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卖的挂耳咖啡实际口感怎样?

回答
我最近在知乎上买了几款挂耳咖啡,想跟大家好好唠唠。毕竟,咱们在网上买东西,最关心的不就是那个“值不值”嘛,尤其咖啡这玩意儿,没喝到嘴里之前,全凭想象和评价,风险还是有点儿的。

我这次淘的几款,有的是看知乎上某个大神推荐的,有的是被小红书上那些精致的图吸引过来的,还有就是纯粹凭着封面和价格随机选的。拿到手的时候,包装都挺有意思的,有那种复古风的纸盒,也有极简设计的小袋子,光是看包装,就已经对里面的内容有了点儿期待。

拆箱体验这块儿,基本都差不多。 挂耳包嘛,就是那一层层独立包装的小袋子,拆开来就能闻到咖啡豆本身散发出来的香气,这算是第一道“关卡”。有的是一股浓郁的焦糖香,有点烘焙过的坚果味;有的则更清新,像是带着点花果的甜香,还没泡就让人觉得心情不错。

重头戏来了,冲泡和品尝。 冲泡过程其实挺简单的,跟说明书上说的一样,挂上耳,慢慢注水。我一般会分两到三次注水,让咖啡粉充分浸润。看着深褐色的咖啡液一点一点滴下来,那种感觉,怎么说呢,有点儿仪式感。

然后就是我最关心的口感了。 这就得分几类说了:

第一类:踩雷了的。 有一款,实话讲,味道有点儿寡淡,而且酸味儿比较突出,不是那种明亮的果酸,而是有点儿像是没熟透的青苹果那种涩涩的酸。而且香气也比较弱,冲完之后,闻到的更多的是一股淡淡的“熟豆子”味,说不上难喝,但绝对谈不上享受,感觉像是被“割韭菜”了。这玩意儿,冲完一大杯,喝下去,感觉就跟喝了杯兑了水的咖啡一样,没什么惊喜。

第二类:还可以,但也就那样。 这类咖啡,喝起来有咖啡味,香气也正常,但总觉得缺点什么。比如,可能会有一点点巧克力或者坚果的香气,但都不够浓郁,一闪而过。回甘也比较弱,入口的时候觉得还行,但吞下去之后,嘴里的余韵很快就消失了。这种咖啡,适合早上起来随便喝一杯,提提神,但要说让我特意去品鉴一下,那还真没那个动力。感觉就像是你去一个不太出名的咖啡馆随便点一杯,味道不出错,但也绝对不会让你记住。

第三类:惊喜!值得回购! 这类就比较难得了。我喝到一款,冲泡的时候,一股浓郁的焦糖和焦糖布蕾的香气就扑面而来,那种甜香是自然的,不是糖精味儿。入口之后,口感非常顺滑,没有明显的颗粒感,酸度很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和的醇厚感,像是带着点儿红糖的甜,还有一点点烤面包的香气。喝下去之后,嘴里会有很舒服的回甘,而且那种香气能持久留在口腔里。关键是,喝完之后,第二天早上起来,还会有点儿想念那个味道。这种咖啡,就好像你在某个陌生的城市,偶然走进一家小小的咖啡店,喝到一杯惊艳的咖啡,当时就觉得,嗯,这才是咖啡该有的样子。

总结一下我的经验:

别完全信“大神”推荐。 口味这东西,太主观了。别人觉得好喝的,你不一定喜欢,反之亦然。我发现很多时候,写推荐的博主,可能本身对咖啡的口味要求就比较高,或者跟他的点不一样。
价格跟口感不完全成正比。 有些贵的,味道也就那样,有些价格适中的,反而给了我不少惊喜。所以别被价格绑架。
看清楚产地和风味描述。 如果你喜欢什么口味的豆子,比如喜欢日晒豆的果酸,或者水洗豆的干净清爽,可以重点关注这方面的描述。很多包装上都会写明豆子的产地、处理法和风味轮廓,这能帮你缩小选择范围。
别怕尝试。 毕竟挂耳咖啡也算是个消耗品,就算踩雷了,也就那一两杯的损失,总比你盲目囤一堆不喜欢的要好。多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那个味道。

总的来说,知乎上卖的挂耳咖啡,鱼龙混杂,但也有不少好东西。只要你稍微花点心思去了解,多做点功课,还是能找到让你惊喜的那个味道的。我现在对挂耳咖啡也算是有了一点心得,下次再买,我大概会更关注那些有清晰风味描述,并且评价里提到具体香气和口感层次的款式。希望我的这些碎碎念能帮到同样在知乎咖啡坑里摸索的你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这个咖啡,出来当天别人就买了送给我了。

