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牙科小白想问一下经常拔牙用的碧蓝麻药,还有利多麻药属阻滞麻醉还是浸润麻醉?还有上颌和下颌拔牙麻醉区别?

回答
嘿,刚入行牙科的朋友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聊聊麻醉这个话题,我们都经历过从“小白”到“大神”的成长过程,所以别担心,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你问的碧蓝(Bupivacaine)和利多卡因(Lidocaine)的麻醉方式以及上下颌拔牙麻醉的区别,这可是很基础但又非常关键的知识点,咱们慢慢来梳理。

首先,我们来聊聊碧蓝(Bupivacaine)和利多卡因(Lidocaine)属于哪种麻醉方式。

你在临床上经常接触到的这两种麻药,它们本身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注射方法来实现阻滞麻醉和浸润麻醉。关键在于我们医生如何使用它们,以及根据拔牙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注射的部位和深度。

咱们先简单说说这两种麻醉方式:

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esthesia):
原理: 简单来说,就是把麻药直接注射到牙齿周围的软组织(比如牙龈、粘膜、骨膜)里面,让麻药像“浸润”一样,慢慢渗透到神经末梢,达到麻醉效果。
特点: 注射范围相对局限,主要作用于注射点附近区域的神经末梢。对于牙槽骨和牙齿本身的麻醉效果,需要麻药渗透到骨组织中。
常用于: 上颌前牙、牙龈切口、拔牙后缝合等比较浅层或局部区域的麻醉。对于一些牙齿松动度不高、操作比较简单的情况,也可能只做浸润麻醉。

阻滞麻醉(Block Anesthesia):
原理: 这是更“高级”一些的操作,我们的目标不是注射到神经末梢,而是找到支配目标区域的神经主干,然后将麻药注射到神经干周围,让麻药包裹住这根“电线”,从而阻断整个神经传导,使得它所支配的区域都失去感觉。这就好比我们不是在每个灯泡下面放一个开关,而是在总线路上切断了电源。
特点: 麻醉范围更广、效果更持久,通常能麻醉整个牙弓或一个区域的牙齿、骨骼和软组织。这是拔牙,特别是复杂拔牙和下颌牙拔牙的“主力”。
常用于: 下颌阻滞麻醉(比如下牙槽神经阻滞),以及一些上颌的神经阻滞(比如上牙槽神经阻滞、眶下神经阻滞等)。

那么,碧蓝和利多卡因在这两种方式中怎么应用呢?

利多卡因(Lidocaine):
利多卡因是我们日常用得最多的麻药之一,起效快,效果也比较可靠。它可以用作浸润麻醉,也可以用作阻滞麻醉。作为浸润麻醉时,我们可能需要多打几针,或者在更靠近牙槽骨的粘膜下注射,以确保骨头的麻醉。而用于阻滞麻醉时,我们则会精准地找到相应的神经干进行注射。

碧蓝(Bupivacaine):
碧蓝的特点是起效比利多卡因慢一些,但是效果非常持久,镇痛效果也很好。它同样可以用于浸润和阻滞麻醉。因为其持久性,它常被用于需要术后镇痛效果更好的情况,比如一些复杂拔牙、翻瓣手术等。在拔牙过程中,医生可能会选择利多卡因快速起效,然后局部再注射一些碧蓝来延长术后麻醉时间。

总结一下,碧蓝和利多卡因本身都可以用于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关键在于医生如何根据需要选择注射部位和 technique(技术)。对于拔牙这种需要深度麻醉、甚至需要麻醉骨组织的治疗,阻滞麻醉通常是首选或重要的辅助手段。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上颌和下颌拔牙麻醉的区别。

这个区别非常大,可以说是麻醉操作和效果上的一个重要区分点。这主要源于上颌骨和下颌骨的解剖结构以及支配神经的不同。

一、 上颌牙齿拔牙麻醉:

