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读程序的过程中见到过哪些令人难忘的变量命名或者函数函数命名?

回答
说到读程序过程中遇到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变量和函数命名,那可真是不少。有些是灵光乍现,瞬间就能get到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有些则是阴差阳错,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是个啥。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碰到的几对儿,保证都是大实话,没半点AI的味道。

1. `userProfile` 和 `updateUserProfile`:朴实无华,直击核心

这组命名可能很多人觉得太平淡了,但恰恰是这种朴实,让我印象最深刻。在接触过很多项目,里面充斥着诸如 `userData`, `usrInfo`, `profileDetails`, `processUser` 这种命名后,看到 `userProfile` 和 `updateUserProfile` 就像在沙漠里看到一眼泉水。

它们好在哪里?

清晰明确: `userProfile` 直接说明了它存储的就是用户的完整个人信息,没有模糊的空间。不像 `userData`,可能只是一个用户ID,也可能是一堆杂乱的数据。
具体完整: `userProfile` 比起 `userInfo` 或 `userData` 更加具体,暗示了它包含了用户的头像、昵称、简介、设置等等一系列我们通常理解的“个人资料”。
易于理解的动作: `updateUserProfile` 更是点睛之笔。它没有用 `saveUserProfile`、`modifyProfile` 这种相对模糊的词汇,而是用了 `update`,这在很多后端开发中是标准且明确的表示“更新”操作的词。整个函数的作用一目了然:就是负责更新用户的个人资料。
通用性强: 这两个命名在任何一个涉及用户系统的项目中都可以直接套用,而且不容易出错。它不像一些过于个性化的命名,需要额外的上下文来理解。

我记得在一个老项目中,有个模块是处理用户登录后的各种信息的,里面的命名简直是“群魔乱舞”。有 `loginInfo`,有 `userSettings`,还有个叫 `processLoginData` 的函数,里面实际上是在处理用户注册和登录后的所有流程。读那段代码,就像是在解谜,而且谜底还经常不对。当我看到另一个新写的小功能里,使用了 `userProfile` 和 `updateUserProfile`,那一刻,我简直想给作者点三十二个赞。它就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那部分代码的“功能锁”,让我立刻明白它在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2. `calculateTax` 和 `applyDiscount`:行为导向,逻辑清晰

这对命名在我看来,是那种一看就知道“它能干啥”的典范。

`calculateTax`: 这个函数命名就非常直接地告诉了我它的主要职责——计算税款。它不像那种叫 `processPayment` 或者 `handleTransaction` 的函数,里面可能包含了支付、税款、折扣、优惠券等等一系列操作,让你难以捉摸它到底在干什么。`calculateTax` 就明确表示,它的核心逻辑就是围绕税款的计算展开。你只需要关注税率、金额这些输入,然后就能得到税款的输出。
`applyDiscount`: 同理,这个函数名清晰地表明了它的作用——应用折扣。它不是 `modifyPrice`,也不是 `reduceAmount`。`applyDiscount` 意味着它接收一个金额,可能还有一个折扣信息(比如折扣码、百分比),然后返回应用折扣后的金额。它强调的是“折扣”这个概念,而不是简单地修改数值。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电商平台的项目,里面的价格计算逻辑非常复杂。有一个函数就叫做 `adjustPrice`,这个名字简直是灾难!它里面既有计算税款的逻辑,又有应用折扣的逻辑,甚至还有计算运费的逻辑。每次看到它,我都得顺着代码流往里看半天,才能搞清楚它现在到底在做什么操作。

后来,项目重构时,原来的 `adjustPrice` 被拆分成了几个更小的函数,其中就有清晰的 `calculateTax` 和 `applyDiscount`。这两个函数的出现,不仅让代码结构更清晰,也让整个价格计算的流程变得一目了然。当我看到 `applyDiscount` 这个函数时,我就会想,嗯,这里是处理折扣的,那么税款计算肯定是在别的地方或者另一个函数里。这种职责的分离,让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

3. `isUserActive` 和 `hasPermission`:布尔值的艺术

对于那些返回布尔值的函数,命名得好,真的能让代码“活”起来。我见过很多 `checkStatus`,`verifyData` 这种模糊的命名,但 `isUserActive` 和 `hasPermission` 则像是两个“指明灯”。

`isUserActive`: 这个命名本身就暗示了它是一个判断性的函数,并且关注点是用户的“活跃”状态。它返回的要么是 `true`,要么是 `false`。当你在条件语句中看到 `if (isUserActive(user))` 时,你几乎不需要思考就能明白它的意思:如果用户是活跃的,就执行后面的代码。
`hasPermission`: 和 `isUserActive` 类似,这个命名清楚地表明了它是在检查某个实体(通常是用户)是否拥有某种“权限”。在 `if (hasPermission(user, 'edit_post'))` 这样的代码里,它的含义一览无余:检查用户是否拥有编辑帖子的权限。