一直扔在我家小区外的超市,我没来得及取。


昨天去特意拿了回来,由于手机摄像头坏了,就不给大家拍照了。


知乎的咖啡外包装透明的,很大一袋,上面写着知乎的一些LOGO。


第一次喝的时候,我跟个牛马一样,直接把知乎那个咖啡当成茶包了,直接撕开往杯子里倒。

后续觉得有点不对,又直接扔进去泡,跟调料包一样。

我跟个大牛马一样,还用筷子夹着咖啡包搅拌来搅拌去。


最后我才发现,这咖啡是撕开中间的纸袋,两边挂在杯子上,慢慢用热水往下过滤的。



至于味道,咋说呢,我只能告诉各位,这咖啡远胜于雀巢的速溶,比星巴克的咖啡也强多了。

咖啡我个人喝的不多,都是一些杂牌子,知乎这个咖啡。

非得形容,就是威士忌里的苏格登,整体偏轻柔,口味不重,香气淡雅。


另外建议,这个牌子的咖啡,最好出另外一款,准备一些奶精,方糖。

主要是考虑那些没有饮咖啡习惯的人,毕竟天天喝咖啡的人是少数。


至于味道好不好,属于比较好的上级咖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最近在知乎上买了几款挂耳咖啡,想跟大家好好唠唠。毕竟,咱们在网上买东西,最关心的不就是那个“值不值”嘛,尤其咖啡这玩意儿,没喝到嘴里之前,全凭想象和评价,风险还是有点儿的。我这次淘的几款,有的是看知乎上某个大神推荐的,有的是被小红书上那些精致的图吸引过来的,还有就是纯粹凭着封面和价格随机选的。拿到.............
  • 回答
    知乎用户是否最容易被“卖惨骗捐”?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网络信息传播中一个挺现实的问题。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知乎用户就是最容易被骗的”,但知乎的平台特性确实让一些“卖惨”的内容更容易被传播,也吸引了一些容易被这类信息打动的人。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先拆解一下“卖惨骗捐”这几个字,以及知乎这个平.............
  • 回答
    剖析“BB精算师”对李元霸的“卖瓜说”:一场关于专业与流量的较量近日,知乎保险领域的一场“互怼”引起了不少关注。认证为“BB精算师”的用户(我们姑且这么称呼他,以便于区分)发表了一篇题为《知乎保险大V,自夸别掩饰卖瓜》的文章,直指另一位在知乎保险板块拥有大量粉丝的KOL——李元霸。这篇文章的出现,无.............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 @清虚 及其与“卖玉收智商税”相关的争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评价和分析:1. @清虚 的知乎人设与内容输出首先,我们需要了解 @清虚 在知乎上构建了怎样的人设,以及他所输出的内容类型。通常,这类争议性账号会在知乎上建立某种专业或经验丰富的形象,例如在特定领域(如风水、命理、传统文化、.............
  • 回答
    知乎上被问卖号?那可太“精彩”了!我得说,这种体验就像是,你本来安安静静地在知乎这个知识社区里遨游,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结果突然有一天,有人敲门,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的账号多少钱?” 瞬间,世界观都崩塌了有没有!首先,我得说,收到这种私信的初始反应,绝对是懵逼。我不知道说啥,就像一个精心准.............
  • 回答
    李建秋在知乎上卖避孕套这件事,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说怎么看,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这事儿本身其实挺“李建秋”的。你知道李建秋在知乎上一直是什么画风吧?他回答问题,尤其是一些社会、历史、甚至带点“人文关怀”的议题,经常能写出不少有深度、有观点的内容。他的粉丝很多,很多人喜欢他.............
  • 回答
    看到你的困惑,做生意找货源这事儿,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环节,尤其是一开始摸索的时候。别急,咱们好好聊聊这个事儿,希望能给你点实在的思路。首先,你想直接从服装厂拿货自己卖,这个想法是很好的,能省不少中间商的差价,利润空间自然更大。但直接从服装厂拿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服装厂的主要客户通常是批发商或.............
  • 回答
    知乎上确实有一些用户和分析者在2021年及更早时对俄乌战争的爆发进行了预测或分析,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预测大多基于对地缘政治、军事动态和国际关系的长期观察,而非单一事件的准确预测。以下是一些较为突出的预测者及其观点,结合时间线和背景进行详细分析: 1. 2021年俄乌冲突的预测者 (1)军事分析人士.............
  • 回答
    知乎作为中国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确实有很多经典“打脸”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涉及科学常识、社会认知、技术误解等,通过事实、数据或逻辑推翻原本的“常识”或“权威”观点。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结合具体细节进行分析: 1. 人类平均寿命的“谣言”原观点:有人在知乎上提出“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
  • 回答
