没有我们院长说话的份,他跑到药房给老先生拿了足足两个月的药,要送给老先生,但老先生觉悟高,执意要求用自己的医保卡报销,于是院长又拿着医保卡跑去开方报销。一行人由衷的赞叹老先生大公无私的精神。
随后市委办公室的秘书叫来了车,亲自把老先生送回了几十米外的家属院,市长局长院长则站在门诊大厅门口,目送车辆拐进了家属院,这才松了口气,回到了诊所。
在一旁目睹这一切的小医生吓得脸色苍白身如筛糠,这是他第一次同时见到这么多大领导,他觉得自己执业生涯告一段落了。
领导们看到了小医生的惶恐,副市长说:“没事,你没做错,只是不够灵活。”
局长说:“刚分来的吗?还是年轻啊。以后给他们一份老领导的名单吧。”
院长说:“好!”
所以我们系统里就有了一份“重点诊疗对象名单”
-----------------分----------割---------------------
补充说明一下。
一般来说呢,我是不太理会评论区的风波的,说什么我都能接受。不过有几位朋友在费心替我解释,也不忍心让他们受累,所以补充解释几句。
第一,事情是真的。
第二,该老先生并不是省部级大领导,也不是离休干部,只是个退休的市级老领导。这些老领导退休了没有实权,但是,他们有评议政府的权利,地方主要领导升迁变动时,组织部门也需要参考老干部的意见。他们没有提拔人的权利,却有阻止别人被提拔的能力。所以地方政府最怕的,是这些老领导发牢骚。
第三,各级部门都有考核机制,我们普通老百姓遇到不满意的事情,可以拨打市长热线投诉。这些老干部们更擅长投诉。上面说的这位老领导,就是直接打的市委办公室电话投诉。因为第二条原因,他们的投诉会格外受重视。而且由于他们的资历辈分,所有的现任领导都是他们的晚辈,只要不涉及重大利益,一般都是哄着,希望息事宁人。这次事件,看着是来了一堆领导,但其实没有动用资源,也没有引发更大的矛盾,这就是皆大欢喜的结果了。
第四,其实,离休干部报销,也是有限额的。前几年有一部分离休干部们觉悟不高,报销金额太大,什么都买,本地医保改成了每人每年报销2万,后来又改成了每季度报销4000多。防的就是一次性大额消费。如果金额不足的,可以单独拿着费用单据去医保处说明情况补报。
离休干部跟普通职工确实不是一个医保资金池,但离休干部花的也是钱,医保处没有造钱的能力,离休干部的医保资金也很紧张,所以不存在离休干部可以任意花的情况。
第五,又想起来一个事。去年十月,国家安置退伍军人,让有需求的都去民政局登记。某个老干部是去过印度的退伍兵,他听说了这个政策,但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事,去民政局想问问自己需要登记吗。
到了民政局,一大堆退伍军人在那里吵着(吵的什么大家都清楚,为了避免违规我就不写了)。老干部觉得自己可能跟这些退伍兵的情况不一样,就直接去楼上找局长了。
这位局长是八月份刚上任的,已经被这类事搞昏了头,他知道这个老干部,但并不熟悉。没听完老干部的话,就让老干部也下去等着。老干部在大厅里等了一下午,没等到结果,倒是血压高了头也昏了,气哼哼的走了。第二天直接去了市委办公室发牢骚:“XXX有没有能力干好优抚工作?干不好就换人!”
不知道是不是这句话起了作用,年底职位调整,刚上任几个月的民政局长就换了人。
作为一个经常在关键时候掉链子进医院,进各级医院的我挺有发言权的。
高三那年,十来年前,因为感冒发烧在学校附近小诊所延误治疗,某天早上晨跑晕了过去,不过很快就醒了过来。在县级医院确诊心肌炎,然后整整打了四个月的针。心肌炎治疗结束后,发现两只胳膊上端各鼓了个包,县医院水平已经无法确诊。我们来了市医院。
舅舅的亲家是市医院二把手,同时也是位非常有名的专家,具体哪个科不太清楚。他决定给我做个活检,让我去病房楼11楼等他,他去做一些准备。
我,我妈,我二姨来到病房,医生护士看到我们也没理我们的,我抓住一个胖护士,问哪个屋在哪?那护士翻着白眼,口气很凶:你想去哪就去哪?你干什么的呀?
“我过来做活检。”
“谁跟你说做活检在这?快走!”推着我们让我们走。
我刚开始老是记不起来那位伯伯的姓氏,就说了句“好像是吴院长,我们是他亲戚。”。
护士愣住了,估计那位伯伯分管这个科室吧。脸色变得很快“嗨,怎么不早说啊?对不住了,我还以为来医院推销的呢。”
后面伯伯上来,准备给我做活检,好吧,刚才那一堆看着我们装看不到的都活跃起来,一个屋满满当当。伯伯说“该忙什么忙什么去吧,别都堆这了”,几乎还没有走的。
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成人世界中的势利。
前两年,在我工作前景一片大好,要被提拔的时候,检查出大疾病。当地市医院说他们水平有限,不敢做。北方城市还是比较认北京的医院吧。妹夫是北大的,找了好多医学院的同学给我们联系了两个医院。
我们先来到了之前此类专科医院全国排第一的医院,挂了个专业团队。进去,医生不是团队负责人,整个过程面无表情。下面是对话:
“真的只能做手术治疗吗?”
