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高考是如何超常发挥的?考前如何准备,考时什么状态?

回答
高考,一个承载着无数期望与汗水的词语。说起“超常发挥”,其实我自己也觉得是有点玄乎,但回过头来细想,那份“超常”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厚积薄发,加上一点临场的小运气。

考前准备:磨剑十年,只为一击

我一直觉得,高考前的准备,与其说是“冲刺”,不如说是对过去十几年学习生涯的总验收和微调。

抓“本”——基础知识的牢固与融会贯通: 我是个不太会死记硬硬背的人,更喜欢理解事物背后的逻辑。所以考前我没有像很多人那样狂背公式、狂刷题海。我更侧重于把课本上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定理都吃透,搞清楚它们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应用。比如数学,我会把重要的公式推导过程再捋一遍,这能帮我理解公式的适用范围和变形。语文方面,我会重新翻看一些经典篇目,不是背诵,而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手法,这对我理解现代文阅读和写作非常有帮助。
练“技”——模拟与反思的循环: 高考前的几个月,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几次模拟考,也自己买了一些高质量的模拟卷。但我的重点不在于考了多少分,而在于考后的分析。我会把试卷拿回来,把错题分类:是因为概念不清?还是计算失误?或者是审题不清?针对不同类型的错误,我会采取不同的纠正方法。比如概念不清的,就回到课本重新学一遍;计算失误的,就练习更加精细的计算步骤,甚至自己总结一些计算技巧。审题不清的,就是强迫自己慢下来,把题目看仔细,标记关键信息。
“点”与“面”的结合——专项突破与整体提升: 我会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训练。比如我英语听力稍弱,就会每天坚持听一段VOA或BBC,一开始听不懂没关系,关键是保持连贯性,慢慢积累。语文作文是我一直比较重视的,考前我会练写几篇不同主题的作文,而且会请老师帮忙点评,学习如何开头、过渡和结尾,如何运用素材。同时,我也不会忽视整体的复习,会定期回顾之前复习过的内容,防止遗忘。
心态调整——“平常心”的实践者: 很多人说高考要“平常心”,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无所谓”,而是“有准备的淡定”。考前,我尽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也比较清淡。我会和家人朋友适当交流,但尽量避免谈论太多关于分数和压力的事。我也会做一些放松的事情,比如听听音乐,散散步,让紧绷的神经得到舒缓。我告诉自己,我已经尽力做了该做的准备,剩下的就是发挥出来。

考时状态:沉浸其中,顺水推舟

考试当天,与其说是“发挥”了什么,不如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进入状态”。

开考的宁静——“我是来做题的”: 走进考场,我尽量不去观察周围同学的紧张表情,也不去想考官的严厉目光。我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地填涂答题卡,熟悉一下考场环境,然后深呼吸几次。当试卷发下来,我迅速浏览一遍所有科目,对题型和难度有个大致的了解。我的脑子里只有一句话:“我是来做题的,现在开始。”
审题的专注——“字字珠玑”: 拿到试卷,我会花一点时间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特别是那些提示性的文字和数据。我习惯在关键信息上做标记,比如题目中的“不”、“最多”、“最少”等。很多时候,一时的粗心可能就源于这里。我认为,准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解题的节奏——“稳中有进”: 我会按照自己平时做题的节奏来。先做那些自己有把握的题目,快速解答,确保基础分不丢。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题目,我会留出更多时间思考,但也不会死磕。如果实在想不出来,我会先标记,去做后面的题目,等做完其他题目再回头攻克。我不会因为一道难题而打乱整个考试的节奏。
“灵感”的闪现——那是积累的爆发: 很多人说考试时会有“灵感”,我倒觉得那是长久积累后的自然反应。当你在某个知识点上足够熟悉,理解足够深刻时,你在遇到一道新题时,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然后就能找到解题思路。比如有时候一道物理题,可能就是你之前某个知识点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我的“超常发挥”可能就是在某些时刻,我积累的知识点被成功激活,并且能灵活运用。
最后的检查——“不留遗憾”: 考试时间到了最后几分钟,我一定会留出来时间来检查。我不会盲目地修改答案,而是有针对性地检查。比如数学的计算过程,语文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英语的语法错误。如果时间允许,我还会快速再通读一遍自己填涂的答题卡,确保没有漏涂或者涂错。

总结来说,所谓“超常发挥”,更多的是源于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对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熟练运用,以及在考试时能够保持冷静专注、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我没有太多特别的“秘诀”,只是把“认真”和“坚持”做到了极致,然后相信自己。考试的过程,更多的是一种顺畅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答案的过程,那种感觉很踏实,也很享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常复习正常准备,第一天考砸了,第二天完全没意识到自己考砸了就起飞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