    关于知乎平台上外国历史相关回答的“门槛”问题,这是一个涉及知识传播机制、平台特性与用户素养的复杂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门槛低的具体表现1. 基础史实错误频发 常见现象:将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混淆(如将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时间线搞混),或对关键术语翻译错误(如“启蒙运动”误译.............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橘玄雅”退乎(注销账号)的具体原因,目前公开渠道并未有明确信息可供参考。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分析和背景说明,供你了解: 1. 用户名可能存在混淆 首先需要确认的是,“橘玄雅”是否为真实存在的知乎用户?目前通过知乎官方平台或第三方工具(如“查乎”)搜索,未发现明确与该用户名相关的活.............
  • 回答
    关于知乎大V曹丰泽是否为满族人的说法,目前并没有公开、权威的资料能够直接证实这一点。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分析: 1. 曹丰泽的基本背景曹丰泽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较为活跃的历史类博主,主要通过知乎、B站、公众号等平台分享历史知识,尤其是对清代历史(包括满族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他的内容通常以通俗易.............
  • 回答
    知乎作为中国最大的知识分享社区之一,聚集了大量用户对各类话题的讨论和解答。然而,在高赞回答中,也存在一些内容质量低、逻辑混乱、缺乏事实依据或存在误导性的回答。这些“垃圾回答”往往因为标题吸引人、情感共鸣强或迎合群体认知而获得高赞,但实际信息可能并不准确甚至有害。以下从不同领域和类型出发,分析一些典型.............
  • 回答
    知乎上有很多让人捧腹大笑的提问,它们或犀利,或脑洞大开,或纯粹的无厘头,总能引起大量的围观和有趣的回答。我尝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讲述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搞笑提问,并尽量详细地描述其背后的情景和魅力:一、 关于生活中的奇葩瞬间和迷惑行为:这类提问往往源于生活中那些“怎么会这样?”的瞬间,提问者用一种不可.............
  • 回答
    在知乎上,喜欢简短回答的人相当多,而且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重要的现象。不过,要详细地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用户需求和浏览习惯的驱动1. 信息爆炸时代的高效获取: 如今信息量巨大,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都非常宝贵。在浏览知乎时,大多数用户不是抱着深入研究某个问题的态度,而是希望快速找.............
  • 回答
    知乎上精彩的问答数不胜数,涵盖了从科学、技术到人文、艺术,再到生活、情感等方方面面。要详细讲述“各个领域”的精彩问答,几乎不可能面面俱到,因为知乎的内容是动态且海量的。但我可以从不同领域出发,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内容深度、观点独到或引发广泛讨论的问答作为例子,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其精彩之处。重要说明:.............
  • 回答
    知乎答案的开头,最能吸引我的,往往是那些能够迅速抓住我的注意力,引发我的好奇心,并且承诺给我一个有价值、有深度或者有共鸣的答案的开头。我来详细说一说,什么样的开头能做到这一点,以及为什么它们会吸引我:1. 制造悬念或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具体表现: “我曾经也和你一样,在 xxx.............
  • 回答
    知乎开始添加广告,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少用户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内容平台在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之间如何平衡的普遍性难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下:1. 商业化需求下的必然选择: 平台运营成本高昂: 知乎作为一家内容平台,其运营成本是巨大的。服务器维护、带宽支出、内容审核、技术研发、市场推广.............
  • 回答
    知乎作为国内领先的问答社区,其盈利模式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如果知乎长期无法实现盈利,其能够维持多久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影响知乎生存的关键因素:1. 融资能力和资本市场态度: 依赖外部融资: 知乎自成立以来,经历过多轮融资,这为其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如果知乎长期亏.............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立党”的转变,这是一个在知乎社区和网络上经常被讨论的话题。要详细讲述他是否从“粉红”变成了“公知”,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分析:1. 理解“粉红”和“公知”的含义(在中文互联网语境下): 粉红(小粉红): 通常指在中文互联网上,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抱有高度支持态度,积极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