“对。”
“手术风险大吗?”
“大,随时会死在手术台上。”
“……那这个病,到底怎么回事啊?”
“看你们不像没文化的人啊,不会百度?”
“……”
“这是我手机号,确定做了,电话联系。”
然后再也不说话了。我觉得自己的情绪从茫然害怕直接到了心如死灰,向死而生。
第二个医院,约了时间,这位专家刚下手术,门口执勤的让我们在外面等等,他需要休息休息。
等了一个半小时,进去了。办公室满满的礼品,匾额,锦旗。
这个医生态度不错,问我“两口子干什么工作?”
“都在国企。”
“什么职务?”
“我是客户经理。家属,市级分公司一把手。”
“那年收入不低啊?”
“还行,治病还能治的起。”
然后就给我说他的个人能力和水平,在听我说到前面的医生时,他直摇头“他手术成功率也就70%多点,我能达到95%.”
我担心啊,弄不好就是那失败的5%呢。
不敢冒险,同时也觉得这个医生是个非常虚荣的人。
从北京回来,准备去上海,先在好大夫上挂了个国家权威之一的大夫,全国三个权威,这个医院占了俩,我选了个面相和蔼一些的。正常分院50的号挂不到,在好大夫上付了260的在线诊费,他让我去贵族分院找他。
付了600的挂号费,进了诊间。果然是个非常和善的人。他说,我先给你把这个病说一下,你中间不要打断我。用了十五分钟,把这个病阐述了一遍,包括怎么治疗,不治疗的危害。我这是个预防性的手术,他说不治有可能一点事没有,但是有事就是生命危险。有事了,黄金抢救时间只有六分钟,谁也不能做到,所以势必会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
他看出我心理压力很大,告诉我,良好的心态胜过灵丹妙药。给我讲了两个因为病人心态好创造的医学奇迹。然后最让我感动的来了:你知道你有多么幸运吗?你是被老天眷顾的那一类人。这个病提前检查出来的很少,一般都是发作了,脑出血了,来治疗才能确诊。你现在开完刀,就是痊愈,脑出血以后,首先要修养一段时间,再做手术的意义不是治愈,是减少再出血率。我不给你保证,你的手术没问题,但是我做了这么多,从来没出过问题。
整整四十多分钟,护士催了两次,他要马上去手术了,才把助手联系方式给了我,拍床位,可能需要半年左右时间。
出来以后,所有心头的阴暗全散了。下定决心手术。
这个时候,婆婆打电话来,她找同学找的那位教授专门为了我们从美国提前一天回来了,让我们抓紧去找他,我一看,是另一位权威。马不停蹄又去了。
这位医生话很少,面色凝重,但是给人很放心的感觉。他就说了几句:立马准备手术,不能再拖。告诉身边助手,这是他的第一任恩师,推荐过来的,抓紧安排床位。
第二天,我们正在回家路上,助手通知我们住院,吓我一跳,我怎么算着也得一周吧。抓紧回来向单位请假,准备行李,带着我妈来了医院。这些手术,除了配偶,是必须要加一位自己家的人。
手术前两天,不放心啊,准备了个红包,没敢准备多了,怕人家不要(这个情况听说在北京是不存在的,很多医生担心给少了,还直接开口要)。
这位教授的话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不要搞这个。你上了手术台,我是认不出你的,给了我也没用。你放心,我给家里人怎么做,就一定会给你怎么做……
后来,听身边人说在北京各个医院的治疗,看病情况,没有一个人说对主刀,主治医生是满意的。我觉得有生之年碰到两位医德如此高尚,仁心仁术的医生,非常幸运。
所以,看医生喽,我感觉医生的水平和他的处世态度是成正向的。但是,如果有关系,也要用上,不说别的,能方便很多。
我看到好多医生在各个地方呛,医生也是人,医生多么累,一天要看多少病号,凭什么还要求医生态度好?
多数人都有眼睛,看到医生从早忙到晚,办公环境嘈杂,形形色色各种脾气的人。
但是你们想过,患者那种忐忑,焦虑,茫然,无措,甚至活不下去的心态有多么渴望需要你们用专业的力量安抚吗?越是水平高的医生往往更敬业,更懂得怎样治愈患者的心态。
孩子很小免疫力下降过敏,去了一个大城市的妇女儿童医院,排队等候过程中,一个小女孩不停地哭,谁哄也没用。我想,在我们这儿科,医生早让家长拉着孩子有多远走多远,别耽误他看病。然而,这个诊间的医生,一位60岁左右的老太太,看完一位病号,温柔的让下一位稍稍一等,走到哭的女孩旁边,蹲下,轻轻揽着孩子胳膊:宝贝儿,怎么了?和奶奶说说是哪里不舒服,让我们宝贝哭得这么惨?奶奶看看,保准一会就好了……
诊室里的家长都动容了……
所以,态度嚣张,口气跋扈的医生,护士们,你们是比这位老人能力更强还是赚的更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