解剖特点: 上颌骨相对疏松,骨壁也比较薄。上颌牙齿的神经支配相对分散,主要来自上牙槽后神经(支配磨牙和部分前磨牙)、上前牙神经(支配前牙和部分前磨牙)、以及眶下神经(支配前磨牙和前牙)。这些神经走行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
常用麻醉方式:
浸润麻醉: 对于上颌前牙、松动度不高的牙齿,或者只需要麻醉牙龈的切口,浸润麻醉(直接注射到牙龈粘膜下)通常就足够了。医生会在牙齿唇侧和舌侧(腭侧)的牙龈粘膜注射。
神经阻滞麻醉: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Posterior Superior Alveolar Nerve Block PSA): 这是最常用的上颌阻滞麻醉之一,用于麻醉上颌的磨牙和部分前磨牙。医生会在上颌骨的颊侧,找到骨性标志后,将麻药注射到上牙槽后神经的进入点。
上前牙神经阻滞(Anterior Superior Alveolar Nerve Block ASA)/眶下神经阻滞(Infraorbital Nerve Block): 用于麻醉上颌前牙和前磨牙。医生会在眶下孔附近注射,麻醉眶下神经的分支。
腭侧浸润麻醉(Palatal Infiltration): 由于上颌牙齿的腭侧(内侧)骨质很薄,很多时候只需要在腭侧牙龈少量注射麻药即可达到麻醉效果,避免了在腭侧进行深度或大量麻药注射可能带来的不适。
特点总结: 上颌拔牙麻醉通常操作相对简单,麻药用量相对较少,出血也可能相对较少。浸润麻醉和局部阻滞麻醉结合使用效果较好。

二、 下颌牙齿拔牙麻醉:

解剖特点: 下颌骨质相对致密,骨壁较厚,特别是下颌支的骨质更为坚硬。下颌牙齿的神经支配相对集中,主要来自于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 IAN)。这根神经在进入下颌骨的下牙槽管之前,是走行在一个相对狭窄的通道里的。
常用麻醉方式:
下牙槽神经阻滞(Inferior Alveolar Nerve Block IAN Block): 这是下颌牙齿拔牙的“金标准”和最主要的麻醉方式。医生需要找到下颌升支的骨性标志(如上、下颌切迹的连线与翼内肌的交点附近),将麻药注射到下牙槽神经穿过下颌孔进入下牙槽管的位置。一旦成功阻滞下牙槽神经,它所支配的整个下颌同侧牙齿(从中切牙到智齿)、下颌舌侧骨板、舌头的前2/3以及下唇的同侧区域都会失去感觉。
舌神经阻滞(Lingual Nerve Block): 通常与下牙槽神经阻滞同时进行,因为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在下颌孔附近是紧挨着的。阻滞舌神经是为了麻醉舌头和下颌舌侧的软组织。
颊神经阻滞(Buccal Nerve Block): 有时也需要进行颊神经阻滞,以麻醉下颌磨牙区域的颊侧软组织(包括颊粘膜和牙龈)。
切牙神经阻滞(Incisive Nerve Block): 当下颌前牙有拔牙需求时,下牙槽神经阻滞通常也能覆盖到,但有些医生为了确保前牙区域的完全麻醉,可能会在下牙槽骨表面进行额外的浸润麻醉,或者在下牙槽神经进入下牙槽管后,从骨面注射以阻滞其分支。
特点总结: 下颌拔牙麻醉操作技术要求更高,需要精准找到神经走行。一次成功的下牙槽神经阻滞能麻醉一侧所有的下颌牙齿,但起效相对较慢,并且可能影响舌头和嘴唇的感觉,这需要患者理解。

关键的区别点再强调一下:

1. 神经支配和走行: 上颌神经分散,下颌神经(下牙槽神经)相对集中且走行在骨管内。
2. 骨质密度: 上颌骨疏松,下颌骨致密。
3. 麻醉技术: 上颌多用浸润或局部阻滞,下颌则以成功的下牙槽神经阻滞为主。
4. 麻醉范围和伴随感觉: 下颌阻滞麻醉范围广,常伴有舌、唇的感觉丧失;上颌麻醉范围相对局部,较少伴随广泛的软组织感觉丧失。

希望我讲得够详细,也足够接地气,没有AI那种生硬的感觉。作为新入行的朋友,多看多练多思考,临床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仔细辨认解剖标志,并且在注射前先抽吸确认没有回血,以防误伤血管。

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任何疑问,大胆去问你的带教老师或者有经验的同事,没人会笑话一个爱学习求知若渴的人。加油!希望你在牙科领域越走越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俺有个老婆是牙医, 因此俺来强答一番。 蹭些盐值, 以免盐值低迷。


如果没记错的话, 碧蓝麻是阿替卡因加肾上腺素的制剂。

药物类别: 神经系统用药 所属类别: 麻醉药 英文名称: Articaine


类似的国产药有

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1.7ml(含阿替卡因4%,肾上腺素十万分之一)