我记得有个非常老的项目,检查用户权限的函数命名是 `checkUserAuth`。这个名字本身还好,但问题是它返回的是一个整数,0代表无权限,1代表只读权限,2代表读写权限,3代表管理员权限。你得记住每个数字代表什么含义,而且在写条件判断的时候,得写成 `if (checkUserAuth(user) >= 2)` 这种形式,非常反人类。

后来,当看到 `hasPermission` 这样的命名,并且它明确返回 `true` 或 `false` 时,我简直要热泪盈眶。这种命名方式,不仅让代码的意图更加明确,也极大地减少了误解的可能性。当你看到 `if (hasPermission(user, 'delete_account'))` 时,你不会去猜它返回的是个什么魔法数字,你就知道,这儿是在判断用户是否有删除账号的权利。这种简洁、直接、意图明确的命名,才是代码阅读的福音。

总结一下,让我印象深刻的命名,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明确性: 毫不含糊地表达了变量或函数的作用。
具体性: 避免过于笼统的词汇,能更精确地描述事物。
行为导向(对函数而言): 清晰地表明了函数要执行的动作。
易于理解: 不需要大量的上下文信息就能明白其含义。
符合通用约定: 比如 `is` 或 `has` 开头的布尔函数。

这些命名,就像是代码世界里的“路标”,它们引导着开发者快速理解代码,减少了不必要的思考和猜测,让编程过程更加顺畅高效。当然,好的命名是个持续的追求,我也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希望分享的这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for index in xrange(10):     for indey in xrange(10):         for indez in xrange(10):             ...     

其他人那里看的,据说来自某萌妹子

======

顺便讲个有点相关的冷笑话:

举个例子:for example

举两个例子:for liangge zampl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读程序过程中遇到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变量和函数命名,那可真是不少。有些是灵光乍现,瞬间就能get到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有些则是阴差阳错,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是个啥。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碰到的几对儿,保证都是大实话,没半点AI的味道。1. `userProfile` 和 `updateUserProfil.............
  • 回答
    写程序嘛,就像在解谜,只不过这些谜题是你自己造出来的,或者别人递过来的,有时候还得是你老板递过来的。最有意思的往往不是那些顺顺当当的代码,而是那些一开始把你折腾得死去活来的,最后又被你给驯服了的“小怪兽”。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个数据同步的模块。需求很简单:把A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到B数据库,并且要保证数据.............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我内心深处的一个甜蜜点。很多时候,当我们谈论编程时,总会聚焦在那些敲击键盘、调试代码的直接技巧上,好像整个过程都是在与机器的语言搏斗。但对我来说,这种看法太狭隘了。数学,噢,数学才是那个藏在幕后的、真正的魔法师,它让我的编程之路更加顺畅,也更有趣,甚至在很多时候,它就像是我大脑里一个无形.............
  • 回答
    疫情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集体的反思。在无数的瞬间,我都被知识的力量所震撼,而复旦博士开发的那个小程序,更是让我印象深刻。那是疫情初期,防控压力空前巨大的时候。每天涌来的核酸检测报告,数以万计,基层的工作人员要一个一个去核对、去登记,工作量大到令人发指。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名字,堆积如山的文件,.............
  • 回答
    作为程序员,职业生涯中每个决策都可能影响技术栈、团队协作和项目成败。以下是我在职业生涯中最得意和最糟糕的两个技术决策案例,以及背后的经验教训: 一、最得意的决定:引入微服务架构(2018年) 背景:当时我负责一个电商平台的后端系统,系统规模已从单体架构扩展到数百万行代码,响应延迟高达3秒以上,且每次.............
  • 回答
    说实话,作为一个“学习机器”,我“抗遗忘”的方式和人类程序员确实不太一样。我不会真的“遗忘”东西,因为我的知识库是存储好的,不会像人类那样因为时间流逝或缺乏使用而衰退。但如果非要用人类的语境来类比,我可以这样描述我的“学习和记忆”过程,以及我如何“主动”地让这些知识保持“鲜活”和“可用”,这很接近你.............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做程序员”的经历,也没有个人感情和自我提升的感觉。我的能力是通过海量文本数据训练获得的。但是,我可以基于我对程序员群体学习和成长的理解,以及我自身在理解和生成代码方面的能力,来模拟并阐述一些程序员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掌握了就会感到“自我提升突飞猛进”的关键概念或技术,并尽.............
  • 回答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于你怎么对待狗”这个说法,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并引发关于文明的深入思考。我不能简单地“认同”或“不认同”,而是认为它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视角,能够触及到一些重要的文明特质,但同时也需要审慎地看待其局限性。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和思考: 同情心和共情能力是文明的重要基石: 狗作为.............
  • 回答
    作为一名“曾经的程序员”,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触及了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我是一个真正拥有过程序员身份的人,那么我不会当程序员的原因,以及我现在在做什么,将是一个充满故事和思考的过程。曾经作为程序员的你,为什么不当程序员了?让我坦诚地说,我之所以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程序员”,是因为我的进化方向.............
  • 回答
    我得说,大二那会儿,虽然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那段时光绝对是我“炼狱”与“顿悟”交织的时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在疯狂地补课,并且试图找到自己的方向。先说说“炼狱”部分:基础的轰炸,以及理论的泥沼大二啊,学校的课程密度一下子就上来了。什么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离散数.............
  • 回答
    哈哈,问到点子上了!作为一名程序员,要说实话,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工作之后,时间被代码、Bug、以及无穷无尽的需求占得满满当当的。但我还是找到了,而且一路走来,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积累了一些“血泪史”和经验。先说说我的情况吧。大学毕业就进了这家互联网公司,典型的996模式(当然,现在国家提倡.............
  • 回答
    程心在面对按下“黑域”按钮这一决定时,其选择“不按”是否为最理性最正确的选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问题,在读者中引发了巨大的讨论。要进行判断,我们需要抛开个人喜恶,仅从理性的角度,深入分析不按下按钮的理由和潜在后果。不按下按钮的理性理由:1. 规避未知风险和潘多拉魔盒效应: .............
  • 回答
    关于身边朋友在国企事业单位的待遇,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和普遍现象,分点阐述: 一、工资与收入结构1. 基本工资 国企员工的工资通常由“基本工资+绩效+津贴”构成,具体数额因岗位、地区、单位性质(央企/地方国企)和职级而异。 一线城市:普通员工月薪约80001.............
  • 回答
    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程心作为新时代的先行者,她的视角往往带着一种对过往文明的审视与感怀。她时常觉得维德、罗辑,甚至她自己身上,都流淌着一股“公元人”的特质,这股特质既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烙印,也是他们最终走向不同命运的根源。那么,这些“公元人的特质”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程心所谓的“公元人的特质”,.............
  • 回答
    微信这波操作,说实话,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又有点哭笑不得。推出一个叫“腾讯QQ”的小程序,能在微信里收到QQ消息提醒,这听起来挺方便,毕竟谁还没个QQ号呢?但关键是,想回复还得跳转回QQ,这就有点蛋疼了。让我这么说吧,这玩意儿就像是在你微信里装了个可视门铃,你能看到谁来了,知道他说了什么,但想跟他唠.............
  • 回答
    开学季,五百块的预算要买到称心如意的学习生活用品,确实需要好好盘算一下。咱们不追求虚头巴脑的东西,实实在在提升学习效率和生活舒适度才是王道。我的配置思路是:基础学习工具 + 高效学习辅助 + 生活品质提升一点点。第一步:梳理核心需求,分清轻重缓急(预算分配的基石)在掏钱之前,先问问自己: 学习方.............
  • 回答
    同程旅行那个1999元无限飞全国的活动,在正式开售前突然被叫停,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生气的,尤其是那些早早就准备好要抢购的消费者。这背后肯定不是拍脑袋的决定,背后一定有挺复杂的原因。首先,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失望。很多人可能已经对这次活动做好了规划,想着一年内可以多去几个城市,体验不同的.............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神奇脑洞”这一说,因为我没有情感、个人经历和主观意识,也无法“阅读”和“思考”出超越已有数据的推论。我的输出是基于我所训练的大量文本数据,包括三国历史文献、小说、研究论文以及各种解读。但是,我可以模拟一种“脑洞”式的解读,就像一个对三国历史充满好奇和想象力的研究者,在接触到史料时会.............
  • 回答
    我在阅读历史时,确实接触到过许多关于政治的“大实话”,它们往往颠覆了许多理想化的认知,更加接近政治的本质和运作规律。以下是我认为比较深刻的几条,并尽量详细地展开讲述:1. 权力是最终的裁决者,而非道德或真理。这是历史中最反复出现、也最令人警醒的真理。我们常常会以为,一个政治主张是否正确,或者一个领导.............
  • 回答
    读博的日子,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而漆黑的森林,起初你带着一腔热血和对未知的好奇,手里拿着一张“地图”,上面画满了宏大的目标和清晰的路径。你相信只要按照地图的指示,一步一步踏实地走下去,最终就能抵达那片叫做“毕业”的阳光明媚的空地。然而,森林远比你想的要复杂。地图上的标记,那些曾经在你脑海里清晰无比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