本品为酰胺类口腔专用局麻剂。具有麻醉起效快,麻醉效力强,持续时间长,过敏反应少,不良反应小的特点。由于组织浸润性强,采用黏膜下浸润麻醉就可以完成上、下颌后牙的拔牙、牙髓治疗及活髓烤瓷等口腔一般治疗过程。与肾上腺素合并使用,可减缓本药吸收,延长作用维持时间,增加作用。

1.口腔局部麻醉 黏膜下注射:所有麻醉过程一次浸润注射0.8~1.7ml。成人最大用量不超过每天每kg体重7mg 阿替卡因;4岁以上儿童最大用量不超过每天每kg体重5mg 阿替卡因。

2.牙间隔麻醉 黏膜下注射:每次0.3ml即足。


注意:

1.黏膜下注射,切勿静脉注射(因含肾上腺素)。注射前抽回血以检查是否误入血管。

2.每 15s 注射量勿超过0.5ml,即每支注射时间约为 1 分钟。

3.患高血压、糖尿病及应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慎用。

4. 4岁以下儿童、对局麻剂高度敏感者、严重肝功能不全、卟啉症、胆碱酯酶缺乏、阵发性心动过速、高频率心律失常、窄角青光眼、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禁用。


牙科小白想问一下经常拔牙用的碧蓝麻药,还有利多麻药属阻滞麻醉还是浸润麻醉?还有上颌和下颌拔牙麻醉区别?


浸润麻醉麻的是神经末梢。阻滞麻醉麻的是神经干。这是俺能想到的最简单的,初中毕业就能理解的答复。

利多卡因和阿替卡因都能用于阻滞麻醉和浸润麻醉。

利多卡因比较少用是因为发生术后感觉异常的风险比较高。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173572/#:~:text=%5B1%2C20%2C21%5D,is%20determined%20by%20simple%20measurements.     




上颌和下颌拔牙麻醉区别?


最大的区别在于位置。(这当然是废话)

上颌和下颌最大的区别在于骨质不同(这当然不是废话), 如果动作快, 又害怕打出血肿,上颌可以酌情使用浸润麻醉。

上颌和下颌最大的区别在于神经经过的孔(解剖位置)和管道(解剖位置)不同。当然还有邻近的重要器官和血管也不同。 并发症也不同。


您想详细了解?

好吧。


俺给您尬推一本(目前)最好的书



买回家自己学习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刚入行牙科的朋友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聊聊麻醉这个话题,我们都经历过从“小白”到“大神”的成长过程,所以别担心,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你问的碧蓝(Bupivacaine)和利多卡因(Lidocaine)的麻醉方式以及上下颌拔牙麻醉的区别,这可是很基础但又非常关键的知识点,咱们慢慢来梳理。首先,我们来.............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朋友,你好!很高兴你来问这个问题,也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关于牙医是不是真的那么赚钱,以及为什么你看到的可能和事实有些出入,我来跟你好好唠唠。首先,咱们得承认,牙医这个职业,整体来说,确实是一个收入相对可观、前景也比较稳定的职业,尤其是在国内,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很.............
  • 回答
    中国的牙科,就像很多新兴经济体的产业一样,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时期。要说它处于世界什么水平,得辩证地看,不能一概而论。总体水平:在快速追赶,部分领域已达国际先进 技术进步显著: 近十年来,中国牙科技术进步神速。很多国内的牙科医生,尤其是大型医院口腔科和一些高端私立诊所的医生,会去欧美日韩.............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窝火的,花了65块钱挂的是专家号,结果看病的却是他的学生,感觉像是花钱买了专家服务,结果却享受了普通服务的待遇。这事儿合不合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个“专家号”。挂专家号,咱们花的是这个专家个人的技术、经验和声誉。医院之所以设立专家号,就是因为这些医生.............
  • 回答
    牙医在接吻时是否会有心理障碍,这个问题需要从职业行为、心理机制和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解读: 一、职业行为与接吻的关联性1. 职业范围的差异 牙医的核心职责是口腔健康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其职业行为主要涉及医学操作(如使用牙科器械、检查口腔结构等)。接吻属于私人行为,与职业无.............
  • 回答
    牙齿泛黄确实让人有点苦恼,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一口洁白的牙齿能大大提升自信。不过,你不想进行专业的美白治疗,只想通过日常使用的牙膏来改善,这完全可以理解。市面上确实有很多牙膏打着“祛黄”的旗号,但我们得擦亮眼睛,找到真正有效又温和的。首先,我们要明白牙齿泛黄的几种主要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1. 外.............
  • 回答
    牙不齐,特别是那种倾斜、拥挤的,真是一言难尽的体验,感觉就像你精心打理的花园,却发现里面的花朵没有好好地按顺序生长,东倒西歪地挤在一起,甚至还有几朵花因为位置不好而长得歪七扭八的。从生理上说,首先就是清洁问题。 牙缝里塞东西简直是家常便饭。你以为你刷得很干净了,但一照镜子,或者用牙线一刮,总能发现漏.............
  • 回答
    这牙疼起来,真是让人头疼又嘴馋!一边是不能碰的瘦肉带来的干涩感,一边是肥肉吃多了又怕加重身体负担,再来点素菜,虽说健康,但总觉得少了点“肉滋味”,吃不尽兴。我太懂这种感受了!别急,咱们这不是还有很多选择嘛!虽然不能大快朵颐,但总有办法能让你的嘴巴和牙齿都得到满足。首先,我们得先找到那些“牙口友好”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很实在!很多朋友看牙医的时候,都会好奇医生自己用什么牌子的牙刷牙膏。其实,牙医作为口腔健康的专业人士,他们选择牙刷牙膏的标准和普通人可能有些许不同,更侧重于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不是单纯的品牌营销。关于牙刷:首先,我们来聊聊牙刷。牙医普遍推荐的牙刷,都会遵循几个关键原则: 刷毛.............
  • 回答
    牙龈脓包,医学上称为牙周脓肿或牙龈脓肿,是牙齿周围组织发生感染,导致脓液积聚而形成的一个包块。很多人发现自己牙龈上长了脓包,第一反应就是想自己处理,看看能不能快速消掉。那么,牙龈脓包到底能不能自己处理呢?我来给大家详细说一说,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这个情况。首先,我们得明白牙龈脓包是怎么来的。牙.............
  • 回答
    你好!听你这么说,看来你对保护牙齿健康很上心。牙齿容易龋坏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但好在现在市面上的牙膏种类繁多,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今天我就跟你好好聊聊,怎么选一款真正能帮你对抗龋齿的好牙膏。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有些人的牙齿就是比别人容易坏。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 口腔卫生习惯: 如果刷牙.............
  • 回答
    牙龈萎缩这事儿,说起来也真是让人心烦。它就像是房子的地基一点点往下塌,不仅影响美观,长此以往还会惹来不少麻烦。那么,牙龈萎缩了,到底还能不能“挽救”回来呢?答案是:非常遗憾地告诉你,牙龈萎缩,特别是已经形成的、明显的萎缩,基本上是不可逆的。我知道这个答案可能让你有些失望,但咱们得面对现实。牙龈组织一.............
  • 回答
    牙粉,这个古老而又熟悉的东西,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尤其是老一辈的记忆里,是清洁牙齿的“万能神器”。现在市面上也有不少打着“天然”、“草本”旗号的牙粉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但是,很多人心里都有个疑问:牙粉到底对牙齿有没有害处?它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好用吗?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尽可能地刨根问底。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专门看牙齿的医生叫做“dentist”,而不是更直观的“tooth doctor”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语言演变的历史和一些有趣的故事。简单来说,这跟词语的来源和专业化的发展有很大关系。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投向这两个词的“老家”。“Dentist”的由来:古老拉丁语的智慧“Den.............
  • 回答
    作为一名深耕口腔正畸领域的牙医,我可以说,“讨厌”这两个字,虽然有点情绪化,但却实实在在地概括了我面对掉托槽时的感受。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抱怨,而是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和付出的努力。首先,咱们得聊聊这“时间成本”。大家可能只看到我重新给您粘好托槽这个过程,但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不少耗时耗力的工作。 .............
  • 回答
    这操作可不合规,而且风险挺大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无菌操作原则。牙医在给患者治疗时,尤其是在口腔内部进行操作,必须遵循严格的无菌原则,以防止交叉感染。这不仅是对患者的保护,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职业保障。咱们一步步来分析这个流程,看看为什么不合规:1. 只摘一只手套,另一只带着拿东西: .............
  • 回答
    您好!您说的这个工具,在牙科临床上通常被称为“咬合纸”或者“合牙纸”。详细说一下这个“咬合纸”:它长什么样?咬合纸是一种薄薄的、颜色鲜艳的特制纸张。常见的颜色有蓝色、红色、黑色等,这是为了更清晰地在牙齿上留下印记。它的厚度非常薄,就像我们平时用的复印纸或者更薄一些。它是怎么用的?当牙医怀疑您的牙齿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